第197章
王老二的一席话骂得王小菊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想要发脾气又发不起来。她之前的确惹了不少事,可也不能让哥嫂打自己。
王小菊跺着脚,将脸一扭,犟着脖子道:“我不管,反正你们打了我,我不服!”
此时全村的人都围着王家兄妹,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在劝王小菊:“自家兄妹吵吵闹闹的多大点事,过去就过去了。你哥现在送你柜子就收下。”
也有人在指责王家兄弟俩:“你们晓不晓得小菊回去哭了好久,哪有你们这样当哥的,以前是跟着胡闹,一出事就把妹子按着打。”
王家兄弟又是辩解又是喊冤:“你们冤枉我了啊!小菊自己不回去,我们有啥办法。”
去年夏天王小菊带人进村抢粮,被江村长一顿打,差点和徐根宝和离的事大家都知道。
当时王小菊在村里挨了一顿打,回娘家又被打了一场,打得鼻青脸肿头发都扯秃了。
连着两次打,她跟徐根宝虽然没有和离,但在村里大半年没能抬起头说话。
还是今年她跟徐根宝在城里发现徐小姑的踪迹,替村里打回五十两银子立下大功才有脸回来的。
这对爱脸好胜的王小菊来说,这气还真消不了。
刘氏和徐根宝听到王家兄弟来了,也赶紧过去。
可是这两个人的话对王小菊没有用,反而被一句:“这是我们姓王的事,你们莫管!”
刘氏急道:“小菊,你虽然姓王,这是王家事,但你嫁到徐家了,就是徐家人。
你别跟娘家哥哥闹过头了,请两个哥哥进屋坐,有啥话慢慢说开就是!”
徐根宝在旁边站着,若说起在王家被撵出来的羞辱自然也气。
但他性子没小菊烈,时间过去这样久,想那时候自己也是不懂事。
矛盾能化解自然是好,这时候不能再闹下去让两个舅哥下不了台,以后更不好收场。
“小菊,既然大哥二哥把柜子送来,就先回去再说。”徐根宝说着,就去拉王小菊,让她收敛一点。
可王小菊正在气头上,对谁的话都不听,见徐根宝不帮自己说话,反而劝自己忍了,顿时火上浇油,把徐根宝一把推开,又去推车撵人,势有跟娘家决裂的意思。
有人见这事越闹越厉害了,赶紧的去找能镇场子的来。
江枝这时候已经回家了,正跟夏秀才统计村里一共多少孩子。
分班是按年龄大小,还是按学业进度,就听到外面声音越来越大。
秦氏惊抓抓的冲进来:“哎呀,嫂子快跟去看看吧,王小菊发人来疯,谁都劝不住,连根宝都被抓了!”
江枝眉头一皱,苦笑道:“她又发啥疯,还真不嫌丢脸啊!”
之前听到是王家兄弟来找王小菊,江枝并不想马上介入其中,这种事情外人谁都不好劝。
况且江枝跟王家兄弟之间的过节。
在山道上逼得二瑞差点拿刀杀人,李老实像泰迪狗一样追着丢石头,这罪魁祸首还是王小菊,是她唆使兄弟俩挑事。
王家兄弟虽然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但在镇上那称王称霸的名声,倒有她这个妹妹的一份功劳。
在这里王小菊是一个被娇惯得不成样的幺女,刁蛮任性。
换成现代那也是一个小太妹,然后再成花臂大姐。
若不是在村里被自己打一顿,再被娘家赶出来,两边将王小菊逼上绝路,她就一直是耍小聪明一肚子坏水的恶人。
好在为了让儿子过得好点,为了争回面子,王小菊硬气舍得去吃苦,村里又有她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反而把她这个长歪的树苗歪打正给掰过来了。
任何环节出错,这个小太妹都会化身成穿黑衣服,上烟熏妆的反派角色,谁惹谁倒霉。
现在秦氏说王小菊又在发人来疯,那小太妹脾气上来了,跟亲哥嫂闹到最后下不了台来,等到气消,最后肯定要半夜偷偷伤心难过。
江枝挤进人群,首先看见的就是两个大红柜子。
不得不承认,这柜子做得好,大红的漆面光亮,是姑娘出嫁娘家陪送的最好嫁妆,可此时柜子上留下两个泥脚印,很是扎眼。
再看发疯的王小菊被徐根宝箍着动弹不得,泪水在她眼眶中打转,仿佛随时都可能滚落下来。
可下巴高高地抬着,倔强地望着天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江枝一露面,众人就看过来。
江枝道:“你们这是要干啥?吵吵闹闹像什么样?”
王小菊眼泪花花:“江婶子,我不服!”
王老大也过来:“江村长,之前是我们对不住你,还请你帮忙劝劝小菊,我们是真心实意给她送柜子来的。”
此时王小菊的横蛮不讲理,跟王老大的诚恳认错态度,真是鲜明对比。
江枝心里暗骂一句:小菊你这个憨戳戳的,你以为亲兄弟姐妹吵架,说闹翻就闹翻,说不见就不见的。
不说是同父同母宠你二十年的哥哥,就是熟人也得留三分退路。
在别人眼里,你这样犟就是仗着对方是亲哥就故意耍脾气。
刘氏还在不停劝着:“兄弟姊妹的,有今生没来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再大的仇怨都是亲的。”
在场所有人都在说话,江枝就好像掉进了青蛙池,到处都是烦人的呱呱声。
皮氏现在有孕不敢再蹦跶,小心翼翼护着平坦的肚子躲在人群后面干着急。
在众说纷纭中,王小菊就像一个鼓胀起来的癞蛤蟆,越敲打越气大,都快冒白浆了。
江枝让徐根宝松手,再替王小菊擦了脸上的眼泪,温声道:“气消完了就回去烧碗开水,你哥他们也有几年没有来,你既然是主人就拿一个待客的样子,别这样小神巴见的让人笑话!”
王小菊没有出声。
江枝知道她是能想明白的,只是抹不过这脸。
宽慰住王小菊,江枝转身对王家兄弟道:“既然都是过去的事,那就不要提了,你们先把柜子推到小菊家去。根宝,还站着干啥,帮忙搭把手!”
徐根宝忙过来帮忙,王家兄弟赶紧推着大柜子往妹妹新家去,一边推还一边跟妹夫搭话:“你们房子修在哪个位置的,没来过都不知道了……”
村里其他人看到这和和美美的一幕,都笑着散开。
第433章
鸭子的脚板
王家兄弟把柜子搬进王小菊房间里,又看看还差什么家具。
之前江枝租住的房间买过床桌已经搬走,现在几个房间啥都没有。
“你家桌子,凳子都不够,我量个尺寸再做一张床来!”王老大把几间房看过。
王老大没有带尺,他是木匠眼睛就是尺,在地上走几步心中有数该怎么做。
王小菊板着脸进灶房,锅碗瓢盆摔得山响,最后端出三碗醪糟荷包蛋。
江婶子说让自己烧两碗开水,自己就烧了。
巴郡人招待客人的“烧开水”,其实就是煮荷包蛋。
三碗荷包蛋,每碗三个,王老大一碗,王老二一碗,徐根宝也有一碗。
等他们端好,王小菊正准备拉着眼巴巴吃着手指的磊子走。
王老大起身去厨房:“再拿一个碗,我给小菊和磊子分一个蛋。”
王小菊站住,憋着脸闷声闷气:“我和磊子煮的有,你吃你的,不分!”
现在比不得以前,家里的蛋要藏着掖着省着吃,她给孩子和自己也煮了。
旁边徐根有家里,江枝没有去凑热闹,正跟刘氏说话:“他们兄妹自己能解决,我就不去话多了,小菊是个犟的,王老大他们不请自来,她肯定不高兴,等说开就是。”
刘氏点头:“是啊,小菊不说我还是看得出来,她每次从镇上回来脸色都不好看,亲戚处还是要多走动。”
江枝在刘氏这里坐了一会,没有听到隔壁有动静就回自家了。
她不担心王家兄弟要干什么,王家兄弟是真的想跟妹妹和好,还是想进村拉一把生意,这些都不重要。
只要不起坏心,村里的木活也可以让他们来做。
要是不老实,自己肯定能让他们知道锅儿是铁打的。
其实江枝是多虑了,小地方消息灵通,徐家村发生的所有事整个镇都知道,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自己寻死。
至于王小菊。
在见过村里收拾徐长寿等人的处理方式后,大家对盗窃和背叛的下场心理清楚,王小菊是一个聪明人,不会自断生路。
王家兄弟在小菊家待了小半天,临走前还专门到江枝家里来打过招呼,把自己的姿态摆得极低。
就连小满爷和徐长明都说:“王八爷死了后,这兄弟还是规矩了很多,没以前那么厉害。”
江枝记得曾经有句话说:真理从来都在大炮射程之内。
还有一句话更贴切:武力会让人头脑清醒。
今天幸好小满和二瑞不在家,否则王家兄弟会更老实听话。
这两人在贺过房、摆过酒席之后,就被县衙召走有事,他们挂着官职,还是需要时不时点卯。
村里具体修房之前,还有农活没有完成,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挖红薯和播种冬小麦。
只有这些事情做完了,庄户人家就基本上进入农闲,也是冬季维修水利,服徭役和修房造屋的最好季节。
马上就要修房,三户外来流民如今已经知道可以跟其他村民换工,趁这个机会他们就拼命帮别人干活攒工分。
先帮江村长家干活,把地里红薯挖好挑回来,再帮其他人家。
李老实和秦氏也在地里干活,老远就能听到秦氏被李老实逗得笑不停,惹得其他干活的人频频看过来:这两个人简直就是鸭子的脚板一连,恨不得粘在一起半步都不分开。
两人没脸没皮,也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反正有点不顾别人死活的秀恩爱,真就天天出双入对。
秦氏更是对李老实体贴入微,连挖红薯都直接抢过锄头:“老实,你别累着了,我挖,你只在旁边捡就是!”
李老实也不当勤快人,笑嘻嘻让开:“秦嫂子,晚上我给你捏肩端洗脚水!”
秦氏眼睛都要浸出蜜了!
挖完后,秦氏用肩背,李老实用老骡子驮,又一路把红薯搬回徐根庆家的地窖。
莲花剁着青菜,再把那些红薯藤子也剁碎准备煮猪食,见到婆婆和李老实搬红薯回来,赶紧出门帮忙接住背篓:“娘,今天根庆夜班不回来,我做了麦粑,煮了咸蛋,就让李叔留下一起吃,也好喝口酒解解乏吧!”
秦氏瞟一眼正装模作样给骡子整理发型的李老实,点头道:“这几天你李叔帮着起红薯累着了,是该喝点酒。”
说完才问:“南南呢?”
莲花在灶间忙,怎么没有看见小孙女在旁边。
莲花道:“在大香背上睡觉呢!她们在房里捻线!”
“唉,你就惯着吧!谁天天的背着睡,以后看你怎么办?”秦氏大着嗓子生气。
莲花笑道:“娘你以前说过,庆哥就是在你背上长大的。
吃饭要背着,干活也得背着,经常尿你一身没法换,只能把湿衣服穿干,你忘了?”
秦氏一愣,声音转低,嘟囔道:“这些我都忘了!”
江枝的四水堂里,她也准备吃饭了,小满爷和小满奶,还有小满都在这边。
从修房开始,谭氏就专门煮饭,此时,她已经做了三个菜摆在桌上。
大家一起坐下吃饭,谭氏自己不吃,站在旁边伺候着。
她在杨家已经习惯在伺候完一大家子后,自己才在灶间吃些残汤剩水,这样她心理舒服。
江枝也不再勉强她同吃,只吩咐她记得要给自己留饭,别饿着。
二瑞看一眼谭氏,就跟自家娘说起章县令下发的通知。
又到征收税粮,服徭役的时候,他和小满也有任务,就领了梨花镇这边。
现在他问怎么办?
江枝一边吃饭一边道:“该交税粮就交,你们找宋亭长带着,别多说话,他怎么做就跟着学。
也别坏了良心,拿芝麻大的权力故意为难人,更别贪钱!”
二瑞和小满是第一次参与这种活动,还得先跟着那些老油条学经验。
现在十月,官府制药所需的几样药草早过了采收季节,已经停止征药,正好开始征粮。
小满爷也道:“去年的服徭役是平整驿站地基,今年不如就领清理一段官道路沟。”
江枝一下就反应过来:对呀,这些官道边沟年年需要清理,自己不如就找章县令承包一段官路的日常维护工作。
虽然又是一个自揽的苦活,但这样官道通畅,也避免了村民每年服徭役需要东奔西跑,离家数十里风餐露宿的困境。
她把这想法一说,二瑞就道:“这样我们就可以自己安排时间修路,不用县衙督促。不过,娘,是不是先跟县衙工房商量一下?”
他在工房挂职,管的就是农业、水利,商量这事自然是他去。
第435章
印泥
二瑞去镇上找宋亭长商量征税和徭役的事。
村里没事,江枝又去药坊查看情况。
持续一个多月的加班赶工制药,青泉湾上空烟气滚滚,才一进湾就能闻到浓浓的药味。
幸好当初选了离村较远,而且还藏在树林里的山沟,若就建村里,徐家村的村民该受苦了。
此时有空闲,马关正在溪边教自己的双胞胎男孩和黄家男孩扎马步练功,孩子们做得有模有样。
一见江枝来了,四个人就要行礼,江枝摆摆手:“你们继续练,别断了!”
药坊事重,虽然没有人敢上门惹事,但小满离开的时候也渐渐多起来,配置一个保安还是很有必要。
所以马关的工作重心也从村里换到药坊。
他住在青泉湾,家人团聚还能教导自己孩子功夫,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溪边,已经长成大狗子的熊大熊二本来在刨土,此时也摇着尾巴迎过来。
江枝揉揉狗头表示夸奖,它们不光负责守夜,还要抓老鼠,作用大。
狗子们被摸过,又摇着尾巴屁颠屁颠跑了,
这次官府征药,收来的草药数量庞大,不光装满库房,就连在外面几块空地也堆满药草。
都是用竹索捆扎成高垛,再盖上草帘挡雨,虽然不会长霉腐烂,就怕有老鼠进去啃咬住窝,好在有狗子当兼职,比猫还管用。
此时田桃正拿着大木秤让人去取草药准备熬新一锅药,看见江枝来了,忙喊一声师傅。
江枝见她在忙,点点头:“今天是送走的第几批药?”
每隔几天,小满就要把制好的药片送去县衙,这次才从县衙回来,就又送药去。
田桃翻翻手中的账本,从写得乱七八糟的数字里找到自己的记录道:“今天已经是送第一百三十罐药,上面封泥都是盖好的。”
按照军方制度,各种药片做好是装进一个大瓦罐子,外面用特殊方法用油泥封口。
药坊将药送到县衙,县衙重新装运时,还需要再次封印,每交接一次,都有一层封印。
印泥,封印,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词,但真正的使用方法没有几个人知道,江枝也是第一次见。
古人在保证书简信函的秘密方法很先进,泥封一法始于东周,盛于秦汉,传到现代也在用,只是从泥换成其他材质,几千年没有断层过。
不仅能保证运送的物品不会泄露,也能防止别人下毒,现在这些军中定制的药品就是如此处理。
知道田桃和小满做事认真没有出纰漏,江枝再次点头,又接过田桃的账本看了看道:“你这几天的账要重新做一次。
要写就要在规定地方,别随便写下了事。别以为这时候你记得,三五天也记得,你能保证三五个月还能不能记得,还有三五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