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现在村里作坊停工,四家房屋也修好,就连石家修猪圈也接近尾声,只差安猪槽。各家大人孩子都闲着。
换成以前这种雨霏霏的冬闲,所有人都在烤火聊天扯长经。
可连着卷了两年,这勤快都成了习惯,才空下来十天无事就有些坐不住。
不就是在河坝里捡石头嘛,男女老少都可以做干。
石头沉,压称,随便一天就能捡一千斤,也就是三十文……
随着各家开会的人散开,村里又激动了,各家都在准备锄头扁担鸳篼。
有手推车的准备车,没有的也准备箩筐。
徐根有才在山上闷完一窑青杠炭没有起,这时候也要出门服徭役。
他将两头牛牵出来,徐根宝和徐根生把作坊里用的两架板车绑成牛车。
本来徐家村的活就需要先做,宋亭长给徐二瑞安排下来,还以为至少要两天,徐家村才能把人带到梨花镇外。
服徭役嘛,谁都懂,能拖一天是一天,没想到第二天大部队就来了。
这次还真的是大部队,徐家村老少出动。
因为小猪崽还没有入圈,石猴子把他家人也带来了,姐姐们弯腰捡青杠子是一把好手,捡石子就更快。
徐家村的人一到,二瑞先去宋亭长那里报到。
老宋赶紧到河边来看。
干涸的河滩上,上百的人铺散开,人人提着箩筐背篓,没有人催促,没有人闲站,大家疯狂的装石头。
“江村长,你们这又是在干啥?”宋亭长找到同样弯腰刨地的江枝和合香。
江枝手中拿着比鸡蛋小的鹅卵石丢进箩筐,直起腰奇怪道:“你没看见我是带队来服徭役吗?”
宋亭长一指江枝旁边的妮妮和彩霞,还有哭包磊子:“这连走路都走不稳,也是服徭役的?”
妮妮已经把一只冬眠的小螃蟹从石头下面翻出来了,气得螃蟹张牙舞爪吐泡泡。
彩霞在旁边傻乐,磊子吓得躲在箩筐后面。
江枝笑道:“当然,从小就要学会集体劳动嘛!”
说实话,今天是难得的冬日暖阳,无风很适合带孩子出来玩。
妮妮和彩霞平时都是在山上生活,这种河滩上翻石头玩沙的机会很少,玩得开心。
老宋听到这歪理邪说也是无言以对,只能提醒道:“这些都是重活,不能来玩的,你以为用小孩子凑热闹就行了?”
二瑞赶紧过来解释:“宋亭长,我们那边全部都在干活,这几个孩子玩玩不妨事,那边已经搬几块石头,还请宋亭长过去看看指示一下怎么放合适。”
他请老宋去露脸。
不远处,几个徐家村的男人正把一块大石头推往河岸边。
有几户人手多,捡好的石头已经开始往车上装,只等装满一车就运回去一车,来来回回走路都带跑的。
宋亭长看得直发愣:“这是服徭役还是在捡钱?”
徐二瑞没说这是服徭役也是捡钱,作坊钱花得不多,两全其美。
另一边,江枝也捡石头,捡着捡着就慢下来了。
她拿着一个比拇指大些的小河蚌壳细看。
这些小河蚌都是夏天旱死的,里面的肉早没有了,沙里石头里到处都是完整的壳。
“合香,合香,你帮我捡蚌壳,多捡一些,要完好的。”
看见小河蚌,江枝第一时间就想到曾经最受普通人喜欢的护肤品蚌壳油,手脚干裂的最佳用品。
第444章
古法护肤品
看见有河蚌,几个孩子放下可怜的螃蟹开始捡蚌壳。
干净的,完整的,看起来漂漂亮亮的,还有不同形状的。
嘻嘻哈哈、玩玩闹闹,就连几个大孩子也过来跟着捡,这快乐的气氛让那些正“服徭役”的村民都笑起来。
于是他们在捡石头时,看见漂亮的蚌壳也会顺手丢在一处,等孩子们过来拿。
心里也忍不住在想:我们这究竟是来玩,还是干活的?
妮妮、彩霞、磊子才捡小半天河蚌壳,又叫饿了,江枝跟合香又带着三个孩子上镇买吃食。
五个人一人一碗抄手,吃完再转一圈街。
路过王家木货铺子时,磊子跑进找自己舅舅,江枝不得不停下来等他。
店铺里,王家老大看着江枝站在外面,赶紧堆起一脸笑容讨好:“江村长进店里歇歇气,喝口茶!”
江枝才吃过饭,不渴不饿,也不用进店。
王老大又拿来一个木盒:“江村长,这是新打的匣子,上面雕花城里正时兴,送给两个孩子玩吧!”
说着捧出一个尺高的木盒,非常适合放些银票和金银首饰。
江枝本来不想要,突然停住脚:“王老大,比这还小的盒子有没?”
王老大赶紧取出几个小的:“这些合适不?”
这些盒子的确小,只有一个手掌大,三寸,也就是十厘米左右高。
江枝很满意:“把大的拿两个,小的拿五个。”
要过年了,她想把这些小木盒子送给合香、妮妮、彩霞几女孩子,大木盒送给巧云春凤她们。
现在春凤和巧云都有自己的衣箱,但没有小的首饰盒。
谭氏现在单独住自己的房间,装衣服用的是一个柜子,里面还有大香小香的换季衣服。
大香小香虽然是奴婢,她们没有人身自由,总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秘密,这些小东西就是她们的小空间。
王老大没想的一次要这样多,赶紧道:“数不够,还得赶工做出来,江村长是急着要用吗?”
江枝也是临时起意,摇头:“不急,你只要在大年三十前做好送来就是!一共多少钱你到时候送货再取!”说着牵着彩霞就往街另外一头去。
“哎!好的!”
王老大现在是彻底服气温顺了。
在霍家百草堂,江枝买了一些需要的药材,又跟霍小掌柜说一些霍二小姐的消息。
药材贩子霍二小姐出门大半年了,传回来的消息是带着商队穿过战区去了京城,卖的就是各种冲剂、片剂!
战争的受害者,最多的都是需要守着土地生存的普通民众,对有些商家来说,社会秩序混乱,也是一个发财的机会。
江枝感叹一句:“霍二小姐真是女中豪杰!”
霍二小姐在外面推销产品签订单,自己在后方跟着生产就是,看样子明年再弄一种新药。
哎,有一个能干的合伙人就是好啊,苟着就躺赢!
买好几种药材,江枝跟二瑞叮嘱一声,就带着孩子和捡的一包小河蚌壳,跟着往返的运石车队回村了。
万物皆可入药,河蚌壳自然也是可以药用的,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研成粉末或煅灰用。
内服为丸散,外用为干掺或调敷。
古方中治脚趾湿烂:蚌蛤粉干搽之。《寿域神方》
治痈疽赤色肿有尖头者:醋和蚌蛤灰涂,干者易之。《千金方》
只不过江枝不需要蚌壳入药,只用来当容器。
巧云见婆婆回来带着一篮子漂亮小石头和蚌壳,也是莫名其妙。
江枝把蚌壳倒出来,吩咐谭氏:“谭嫂,你把这些河蚌壳再洗干净,另外放锅里煮过晾干。”
谭氏闻言就拿着篮子走了。
江枝则拿着那包药进了专门准备的一间房。
这里就放着一些精油和酒精,这些都是在山上蒸馏好再运下来的。
除去江枝、巧云和二瑞三人,就连谭氏合香都不许进。
巧云跟着进来:“娘,你这是准备做什么?”
江枝道:“做护肤的,以前一直都想做,总感觉没那个心情!”
巧云一脸懵:“什么护肤品,是香脂吗?”
江枝点头:“对,就是做能保护皮肤的药膏!”
在现代时她不喜欢化妆,每次说做些自己用的护肤品也懈怠。
可听在巧云耳中,自然是以前婆婆农活劳累,根本就顾不上手脚皴皮开裂。
古代女子用的化妆品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就是香膏、面脂和口脂。
制作这三种膏的原材料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质,古代常用芝麻油和蜂蜡,也用动物的脂肪如牛髓、猪油等;
二是各种芳香植物,如佩兰、藿香、丁香等。
制作的基本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香料放到油中浸渍,有时通过“蒸”、“煮”等方式加热,让香料中的芳香物质更多地渗到油脂中。
得到富含香气的油脂后,再加入蜂蜡成膏状,或者加天然朱砂、青蒿等配出不同颜色。
而粉底一般为两种。
一种是铅粉,由白铅研磨制成,质地细腻、色泽洁白,但由于含有毒性,长期使用对健康不利。
一种是米粉,则是由米制成,是一种天然材料,缺点就是一动就簌簌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粉底,如用细粟米加入西域香料制成的“迎蝶粉”,以及用益母草灰、石膏、滑石、蚌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等。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
为了防止那些美白产品带铅粉,江枝准备自己做一个中药护肤品。
细辛、玉竹、辛夷、白附子、怀山药、川芎、白芷、黄芪、瓜篓等中药碾成粗粒,再用酒精浸泡一夜。
第二日,一罐没有动过的猪油被搬出来了,这还是贺房时杀猪用猪板油炼好存着的。
用干净的砂锅猪油慢慢化开,然后就浸泡在酒精里的药材连酒全部倒进猪油里。
剩下的过程就是用猪油熬药,这需要七沸七凉。
当锅里猪油沸腾起来就需要挪开,放凉凝固后就再放火上熬到沸腾,再挪开放凉,周而复始、重复七次。
在这一热一冷的过程中,药材的药力完全透出,浸泡药材的酒精也挥发完,不会刺激到皮肤。
等最后一次沸腾,江枝就用细布把里面的药渣过滤出来。
再把颜色已经变成淡黄的猪油一小勺一小勺装进煮过的蚌壳里。
两片壳装满,待油稍微凝固合拢在一起,一个完美的蚌壳油就完成了。
只是这一个一个的装,累得她够呛,装到最后腰酸背痛、眼睛花。
江枝捏一个小蚌壳在手上,心里遗憾:可惜不是海蛤蜊。
小河蚌个小,壳也薄,指头粗的人使劲一抠就得掏空一个。
唯一的好处就是方便携带,还没有成本,两天时间村民就帮她捡来半背篓。
第445章
腊八节
做好护肤油,等到晚上服徭役捡石头的人回来,江枝第一时间就给秦氏、王小菊还有秀才娘子每个人送十个,想让她们用这试用装效果怎么样。
仓房的木屋里,在河边捡一天石头的秦氏正在泡脚。
拿着小蛤油稀罕得不行,又摸又闻,可说的话就难听了:“嫂子,你啥时候变得这样斯文秀气的,跟秀才娘子一样了。
看这小壳壳!啧啧啧!我打个喷嚏都要吹跑!”
江枝瞪她:“你马上喷一个,我看看你是不是牛魔王转世,鼻孔大得可以冲天。你不要就还我!”
秦氏脸皮厚:“哪里有送人还要回去的,只闻这味就比老实给我买的东西好!”
江枝冷哼一声:“又买东西,李老实才成亲几个月,都快被你掏成空囊子了,要想多过几天舒服日子,你也悠着点吧!”
秦氏斜睨一眼:“你说的啥话?我怎么听不懂!老实今天只赶骡子,连石头都没让他捡,哪里累着了。”
江枝起身,她决定不再搭理这个提到李老实就连话都听不清的二货,拿着剩下的小蛤油就去找王小菊和秀才娘子。
等江枝走后,秦氏胡乱甩干脚上的水,赶紧打开小蛤盖。
唉,这也太少了吧,让人怎么舍得用。
秦氏看着里面淡黄的药油,叹息着伸出指头,小心翼翼用指尖刮下一层油皮,再抹到自己脸上。
江嫂子说了,这是用药熬出来的,可以把人擦得白嫩。
李老实刚才一直在外面,等江枝走了,他才进屋,端起床边放着的洗脚水随手往外一泼:“江嫂子说啥了?”
秦氏在擦脸:“江嫂子说让你勤快点,别做啥事都偷懒。”
李老实嘿嘿笑:“我哪天不勤快了!”说着就去插上门。
秦氏还在抹脸:“老实,你快看看,我是不是年轻些了?”
李老实挨过去就开始不老实:“让我看看啥地方最年轻!”
“哎呀!我脸上是才擦的香香……”
徐家村的人一捡就是五天,清理出一段河道。
除去一些有棱角被淘汰的石头,容易捡的大部分卵石都搬回徐家村。
累还是累,但那些鹅卵石铺在作坊里,走着舒服,看着舒服。
把那些鹅卵石铺在村里的路上,感觉又不一样了,哪里不一样又说不出来,反正感觉村子格外好看。
五天下来,每家能挣几十文钱,有这钱又能买一块布做新衣,或者存下来,等下年把草顶换成瓦片。
这一个来月,谢家等新加入的流民是真正体会到徐家村的卷,也真正体会到卷的快乐。
以前也干活,一年累到头混上温饱,还得防着别人眼红嫉妒。
现在徐家村家家户户都差不多,谁比谁没穷出多远,也没谁家富得流油。
当然,江村长家比每家都好,可谁也没羡慕村长家,反正自己多干活就能有钱。
徐家村要服徭役,其他人村也要服徭役,等其他村的人陆续到来时,徐家村的老小早已经撤回。
现在留下都是正经服徭役的人,每户只留一个,跟其他村懒懒散散再捡两天就可以走。
而且其他村需要干到腊月底才能走,谁叫徐家村是全村服徭役呢,份内的活早干完了!
二瑞和小满抽空上山去,把小蛤油带给春凤,又把给石家养的小猪崽抓下来。
一共九头小猪,花的四头,黑的五头都是佩奇的崽。
小猪入圈,江枝也把石家的所有人叫过来,严肃的吩咐要好好养猪,不能饿着冷着,有什么事就赶紧来问,要是把猪养死了,就要让家里的石猴子干累活赔钱。
石猴子可是石家的命根子,一听要石猴子赔钱,傻傻的石二姐石三姐立即吓哭了。
石猴子的娘脑子还算正常,只是周围都是又笨又执拗的一家人,十多年过去,她也有些呆呆的。
不过现在石猴子大了,有了主见,娘俩开始有了跟外界正常交流沟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