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章

    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可离婚的名声也太难听了,可能还会影响小远以后娶媳妇。”于悠压抑的低声哭诉。

    于远表态道:“大姐,我以后找个不嫌弃大姐的。”

    曹秀拍拍大闺女的手。

    “小远说的对,要是心地差,只知道嫌弃你,那样的女子不要也罢。”

    于卫民也道:“闺女,你得知道,全家都支持你,永远是你的后盾。”

    “妈、爸……”

    于柔很感动。

    这次回来,短短几天,思想不停的被洗礼。

    这几天,也是长这么大以来最开心的日子。

    感觉到了父母的爱,还有家的温暖。

    夫妻之间,应该是像爸妈现在这样亲近才对吧。

    而不是像自已和刘太平,一直凑活着过日子。

    忽然觉得自已以前活得很糊涂。

    她爸妈都敢分家了,她为啥不敢离婚?

    一股热血涌了上来,声音也坚定了两分。

    “我听你们的,离,我跟他离!”

    见大闺女能想通,曹秀高兴极了:“这就对了,我闺女,以后叫他刘太平望尘莫及。”

    于悠见于柔听进去了,也跟着松了口气。这个大姐幸好不是那种一蠢到底的女人。

    于悠想到自已的处境,问到:“爸、妈,咱明天还要去上工吗?看看你们闺女的手!”

    于悠伸出手掌。虎口处、手指根,七个被挑了的血泡周围全是殷红一片。有的伤口还在渗水,惨不忍睹。

    于卫民心疼极了:“不去了,伤成这样了都!咱悠悠哪受过这样的罪,以后都不去了。”

    “你说的轻巧,今天队里才表扬了悠悠。就再也不去了?你闺女得被人说成啥样?现在劳动最光荣,都指着工分吃饭呢。”

    秦之恒皱眉,他没想到于悠的手这么娇贵,才干了半天活儿,手就伤成这样子了。

    于悠不光手疼,她现在还饿极了。瞥见祖奶奶正在往桌子上端玉米面粥,连吐槽的心情都没了。

    “妈,你啥时候做绿豆糕?咱家还指着你这手艺挣钱呢。上工干一天活儿,回来还喝粥,根本就吃不饱。”

    曹秀从小板凳上站起来,说道:“我现在就去换豆子换白糖,今晚就做。明天咱试试能不能卖出去。”

    “那我留下给你帮忙,之恒,你先回去告诉家里一声。省的等急了。”

    于悠是真的能帮忙,她妈以前教过她做豆沙馅儿。

    “行,我晚点过来接你。”

    他不知道丈母娘和于悠能不能成功,但他觉得任何尝试都是值得鼓励的。

    供销社卖不出去,大不了他带去黑市试试。

    不一会儿,曹秀换来了绿豆和红豆。又偷偷从空间里拿出来一袋白糖,一袋红糖,一瓶玉米油。

    母女俩草草喝了一碗粥,就开始干活儿。

    锅里添水煮红豆,上面放笼屉蒸绿豆。

    于悠处理红豆沙,曹秀做绿豆泥。

    红豆沙加红糖炒制,绿豆泥加少量油和白糖炒制。

    擀皮,包馅儿。然后拿了一个于卫民临时挖的圆形模具一一压好。

    后半夜,圆圆的、黄澄澄的夹心绿豆糕就做好了。

    两人把绿豆糕全部装到大提篮里,准备明天带去供销社。

    而于柔没做过这些,怕把好东西糟蹋了,说什么也不肯上手。一直在院子里折腾柳条。

    一锅绿豆糕的功夫,已经编了三个小篮子。

    于悠看到于柔身边的小篮子,还带提手的。每个形状都不一样,小巧可爱。别说孩子了,她这样的大人也很喜欢。

    “姐,你这手艺真好!”

    于柔笑笑,她喜欢动手做东西,做这些的时候心里会很平静。

    “喜欢就都拿去,这就是给安安和宁宁编的。你也可以带回去装点小东西。”

    于悠灵机一动。

    “妈,咱们的吃食就用我姐的小篮子装怎么样?提高一些价格。顺道就把我姐的篮子也卖了。”

    “这主意好,一下子高档不少。”

    于柔惊讶道:“这东西还卖得出去?村里不少人都会编筐编篮子。”

    “他们编的都是大的,没你编的艺术。要是能买到些不同颜色的蕾丝或者碎布头,也编进去装饰,就更有特色了。”

    于柔听不懂蕾丝是什么,但是篮子能卖钱的话她当然愿意。

    第18章

    挣到钱

    秦之恒和于悠出了于家老宅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

    黑灯瞎火的,两人走的并不快。

    “手受伤了这几天还是别下地了,我明天会和大队长说。”

    “你关心我?”于悠看秦之恒面上还是板着一张脸,难道他死鸭子嘴硬?外冷内热?

    上前拦住秦之恒。

    “秦之恒,咱们谈谈吧!”

    秦之恒一脸疑问,不知道于悠想和她谈什么。

    “我知道我以前错的厉害,但以后不会了。女人的角色太多了,我不敢说我会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好儿媳。但我会努力学着去做。”

    “如果最终咱们还是不能走到一起,你放心,真到了那一天,我也不会纠缠你!”

    秦之恒定定地看着她。天色很暗,于悠的眼睛却折射着月光,灵动极了。

    “于悠,记得你今天说过的话!”

    于悠不知道,自已的一番话让这个男人坚硬的心为她敞开了一个口子。让她能够一点点走进去,直到某天,占满了整个空间。

    次日,曹秀和于悠起了个大早,带着绿豆糕和三个小篮子,直奔城里。

    供销社门口。

    “妈,怎么这么多人买东西?”

    “物资供应十分有限。买东西可不得早点来排队么。要不然等到后面不一定能买到。”

    不一会儿,副食品区的货架就空了不少。

    只有这么一个地方卖副食品,紧俏货都靠抢的,生意当然好!

    要不是因为不少副食品都要票,估计每天上的货一上午就能卖个七七八八。

    等人走的差不多了,曹秀才带着于悠进去。

    两个售货员刚忙活完,拿起织了一半的毛衣继续奋战。再过一个月,天就要冷了,线衣就得上身了。

    七十年代,售货员是个吃香的工作。普通人家买不到毛线,这里的售货员却是很方便。

    于悠笑脸盈盈上前:“两位姐姐,听说供销社也是收副食品的,我们自家做了点绿豆糕……”

    “我们供销社有绿豆糕的渠道,还是国营厂的呢,你们不买东西就走人。”于悠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

    一个长脸售货员语带刻薄,看着曹秀母女俩穿的破破烂烂,很是瞧不起。

    于悠却对妈妈的手艺很有自信。

    “我们这可是传家的手艺,国营厂的还真不一定比得上。不信你们可以尝尝,不好吃算我送你们的!”

    “看你这妹子年纪不大,还挺能吹!谁家还不会做点吃食啊,有几家能卖出去?”

    另一个圆脸售货员打圆场道:“我们这边不轻易收副食品的,你家要有鸡蛋或者粮食倒是可以带来。”

    “我看你们就是不敢承认,供销社卖的东西,还不如老百姓家里做的东西好!”

    长脸售货员脾气也被激了起来。她完全不信她们能做多好。

    “我这就尝尝你家能好到哪儿去,是你说的,要是不好吃,就当送我们了!”

    她白吃一块儿又不会怎样,这母女俩八成傻,上赶着让人占便宜!

    放下手里的毛线。拿起一块儿,这才发现篮子里的绿豆糕和她们卖的有很大的不同。

    小小的圆圆的黄黄的,还都是一般大小。看起来很美观。

    曹秀的手艺在现代都是能站住脚的,色香味那是不必说。

    这人显然也是吃过好东西的,一口就能尝出不同来。

    嘴硬地小声嘀咕:“也就那样,不都是绿豆做的吗!”

    圆脸售货员看了看被同事咬了一口的绿豆糕,露出了枣红色的馅儿。

    “还有馅儿!是红豆沙的?”

    他们虽然很少收外面的副食品,但是不代表好的不收啊。

    她还没见哪里卖过带馅儿的绿豆糕呢。

    供销社间也是有业绩评比的,产品很重要!

    冯主任为店里没有特色物品,就差愁白了头了。

    圆脸售货员这才认真起来,也起身拿了一块儿。

    “味道是不错,不过我俩说了不算。你们等着,我拿一块儿去给冯主任尝尝。”

    这人态度倒是不错。曹秀一句有劳大妹子,差点就喊出口。

    这俩人看着也就比她小几岁,闺女喊人姐姐,这让她怎么叫!叫大妹子就差辈儿了!

    不多时,售货员就把她们带去了主任办公室。态度比刚才殷勤很多。

    冯主任是个瘦瘦高高的男青年,看起来二十七八的样子。说话也不绕弯子。

    “您二位这绿豆糕的确不错,打算怎么卖呢?能长期供货吗?”

    于悠找主任要了一张油纸,垫在小篮子上。然后拿出一些绿豆糕,摆了进去。

    “这样卖,它就是精品,用来送礼拿的出手,利润高。当然进货价也得包含小篮子。”

    “我们的绿豆糕是夹心的,味道有层次感,比普通绿豆糕贵一点。四毛一斤,小篮子的话五分一个。”

    于悠当然知道现代的手工品很值钱,但这个时代物价低。

    大米白面才一毛五一斤,玉米面一毛钱一斤,绿豆两毛钱一斤。

    小篮子要太贵估计没人买。

    冯旭东兴趣更浓,这几个小篮子十分小巧,用来装东西很合适。这样一摆的话,一篮子一斤卖六毛没问题。

    供销社的货本就稀缺,城里有钱的人不少,只要东西好吃,完全不怕卖不出去。

    更何况,这样收购的东西不要票,他卖的时候却是可以要票的,还能倒腾些票据出来。

    “那二位每日能提供多少呢?”

    曹秀算了算,一斤豆子大概能出两斤多糕。

    “两到三锅的话,大概能出十八到二十斤。”

    “那行。”冯东旭拍板儿道,“每天不超过二十斤我就全收了。小篮子也是,每天不超过十个,我就收了。”

    这东西除了摆绿豆糕,完全可以摆别的。

    “每天下午我们下班前送来,或者第二天开门前送来。”

    “成交!”

    母女俩对视一眼,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

    主要是,眼前这个小伙子通透,曹秀看他也顺眼起来。

    冯东旭让售货员把篮子里剩下的绿豆糕称重,一共是七斤。

    算上三个小篮子,一共是两块九毛五。

    “婶子,这钱您收好。以后要是有别的新鲜吃食咱也能合作。”

    刚才还趾高气昂的长脸售货员,早已经从嫌弃变成了艳羡。

    能不艳羡么,这买卖赚钱啊,一个月下来,比她的工资多多了。

    曹秀收了钱,又问冯东旭:“小伙子你实诚,下次婶子还找你合作。对啦,你们这黄标纸咋卖?”

    冯东旭拿了二十来张,没有收钱:“算是我送给婶子的。”

    会来事儿!曹秀更喜欢这个小伙子了。放到后世也能培养成一个好的销售。

    第19章

    救人

    母女俩回家路上,钻进没人的小树林,闪身进了空间。

    “妈,可算是能找借口把这些东西拿出去点儿了。”

    “谁说不是啊,这才几天,我真是想死大米白面了!”

    母女俩用黄标纸把篮子垫好,五斤面粉全都倒进了篮子里。

    白糖红糖已经自动补货了。于是又包了一袋白糖,一袋红糖,一袋盐。

    “大米怎么弄?”

    “没东西装了,这次不弄了。下次让你姐给做个背篓,出门背着,回来装粮食。”

    “肉呢?妈,我想吃肉!”

    “吃啥肉啊,没肉票这些肉都买不到。再说咱统共赚了这点钱,带回去太多,东西对不上!”

    “我算了下,这些东西都要票,白面加糖加盐就得花两,剩下的九毛五就说拿来买票了。回去还是身无分文!”

    于悠……

    又成穷光蛋了!

    “那上次拿出去的冰糖这次可以拿出点来吃了吧?”

    “这倒是可以,谁还能算那么细致!”

    母女俩分食了一个面包,出了空间,就往家赶。

    “妈,这也太远了。去俩小时,回来俩小时。腿都折腾断了!”

    曹秀也很崩溃:“还是缺钱啊,等赚了钱咱买自行车,二八大杠的,一人一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