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至于于悠,就算了吧。这大红的花布这个年代的人喜欢,她家悠悠肯定死活不穿。于柔抢着付钱。
“妈,我这不是赚钱了吗。三十多块呢,今天都带来了。您和爸想买啥,闺女给您买。”
曹秀和于卫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愉悦。
现代时候悠悠还没工作赚钱呢。到这里,竟然体会到了孩子给花钱的滋味儿。
于柔看了看她妈手里的票。
硬是给她妈也扯了一块儿花布,给她爸跑去卖酒水的柜台,挑了瓶茅台。
曹秀决定这衣服做出来,再丑她也穿。
于卫民觉得即便以后这瓶茅台值个万八千的,他也不留着。他闺女的心意,他得喝。
第39章
你来当村长
于远吃味儿的说:“爸,我啥时候能挣钱?我也想买东西孝敬您和妈。”
于卫民撸了撸儿子的头发,宽慰道:“着啥急,跟着你秦大娘好好学知识,爸再慢慢教你育种,搞研究。将来有的是挣钱的机会。”
于远十分崇拜他爸。
“爸,我已经学了八百个汉字了,还有加减法。秦大娘说这几天就教我乘除法。我一定好好学。”
曹秀看了看忽悠儿子继承他大业的老于,忍不住笑了笑。
一家四口卖完菜,买完东西,又跑去国营饭店吃了肉丝面。这才心满意足的回村。
到家时已经傍晚了,北方是真的冷,烧上炕,喝上热水,一家人才缓了过来。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咚咚咚!
曹秀说道:“这个点,谁来了?”
于远站起来往外走:“我去开门。”
不一会儿就传来了于远的声音。
“爸、妈,是村长叔他们来了!”
李永德殷切的看着于卫民。
“卫民,你也知道再有几年我就该退休了,晚退不如早退。今天说啥,你也得同意当这个村长。”
于卫民看李永德、赵前进、郭民都直勾勾地盯着他。显然三人是商量好的。
“村长,你说你干得好好的,咋想了这么一出?”
赵前进说道:“咋不能想?还是你想当大队书记,想当生产队长?只要你想,村子里我们去动员,我们仨的职位任你挑。”
于卫民拍了拍大腿。
“不是,我没想当村领导啊!”他只是想没事儿好好研究他的种子,同时轻松挣个工分。
李永德说道:“你必须想!”
“咱们生产队,乡亲们的日子苦啊。你看看你这暖棚整的多好,你脑子好使,指定能带领着村里人过上好日子。”
“你不能只管这几家,不管村里人吧?”
于卫民保证道:“这不是种子有限,等明年。今年种下去的菜留了种,明年指定让大家都种上。”
“您说您干的好好的,换啥人!”
李永德一下被说到了痛处。
“好啥好!这一进腊月,村里过不去的人家就来借粮了。可我家里也就那点粮食,给谁都不够啊。”
他这村干部干的容易吗?村里人推选他,有事儿自然也第一个求到他。
眼看着来借粮的一家比一家可怜,没粮食可借,他眼瞅着心里能不难受?
于卫民倒是没想到这一茬儿。
问道:“这,咋不跟队里借?”
“队里不是啥人家都给借的,尤其挣不来多少工分,年年倒挂的那些人家队里按照规定是不给借的。”
郭民解释道:“卫民叔,我们三个因为身上有这个职务,不用下地也能有工分。但也只是看着工分比别人家多那么点。要说日子多好,那是没有的。
“可这上门求助的人多得很,总不能看着人饿死吧。”
“这借出去的粮,基本也收不回来。我们吃的还不如壮劳力稍微多点的人家。”
于卫民心想这年头的村干部原来这么不容易。
“这样,我来年带着大家种暖棚,日子总会好的。做村长这事儿就算了吧!”
李永德呛声道:“算啥算!说让给你,就让给你。”
赵前进也跟着劝于卫民。
“老话说得好,在其位,谋其职。我们已经和村民们说了。大家都愿意跟着你走!”
“不信,你出去问问村里人。”
问问村里人,去哪儿问?于卫民一家人顺着赵书记的的目光往外瞅。
黑漆漆的大门外,一双双眼睛在月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于远的声音拔高。
“爸,外面都是人!”
院门外,乌泱泱全村的人都聚了过来。
“卫民啊,多一口粮,可能就多一条命啊。我老子娘当初要是吃上那么一口,兴许走不了那么早。”
“卫民,你就同意了当这个村长吧。有福也带着我们享享,有祸,大家和你一起背。”
“卫民叔,我们肯定都听你的,踏实跟你干。我们都有一把子的力气,你说东我们绝不往西!”
……
寒风凛凛,几百口人站在风中倔强的一动不动。仿佛这是他们苦难的日子里一丝丝的希望。
于卫民一家人都被震撼了。
曹秀看着于卫民说道:“老于,要不,要不试试?”
有管理公司的经验,管理一个村子,应该,没那么难吧?
于卫民觉得脑子里的热血直往上冲,清了清嗓子道:“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要不,我试试?”
“我不敢保证大家过得有多好,但至少比现在强。”
李永德红了眼眶:“好,好哇!”×00
“卫民,你好样的!”
有小孩子掴起了巴掌,人们纷纷跟着鼓掌。寂静的小山村里,掌声一片连着一片,久久不能停歇。
次日一早,曹秀早早就起来了。使劲儿推了推于卫民。
“不是说今天要交接一下村里的事情吗?你赶紧去村支部看看。这都当了村长的人了,以后可不兴赖床了。”
“我当村长和我赖床有啥关系。我以前上了岁数觉少,躺不住。这年轻了十岁睡眠也跟着好了,没事儿就爱多躺躺。”
曹秀嗤笑:“趁着年轻多锻炼锻炼才是真的。就你这一天才能挣两公分的体格,啧啧!不行啊!”
于卫民变穿衣服边说笑。
“哎,你还别不服。当了这村长,以后我就不用下地了。倒是你,还得去种地、除草、撒农家肥!”
曹秀斜睨了一眼于卫民:“老于,今天皮痒痒了吧?”
于卫民迅速起身。
“没,没痒。我哪能累着我媳妇儿。好老公就是,干完了我的活儿,麻利儿去干媳妇儿的活儿!”
两口子打闹了两句,就听见大闺女的声音。
“爸、妈,吃饭了!小远,你去把大门打开!”
曹秀回应了一声,忍不住夸道:“这有闺女就是好,家里家外的帮了我不少忙。”
于卫民念叨道:“咱家悠悠也不知道哪天回来。你说这丫头,也不知道去空间里给咱传个信儿。”
“要说这个空间的确是好。有空间在,她渴不着饿不着,还有处藏身。出个远门啥的,咱也放心。”
两口子说着话,就听小儿子在院子里喊道。
“爸、妈、大姐,你们快来看!”
大门外,一摞大白菜整整齐齐,得有小一百颗。
第40章
分东西
“我刚才看见大刘子来送白菜了,他说他爸妈说谢谢我爸愿意给他们当村长。村里人商量着一家出一棵白菜给我爸添个喜庆。”
大刘子是于远的玩伴儿,和于远差不多大。
村里人,像老于家那样偏心的人家有,像张菊的婆家彭家那样是非不分的人也有。但更多的人,朴实憨厚。
说到底,很多矛盾,也都是穷闹得。
能得到别人的感谢,总归让人心里舒坦。
曹秀笑道:“哎呀,这么多大白菜,这咱也吃不了啊。”
一家人正发愁怎么处理这些白菜。
于悠和秦之恒他们已经进了村。
“之恒,你先带大姐和燕燕回去。我先回娘家和我爸妈说一声,顺便给他们放下点东西。”
秦之恒点点头。
“行,那你自已先过去,我先回家去看看孩子们。”
秦之初见状也说道:“悠悠,和你爸妈说,大姐过两天过去看他们。”
“哎,行!”
秦之恒带着秦之初母女回去了,于悠则是回娘家。
一走进,就看到她爸妈和姐姐、小弟盯着门口的一大堆白菜嘚吧。
“妈!我回来啦。”
于远反应最快,一下窜过去帮忙拿背篓。
“二姐!你可回来了。”
于悠打趣儿道:“咋地,想我啦?是不是发现家里没有二姐,吃饭都不香了?”
于远挠了挠头,说道:“那倒不是,饭多香啊,我啥时候吃饭都香!这不是惦记二姐别出啥事儿么。”
于悠拍了拍小弟的肩膀:“算你小子有良心!”
曹秀上前拉了闺女的手,笑呵呵道:“行了,别贫了。咋这个点回来了?”
于悠一脸苦色,怪不得傍晚这趟车乘客少呢。
“别提了,算计差了!我们傍晚的火车,到了后才凌晨。黑咕隆咚的,哪哪儿都不开门,想住店都不行。还好我们在火车上睡了几个小时。”
“之恒费了半天劲儿,才找到了一辆毛驴车,赶了一宿,这才刚给送到村口。冻死人了!”
于卫民放下心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只要路上没出事儿,比啥都强。”
于柔心疼的搂着妹妹。
“快,进去暖和暖和。姐去给你盛点饭汤,先喝了暖暖。”
于柔加快步子,边走边说:“咱这门口咋这么多大白菜啊?咱家那点工分不是才分了几颗吗?”
“妈,你给我做点儿辣白菜吧,酸菜也行啊,怪馋的!”
曹秀看闺女精气神儿好的不行,调侃于悠。
“你倒是会想,看见东西就能想到咋吃。”
于悠笑道:“谁让我有个全能的妈呢,这不是被您惯得嘴也跟着刁了么。”
曹秀一拍巴掌:“还别说,老于,离着你带着村里人种暖棚还早着呢。”
“我看家家户户都有白菜,多少也存了些干辣椒,不如我先带着大家做辣白菜,卖去供销社。赚点小钱好过年。”
于卫民也觉得不错:“这主意好!赶紧吃饭,吃完饭我去村支部合计合计。”
曹秀看闺女听得云里雾里,解释道:“悠悠,你不知道呢,你爸啊,现在成了第一生产队的村长了!”
“啊?啥时候的事儿啊,那永德叔呢?”
“你永德叔年纪大了,不想挑大梁,把位置让给你爸。他去做村民小组长了。具体的,妈一会儿吃饭跟你解释。”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顿早饭,于卫民就火急火燎跑去村支部了。
于悠知道了事情始末,把带回来的东西往外拿。
她东西大多都是买的双数,比较好分。
“妈,咱也尝尝正宗的京都特产。”
曹秀笑道:“那可到好,咱也尝尝原汁原味的东西。”
现代的点心人们吃到嘴里,老一辈的人总说没了之前的味道。
都说这个年代吃食好,少了添加剂的味道,十分让人怀念。
点心匣子留下两盒,是糖粒儿的大黄油饼干留下一包。麦乳精留下一桶。
什锦糖果抓了一把出来,大白兔奶糖留下一斤。秦家那边孩子多,糖果就多分些。
雪花膏留下四盒。
“姐,这雪花膏你得多抹。你看你现在肤色好看了,再多抹抹护肤品,皮肤保准儿能细腻起来。”
“哎呀,要不说是我姐呢。这一精神起来,秀美两个字都挡不住。”
这雪花膏主要是给两家其他女人孩子们买的。
她和她妈其实用不太上,空间里的护肤品品质更好。但总得打打掩护不是。
于柔轻拍了一下于悠,她这妹妹,小嘴真是越来越贫。
这才感激的接过雪花膏。她是女人,当然喜欢这些东西。打开铁盖子,淡粉色的膏体香香的,滑滑的。
于悠继续往外倒腾。
“小远,看这是啥。”
圆圆的玻璃弹珠像水晶似的,透明的,很是好看。
“二姐,这是啥?”
“这是玻璃弹珠,你留下五颗,一会儿姐教你怎么玩儿。”
于悠知道于远非常好学。
自打入了冬,山上没了可摘的东西。于远除了跟着她爸整理自留地,就是跟着王月荣读书识字。几乎没看这孩子出去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