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1章

    交流区立马出现了一行文字。

    “剩余可用积分7分,请再接再厉,获取更多积分。”

    于悠马上在空间里抹上了夜霜,曹秀则是决定等盖好房子再把新锅拿出去。

    第二天盖房子,来帮忙的人更多了。甚至大部分于卫民一家都不太认识。

    只能说这个时代知道感恩并且付诸行动的人很多。

    现代社会的经验告诉他们。

    无论是做什么工作,即便是给予他人帮助,根本做不到让所有人满意。

    能让百分之八十的人满意就可以了,如果能让百分之九十的人满意就是优秀了。

    凭本心做事就好。

    清晨的第一生产队,却突兀的响起了拖拉机的声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要知道,一辆拖拉机三千多块,太贵了,向阳公社下面的八个生产队目前一辆没有。

    满满的一车青砖被拉进了村,停在了于家老宅的宅基地上,冯旭东就坐在拖斗的青砖上。

    “叔,我听于柔说你们要盖房子,排不上砖。找朋友插了个队,给您拉了点青砖来。”

    “能挪出来一万块儿,您看够不?”

    于柔……

    她也就是随口一提,而且貌似说的是家里打算盖土胚的。没想到冯旭东竟然弄来了青砖。

    普通关系谁会替她家做这些。

    冯旭东是什么意思?

    是她多想了吗?

    于柔感觉自已的心脏不受控制,扑通扑通的跳了起来。

    于卫民说道:“够,够!”这可真是及时雨。

    现在的青砖都是人工脱土胚烧制而成的,工艺复杂,所以生产慢,一万块儿已经很多了。

    大概能建七十五平米,十八平米一间的房子能盖四间,十五平米一间的房子能盖五间。

    这样的话之前的土胚就能够用来盖东西厢房和围墙。

    “你小子可以啊,等会儿叔把钱给你。有了这些青砖,那咱就盖四间青砖房做正房。东西再各盖两间土胚房!”

    冯旭东利落的从拖拉机上跳下来:“那行,叔,那大家伙儿快帮忙卸砖吧!”

    人们听这话都围了上来,边卸砖边稀罕地瞅着拖拉机看。

    于悠也看了个稀奇,边搬砖边问道:“爸,这拖拉机轮子怎么跟坦克似的?”

    和她现代时候在电视上看过的拖拉机很不一样。

    于卫民对农用机械还算了解,给闺女解释。

    “现在工艺落后,橡胶轮胎还没普及,拖拉机轮胎都是履带式的。而且还是钢制的。马力比较小,但质量相当硬。”

    “轮胎样式的,得到九十年代才普及。”

    曹秀看着费劲儿卸砖的冯旭东,一看就不是干力气活儿的料,呼哧带喘的。

    “你俩别说拖拉机了,你们说冯旭东这小子,真对咱小柔有兴趣啊?”

    于悠:“妈,砖块儿都拉来了。这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

    于卫民:“这小伙子倒是不错,我看着也稀罕。”

    于柔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还离过一次婚。而冯旭东不但未婚,自身的学识也比自已闺女强。

    只要两个人互相看对眼儿,能找到这样的女婿,他们家当然开心。

    曹秀:“撇开别的条件不说,两个人外表和性格看起来倒是挺搭的。就是不知道你姐咋想的。”

    毕竟被之前的一段婚姻伤的有点儿怕了。有点儿恐婚,还有点儿自卑。

    “还一个就是冯旭东的家里的态度,也得先了解了解。”

    孩子看着自已的好,冯旭东的父母,不一定就能接受于柔。

    婆家人太糟心的话,也不一定是好的姻缘。

    三人小声说着话,冯旭东却不知啥时候凑到了于柔跟前。伸手就接过于柔手里的砖块儿。

    嘱咐道:“你搬几块儿就行了,这里这么多大男人,力气活留给我们干。”

    于柔问道:“你今天来送砖,那不去上班了?”

    “嗯,我请假了,先紧着你这边的事儿。昨天去砖厂找的人,今天一早正好拉来。”

    那就是请了两天假了?还有,什么叫先紧着她的事儿?

    于柔刚平静的心又有点儿波动。

    “太麻烦你了,那中午留下来吃饭吧?”

    冯旭东理所当然的点头:“嗯,不走了,正好想尝尝你的手艺。”

    于柔……

    接下来,于柔干活儿就有些恍恍惚惚的。

    等到中午,等曹秀忙活完大锅菜,于柔犹豫再三,作为感谢,还是单独给冯旭东做了个蒜苗炒肉。

    冯旭东嘴角咧到了天上,就着馒头吃了个精光。

    通往第一生产队的土路上。

    席丰和吕梁骑着自行车,包里揣着几份表彰证书和一份奖金,正在往秦之恒家赶来。

    第73章

    送来表彰证明

    这起拐卖案性质极其恶劣,牵扯到了很多人。上面很重视,特意下了令,做了加急处理。

    相关人员已经全部逮捕归案。

    光是判死刑的就有三十多人。解救的孩子更是多达两百多个。

    军功章落在了席军和席丰父子俩头上。

    席军也因此受到上面的重视。即便方曹是正局长,也不敢轻易动他。

    一直压在席家身上的大石挪走了,席丰心里也轻松了下来。

    吕梁说道:“头儿,这次有多少奖金?”

    席丰:“把海市的财政局副局长拉下马的案子,奖金能少吗?这个数!”

    席丰说着伸出一根手指。

    吕梁十分眼热。

    他在公安局上班,每个月也就三十六块钱。

    一百元,顶他三个月不吃不喝的工资了。

    就听席丰继续说道:“这也不是奖励一个人的,秦之恒两口子加上刘曼,都参与了制服歹徒,按人头分的。”

    一人三十多,也不少了。

    吕梁:“那个秦之雅没有吗?要不是她坚持让咱们出警,事情进展也没这么顺利。”

    席丰沉默了,她当日的行为实在是有点出格。

    先是报案说自已欺负她,再是在办公室里解扣子。每每想到这事儿他是既气愤又不自在。

    到现在,所里接警的那个大姐每天看他的眼神儿都不对!

    要是传出去,双方的面子都不好看,他就压着没报上去。

    上面以为他们接警后直接就出警了。

    这么一说,的确是没肯定她的功劳。

    席丰面上不显,心里多少有点儿心虚,寻思着是不是从别的方面补偿下她。

    两人说着话,自行车就骑到了第一生产队。

    人多力量大,老宅那边已经开始拉线垒墙了。这活儿一般都是男人干,女人们就留在了家里。

    于悠让人把刘曼喊了来,当场把奖金分了。秦之恒不在家,他们夫妻俩分了六十六,刘曼分了三十四。

    表彰证书则是一人一份。

    刘曼疑惑道:“咦,怎么没有之雅的?”她也是有功劳的。

    秦之雅赶紧拽了下刘曼的袖子,让她赶紧闭嘴。在席所长面前,她恨不得原地消失。

    讨好的笑道:“那个,席所长,你看那天报案的时候也是形势所迫,过些日子我请您吃顿饭赔罪。”

    屋里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那天发生了什么秦之雅回来并没有说。

    现在看起来,有猫腻!但有外人在,也不是问的时候。

    席丰:“那就这周日吧,那天我调休,就在国营饭店吧!”

    席丰也是第一次来秦家,到了牛棚这边,看到这破败的房子,才知道秦家原来是下放户。

    谁不知道下放户过得惨?没吃没喝还受人冷眼。

    表彰和奖金对别人影响不大,对下放户影响却不小。

    表彰可以让他们在村里人面前抬头挺胸,奖金可以让他们日子好过很多。

    这么一想,自已把秦之雅的功劳按下,有点儿狭隘了。

    不如趁机请她吃顿饭,再送她点东西算作补偿。

    被误会过得很困苦的秦之雅瞪圆了眼,“啊?哦,行!”

    现在被请客的人都这么主动了吗?

    本来她想等下个月领了保育员的工资后再请的。现在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只能同意了。

    那边盖房子的于卫民却是被叫回了村支部,有人来送信儿。

    说起这个,他们大队真的是太穷了,电话都没有拉呢。都是跑腿儿送信儿。

    “于村长,后天县里要开会。您和赵书记、生产队长都得去参加。”

    他们所在的山南县一共有五个公社,分别是向阳公社、东风公社、红旗公社、五星公社和解放公社。

    每个公社下面有都有七八个村,也就是生产大队。

    像他们村人口少,是里面的小村,以往去开会都是坐在最外围,没啥发言权。

    这两年的政策很稳定,于卫民当了村长半年多了,这还是第一次去县里开会。不知道有什么重要的指示。

    赵前进和郭民也摸不着头脑,三人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

    于卫民:“这个会开几天?那是不是得在县里住?”

    报信儿的人说:“开两天,虽然你们村离着城里近,俩小时就能赶到。但是大部分村离着远,县里每次开会都给统一安排住宿。就是伙食得自带。”

    年代的局限,没有工作餐,有的住就不错了。当然,没有单间,全是大通铺。

    赵前进问道:“有没有说是为了啥事儿?”

    送信儿的人摇了摇头,这事儿他不清楚。

    大队会计丁鹏说道:“卫民叔,你们放心去吧,盖房子的事儿有大伙儿呢。兴许等你们回来,这房子都盖好了!”

    五十多口子一起干活儿,速度能不快么,一天的时间,墙山都垒了一半儿了。

    估计再有个两三天,房子就起来了,只等晾干了。

    “行,那辛苦你给多盯着了。”

    曹秀知道后,就着手给于卫民准备吃的。

    于卫民嘱咐媳妇儿:“多准备点儿,赵哥和郭民和我一起,总不能让他们干看着。”

    其实空间里有吃的,但他不是自已出门,总不能直接往外掏。

    曹秀说道:“我发点儿面,烙点纯发面饼,再烙点韭菜鸡蛋馅儿的。”

    于柔也忙活起来:“那我去做馅儿。”

    于悠:“给我爸另外带点挂面和肉酱,借个锅灶煮了,也能吃点热乎的。”

    于远:“爸,你放心,咱家盖房的事儿我都盯着呢。”

    他和小伙伴儿们跟着搬砖和泥的,也怪忙的。

    于卫民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他们家小伙子越来越有样儿了。

    孩子多了事儿多,但是也更温馨。过日子不就过一个热闹么。

    县政府。

    几个县领导正对着上面的通知发愁。

    “这次怎么安排了这么多知青和下放户来咱们县?村里都着不下了!”

    “真是个头疼的事儿,等开会的时候,又有的闹了。”

    “没办法,还是老规矩,要不然就按照村子的个数分配,要不然就按照村子的人口分配。着不下就盖房子,办法总比困难多!”

    他们山南县自给自足都够呛,一波波的来人,相当于来分他们的粮食。

    第74章

    县里送来了人才

    县里开会,并不是住在招待所。政府后面有个大院子,每个屋子都是大通铺,人就安置在里面。

    第一天的会安排在下午两点。

    于卫民、赵前进和郭民到的时候,也就上午十一点的样子,院子里已经很热闹了。

    人们都找个炕把自已的东西放好,聚在院子里聊天。

    向阳公社其他生产队的人早早就帮于卫民几人占了个向阳的屋子。

    第二生产大队的村长石顺招呼道:“于村长,你们咋现在才到?位置都给你们占好了,先把东西放下。”

    于卫民几人边安置边道了谢:“这不是觉得离着近,下午才开呢,赶得及。”

    其余几个大队的人也都聚过来说话。

    这次开会涉及的主要是村里,每个公社十个领导,只让公社主任、公社书记和公社副主任来了。

    而五个公社下面的四十个生产队,一百二十个村领导全来了。

    人实在是不少。

    向阳公社八个生产队的人这次出奇的和谐,隐隐以于卫民为首。

    红旗公社五队的村长刘金道:“以前咋没看出来你们公社这么团结?”

    石顺道:“刘村长,来,来,我给你介绍下,这是一队今年新上任的村长,于卫民。”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