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2章

    石顺和刘金关系不错,主要是刘金的闺女嫁来了向阳公社二队。

    刘金也是个热情的,凑过去打招呼。

    石顺道:“你闺女是不是有日子没回娘家了?一看你就是消息不灵通。”

    “我们村多亏了于村长,现在自留地都种上暖棚了。暖棚你没听说过吧?菜种子下到里面,冬天也能长出青菜!”

    刘金:“我怎么就这么不信呢,冬天不得全都冻死?”

    “这我还能骗你?你去你闺女家瞅瞅不就得了?”

    边上解放公社四队的丁茂春:“他吹牛你还真信,你见过冬天能种菜的?”

    向阳公社三队的孙大海说道:“石顺说的是真的,不光他们村,我们公社八个村全都种上了。”

    丁茂春嚷嚷着不可能,长个头就得被冻死。

    刘金却觉得他俩不至于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和自已扯谎,心里痒痒的,想着等开完会先去趟闺女家。

    说着话就到了中午,大家伙儿都张罗着吃饭。

    这个接待的院子有个棚子,下面三口大灶,边上堆着木柴。想吃热乎的或者想喝热水的可以自已动手。

    大家都拿出自已的口粮。大多数是玉米饼子和咸菜,或者玉米面菜饼子。

    于卫民早早就叫着赵前进和郭民到了角落里。拿出韭菜鸡蛋馅儿饼给两人分。

    “卫民,我们带了口粮了。你嫂子特意给蒸的白面馒头。”

    “是啊,卫民叔,我也是带的白面。我媳妇儿说了,出门就吃点好的。”

    于卫民也没勉强,给两人一人夹了一勺肉酱,三人吃的喷香。

    人在角落里,香味儿却传了出去。

    有人小声嘀咕:“向阳公社一队的人怎么这么舍得,开个会带的都是白面。玉米饼子我每顿都不舍得吃饱。”

    一起的人啃了口生硬的菜饼子:“是啊,没个成算,都这么吃,冬天不得饿肚子?”

    于卫民只是觉得带的东西不够分才躲到了角落里。

    没想着装穷,也没必要装穷。他们家解锁的是福报系统,帮助越多人越好。

    下午开会,主要就是挨个儿汇报一下各个生产队的情况。这两天的会议结束后,要评个先进出来。

    四十多个生产队,一个挨一个的汇报,一直到了夜里七点才散会。

    于卫民也总结出来了,他们生产队是人数最少的生产队了。

    和人家动不动就上千人的大队比,他们就是个屁股大的小村儿,不值一提。

    饥肠辘辘的回到住处,于卫民道:“赵哥、郭民,叫上咱们公社的人,咱们一起煮挂面吃。”

    自家盖房子这几个村也出力了,本就是想着请大家吃一顿热汤面的。

    挂面不占地儿还出数,他带来了四大把。

    三个大锅只有一个烧了热水,另外两口闲着。郭民去叫人,于卫民和赵前进添水加柴。

    煮了两大锅清汤挂面,大家带的都是大茶缸子,装满面条后一人一大勺灵魂炸肉酱。

    这样也太香了!向阳公社的这波操作,把其余四个公社的人馋的狂吞口水。

    啥时候向阳公社这么阔绰了?

    于卫民丝毫不管别人怎么想。

    好奇吗?好奇就来打听,来学,那样他的福报积分兴许还能涨!

    压轴的会议果然是留在最后的。

    第二天上午,县领导拿出了一份文件。

    县长潘永明说道:“上头下了通知,这次会有大批知青和下放户分到咱们这边。”

    “这次开会,就是和大家商量一下,后面的工作要怎么开展。”

    县委书记周雪峰说道:“咱们生产队任务重啊,得把这些人消化下去,为国家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我们的意思,咱们还是照旧,平分给各个生产队,或者按照人口比例分下去。”

    “当然,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选一个更合适的方案。”

    向阳公社主任马伟荣问道:“潘县长,这次总共下来多少人?”

    “知青二百五十八个,下放户七十八个。”

    红旗公社的主任崔红林第一个表态:“我觉得可以各个公社先平分,再按照各个生产队的人数按比例分下去。”

    平均的话每个公社能大概能分过去六十六个人,每个大队多的十来个,少的六七个人。

    算明白账,抱怨声四起。

    解放公社四队的村长丁茂春说道:“说得简单,可我们村里知青点都满了,牛棚边上的房子地方本来也不大。没啥公共地方了,住哪儿啊?”

    刘金也说道:“我们村里人多,粮食本来就不够吃,再十来个人,更吃不饱了。”

    两个村长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底下都是嗡嗡的讨论声。

    政协主任肖刚伸着两个手臂喊道:“静一静,大家都静一静。困难是有的,大家不能退缩,要想办法面对。坚决完成任务!”

    人们都是爱国的,这话说出来自然不能唱反调儿了。

    现场安静下来,于卫民举手:“各位领导,我有话说。”

    潘县长见是个生面孔,问道:“你是哪个大队的?”

    于卫民道:“我是向阳公社第一生产队的

    村长,于卫民。”

    向阳公社的领导来了三个,公社主任马伟荣,副主任冯彬,公社书记杨泽山。

    马伟荣悄声道:“这就是李永德退了后换上来的那个于卫民?气度倒是不错。”

    冯彬眼神儿闪了闪,他儿子追的应该就是这人的闺女。

    潘县长示意于卫民继续说。

    于卫民:“我们村人少,想多要点人帮助生产。这七十八个下放户,可以全分给我们大队吗?”

    他真的没想到还有这好事儿啊!来了一大批人才!

    第75章

    有姑娘找你吃饭

    几个县领导面面相觑,刚安静下来的会议室,哇啦哇啦又讨论开了。

    “我没听错吧?他们村要把下放户全都要走!”

    “知青最起码还有一年的补贴,下放户可啥都没有。”

    “知青最起码年轻还能慢慢锻炼出来干农活儿,下放户都是一家子一家子的,掺杂着老人和小孩儿。明显不合算啊!”

    而且有的知青家里人给寄钱寄票的,天天干不了多少活儿,分不了村里多少粮食。

    潘县长确认道:“你说真的?你们另外两个村领导也同意?”

    他之所以这么问,主要是因为,插进去人其实对村里影响最大。对上面而言集体田地还是那么多,公粮一分不少交。

    村里的领导统一做的决定,就能代表全村。

    赵前进和郭民其实也很惊讶,不过他们平复的最快。为啥?

    因为这些日子,村里学校几个老师已经让大家改观了。

    你看不起人下放户,可人会的你会吗?

    人周老师不但给他们讲数学,还教他们承重的知识。村里建这造那的,可有用了。

    人郑老师不但给他们讲语文,还给他们讲法律知识。那村里风气可是正了不少。

    再一个,过往的经验告诉他们,于卫民脑子好使,支持于卫民会越过越好!

    郭民道:“我同意!”

    赵前进道:“我们一致通过。但领导,我们大队有接收的心,但却没房子安置。还得大家支持点土坯、木材啥的。”

    他们接收了所有下放户,剩下的大队只接收几个知青,显得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这很简单,每家每户出两三块儿土坯就够了。每个生产队再给几颗木头。

    五个公社下的生产大队全都表示同意。

    潘县长如释重负:“于村长是个好的表率啊。马伟荣,你们公社的基层干部有担当!”

    马伟荣几个其实并不知情,但不妨碍他们彼此成就。

    “于村长的确很优秀,十分有奉献精神。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潘县长:“行!咱们先休息几分钟,上个厕所。等会儿回来把每个大队的知青名额确定下来。”

    几个县领导小声商议,“积极拥护政策,一下子接收这么多人,咱们该给个奖励。”

    “不如今年的先进就评给他们,其余生产队也会心服口服。”

    不服气的,那也把下放户领回去,他们也给颁发!

    于卫民趁此机会又摸了个底儿。其余生产队现有的下放户并不多,基本上都是队里倒贴粮食。

    又和赵前进以及郭民商量:“咱们多建几排房子,把其余生产队现有的下放户也争取过来咋样?”

    赵前进说话都有点儿哆嗦了:“卫民啊,这现有的得小一百人吧?”

    于卫民解释道:“人多才有生产力,里面得有小一半都是人才!”

    “打个比方,你看我这次盖房子青砖多难买,兴许这里面就有人会烧制。兴许咱们村也能弄个集体砖厂呢?”

    赵前进说话不哆嗦了,改成心潮澎湃了。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心一横:“那行!你们附近那块儿荒地,石头太多,用来造房子,装下四五百人都人没问题!”

    于是,下半场会议,又引起了轰动。

    “你们真的愿意接收?”

    “当然是真的,只要县里愿意帮忙把这些人的关系转过来。我们无条件接收。”

    各个生产大队的村长都殷切地看着县领导们:“潘县长,周书记,你们看?”

    “只要你们双方商量好,在咱们县内部,是可以帮忙转关系的。”

    转来转去都在他们县,不过就是增加一些工作量罢了。

    潘县长继续说道:“向阳公社接收这些人要盖房子,县里也会给一些人力物力的支持。”

    “另外,今年的先进就评给向阳公社第一生产队了,大家不会有什么异议吧?”

    解决了他们这么大问题,能有什么异议。大家一致通过。

    第一生产队从这天开始,大兴修建房屋。

    本村的所有劳动力,加上县里派来的人,愣是在一个月内建造了五排房子。

    房子都不算大,土胚墙,茅草顶。但数量多,一共盖了八十间。

    县里所有的下放户都慢慢聚拢了来。

    周日,秦之雅带着钱票来到了派出所大厅的门口。

    她和席丰约好了先在这里见面,再一起去供销社。

    接警的大姐上个厕所的功夫,正好瞅见她,一眼就认了出来。实在是太让人难忘了。

    忍不住打趣儿道:“秦之雅?你咋来了?不会又要告我们所长吧?”

    她那天回家后把这事儿和家里人学舌,她们家笑的前仰后翻。

    秦之雅尴尬的笑了下:“呵呵,哪能啊?那天的情况大姐您也清楚。我这不是逼不得已嘛。”

    的确是逼不得已,但做法也是前无古人。大姐说道:“那你干啥来了?”

    “找你们所长赔罪来了,请你们所长大吃一顿!”

    大姐笑了笑,点点头:“这倒是挺有诚意,我帮你把人叫出来!”

    秦之雅一句“不用”还没说出来,接警的大姐已经兴冲冲地转身去叫人了。

    “席所,外面有姑娘找你去吃饭!”

    吕梁的大嗓门先传了出来。

    “姑娘!哪里来的姑娘?头儿,你才来多久就有对象了?我都上班一年了,还单着呢!”

    难道是他长得不如头儿的原因?可他也挺精神的,凭啥没姑娘找他吃饭?

    一嗓子吼得所里一半人都听见了。

    守门的大叔默默想,这丫头前阵子才来和他打听过所长的事儿,这么快就成了所长对象了。

    小姑娘真有手段!

    “对象”秦之雅将这话听了个全,脸上连尴尬都没有了。都不知道该作何表情了。

    席丰脱下制服外套,换了一件日常的衣服,拎着鼓鼓囊囊的包,站起身,首当其冲给了吕梁一记爆栗。

    “别瞎说,我先下班了,你把剩下的文件归一下档。”

    “诶,头儿,保证完成任务,你安心约会去吧!”

    席丰……

    算啦,不解释了,越解释越乱!

    两人打了照面,一前一后出了派出所往国营饭店走,一路上都没说出话来。

    守门的大叔望着两人的背影,心想,还挺般配。

    第76章

    秦之雅请客

    随着人贩子案件的终结,方子菲也终于打听到了席丰去了山南县派出所。

    马上和单位请了假,还让他爸的司机用单位的专用车送了她过来。

    一辆美式吉普招摇的停在了派出所门口,走下来一个打扮时髦的女人。

    眉毛修成了细细的柳叶形,嘴唇也涂成了大红色。

    身上是一件上好的过膝大衣,脚下踩着小皮鞋,一派港城明星的样子。

    看门的大叔看直了眼,这小县城这么穿的可没几个,真是洋气极了。

    笑呵呵的问道:“姑娘,来派出所办啥事儿啊?报案还是办户籍?”

    方子菲语气有点儿高傲:“我找你们席所长。”

    大叔压下心里的好奇,回答道:“我们所长不在,出去了。你没什么急事儿的话下午再来。”

    方子菲没想到扑了个空。席丰刚调到这边没多久,应该是住在宿舍的。这县城也没多大,去宿舍也不过一脚油门的事儿。

    接着问道:“他回宿舍了吧?你们派出所宿舍在哪儿边?”

    大叔说道:“派出所宿舍就在县医院后身儿,医院宿舍旁边。不过我们所长没回宿舍,他和他对象去国营饭店吃饭去了。”

    方子菲瞪圆了眼,尖叫出声:“你胡说什么?他才来了多久,怎么可能有对象?”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