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现在第一生产队是常年订阅报纸的,偶尔也会有大领导的照片,只是有些模糊的。再说生活中更是四处都不乏领导们会议的照片,只是有黑白的。尽管这个人戴着帽子,于卫民还是醍醐灌顶一般认了出来。
我天,他见到主管经济的领导了!颤抖的心,激动的手!
不过领导这样说,自已是认呢还是不认呢?
于卫民使劲儿给于悠和曹秀使眼色。
可于悠和曹秀俩人对现代时候的领导们印象更深。一时间没转过弯来。
就听领导继续说道:“我们也是刚知道,于主任对市里给的岗位不是很满意啊?我们很好奇,这是为什么?”
于卫民:“能说真话么?”
领导笑道:“当然能说,我们就爱听真话。”
于卫民……
有点儿进退两难。
“那行,媳妇儿你去安排点饭菜,几位领导往屋里坐。”
“悠悠,你跟爸来,写个东西。”
于卫民把几人安顿在桌边坐好,沏上茶水。这才和于悠跑到了另一个屋里。
于悠问道:“爸,你让我写啥啊?”
于卫民:“悠悠,你真没认出来?”
于悠迷茫道:“认出来啥?”
于卫民恨铁不成钢道:“那屋的人,个个身份都不低!”
于悠本来还不耐烦她爸打哑谜呢,突然间就悟了。伸手拧了一把于卫民的胳膊。
于卫民:“哎呦,你拧我干啥?怎么跟你妈似的,真不愧是母女俩!”
于悠:“我也拧我自已了,这不是觉得不保险吗!”
于卫民……
于悠:“爸,你这是引起领导们的注意了?不过咱也没干啥不好的事儿,怕啥?”
于卫民:“可我接下来就要说不好的话了!”
于悠……“所以,爸你让我写啥?”
于卫民:“闺女,你是知道你爸我的。我这个人就一个优点。我足够自爱,干啥事儿首先得保全自已。”
第149章
大言不惭
于悠:“爸,咱全家不都这样么,所以呢?”
于卫民解释道:“现在是个言论不自由的年代,你懂的。那我都准备口无遮拦了,总得给自已留条后路吧!”
“闺女,发挥你能力的时候到了。用你上了二十一年苦学的学识,给爸写封免责声明!”
于悠……她这点学识还能这么用?她谁都不服,就服她爸。
父女俩拿出白纸和钢笔,写写改改。曹秀都把饭菜做好了,俩人终稿才出来。
曹秀的饭菜刚端上桌,于卫民也把免责声明也拿出来放在了桌上。
说道:“几位领导,既然大家想听我说真话。那我们就打算掏心掏肺说一下了。”
“但是呢,我们这话就是我们自已的一些想法。可能有些言论有点儿超纲。说的不对的地方,就希望几位领导呢,轻拿轻放别较真儿。”
领导:“这是自然,你今天有什么话尽管吐一吐。”
于卫民为难道:“可是吧,我这个人就比较矫情。口头上的承诺终归比不上落在书面上。”
“所以,这个,大家按上手印,我今天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咋样!”
领导几人……
合着说是去写点东西,是专门写这个去了。
几人不禁对视了一眼,胸膛间泄露出几分笑意。拿起这份免责声明看了看。
“今日属于集体活动,所有言论,均是几位领导引导而出,双方观点一致。”
“讨论过程可能会出现各种观点。如任何观点有不妥之处,不必当真。”
“此次谈话内容不宜外传。若外传,于卫民一家不为此次言论负责。若有人追究,几位领导连坐。”
“否则,……”
接下来就是一些用文明表达粗俗的话语了。类似当初机械厂领导收到的那份违约条款。
可自行脑补。
领导几人彻底惊呆了。
这于卫民是认出他们来了,还是认出他们来了?
尤其也不用他们签字,还准备了印泥让他们按手印。
这服务,忒周到了……
他们想说于卫民太小市民思想了,但又说不出拒绝的理由。
尤其近一两年,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自已国家的落后。受这个于卫民的威胁,总比受国外一直压制强。
领导说道:“好!咱们今天就按了这手印,希望你们能讲出来点有用的东西。”说完,率先按了上去。
其余几人的表情虽然有点别扭,想阻拦。但看见大领导的眼色,还是跟着按了手印。
于卫民乐呵呵地收了免责声明。谨慎,是他的优良品质之一!
“大家别拘着,来了我家那就是像是回了自已家。大家吃好喝好。咱们边吃边说。”
领导几人……饭前都给我们下了套了,能不吃回来吗?
曹秀的手艺的确是好,这点从大家夹菜的速度上就能看出来了。
但下面的话却是更值得注意。
于卫民:“我也不是不想升职。只是在其位谋其职。我这负责的地方越来越大,就有点儿惶恐。”
“下面呢,就容我大言不惭一下。”
“我惶恐呢不是惶恐自已能力不足。而是觉得现在的经济模式它有问题!”
领导:“这怎么说?”
于卫民:“悠悠,你给大家讲讲计划经济的优缺点。”
刚夹了一块儿肉的于悠……爸你是真能往外推啊!
“那,那我就胡乱说说。”
“这计划经济优点的确有。它首先能让所有的人都有工作。因为事先进行了计划,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都能有一定的保证。”
“其次呢,可以按照计划,对经济进行精准的规划。优化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力布局。”
“再次呢,它能够有计划的推动经济持续的增长。”
“最后呢,还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调节收入与分配。”
大领导几人果然认真听进去了,这就是他们进行计划经济的初衷啊!
他们甚至没来得及想眼前这个闺女怎么会懂这么多。
就听于悠继续道:“但是!计划经济也有缺点。而且这个缺点甚至会颠覆它所有的优点。”
领导几人……突然觉得眼前的饭菜不香了。
“首先呢,容易脱离实际。农村那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城里则是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其次呢,现实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变化很快。生产的定西很可能没人要或者供应不上。它不按你的计划走。”
“再有呢,工作中容易出现动力不足、磨洋工、死气沉沉这样的现象。”
“最后一条,人们消极怠工,企业也会渐渐被拖的失去活力。技术进步看不见,技术革新更是没谱了。”
领导几人……
他们也在一直对现有政策进行分析,看看哪里不足,找出一条更正确的发展之路。
今天竟然听到了这么样的一个分析。
于卫民接话道:“没错!说到这里呢,就不得不引出一个词——市场经济!”
领导感兴趣道:“说来听听。”
于卫民解释道:“市场经济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就是商品的买卖,投资上面干预度小,完全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市场的价格和成交。是自由市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混合。”
“当然,它也有优缺点。”
“优点:供求关系决定生产力,有效避免浪费;市场信息比较准确,真实不虚假;调节人们的积极性,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进步……”
“缺点么,收入分配不均,出现失业现象,容易形成垄断……”
领导:“所以,咱们应该同时吸取两种经济体制的优点。”
于卫民拍桌子:“对!咱们完全就可以先进行一些试点。”
“比如我们阳迁市,就可以优先响应尝试新的经济体制。让大家把个体经济搞起来看看效果。”
毕竟,谁先试点谁先富裕。
曹秀和于悠……这才是你今天的正题吧!
就听于卫民继续说:“当然,这样的话我觉得去市里任职也就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第150章
振奋人心的消息
于卫民说完,老神在在喝了口茶水。
可算是说出来了,真特么痛快。
至于采不采纳,会不会推动一些改变的提前到来,这些只能说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他一个穿越者,也就能做到这步了。
大家没想到于卫民直接提了个条件出来。
不过也不是不能满足。
几人这饭吃的越发心不在焉了起来。
好像有什么思想破土而出,却又有点儿抓不住踪迹。他们得回去好好捋捋。
再说,踏踏实实干实事儿,这人还是值得鼓励的。
“无论如何,市里的班子还是需要你的。”
于卫民:“哎,我也没办法,我家里人都在山南县,我自已跑去市里任职,还是不太方便。”
“不过您说的也是,我打算和阳迁市市长商量一下,要是能在市里挂职,在县里上班,我还是能考虑考虑的。”
……
酒足饭饱,大家很快撤了。于卫民一家三口才开始聊这些事儿。
曹秀:“怎么觉得希望就在眼前了。咱们是不是能准备准备后面的事业了?”
于悠转身抱住曹秀的胳膊:“妈,爆米花我也来帮忙啊,我也需要本钱。也得提前准备准备。”
曹秀:“就你这个磨人劲儿,我说不给你能干?”
“不过,秦之恒就没给你钱?我看他可少赚不了。”
于悠:“给是给了,不过以后去京市啥的样样要钱。我还想买个四合院呢。当然,还得给爸妈你们买呢。”
曹秀呵呵直笑,“那感兴好,妈也享上你的福了。”
她闺女她了解,虽然为人懒散一些。就是人们常说的懒癌症患者。但具体到每件事儿上,还是很负责的。
于卫民看着媳妇儿闺女商量着以后要干啥,想着自已和企业家千差万别的薪资水平,心里徒增了一抹忧伤。
看来以后他是个啃媳妇儿啃闺女的了。
“不行,我还是得干我的种子公司。”
曹秀:“既然已经被推到这个位置上了,那你怎么不得先把这件事儿整好。怎么也得整个差不多,有人接班,你才能撒手。”
于卫民……这话也算提醒他了。
于卫民很快就被通知升任阳迁市副常委主任。
如他所愿,他平日都在山南县办公,除非有必要情况,否则每隔几天去市里汇报一次工作就行。
一家三口一改往日的悠闲,开始忙碌起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们现在多准备一些,等到将来就是那窜出的黑马。
三个月后,恢复高考的消息先传了来,全国哗然。
报名参加高考的人十分多。高中教材教辅更是抢疯了。
于卫民感叹道:“国家跟给力,这么快就恢复高考了。还好前两年咱们囤了不少教材,现在真是一本难求。”
他只不过是提了经济模式,竟然这么快就联想到了人才的紧缺。并且这么快做出反应。
虽然不是一个世界,但在现代的时候,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才传来。如今才75年7月,整整提前了两年!
第一生产队的学校里,高中部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正在学习高中的课程,这个时候传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意味着什么?
他们赶上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村子里,一些下放户的孩子和知青们尤其激动。
他们是有底子的,而且还经常在村子里听课,努力努力兴许也能考进大学!
于悠大手一挥,在第一生产队高中部的教室里,很快添满了桌子。还把课程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学习时间。
想参加高考的人,白天可以过来上课,晚上回家复习。
学习气氛前所未有的浓厚。
于悠也正在和秦家人商量这件事情。这个事儿她已经考虑很久了。
理论上她不必再重来一次,了实际上她现在就顶着一个小学毕业的标签儿。对后面自已干事业不利。
高考还是参加的好,但是她也不会在里面待四年,进行重复学习,浪费时间。
也不想学一个自已完全不懂的专业,重新进入考试模式。
她必须选一个自已已经掌握的专业。争取学习生活两不误。
王月荣惊讶道:“你说你要考大学?”
她没听错吧,她儿媳妇说要考大学?
于悠点点头:“不但我,还有之雅和之栋也要考,当然我弟于远也一起。”
被叫回家的秦之雅:“嫂子,之栋和于远考就行了,我咋还得考?”
于悠敲打人毫不费力:“那你觉得自已没啥学历的身份很光荣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