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7章

    席丰勾了勾嘴角:“那是当然,我得谢谢你当年放弃了之雅。我才能娶到这么好的老婆。”

    “还有,你大概不知道,于悠是之雅的嫂子,已婚。她让我告诉你,今天的约会就算了。”

    说完话,也不看宋学明的反应,拉着秦之雅的手就走了。

    夫妻俩的说话声远远近近的传来。

    秦之雅:“他怎么会认识我嫂子?”

    席丰:“听说没考上京大,想去京大钓个对象。”

    秦之雅:“长得丑,想的倒挺美!”

    席丰:“总有一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惜天鹅都没他傻……”

    宋学明……

    此时的天鹅于悠一家四口正在四合院里琢磨怎么装修。

    一家四口把每个屋子都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原来的房主卖房子之前就把家具全都清走了。只剩下院子里一套石桌石凳,和一个葡萄架。

    门窗都是红色的漆面,古色古香。看的出来原来的主人很讲究。

    窗子都是老式的绿色木头窗格。只需要把破旧的窗纸去掉,镶上透明的玻璃,就能焕然一新。

    四合院显然很久没人住了,到处都是落灰。一家四口打了水,把一个破旧的窗帘扯了,当做抹布用。

    先把五间正房收拾出来。

    把屋顶和墙上的浮灰都扫下来,又把墙面和地面都擦了一遍。才算完事儿。

    于悠看着空空如也的屋子:“有没有现成的家具卖的?”

    现在的桌椅、立柜都是榫卯结构。精工细作,拼接对缝,用猪皮鳔胶粘接,非常有古典的风格。

    这点和古朴的四合院十分匹配。

    秦之恒:“一般都是聘请木匠现打,不过有的木匠也会有些存货。咱们可以先挑点现成的,再按照屋子的格局定制一些,让木匠慢慢打。”

    安安:“那爸爸,我想要一个大大的书架,还有一个大大的桌子。”

    宁宁:“还有我,还有我。我想要一个又大又软的床。还想要一个带镜子的梳妆台。”

    两个孩子平日里很少这么兴奋,自已养的崽,当然得宠着。秦之恒和于悠满口答应。

    没有床铺没有被子,最后,四口人还是去招待所住的。

    第二天,一家四口又用一上午的时间,马不停蹄的找了四个木匠。去四合院量了尺寸,约定好了家具样式。

    眨眼就到了秦之恒和安安、宁宁回去的时间。

    于悠下午又把三人送上火车,只觉得这个周末过得跟打仗一样。

    她不知道的是,学校里也正有惊喜等着她。

    于悠刚回宿舍,还没喘口气。

    舍友海芳拿着一大摞名单说道:“于悠,上次那个曹干妈辣酱。你让大家免费品尝的那个。”

    “这两天好多人找了来,大家都想买。”

    “这不,我帮你都把人和宿舍都记下来了。”

    于悠拿过海芳的小本子一看,人名、宿舍、瓶数,三列记得清清楚楚。

    每页的最下面还进行了一个汇总,总共830瓶。

    于悠脸上一喜。热情的抱了海芳一下。

    “海芳,太谢谢了!”

    这可真是及时雨,她正愁没钱装修两个四合院呢。

    海芳:“顺手的事儿,主要是你这个辣酱味道真是太好了。”

    老干妈辣酱在现代味蕾大开的时代都做到了上市。

    曹干妈辣酱在这个味道寡淡的年代,还能差了?

    于悠道:“我明天就去拿货。真是辛苦你了,回头我拿宿舍来几瓶,大家随便吃。”

    她这个拿货当然不是真的去老家进货了,只需要让她妈把辣酱放到空间就可以。

    她从空间拿出来放到四合院里。再带到学校来,一点都不会穿帮。

    830瓶,一瓶赚上一块钱那就是830块。果然还是做生意来钱快。

    打定主意后,于悠把上次老师们分给她的翻译资料拿出来,开始认真翻译起来。

    蚊子腿儿再小也是肉。再说,这些资料对国家不同领域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国家强大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于悠虽然只是个小市民,但为国的心还是有的。

    这天开始,于悠就开始忙着卖辣酱、翻译资料、改造四合院。

    有时间的话还去上上专业课,忙得不亦乐乎。

    学校里,于悠的名声也传了出去,有的奉为校花,更多的叫她辣椒酱西施。

    两个月后,四合院的地面墙面、厨房、洗澡间、厕所,全都改造完了。

    家具也都陆陆续续搬了进来。

    于悠给她爸妈的四合院弄的中式风格,家具都中式的,都是一水儿的好木材。

    给自家弄的则是宜家简约风。简单又有朝气的感觉。

    弄完这些,就是一些床上用品,厨房用品,卫生间用品的大采购。

    搬新房子,于悠自然不想委屈自已。什么都想用最好最先进的。

    特意跑去友谊超市转了一圈,确认这个时代有的东西,才从空间里用福运积分采购出来。

    没过几天,四合院就能入住了。

    与此同时,阳迁市变化也不小。各个生产队都积极修路通电,拉了电话线。彻底方便了起来。

    于悠也接到了她妈的电话:塑料包装瓶到货了!

    第176章

    洗发水工厂

    曹秀:“闺女,你这个厂子的事儿还得你自已回来一趟。主要你这个原材料配比啥的我都不懂。”

    “而且工人也没招呢。你咋安排的?”

    于悠:“行,妈,我知道了,我回去自已安排。这就去请假。”

    两个月的时间,也足以改变很多事情。比如于悠在教授们心中的地位。

    听到于悠要请假回老家。

    王宏厚:“小悠,你家里是有什么急事儿吗?有的话尽管说出来。”

    好不容易有这么个得意门生,真是一天见不到都难受。

    张老师:“是啊,小悠,有什么我们能帮到你的?”

    赵老师:“我之前有个学生就是阳迁市的,需要的话我联系一下。”

    方老师:“我有个亲戚也在那边儿,你看看用得上吗?”

    ……

    于悠……

    莫名成了团宠的感觉。

    本来想着趁机把手里的翻译工作推出去的,这下,又不好意思了。

    于悠默默为自已掬了一把泪。

    还能咋办,能者多劳呗!

    连连摆手道:“我没遇到困难。只是回去理一下家里的生意。”

    “你们放心,我会带一些资料回去,不会影响翻译进度。”

    王宏厚:“不用带,回趟老家还带着工作干啥。踏踏实实去处理家里的事儿。”

    方老师:“对对对,现在有了加急印发的英汉词典,一般的资料其他人也能翻译了。无非就是速度慢一点。”

    “你好好休假,等你回来,正好给你安排一些新工作。”

    其他几位老师也连连点头。

    于悠也没反驳,想着无非就是更难一些的专业资料,她接了就是了。

    以至于后来,等她真正面临的时候,才知道,草率了!

    时隔两个多月,再回到第一生产队这片土地,觉得空气都更加清甜了几分。

    于悠看着库房里一口袋一口袋的中药材,惊喜道:“妈,原材料都买好了?”

    曹秀说道:“这可不是我弄的。要说之恒对你的事儿还真是上心。”

    “前两天接到电话知道你要回来搞这个工厂,他忙的都脚不沾地了,愣是挤出时间买了这么多药材回来。”

    “塑料瓶也到了一车货了,也是他盯着的,在隔壁库房里。”

    于悠笑道:“他只是不爱表达,但是行动上还是知道疼人的。”

    曹秀也跟着笑,闺女女婿感情好,她比什么都开心。

    “你这厂子一个是缺工人。再一个,总得有个专门的人盯着吧,你想好了找谁不?”

    于悠:“这个厂子我是想往好里做的。”

    “毕竟咱们国家的日用品还不是很发达。更需要做出品牌来提高国货的地位。”

    现代时候为什么人们放着价格亲民的国货不买,反而追捧昂贵的进口货?

    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曾经人家技术远远超过了我们。给国人形成了进口货更好的意识。

    如果国货产品出现的早,效果也好,又有谁去盲目崇拜外国货。

    “尤其这个配方。交给外人的话,我怕后面有竞争对手收买啥的,把好好一个牌子搞坏。”

    商圈从来都是斗心眼儿的地儿。经营不善有的时候就是用人出现了问题。

    “所以,我想了一圈儿,大家都有事儿,只能是交给我婆婆奶奶了。”

    曹秀惊呼道:“张淑英?你咋不说交给安安和宁宁,不想想你婆婆奶奶多大了。”

    于悠:“我还真是这么想的,俩孩子再大点交给他们点生意历练历练。”

    曹秀……

    于悠解释道:“你可别小看我奶奶,她可本来就是大家小姐出身。祖上就是做大生意的。”

    “而且,我总觉得,我公婆出去工作后,精气神儿都好了不少。奶奶兴许也不是很愿意在家闲着。”

    这年头,谁都想证明自已的价值。

    曹秀无话可说,毕竟两家人要么出去工作了,要么出去上学了。

    还真就张淑英自已闲着呢。

    所以说为什么大老板们都想多生孩子呢。

    一个是多生,总有一两个基因比较出色的能接班。

    再一个就是有些岗位交给谁都不如交给自已人。

    秦家。

    张淑英看着于悠说道:“悠悠,你的意思是你这个洗发水工厂让我来管?”

    于悠:“是啊,奶奶。主要就是配方只有您自已知道。您把原材料都按照比例混合好了,再让工人们去熬制。”

    “还一个就是管着洗发水工厂的整体运作。”

    张淑英再次确认道:“你说的是真的?”

    于悠点点头:“奶奶,您要是觉得年纪大了吃力的话也没事儿。我再找人。”

    张淑英:“谁说我年纪大了?我爸当年活着的时候可是七十多岁了还在管着家里的工厂和作坊。我才多大,怎么会吃力!”

    “我们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可是你曾祖父却不一样,把我像男孩子一样培养。”

    “别的不说,奶奶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老太太。肯定帮你管的好好的。”

    于悠……看吧,斗志出来了。

    “奶奶,那就辛苦您了。等我大学这边抽出手来,您就可以轻松点了。”

    张淑英迫不及待道:“那咱们现在就去厂子里看看。”

    于悠带着张淑英转了一圈,又带着张淑英把所有的步骤都操作了一遍。

    这些活儿虽然不用当领导的干,但是做领导的你得明白,才好安排下面人工作。

    张淑英:“现在都这么先进了,这活儿机器都干了大部分,那只需要再招点工人就行了。”

    于悠:“奶奶接受新鲜事物果然很快,那奶奶觉得招多少人合适呢?”

    张淑英:“我想着就在村子里招。按照这几道工序,每道工序招两个人,先招十个人把活儿干起来。等到订单量增大了,再加人。”

    于悠也是这个意思,两人想法不谋而合。

    张淑英继续道:“就是这都是一个村子的,要这个不要那个的最好是有个理由。”

    于悠拿出了准备好的一沓纸:“奶奶,这是我写的资料,我打算把这些资料贴到学校公示栏那边让大家看。

    “谁考的好,就录取谁。”

    这是一些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

    大致都是一些遵守公德、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实自律、安全保密、卫生、着装、言行等方面的要求。

    每个要求都写的很细,全部背下来却又不容易。

    张淑英拿着这些纸张看了起来,连连点头:“这个方法好!

    “这样招人谁也说不出什么。而且进厂后还得遵从这些规定。”

    第177章

    安安用英语抬杠

    整整十天的时间,安宁洗发水工厂一切准备就绪,正式投入生产。

    张淑英在厂子里来回溜达,员工们勤劳卖力。

    至于销售,曹秀发话替闺女干了。她们推销辣椒酱的时候就一并把洗发水也推销了。

    厂子开了起来,于悠也该返程了。

    宁宁紧紧抱着于悠不撒手,毕竟是个小孩子,舍不得离开妈妈。声音有点儿小委屈。

    “妈妈,能不能带我一起去?”

    于悠说道:“四合院倒是装修好了,你们随时都能过去住。可你还要上学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