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0章

    “你不是说要离席吗?你可以走了!”

    “谁要走了,这么激烈的角逐我才不走。等我回去把这事儿一说,你说大家会不会觉得我在吹牛?”

    ……

    孙远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他先前准备的论据已经被击打的溃不成军。

    比方说,经济扶贫更快更有效果,更有针对性,这么一比就显得非常干巴巴了。

    不仅如此,对方的口语水平显然在他之上。

    别人不明白他还不知道么。他和陈云的计策就没第三个人知道。

    这俩孩子分明就没有准备,都是临时发挥!

    他强撑着说出反方的总结发言,只觉得脑袋嗡嗡的,甚至不知道自已有没有哪句话说错了。

    几位老师紧紧盯着两个孩子。

    “小悠,这……”

    第180章

    去学校找设计师

    于悠解释道:“平时村里的老师们有些这样比较开放的话题,大人孩子都能参与讨论。”

    张老师结巴道:“那这英语水平?”

    于悠:“我当初学英文的时候,两个小的不服气,比着想超过我。后来为了练口语,两人还经常用英语互怼,就这样了。”

    又谦虚道:“才几年的时间,有些专业词汇还不太行。”

    方老师摇摇头:“不……已经很行了……”最起码,超越太多人了。

    几个老师内心还在震撼。

    主持人已经开始宣布辩论赛的结果。

    “看来我们的小辩手十分有能力啊,经裁判们一致通过,正方获胜!”

    这个结果无疑是压倒性的,全场已经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这场辩论赛太精彩了!”

    “能换孩子吗?好想把他们领走!”

    “苗子啊,不知道是哪个学校的,我得回去和校领导们建议下,能不能挖来我们小学。”

    几个来看比赛的小学老师已经开始暗暗较劲儿。

    安安和宁宁淡定起身鞠躬退场,他们已经看到于悠了。

    两个孩子第一时间跑到于悠身边。

    安安关心道:“妈,你是不是被那个陈云为难了?还有那个孙远洋。要不要想办法收拾一下。”

    宁宁:“这俩人太坏了!我要给他们画成丑八怪,去贴他们大字报!”

    于悠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

    “没有,我刚才就是被她骗走了。你妈我是那种让人欺负的人吗?我喜欢有仇当场就报,她已经被揍成猪头了。”

    这点安安和宁宁丝毫不怀疑。

    母子三人的对话让几个老师嘴角抽了抽。

    王弘厚问道:“陈云是怎么说的?”

    于悠解释道:“骗我去拿礼品。就是执意拦着不让我来参赛,别的倒是没说什么。”

    张老师说道:“嘴倒是挺紧。”

    方老师道:“等回去找她谈话吧,恶意干扰比赛,就算是开除不了,怎么也能记个大过通报批评。”

    赵老师道:“孙远洋这人也挺自负,偷鸡不成蚀把米,z大这下输给小学生也挺丢人。”

    于悠说道:“孙远洋这人太过急功近利,没想到他和陈云竟然是一对儿。”

    “不过也好,希望这俩人直接锁死,不要祸害别人了。”

    ……

    两年后,1977年,阳迁市各个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里各项工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座座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第一个百货大楼、第一个购物中心、第一个小吃街……

    于卫民在的这个领导班子里的人,这几年也都瘦了一圈,当然,除了他。

    其中齐敬和秦之恒进行统筹安排,其余专家们都分管各自擅长的领域。

    每个领域都做的有声有色,也迎来了迁安市经济的高速增长。

    现在他们市除了做一些国内的订单,还和各个港口建立了联系,主要进行出口业务。

    随着出口额的大幅增长,终于引起了上面的领导的注意。阳迁市也接到了通知,上面要来考察。

    几乎全员都开始忙碌起来。大家忙着整理汇报用的资料和数据。

    于卫民则是忙着准备齐敬和秦之恒这两年的工作记录、工作成就。至于自已,别问,问就是没有!

    扛把子的日子不好过啊!这两年要不是有齐敬和秦之恒顶着。

    他来到这个世界好不容易养出的肥膘怕是要抽没了!

    而且,他当甩手掌柜的日子也没闲着。

    比如,迁安市第一机械厂由公办转私营的时候,于卫民帮闺女买了过来。

    第一生产队的几个机械专家已经安排进厂。现在正在蓄力研究小型汽车。

    再比如,村里的果林终于有了产出,于卫民又帮曹秀和村里签了收购协议,曹秀借此机会又开了一个罐头厂。

    水果罐头虽然产量并不算特别高,却是直接进行高价出口,利润很是客观。

    可以说,媳妇儿和闺女现在小事业干得十分顺利,尤其曹秀最近还想着开迁安市第一个超市。

    小家庭已经隐隐有忙不过来的趋势。

    于卫民彻底酸了,他的种子公司!

    他都想好了,他把公司建起来,先在向阳公社征集试验田。然后等儿子毕业的时候,就去于远同学里面去挖人。

    有他的经验在,又有这些人的学识在,还愁研究不出成果么。

    另一边,秦之初和于柔带着燕燕和月月,踏上了去京市的火车。

    秦之初说道:“之雅说是来接咱们,让咱们过去她家住。但她现在和公婆住一起,家里还有个奶娃娃。咱们过去也不方便,我就没让她来。”

    秦之雅在76年刚上大二就生了个闺女,可把席家人高兴坏了。

    哪知道,这妮子生完孩子才半年,又意外怀了二胎。

    现在挺着个五六个月的肚子,家里又是奶娃娃又是孕妇,她们过去实在不方便。

    于柔道:“你考虑的对,孩子小,咱们抽空去看看还行。真住下的话,他们还得照顾咱们,别给人添乱了。”

    “我给悠悠打电话了,她一个人住,咱们去她那里落脚,明天再去学校找之雅。”

    “不过悠悠今天学校里有个活动,钥匙给咱们放到大门口的垫子底下了,让咱们先过去安顿好。她放学就赶回来。”

    秦之雅:“嗨,这倒是方便咱们了。走,燕燕、月月,去住你们舅妈和小姨买的四合院喽。”

    她们俩这两年合伙开了个小工厂,除了书包,还接工装、劳保类的订单。

    在市里卖的很好。

    本来秦之雅给她们设计来着,做出样品于柔再进行改进。

    但现在她们听了于卫民的话,扩大了厂子。

    还在百货大楼和购物中心都占了两个摊位,想增加流行服装和时尚包包的生产线。

    秦之雅和于柔这个组合就不够用了。

    这次她们就是来艺术大学来招聘设计师,找人帮忙设计产品的。

    要做,就做精品!

    燕燕今年都13岁了,月月也11岁了。两个半大的小姑娘长得一个比一个水灵。

    第181章

    考察团来了

    阳迁市。

    本来以为上面会来两个领导,谁知道来了一个考察团。37|

    阳迁市市长郝建同本来安排的是先开一个汇报会。被于卫民直接拦下了。

    “开什么汇报会,那干巴巴的说能有亲眼看到有震撼力?”

    没想到这次来了这么多重量级人物。郝建同其实颇为紧张,有人出头再好不过了。

    于卫民痞气就痞气吧,他们这些人辛辛苦苦干了三年,这成果正不知道如何展示呢。

    郝建同问道:“那你说怎么安排?”

    于卫民:“当然是让他们先去实地看一看!”

    “让下面人安排一下,看看咱们有几辆车?不够的话去运输队借几辆,拉着人去各个工厂、各个单位、重点的基础建设点儿先转两天。”

    “也不用提前通知,就来个突然袭击。让考察团看看我们的真实状态。”

    郝建同:“那这食宿呢?”

    于卫民:“安排到专家们住的大院里,那里本来就是做接待的。”

    也让他们看看这些专家们九九七的辛苦工作状态。

    “至于吃饭么,咱们市里不是新开了几个比较火的私营饭店么,挑大的安排。”

    也顺便让他们看看私营饭店的菜品和服务。

    郝建同点点头,新开的私营饭店的确比国营饭店要好一些。

    于卫民继续道:“等他们都了解清楚了,再把人都拉回来开汇报会。这样也有针对性。”

    接待方案商量好后,所有人反而不急了,继续各忙各的。

    只有郝建同、于卫民、齐敬、秦之恒作为陪同。

    考察团先是被拉到各处看铁路工程和路面工程改造。

    包括他们之前开凿完的和正在开凿的大大小小的隧道。

    考察团:“这工程量不小啊?”

    于卫民作为专业解说:“要赚钱,先修路。没有路,那原材料运不进来,产品也运不出去。”

    “这是齐敬和秦之恒两人安排专家和工程队入场修的。”

    “我们这个领导班子,齐敬和秦之恒作统筹管理的。”

    “郝市长和其他市领导负责调动市里的一切资源配合实施。”

    “各位专家各自负责一个领域,可以说除了我没有一个闲人。”

    考察团……不明白为什么要加上最后一句。

    这些看完,就花了半天的时间。

    中午,考察团又被全部拉到私营饭店吃饭。

    饭菜比国营饭店美味不说,主要是服务态度好。

    上桌就有人送来了茶水,还有专门的服务员过来点餐、送菜。

    上们的客人络绎不绝。

    考察团:“私营饭店生意这么好吗?”

    于卫民:“当然,顾客就是上帝。服务这么好,谁还想去国营饭店找虐?”

    “重点是,现在客流量比国营饭店大不少。交上来的税也多,不比经营国营饭店差。”

    考察团的人默默吃着更加可口的饭菜,观察着进来的顾客。发现体验感的确比国营饭店强了不少。

    下午,考察团被拉去了整改后的钢铁厂、棉纺厂。

    齐敬:“现在厂子砍掉了铁饭碗的模式,实行的是绩效考核。达不到生产量,厂长也是随时能走人的。”

    考察团:“这点改造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阻力吧。”

    齐敬:“阻力是不少,但是留下的人一般都是认真工作的。辞退的人厂子也有补贴的。”

    “再一个经济放开后,别的地方的就业机会也增加了。就有效缓解了这种阻力。”

    “另一个,我们在相关厂子加大了技术人员的比例。各行各业的产品能够有效精进。”

    考察团:“那有些厂子积重难返怎么办?”

    现在好多国营厂面临这样的问题。人员过多、产值不足、管理松散等等。

    秦之恒:“能承受这种改变的厂子就留下,不能承受的就进行改制,私人把厂子收购过去改私营。进行纳税。”

    考察团……这力度够大的!

    于卫民又两个厂子的财务把改变前后的财务报表拿出来给考察团看。

    不说别的,光是产值就提升了一倍,但支出并没有增加多少。

    数据本身就是会说话的。

    考察完两个厂子,又去另一家私营饭店解决了晚饭。

    考察团才被拉回了大院。

    考察团的人折腾一天,很累了。但是却得知专家们这个点还没下班。

    或者说不到天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到不会回来。

    回来一个人,灶上的饭菜就热一遍。

    一直到半夜九点,还能听到陆续有人回来的声音。

    躺在床上准备入睡的考察团的人却是没了睡意。

    他们明天的行程是各个企事业单位,出口单位,和阳迁市新增的的地标性建筑。

    百货大楼和购物中心。

    他们来的时候已经瞅见了,两个建筑占地面积广,都是五层高,带广场。

    可想而知里面的店铺和摊位有多少。

    阳迁市的发展得这么好,离不开这些有本事的专家们。

    可是阳迁市富裕起来了,全国其他的地方呢?

    这些人应该去更大的地方发光发热才是。

    “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现在不就是应该重抖擞一下,不拘一格用人才么!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