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我觉得四合院更好一些。不用担心动静大了影响到楼下,也不必被楼上或者左右邻居打扰。”于柔点点头道:“我也觉得四合院更加安静,也更加私密一些。而且还独自拥有一个院子。孩子们活动的空间也大。”
两个人商量好,就去找了于悠一起看房。
这年代没有购房限制,但也没有房产中介。大槐树底下,一群大妈嗑着瓜子唠闲嗑儿。
于悠、于柔和秦之初许诺了佣金。
谁介绍的房子能够成交,就给哪位大妈50块钱。即便是成交不了,带着跑一天也有2块钱辛苦费。
2块钱在77年是什么购买力呢?两斤半猪肉,或者十几斤盐。
大妈们手里的瓜子瞬间不香了。转身扎进各个巷子,四处串门去帮忙问房子去了。
人多力量大,很快,附近的房源都出来了。
几人先是看了两个大杂院。虽然够大,报价低,但是还住着人。
都是好几家子合住一个四合院,一家子挤在一两间里,看起来十分不好清退。
于悠:“这房主卖房子负责把现在的住户清走吗?”
大妈:“谁买了房子就是谁的,你们买了自然有权利让他们搬走。”
三人都是怕麻烦的主,直接就拒了。
当即表示只看独门独户的。这样一下子就少了三分之二的房源。
古朴的四合院非常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卖的。
就是那种只有一间快塌了的房子,带着一个狭窄的院子那种,面积实在是太小。
秦之初和于柔都没看上。
最后只能把目标定在人们近些年自建的一些四合院上。
有两户人家是孩子分到了楼房,跟着孩子去住楼房了。四合院就想着高价卖掉用来养老。
他们的四合院都是东西南北各三间房子,院子不大,但是院子里有自来水管。
外面胡同里有公共厕所,生活倒是还算方便。
两个都是位置在胡同中间,安全性也比较强。最让于柔和秦之初满意的是,这两家是一条胡同里的对门。
这简直太方便了。虽然房子不是很漂亮,但是她们可以装修,或者过几年拆了重建。
另外一户人家是一对老人无子无女,想要卖了房子回老家投奔侄子。
不过他们当初觉得住的人少,就只在南边盖了三间正房,在北边盖了三间低矮一些的厨房。
院子自然就大了不少。
但是,这个四合院它两面临街。
妥妥的门面房啊。以后完全可以重建成把角的几层楼,出租或者用来做生意。
于悠没忍住,一并给买了下来。
其实刚才那个快塌了的房子她也想买,留着拆迁啊!
就是怕她姐和她大姑子觉得她有病。
算了,还是后面自已有机会单独出来收购一波。这个房地产的红利她是吃定了。
三个人买完房子,秦之初和于柔就开始找人装修。
秦之初:“我想把户口迁过来,让她和安安宁宁一起在这边上学。”
现在买房子是能随意迁户口的。
于悠道:“我看行,你忙着做生意,还不如把燕燕先放到京市这边。这边有老人帮忙,孩子们还能做伴儿。”
又对于柔建议道:“姐,你婆婆不是早就退了吗?不如让她和三个孩子也先来这边。”
于柔的婆婆在她生下双胞胎后,看于柔自已忙不过来就提前办了退休。这几年孩子一直是她管的比较多。
现在两小只也早就上幼儿园了,接接送送做点饭。月月还能帮忙看着点,一个人倒是也能忙得过来。
最主要的是,现在迁户口不受限制。想想现代时候的京市户口有多难得。
而且现在孩子们过来京市,不说上学期间享受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多。将来在这边高考那也是有优势的。
只要努力学习,这些孩子考上985、双一流都不是梦。
于柔犹豫道:“我还好说,我们自已做生意来看孩子时间上方便些。”
“但是旭东和我公公假期是固定的,两边赶火车时间挺紧的。”
于悠:“嗨,这有啥的。忘了你妹妹是干啥的?你们不如自已学着开小汽车,三个小时就能到。”
秦之初问道:“悠悠,我和你姐合着买你一辆小汽车你看怎么样?”
“这样,我们就能随便往返京市和阳迁市了。小柔就也不愁把孩子放在京市了。”
于悠大方道:“你们需要的话去厂子里开走一辆就是了,咱们姐妹之间就不说钱不钱的了。”
于柔道:“那不行,别的东西可以不计较。现在一辆小汽车比一套房子还贵。我们是万万不能要的。”
于悠这小汽车生产出来后,本钱还没回来。就给秦家提了两辆,给于卫民和曹秀各提了一辆。
四辆车一眨眼就没了,她们哪好意思再要。
于柔想了想又说道:“但我们手里还得留点资金周转,所以这个汽车的钱,我们分次给你行不行?姐姐们就占你这个便宜了。”
于悠他们厂研究的独特的发动机技术,投入了非常多的钱。
生产的小汽车比进口汽车质量还好,价格还便宜一半以上。但一辆也得一万。
真的是顶好几套房子了,毫不夸张。
但她们不知道的是,房子是升值的,但小汽车是贬值的。所以这个年代,有人用房子换小汽车。后来的后悔程度就不用提了。
当然,真有用的话那自然是值得。
秦之初也道:“是啊,现在我们服装厂盈利也不错,真不需要你帮扶。你要是不同意,我们就去买别家的了。”
于悠看她姐和大姑姐执意如此,便也点头同意了。
“那行,那干脆这次我开车送你们回去,带你们去厂子提车。再教你们练练车。”
亲戚之间,这样算清楚其实更好。等谁有困难需要资金周转的时候再互相帮忙就是了。
如果总这样赠与,到后面有困难又正好抽不出钱来帮扶,就容易积怨。
一路上,秦之初和于柔心都是飘的。
第191章
于远陷入两难
这一天在她们生命中真的非常重要。她们第一次置办房子,马上还要置办一辆车。
想想几年前她们俩一个被离婚,一个被家暴。那种万念俱灰的日子。
再看看现在。
这种靠自已努力,拥有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不动产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她们终于能理解曹秀和于悠为什么爱囤房子了。
毫不犹豫的说,比男人还可靠!
于悠……姐姐们,你们真是理解错了。我就是个钱控,囤房子更多的是为了升值!
女人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三个小时的路程,几个女人说说笑笑间就到了。
于悠把于柔和秦之初带到了办公室。让她们先喝杯水休息一下。
尹志学听到于悠过来的消息,立马跑了过来。双眼难掩兴奋之色。
“小柔和之初也在啊?”
“小悠!好消息啊!!”
于悠诧异道:“啥好事儿?”
这么急急忙忙就跑来了。要说现在最不方便的就是没有移动电话。联系起来的确是滞后。
尹志学说道:“就你之前,出口洗发水不是把汽车作为一等奖给出去了么?”
“海外有人中奖了,我们就把汽车海运过去了。”
“谁知道,一下打开了海外市场。突然间多了很多海外的订单。”
也就是说,他们生产的汽车得到市场的认可了!
于悠乐了,看来这个方法真是不错。别人觉得她这辆汽车作为奖励给出去简直亏大了。
可他们哪里知道后世做一个广告都要不少钱。
能有这么大的奖品,还真实实现了兑换。不但给洗发水提升了品牌价值。还给汽车打了广告。
这下用这款洗发水的人都知道有一款价值一万元人民币的安宁牌汽车。
即便是加上关税等税收和其他费用,那也比本地几万元的汽车便宜多了。
有心的人还会去打听这车的好坏,也幻想有一天自已也抽个一等奖出来。
这车的名声无形中就传了出去。
尤其他们厂子的汽车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他们试驾或者评比。
产品好才是硬道理。花更少的钱,能拿到更好的小汽车,谁不动心?
于悠勾唇道:“这些订单的利润,直接投入摩托车生产线。下一步,我们要打造国产摩托车。”
尹志学倒抽一口气。
这丫头真是,你还没学会爬,她就已经开始走了。
你刚会走,她就已经开始跑了。
他们小汽车刚打开销量,这丫头就又要研发摩托车了。
尹志学脑子在这几个呼吸之间想了很多。汽车虽然打开销量了,但是普通老百姓买不起。
销量主要靠出口,国内市场真正的大的利润得一步一步来。
但摩托车的价格就便宜了很多。
富裕点的家庭咬咬牙不是不能买!而且研发上比小汽车简单多了。
投入少,回报快!
尹志学心情渐渐澎湃起来,他们跟着于悠干果然是对的。这样走在时代前沿的感觉实在是让人激动。
说话的语速都带了两分急切。
“我这就叫范兴和阮齐他们开会!”
于悠赶紧拦了人:“尹教授,不急。生产线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
“我姐她俩要买车,我先带她们俩去挑一辆。她俩不会开,我还想带她俩练一会儿呢。等我回来的。”
尹志学:“那今天该下班了。这样,你带她们先挑。挑完让市场部的小杨带着她俩在咱们厂子的试驾区练车。你回来开会。”
于柔也道:“也行,我俩也不是一下能练会的。”
秦之初:“是啊,我俩连摸哪里都不知道。学的快不了,还是让小杨陪着我们慢慢来。你先忙你的。”
我滴个乖乖,她俩真是服了于悠。这么一会儿又要开一个生产线。
她俩是不是也可以再把工厂经营范围扩大点?
看来真的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于悠……“行吧,那我们先去车间看车。”
“其实目前的款式都是一样的,但是颜色不一样。你们都看看,最喜欢哪个颜色。”
她后面还会生产别的款式,比如suv、越野车、跑车等。不过得等居民生活水平再稍微提高些。
否则怕是卖不出去。
当然,这些想法还是可以在会议上提一提的。
秦之初和于柔最后挑了一辆红色的。没别的,就是图一个喜庆。就和她们今天的心情似的。
等开完会,几个机械专家去研究摩托车了。
于悠带了试驾区域看了眼。
红色的小轿车以s路的姿态勉强围着试驾区转圈儿。车窗打开着,小杨坐在副驾驶。
耳边是于柔和秦之雅边开车边嚎叫的声音。
小杨一脸颓废。
于悠嘴角抽了抽。看来这俩女人练车时间短不了。
这车还是先留在厂里,让小杨每天带她俩练几圈,熟练了再开走。毕竟安全第一。
秦之初和于柔一直练到天擦黑才停止,还非得请小杨去吃饭。
今天的体验真是绝了,原来当司机是这么爽的。
小杨:“小柔姐、之初姐,我就不去了,我家里媳妇儿还等着我回去呢。”
秦之初:“那也行,那咱们明儿再见。”
于柔:“等明儿练车的时候给小杨媳妇儿带身厂里新做的衣服。咱天天麻烦人家怪不好意思的。”
秦之初:“我看行!”
于悠:“你俩真能,可算是把我这员工放走了。”
秦之初:“我觉得我明天就能学会,我现在握着方向盘可有感觉了。”
于柔:“我也是,我都能分清油门和离合了。”
于悠满头黑线:“姐姐们,你们这莫名的自信是哪里来的?这开车可是安全第一,不学好了,你俩这车可开不出这试驾场。”
秦之初和于柔忍不住相视一笑。
生活顺遂,心中没有芥蒂,两个曾经失意的女人如今真是越活越年轻。
另一边,已经大四的于远却是面临一个抉择。
他同时修了两个专业,一个农学一个计算机。
农学方面可以说是比较顺利,但是计算机这方面,他深深觉得和国外差太远了。
越是学习,他就越是生出了一股民族热血。迫切的渴望掌握这些先进的技术。为自已为国家。
第192章
办理转学手续
曹秀和于卫民事业稍微捋顺了后,周末也开车来了京市。
终于住上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四合院。
于远借机和爸妈说出了自已的想法。
曹秀:“你是说现在农业方面差距不大,但是计算机方面和国外差距大,你想走这方面?”
不愧是学霸儿子啊,现在就瞄上计算机这个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