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贵出了她的想象!这款机械手表竟然是什么品牌限量板的新品,全国只发行五百块儿。售价一千两百元一块儿!
就这,客户表示还是拖了关系才抢到的。一般人都买不到……
秦之初这才和燕燕说明了原因。
“这手表太贵重了,谁家赚钱也不容易,咱们不能要。你去把东西还回去,妈再给你买一块儿新手表怎么样?”
燕燕摸了下别致的样式儿,抛下心里的不舍笑道。
“妈,我知道了。您也别给我买新的了,咱家不是还有块儿旧手表么,我用那个就行。”
“等将来我长大赚了钱,给咱们母女俩一人买一块儿这么精致的手表戴。”
秦之初道:“等你大点妈也给你买,你现在还太小,戴太贵重的东西被人盯上不好。”
燕燕警醒道:“妈,你说的对,还是你想的周到。”
“我都听我同学说,前阵子有人带着金链子上街,就被抢了。还说当时生拉硬拽可凶险了,幸好人只是勒伤了,没什么大事。”
“看来真是财不可外露啊!”
秦之初道:“你喜欢这些东西本也没错,钱赚了不花那有什么意思?但什么场合能戴,什么场合戴了反而显得招摇,你自已心里得明白。”
母女俩又说了一些人情世故,这才作罢。
燕燕很懂事,第二天就来找孙老师了。
“孙老师,我妈妈说这手表太贵重了。麻烦您帮忙还给孙叔叔。”
孙文华笑道:“已经给了你就是你的了,哪还有收回来的道理?”
燕燕解释道:“我妈妈问了这个手表的价格,说是这一块儿就卖一千二百块。我一个小孩子,戴这么贵的表不合适。”
孙文华不甚在意的说道:“没关系,我哥不差钱儿。再说是他自已给的,我要给拿回去他该说我了。”
孙文华坚决不收:“你要还就自已还,我可不干这事儿。”
眼见孙老师一副摆烂儿不管的样子,燕燕急道:“那怎么办?我去哪里找孙叔叔?”
孙文华说道:“我哥最近都在京市,要见面也不难。不过他那个脾气,除了我妈没人叫得动。”
“不过么,你要是再请我吃顿饭,我就让我妈出马,让他过来学校一趟。这样你当面还他。”
燕燕……孙老师是有多馋她家的饭菜?
不过请客吃顿饭,应该也没啥,妈妈应该也不会拒绝。
燕燕怕孙叔叔和孙老师一样难搞,觉得这事儿还是她妈帮忙才好。
说道:“孙老师,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请你和孙叔叔一起去我家吃饭。孙叔叔上次也挺爱吃的,兴许愿意来。”
孙文华想到他哥上次吃的喷香的样子,点点头。
“那我今天就给他打电话,问他一下。他要是愿意来的话,那就一起。他要是不愿意来的话,那我就让我妈出马,完事儿我自已去你家吃饭。”
燕燕……
她听明白了,反正这顿饭孙老师是必须要去吃的。
第236章
说服哥哥
燕燕回去上课了,孙文华马上给自已哥哥孙泽华拨了个电话。
孙泽华正在看公司的财务报表,快中午了,胃口又开始隐隐抽痛。
他现在手头的几个工厂,都是接手的之前的国营厂。
他接手的时候这些厂子都处于快倒闭的状态,甚至还拖欠了工人们大笔的工资。
这一两年来,他甚至把公司当成了家,白天黑夜泡在公司里。
由于长期忙于工作,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经常忘了吃饭。他慢慢得了很严重的胃病。
等他意识到这样不行,开始好好吃饭的时候,竟然出现了轻微厌食症。
对很多食物提不起兴趣。
就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他还去医院住了一阵子。
这件事儿,他一直瞒着没让家里人知道。
毕竟,医生都解决不了的病,让他爸妈知道也只是徒增烦恼。
而且就他妈那个性子,知道他身体不好,还不得搬来和他一起住?天天盯着他吃饭?
而且说实话,他现在也摸不准自已的胃口是怎么回事儿。好吃的东西他买得起,但是买回来后却吃不下。
他的胃口也不是按照食物的美味程度来算的,他真的自已也摸不准。
现在,生意上了轨道,他的生活却因为这件事儿痛苦起来。
孙泽华烦躁的扔下手里的财务报表,伸手揉了揉胃部。每到这时候,只觉得生无可恋。
铃铃铃……电话铃声响起。
孙泽华赶紧接了起来:“喂……”
孙文华高兴道:“哥,你在办公室啊?我今天真是幸运,平时里你个大忙人,我打十次电话,你有八次不在。”
“你今天不忙吗?咱妈天天在家里念叨。哥,你要是不忙的话,是不是回家多待待,也分散一下咱妈的火力。”
“我才二十多岁,你个这么大的都没结婚,老催我干啥?”
“我当弟弟的,哪能结婚结在哥哥前面呢?”
孙泽华……他就不该接这个电话:“聒噪!”
孙文华……
“哥,我怎么就聒噪了?你这样不好你知道不?你这不光是单身的问题,你连话都不咋说,这是要关着门朝天走么!”
“这样下去要生病的!”
孙泽华:“闭嘴!”
孙文华……
“哥,你咋能让我闭嘴呢?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我做弟弟的不应该关心你么?”
孙泽华:“打住!到底什么事儿?要是咱妈加我回去吃饭,我最近真的很忙,你帮我解释一下。”
他最近胃病犯了,回家的话看着饭菜吃不下去,他妈发现端倪的话,又是麻烦。
孙文华说道:“这次倒不是!这次是别的事儿。”
“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叫秦燕燕那个?上次,咱们去人家家里道歉来着。”
孙泽华:“红烧排骨?”这是他最近唯一一次吃的很满足。
孙文华……
“哥,你咋就光知道吃?简直太没有礼貌了。”
“我跟你说,你上次不是送人家小姑娘一个见面礼吗?就那个手表样品。人家妈妈知道这个手表很值钱,说啥也不要。”
“今天小姑娘过来找我送手表了。但我觉得哥你送出去的东西,一向都不收回的。我就没要。”
孙泽华:“然后呢?”
孙文华回道:“然后我就挺想燕燕妈妈那个红烧排骨的。所以我就说帮燕燕把你叫出来,让燕燕请我吃饭。”
孙泽华……他这个单纯弟弟怎么突然有心眼儿利用他了。
“结果燕燕小朋友说,她干脆请咱俩人再去她家吃顿饭。”
“哥,你可不能骂我,反正你那个手表那么值钱,咱们再去蹭一顿也不过分吧?你也知道,咱妈那个手艺,排骨每次都是黑乎乎的。一口就能把人送走……”
“还有,”
孙泽华:“好!”
孙文华掏了掏耳朵:“哥,你说啥?我是不是听错了?”
他哥可不是个好说话的人啊,他都准备好了挨骂了。也准备好了失败了让他妈出场了。
孙泽华不耐烦道:“我说好!你耳朵有问题的话就去看医生!”
孙文华马上高兴道:“诶,我知道了!我这就和燕燕约时间。哥,你到时候可不能爽约。”
孙泽华说道:“这个周六日吧,我都有空。”
他真的很喜欢去那里吃饭,但他更想研究明白,那里到底有什么吸引他,只是这些伙食的味道吗?
但国营饭店、私营饭店的大师傅做的饭菜比那一道红烧排骨半点不差。他就吃不下,真是邪门了。
如果他能研究明白,兴许他这个厌食症就有希望治好了。
啪嗒一声,孙泽华撂下了电话。
孙文华看了看表,就等着放学去找燕燕约饭。
……
燕燕回家把这件事儿告诉了秦之初。
“妈,我没经过你同意,就请孙叔叔他们过来吃饭了。”
秦之初笑道:“这有啥?咱家又没有穷到请不起人吃饭这地步。你这么做是对的。你这孩子,得自信点。妈就你这一个孩子,家里的事情你能做一半的主。”
“说到底,我奋斗半天就是为了咱们母女俩过得好。没得委屈了你。”
她知道燕燕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长大,即便表面上再开朗,心底其实还是放不开的。
有时候表面的一些东西只是伪装,内心的脆弱却无法治愈。
她希望燕燕放开一些,大胆一些。把那个渣爹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燕燕笑道:“妈,我知道了。”
“那妈,咱周末做什么招待孙叔叔他们?”
秦之初道:“你很喜欢这两个叔叔吗?”
燕燕点点头:“孙老师很善良,很耐心,很有正义感。另外一位孙叔叔,我喜欢他随手送我手表的大气样子。”
秦之初……没想到闺女喜欢这种砸钱的!
“咱家也不缺钱啊?”
燕燕道:“我不是喜欢钱,我是喜欢孙叔叔这样的行为。妈,我一直觉得理想中的爸爸就该是这样的。就是对我们母女俩非常非常好。什么东西说给就给了。”
秦之初不禁笑着摇了摇头。这个年纪的小女生真的都是幻想型的。梦想着有个齐天大圣踏着七彩祥云来接她。
“咱们上次做了红烧排骨,这次当然得换个菜。”
第237章
小山村的女娃娃
“水煮鱼片怎么样?”
“麻辣味儿的,上次你曹秀姥姥给我的底料还没用完呢,正好用来做鱼。”
秦燕燕听的眼睛放光。她本来就爱吃鱼,更爱吃水煮鱼片。
这次请客,看来她也要跟着沾光了。
“妈,这个好,这个好。”
秦之初笑着点了点燕燕的额头:“你个小馋猫儿。”
“那两个叔叔的饭量可不小,除了水煮鱼片,妈妈再做两个家常菜。咋样?”
这边母女俩商量着,另一边秦之雅和陶曼也是无忧慈善基金会成立后第一次出公差。
由于现在信息闭塞,即便有很多地方需要资助,但是不是本地人一般不知道。
这次她们去的这个小山村,还是通过报社记者知道的。
这个山村由于太过闭塞,出入不便,因此很少有人出去打工。世世代代积累下来,人数反而增多了。
现在有小一百户,三百多人。
这边只靠着种地为生,缺少教化。男孩子还好些,地位高。女孩子则是日子艰难。
很多家庭由于不富裕,都把女孩子早早拉下来操持家里,洗衣做饭带弟弟妹妹。
等到了年纪,就嫁人换粮食。
两人一家一家走了一遍,看到不大的女孩子们有的在干家务,有的在干农活,有的背着弟弟妹妹出去打猪草……
秦之雅说道:“这里的女孩子们,眼里都没光。”
陶曼道:“这种情况在很多山村应该都有,咱们只能是尽可能的多帮扶。”
“我就怕,这边的人即便咱们帮忙付学费,也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学。毕竟这些女娃娃们也算半个劳动力呢。”
也不是家里的活儿干不过来,更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反正女儿要嫁人的,学那么多知识干啥?又不是旺自已家。
临近中午,秦之雅和陶曼没有去村支部,而是找了一户人家吃饭。
这户人家姓刘,两口子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子。
刘老太热情的招呼道:“这鸡蛋还热乎着。你们快吃,快吃。”
这俩人可是给了一块钱的饭费,一顿饭哪花的了这么多。他们是农村人,但是也知道分寸。
秦之雅和陶曼的粥碗里被一人放了一个鸡蛋。而刘家人则只是玉米面粥。菜的话大家吃的都一样,就一个,腌萝卜条。
秦之雅说道:“阿婆,你们平时的饭菜主要是什么?”
刘老太说道:“村里子穷,能吃饱就行。我们平时都是吃红薯、红薯干、玉米面粥、高粱饼子、腌萝卜条,冬天还有炖大白菜。”
陶曼指着两个女娃说道:“大花和二花不去上学吗?”
刘老太道:“这可上不起,三个孩子得交三份学费呢。我们这条件,只能让狗蛋一个去。”
“那如果学校免学费呢?”
“免学费?还有这好事儿?要是免学费,那就留下大花一个,让二花也去。”
边上的大花听到这话,咬着筷子,头埋的低低的。
秦之初和陶曼对视一眼。这是这里大多数人的真是想法。
秦之初问道:“阿婆,是家里的活儿忙不过来吗?为啥留下大花呢?”
刘老太说道:“倒也不是干不过来。不过这女孩子总归也要嫁人的,再说能学个啥出来?让二花去学个一两年就不错了。让她们留在家里干点活儿,我和她妈也能轻松点。”
秦之雅反复想了半天,问道:“那要是孩子上学有奖励呢?比如坚持上学的孩子中会发一个杂粮馒头呢?”
刘老太道:“哪有这好事儿?我们一年有半年都不舍得吃杂粮馒头。”
“要真这样,别说她们了,我也去上学!”
秦之雅、陶曼……那也得您符合年龄才行啊。
两人草草吃了几口饭,就出了刘家。
秦之雅道:“这个村子目前的生活水平,激励的办法更好一些。咱们不如就以管午饭的名义,每天中午给学生们资助一个杂粮馒头。”
陶曼道:“这个村子目前孩子一百多个。学费加上每天一百个杂粮馒头这样算的话,倒是没有超出咱们来之前做的资助预算。”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