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章

    淑敏郡主之母是清河王的侧妃吴侧妃,但她本人却是在王妃身边养大,和端敏郡主关系也不错。

    故而,今天归宁都在王妃处。

    清河王妃不免问道:“看你的模样,想必你父王挑的这个人极好了。”

    “嗯。”淑敏郡主点头。

    端敏郡主尝了一口酥酪,嘴角翘起,“母妃,这酥酪不错啊。”

    “那是,是你姨母赏赐的。”

    端敏郡主的母亲和宫里的皇后是堂姐妹关系,很是亲近。

    虽然她们母女在王府并不受宠,可不妨碍,她们的日子过的很滋润。

    她又道:“大姐,我听说你们还遇到撞婚的了,撞的还是我们府上的老三,是不是?”

    淑敏郡主皱眉:“是啊,就怕不吉利,还烧了些东西的。你家那三伯子是个难缠的,居然还说什么,你姐夫是郡主的男人……”

    端敏郡主冷哼一声,“他是最不知道好歹的,一个庶出的却总是心比天高,现在大哥身体好了,这西北军还不是唯大哥马首是瞻,他不过是替他人作嫁衣,娶的一个寒门女子,一幅勾栏做派。”

    “跳梁小丑,不过是常惹人笑话罢了。”

    清河王妃轻咳了一声,对淑敏郡主道:“吴侧妃正等着你,我这里就不留你了。”

    等淑敏郡主走了,她才道:“你如今倒是越发不管不顾起来,当着她的面说什么庶出。”

    端敏郡主冷笑:“难道她不是么?也就母妃您好性子罢了。”

    这清河郡王府里,父王偏宠吴侧妃,母妃本属意胡孺人的儿子,父王却偏偏让吴侧妃的儿子当世子,这也就罢了,郡王的女儿只是封县主,她有宫中特赐封号便罢了,那淑敏本是个庶出的,却也封了郡主,同她平起平坐,日后母妃和她还得仰一个侧妃和她儿子们的鼻息,想想都不爽。

    清河王妃劝她:“你也气性太大了些,要说那穆莳那里,他同姑爷没关系,你就别参合了。”

    “那可不行,这庶出的想越过嫡出,断断不能。您放心吧,他不是在大理寺么?哼,马上他就要遇到一个棘手的事情了,若是办不好,他乌纱不保,日后就安份了。”端敏郡主恨声道。

    第12章

    没上族谱

    新婚三日过了之后,次日穆莳很早就起床,芸娘替他把官服穿好,抚平褶皱,这才道:“你今儿何时回来?大太太说二太太今日要过来,让我们几个媳妇过去作陪,我是头一回,怕出什么事情给你丢脸了,你早些回来,我也安心。”

    一听说是二太太过来,穆莳就道:“无事,二太太是为了八弟尚城阳公主一事过来讨大太太的示下。虽说府上如今分家了,但两房同气连枝,尚公主也是大事,二太太那边人丁稀少,少不得让你们过去帮忙。”

    建国侯一共也只有兄妹三人,姑太太早年嫁的不好,等大雍建立之后,建国侯将妹妹改嫁给有小诸葛之称的徐沛,唯独一弟曾经在军中也十分勇猛,被封为卫国将军。

    二叔只有嫡庶各一个儿子,听闻那八爷只喜爱读书,并不习武,如此看来,倒是门不错的亲事。

    能够做富贵闲人倒也挺好。

    有能力者如穆莳,自然不屑于尚主,尚主反而被辖制,而能力平庸又安贫乐道者,做驸马当然好了。

    芸娘笑道:“要帮忙也是大嫂和二嫂,哪里有我说话的份儿。我看来今日去,也是陪太子读书了。”

    闻言,穆莳理了理头上的冠帽,看着她道:“你这么想也是好的,你才刚进门,太出挑了并不好,出头椽子做了,我姨娘都保不下你。”

    穆莳本就是庶出,从小就会察言观色,侯夫人成日吃斋念佛,一口口阿弥陀佛,可她还真不是什么菩萨心肠,夏氏本就是远嫁而来,没有根基,若是犯了忌讳,内宅的事情他也鞭长莫及啊。

    “好,我记下了。”芸娘点头表示赞同。

    并且她还表示自己绝对当个乖乖的小鹌鹑,不会惹麻烦。

    这下穆莳又有点不爽了,“倒也不必如此,俗话说的好,妻凭夫贵,除了大哥是世子,我的官职最高,若你唯唯诺诺,岂不是丢我的脸。”

    这个脾气才是真正的穆莳,心高气傲。

    芸娘便道:“知道了,知道了,这个分寸我还是知晓了。”

    但她避开下人,还是悄悄在他耳边道:“可是没有你,我肯定怕的,你如果可以的话,就早点回来。”

    原来她都这么依恋自己了,穆莳不解,面上也只淡淡的道:“看情况吧。”

    到底没给个准话,这让芸娘跺跺脚,以示自己生气。

    穆莳没有理会他,他的心思全部都在即将去的大理寺衙门。

    另一边芸娘带着玉屏和飞絮过去,让沉稳点的双燕留下来看家,这玉屏是早年就被老夫人赐过来的,今日要去的也是老夫人处,自然要带上她。

    老夫人出身士绅,早年守寡,独自抚养三个孩子成人,如今做了老封君,万事不管,玉屏先前也透露出一点,老夫人十分明事理,家交给长子媳妇也就是侯夫人卢氏,但又不落下小儿媳妇,因此二太太在老夫人这里很受宠爱。

    在外面都能听见二太太笑的很畅快。

    芸娘过去的时候,屋里已经坐的满满当当了,老太太看了过来,玉屏忙上前道:“老太太,这是我们三奶奶。”

    这时,世子夫人林氏站了起来,忙亲热的拉芸娘过去,“老太太,这是三弟的媳妇夏氏,怎么样,生的标致吧?”

    这府上要说谁最亲切,谁对她最友善,便是这位世子夫人林氏了。

    老太太呵呵一笑:“这姑娘生的倒是个福相,是莳哥儿的媳妇吧,这模样性情看着倒是好的。”

    芸娘又羞涩了说了几句,便在二嫂姚氏下手坐着了。

    这就没她一个新媳妇什么事情了,但芸娘对大嫂林氏是很感激的,至少化解了她的很多尴尬。

    之后就没她们小辈儿的什么事情了,都是二太太在和老太太说起婚事如何操办,又让大太太卢氏也要过去指点一二。

    大太太却推辞:“蓁儿的婚事我倒是想为他操办,城阳公主又是圣上爱女,只我这几日心悸之症犯了,不如让大奶奶过去,如今我们府上好些事情我也渐渐都交给她在办。”

    既然大太太指了大奶奶过去,二太太又对大奶奶道:“世子夫人,且麻烦你了。”

    林氏笑道:“二婶还跟我客气什么。”

    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二太太事情办成,当然心满意足的走了,大太太要去做早课也走了,端敏郡主今日听闻身体有恙未来,倒是姚氏却一路跟芸娘走着。

    “我说弟妹,前几天我知道你们新婚,不便打搅,如今既然三弟不在,我去你那儿坐坐,我们俩左不过是闲人罢了。”

    这个闲人二字咬的很重,芸娘大概也了解到姚氏的性格了,这是心有不甘。

    请她过来三房之后,芸娘倒是热情的让人上了不少茶点,“二嫂,你尝尝。”

    姚氏心思也不在这点心上,装做很喜爱的吃了两口,便道:“三弟妹,大嫂要去忙二房的事情了,四弟妹身份贵重,从来不管家中闲事,况且她又听大嫂的话,倒是我们俩,同为儿媳妇,却只能坐冷板凳。”

    说罢,又意识到自己说的太露骨了些,这人呀,平日里对上边的人谨言慎行,对下面的人就懒得遮掩了。

    但想着夏氏身后到底还有个穆莳,她又转圜了一下,“我也不是说要争什么,我们原本同她们就是不同的,只是,我想大嫂也够辛苦的了,年年过年家中都忙,去年她还因为忙着过年小产了,唉,想起来,我这心里啊,就为大嫂难受。”

    你难受还提人家小产?

    芸娘面上却赞姚氏:“二嫂倒是个热心肠。”

    其余都不怎么接话,姚氏却知道打蛇打七寸,“哎,你也别怪我多嘴,你还没有上族谱呢,你若是一直这么默默无闻的,谁会把你放在心上,当初我进府也是和你想的是一样的,可过了一年我才知道我都没上族谱,你猜我是怎么上的?是那次大嫂的妹妹得了急病,她归宁了,我掌家几天,这事儿我在大太太面前才说得上话呀。”

    上族谱?芸娘想了想,还真没有。

    她笑道:“二嫂,我们不能直接跟大太太那里提吗?”

    姚氏一脸觉得她说趣事儿一样,“平时我们哪里能直接去太太那里,晨昏定省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儿,再者当着满屋子下人的面求着上族谱,那不是跌份儿吗?”

    这话芸娘算是听清楚了,就连跟大太太说话,如果不是要事,也不能私底下说话,可请安的时候妯娌们和下人们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是跌份儿的。

    这种理由简直可笑,但芸娘却知道也许姚氏没有说谎。

    就因为这样的诱因,才能让人都向往权利的位置。

    可芸娘却也不慌,“二嫂的提点弟妹我心领了,只是我想着女人啊,还是生了孩子重要,你说是不是?只要我生下孩子,族谱上不记我,难道能不记孩子吗?”

    姚氏脸瞬间苍白起来。

    芸娘其实大概猜到了姚氏处境并不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本人不在意孩子,其实都说母以子贵,但同时也是子以母贵,如果她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即便生下孩子,日后也不过是害了孩子。

    可姚氏不同,听玉屏说姚氏进门三年无子,别提侯府了,就是外边三年无子,家里人都有话说。

    她撺掇自己去争权夺利,如果心志不坚定的,也许早就着了道了。

    所以她怎么可能不反击。

    姚氏提起孩子就跟猫儿踩了尾巴似的,逃也似的回到了二房,雪柔正奉上茶来,她柔胰白如雪,一串红木串都显得她的手腕圆润。

    这是李姨娘送过来的人,李姨娘是二爷穆节生母,和孙姨娘不同,李姨娘是个唯大太太马首是瞻之人,平日除了要求穆节听世子的话,就没有任何话了,她都送通房过来,想必是对自己很不满了。

    ……

    坦白说,二爷和自己感情是很好的,二爷生的微胖,脾气又好,对她几乎是百依百顺,可自己却肚子空空。

    别的女人要来分她的宠爱,她怎么能允许?可她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如果一直肚腹空空,她也阻挡不了了。

    至于芸娘那边,本来正等着吃晚饭,她没有等穆莳,直接摆箸,却未曾想到穆莳居然回来了。

    她脸上带着几分惊喜,瞬间取悦了穆莳。

    “是为了我提前回来么?”她上前挽着穆莳的胳膊。

    穆莳本来不是的,他今日过去忙了大半天,还遇到了个棘手的问题,这事儿闹不好怕是乌纱帽不保,所以想起回来找父亲建国候问问,没想到建国候临时出去了,他才回来。

    但是看到芸娘期盼的目光,他却大言不惭的点头了。

    芸娘就越发高兴了。

    第13章

    大棒骨

    侯爷今日歇息在孙姨娘处,比起侯夫人看起来的暮气沉沉,和李姨娘周姨娘的年老色衰,孙姨娘和苏姨娘二人一向平分秋色。

    苏姨娘善解人意,是一朵解语花,还生了二女一子,能生养,还和侯夫人关系好,长女甚至嫁回大太太卢氏娘家的侄儿,很得侯爷喜欢。

    至于孙姨娘,则生的昳丽多情,性子爽朗,还生了位争气的儿子,侯爷一般不是去苏姨娘那儿,就是去孙姨娘这儿。

    在儿子的婚事上,孙姨娘头一回反抗侯爷,被侯爷关到祠堂,好不容易出来了,侯爷知道前些时日辛苦她了,特意在她这里歇着,孙姨娘也使劲浑身解数讨好,二人仿佛小别胜新婚了。

    “侯爷,您在我这儿用了早膳走吧,三奶奶从娘家姐姐那里带了些药茶过来,竟然一点也不苦涩,倒是十分清甜可口,爷您不如尝尝。”孙姨娘笑着替侯爷扣完最后一个扣子。

    侯爷狐疑的看着她:“这么说来,你们娘俩拼死拼活的要我反抗圣旨,现如今倒是都被收服了。”

    孙姨娘是妾侍,虽然曾经为侧妃,也是官家女,但这些年来为了儿子,也不得不争宠,当然也少不得揣摩侯爷的心思,知晓他此人外表看似豪气万千,实际内里心思缜密,无论对外对内都是如此。

    她笑道:“妾身后来想想,人家姑娘也是无辜的,至于我们莳儿,他这个孩子,您是知道的,他总是想多为您争气,我原本也想,娶个有助力的,自然了,这是我的私心,谁不觉得自个儿子好呀,恨不得娶个天仙回来,但这夏氏小户也有小户的好处,知冷知热的,我也想通了,不求什么大富大贵,只求他们夫妻和美就好。”

    侯爷忍俊不禁,“这样也好,莳儿这次代替老大去西北剿匪,立下了汗马功劳,营里的兄弟们都说他勇猛过人。”

    孙姨娘可喜欢听别人夸她儿子了,但嘴上还得谦虚:“莳儿这孩子不过是替他父兄分忧罢了,他小小年纪,您可别说什么汗马功劳这样的话,要是让外人听到了,指不定说他多轻狂。”

    穆擎天一共嫡庶六个儿子,女儿三个,算得上是子孙满堂了,可要论谁最出挑,还属穆莳,二十岁就中了进士,虽然比不得探花出身的老四,但是老四却没有什么野心,穆莳永远选择那条最难走的路。

    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文才武艺样样都不落下。

    无论是严冬酷暑,他从来都是勤学不辍,野心勃勃,可同时,穆擎天又知道,野心太大了对于侯府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他就是这样矛盾,既欣慰于儿子的争气,同时又烦心于儿子的过于争气,兄弟阋墙,可并非是好事啊。

    从孙姨娘这里出去之后,果然穆莳就来见他了,他一看到他就知道是什么事情。

    “你来了。”

    穆莳恭敬的站着,“嗯”了一声,“父亲,儿子今日来是为了彭固案。”

    彭固乃钦差御史,奉当今之命执行土地新政,乃是当今心腹之人,可士大夫的势力十分庞大,今年夏天,彭固被指控内簿不修,同外甥女通奸至其死亡,彭固于今年冬月初八被收押在刑部大牢,后又被人收押至大理诚然,这点事情皇上压根不觉得是什么大事,但彭固却又是真的犯了这样的大错。

    如果如实判,皇帝日后肯定会迁怒至这个害死彭固的人,那个人便是穆莳,可要是穆莳不判,或者作半点假,那么天下的士大夫恐怕要对他群起而攻之。

    无论怎么做,对于穆莳来说都是坏棋。

    建国候问他:“那么你就如实判不就成了。”

    贵族也在圈地,只有彭固这样不怕死的,才会拿士大夫开刀。如果彭固死了,不仅是对士大夫,甚至是对于侯府来说也是不错的一件事情。

    至于儿子圣心失去不失去,对他而言不在意,侯府世子是穆英,又不是穆莳。

    虽然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回答,可真实用耳朵听到,还是不一样。

    他从来没有奢望别人帮过他,可现在明明他立了汗马功劳,在西北九死一生,怀着一丝希望,这个时候也破灭了。

    大理寺诸人都踟蹰不定,便逼迫于他。

    他面上波澜不惊,回到家里,到底泄了几分心思。

    还好今日是芸娘让双燕去厨房特意多熬了牛骨汤来,喝下一口,暖洋洋的。穆莳更是打破了食不言的规矩,主动道:“这牛骨头炖的入味儿的很。”

    “那可不,多花了一两银子。”芸娘吸吸鼻子,又笑:“不过也值得了,你只要觉着好,就比什么都好。”

    穆莳“啊”了一声。

    芸娘则道:“大厨房都是统一的饭菜,我们这些年轻的媳妇哪里有权,就这一道菜就多花了一两。”

    “一两很多么?”

    虽然穆莳是庶出,但其人真的是金尊玉贵的侯门公子哥。

    芸娘没好气道:“你可知乡下人,一年都难得攒下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于穆莳而言,可能都觉得说不出口,他随手从荷包里拿了一张银票给她。

    芸娘不要,还道:“你呀,还做官呢?一两银子可是不少,你是不知道好些农民连自己的田都没有,只能做佃户,卖儿卖女都觉得是好事,就说我家吧,还算是知府家了,就是下人都有时常吃不饱的,我娘还要带着我们全家做针线,做腌菜,甚至下人的衣衫都是布料,不是我家穷,而是世道艰难。”

    这番话倒是引起了穆莳的兴趣,“你是说很多农民都没有地么?”

    “那是当然,我们曾经在湖州的庄子上有不少农户,几乎全部是佃户,当然了佃户还是比较不错的了,那更惨的全家人只有一条裤子,谁有要事出门,谁就穿裤子出去。”

    穆莳倒是并非没有见识,只是他身为勋贵阶层,天然就没有共情能力。

    不像芸娘出身小官之家,对庶务百姓民生其实比他更了解。

    于是,他就顺理成章的说了彭固之事。

    “如此看来,他在新政上是确实忠君爱民,只是私德不修罢了。”

    提起彭固来,芸娘就冷笑:“你还信这个,他不过是想做孤臣罢了,连个弱女子都能置于死地,何谈什么忧国爱民,全部是假话。我看皇上也未必不知道,只是还没想到谁能代替彭固之位罢了!”

    此言一出,穆莳倏地震惊的看着芸娘,扶着她的肩膀,“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

    皇上需要的是一把刀罢了,并不是真的可惜彭固……

    他想了想,仿佛找到了新的思路,又重新回过头看芸娘:“你倒是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芸娘哆嗦了一下,心道老娘刚才夹的牛棒骨被你摇下去了,你再这样看着我,我这么淑女的人怎么灯下黑的啃大棒骨啊,真是的!

    第14章

    芸娘能做主

    “这是什么?”芸娘都要睡了,可穆莳却突然拿了一份小匣子给她。

    穆莳难得笑的开怀,“打开看看呀!”

    芸娘打开一看,居然上面放着一粒粒珍珠,下边则是一沓银票,她惊了一下,“都是给我的。”

    穆莳点头。

    这下芸娘可就不推辞了,方才吃饭的时候穆莳递过来那张银票没要,是觉得他给了一张好像打发自己,不够有诚意,现在一沓,简直是不要白不要啊!

    “嘻嘻,夫君,看不出来你还是个富翁啊。”芸娘调侃。

    穆莳今日好像特别开怀,话也多了些,“我这点也算不得什么,你要是缺了就再跟我说。”

    芸娘欣喜的很,一下搂住盒子入怀,“真好。”她又道:“原本我娘跟我陪嫁了一间商铺,但是在湖州,后来嫁过来这边就全部折算成钱了,俗话说父母在不分家,你们家恐怕也是不能置办私产,你钱既给了我,我也没什么大抱负,真的就日进斗金,那不叫挣钱,那叫贪墨。我原本爱吃点心,只京城的点心大多都是甜腻腻,腻的发慌,所以,我自个儿开一家好吃的,不贵,人人都能买的起的。”

    这点小事,穆莳没有放在心上,他大手一挥,“给你了,就是你的嫁妆了,你自个儿看着办吧。”

    “嗯。”芸娘小心翼翼的把钱放在一边,心情大好。

    难得见到哪个姑娘能有这么明媚的笑容,即便是心思深沉的穆莳也发现自己喜欢爱笑的姑娘,如果每天回来的见到都是唯唯诺诺,一幅忐忑不安,又小心翼翼,一幅晚娘面孔,谁都不爱看。

    芸娘打了个哈欠,“睡吧,今日天太冷了,晚上又是一场大雪要下。明儿你想吃什么,我让厨房做了拿过来。”

    穆莳却神采奕奕道:“不必,晚上我有事。”

    “好吧,我知道了。”

    反正有了这笔钱,次日,芸娘就让陪嫁过来的那房人,马三家的去了姐姐家一趟,到底姐姐在外边,能够出去走动。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