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章

    沈江霖定睛一看,只见是一尺见长的小斗方,有大约十来张,每一张上面都画了画作,有薄雾青山,有翠柳喜鹊,有亭台楼阁,有些景致是他在府中看过的,十分熟悉,有些则显然是外头的景色,经过绘画者细心观察所作,无不栩栩如生,仿若亲临。

    因为这些斗方藏在厚重的《大周通史》后面,有这本书挡着外头是一点都看不到后面的情景,而如今书本坠落,才带着这些斗方一起掉了出来。

    沈江云听到书本坠地的声音,回头一看,入目第一眼就见到那些散落一地的斗方,心提到了嗓子眼,看到沈江霖要蹲下身去捡,连忙急声道:“二弟莫动!”

    第13章

    绘画天份

    沈江霖被沈江云的激动给震了一下,原本准备弯下腰的身体直了起来,站在原地没动。

    沈江云快步走来,手忙脚乱地捡起地上的斗方,因为动作太急躁,好几张斗方都被揉在了一起,沈江霖眉头微蹙,提醒道:“大哥,这么好的画作,可别糟蹋了。”

    沈江云原本慌张地只想赶紧在找个地方藏起来,听到了沈江霖的话,动作一顿,扭过头诧异地看向沈江霖:“你说这画画的好?”

    沈江霖自己没有深入学习过画画,但是基本的鉴赏能力是有的:“确实还算不错,虽然是基础的山水画习作,但是作画者显然是用了心的,用笔秀逸,观察景致入微,对景物的大小远近,画作的留白写意都作了规划,大哥可别随意了。”

    这斗方是文人经常用来写诗作画,方便彼此之间赠送的东西,沈江霖见沈江云将这些画作都揉皱了,只以为是他人转赠给沈江云的,沈江云明显不知道爱惜。

    沈江霖见不得如此。

    沈江云见四下无人,书房的门也紧闭着,终是耐不住想要分享的心情,从另外一个书架的一本厚重书后面又取出来十来张斗方,捧到沈江霖面前,眼中放光道:“二弟,你再看看这些,是否比刚刚的好些?”

    沈江霖有些疑惑,都是一些正常画作,又不是上不得台面的春、宫图一类的,何必搞得偷偷摸摸的?

    接过来仔细一张张看了一番,忍不住点点头:“这应该是一人所画吧?这是近期的作品?感觉是有进步的,笔锋笔触又成熟了一些,细节描画上更饱满了,对颜色的把控也更细致入微了。”

    说着说着,心思电转间,沈江霖似有所觉:“大哥,这该不会都是你画的吧?”

    就算是至交好友,也不会赠送这么多类似的画作,有好几幅画作,都是细节上的微调,而且画中景致很多都是侯府可以看到的。

    原本以为是世家大族的府邸都差不多,所以沈江霖觉得熟悉,但是联系到这画作的数量和雷同程度,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沈江云原本心里是存着一点安奈不住的分享欲,才会冒着风险将画作拿出来给沈江霖看的,没想到沈江霖如此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些都是自己所画。

    原本只是想分享,没想到沈江霖言之有物,是真的懂画的,于是乎,沈江云干脆地认下了:“没错,是我画的,只是还望二弟替愚兄保守这个秘密,千万不要告到父亲母亲面前,父亲一向不喜我玩物丧志。”

    说着说着,沈江云脸上刚刚被认可的兴奋肉眼可见的消失了,只剩下低落和沉闷之意。

    沈江霖虽然不知道其中内情,但是稍一思索,也大概能明白原因。

    原身受张先生教导,张先生是信奉“唯科举论”的人,没少给原身灌输这些。

    如今的世道,科举是第一要义,更有一帮子文人,追捧只有四书五经方为正道,其他一切诗词歌赋,包括“君子六艺”等,都要让到一边,只是“外物”,更严重一点的甚至还要被打上邪门歪道的标签,想来自家大哥想要画画,也被大家长们否决了。

    确实,从道理上来讲,这世间万中无一的天才、能够兼顾多者的人还是在少数,更多的普罗大众精力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都算不错了,若是放任沈江云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在画画上,那么放在科举上的时间精力必然就会少了。

    以沈江云十五岁只是考中了一个童生的水平来讲,还远不到科举天才的程度,想要兼顾,确实不容易。

    沈江霖理解地点了点头:“大哥放心,我绝不会说出去的。”

    这与他关系不大,何必出去多嘴多舌,况且尊重他人兴趣爱好,从现代穿越而来的沈江霖认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沈江云心里安稳了些,原本他不想同沈江霖多说这些,但是架不住沈江霖看似是真的懂画,平日里沈江云只能自己通过临摹名家画作,偷偷看一些画家随笔领会奥义,却从来没和人深入谈过。

    沈江云怎么也不会忘记,自己十二岁那年,在父亲寿辰前费了一个月的功夫,画了一幅寿星蟠桃图,那一个月他晚上一直偷偷作画,画稿都画废了无数张,就是为了给父亲一个惊喜。

    可谁知道,沈江云呈上寿星蟠桃图后,非但没得到夸赞,反而被父亲气怒到撕毁了,大声斥责他不务正业、玩物丧志,将心思都用在了这些旁门左道上了!

    哪怕后来沈江云知道,当日正好父亲与他先生见过面,先生言语之中有提及到自己这段时间心思似乎不在功课上一事,所以自己才正好撞到了枪口上。

    可是事后,父亲犹自不罢休,将他书房里所有的作画工具都搜罗了出来,当着他的面一件件给烧了,甚至将他平日里练习的画作也烧个精光,不管他如何苦苦哀求,都一件没给他留。

    自此之后,沈江云彻底丧失了和沈锐去谈论学画可能性的心。

    所以画画对于沈江云而言,是一件隐秘的、不孝的、错误的事情。

    可是再怎么压抑自己的内心,对于一件事物的喜爱还是会让沈江云在四下无人时继续掏出笔来作画,画完之后有些得意之作舍不得销毁的,就藏在无人问津的一些书册后头,闲暇时拿出来赏玩琢磨。

    可以说,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没有经过名师指点,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只靠着自己的天赋和课余时间偷偷摸摸的练习,能做到这个程度,在绘画领域倒确实是颇有天份。

    起码,比沈江云读书地天赋要强很多。

    若是拜得名师,严加训练,多年之后成为名留青史的作画名家也说不准。

    但是现在么,倒是有点两头不着道,科举上根据书中的描述,前后两世都是止步于童生,作画上更是没有一点名头传扬出去。

    这可是整个荣安侯府都寄予厚望的嫡长子啊,可是要承爵挑起整个侯府重担、庇佑他这个庶弟的人,若是本身就是一滩烂泥,沈江霖也就罢了,可目前怎么看,明明还是块好木料,怎么就能轻易放弃了?

    所以明知道沈江云不喜,沈江霖还是将这句话给问出了口:“不过既然父亲不喜,大哥你为何还要瞒着父亲作画呢?”

    沈江云本来以为自己找到了可以一吐为快的同好者,庶弟若不是也喜欢绘画,怎么会对画作的品评见识如此深刻?想来也是有过研究的!再加上前面几次和沈江霖的深入接触,沈江云心中已经真的将沈江霖当作亲近的弟弟看待。

    可是沈江霖此言一出,刚刚堆积出来的那些好感,顷刻间就消失了,沈江云只觉得当头被浇了一盆冰水,刚刚还火热的心一下子凉了个彻底。

    第14章

    豁然开朗

    见到沈江云耷拉着脸一言不发,沈江霖心中莫名闪过一丝好笑来——还是个少年人,一切情绪都挂在脸上。

    习惯了成年人的世界,这般的直来直去,倒让沈江霖有些不适应了。

    不过很快,他就转回了话头:“大哥,你有没有想过父亲到底是为什么不让你画画?或者说,父亲到底要怎样才能让你光明正大地继续画画?”

    沈江云没想到话题转的如此之快,刚刚他还以为二弟也是不同意他画画呢,结果怎么就谈到让父亲同意他画画上去了?

    “这断然不可能!二弟你还是不要到父亲面前帮我说和了!”想都不想,沈江云马上拒绝,甚至担心自己这个二弟好心办了坏事,到时候往父亲面前一说,自己偷偷作画的事情就要被父亲知道了,到时候免不了又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大哥,你先别这么激动,我就举个例子,假如,假如说,你如今已经中了举人了,你觉得父亲还会拦着你画画么?”

    沈江霖不疾不徐地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把沈江云有些问懵了。

    举人?对沈江云来说有些太遥远了,他考了这么多次,才刚刚通过了童生试,连个正经的秀才功名都没拿到,哪里还敢肖想举人呢?

    童生只是通过了县试和府试,到了院试那一关就被刷下来了,文人重名,考过两场就称“童生”,实际上“童生”什么都不是,就连出任村里蒙童的夫子,只要不是荒郊野岭之地,也至少得是个秀才才行呢!

    然而,尽管“童生”还什么都不是,也是沈江云费劲千辛万苦考来的,拿的还是倒数的名次,就是这样,魏氏还喜的跟什么似的,直说十五就考中了童生,后面再读两年书,秀才功名不在话下!

    就是父亲沈锐,早年间也考过科举,只得了一个秀才功名,后头承爵了便没继续科考,时常引以为憾,所以对沈江云就愈发严格了。

    在沈江云看来,“举人”功名是遥不可及的。

    但若只是假如,沈江云倒也认真思索了一番,然后有些不确定道:“若是此时此刻我已经中了举人,想来父亲是不会再苛责我了吧?毕竟举人已可授官,凭着咱们侯府的门路,外任做个知县也是可以的了,到那个时候,父亲焉能管得了我?”

    沈江云越说越肯定,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俊逸的面容在灯下更显熠熠生辉,眉目之间迸发出了一股神采来。

    沈江云虽是少年脾性,但是从小长在侯府,又得悉心栽培,很多见识是不少的。

    他知道,以他的身世,只要中举人,想要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只要入朝为官,不说和父亲可以平起平坐,在很多事情上,自己就有了话语权,甚至因为已经中了举做了官,父亲还会用读书来压他么?

    心中鼓噪了几瞬,但是很快又被现实压了回来,沈江云苦涩地摇了摇头,笑道:“二弟,你还没入过场,哪里知道这里面的事,科场并非如此容易……”

    还没说完,沈江霖就打断了他的丧气话:“大哥,你这话就不对了!我当然知道科场不易,可是你都没有拼尽全力,何谈不易?”

    “大哥是不是觉得,自己以后可以袭爵,所以对科考没有全力以赴过呢?大哥都可以无师自通画出这么好的画,难道区区科考就能难住了大哥?我想只要大哥真的将心放在读书上,早就已经考中秀才了!”

    前头的话说的沈江云都差点要跳起来了,可后面的那些话又说的沈江云脸红,尤其是沈江霖一幅十分信服崇拜自己的模样,让他好半天都没法说出反驳的话来。

    沈江云没被人这么直白的夸过。

    父亲沈锐奉行严父教子,跟着读书的秦先生是沈锐千挑万选、奉上重礼才答应收沈江云为学生的,在拜师之前沈锐早就对秦先生全方位打听过了,在教导学生的理念上两人是一致的,才会命沈江云前来拜师,秦先生奉行的也是“严师出高徒”这一套的。

    沈江云同门师兄弟五人,他是学的最差的,和他同一年进学的,就算没考中秀才,名次也在前头。

    沈江云从来没有被一个人如此肯定过、称赞过、相信过。

    顿时,心中生出一股豪气,同时扪心自问,自己尽全力了么?难道他就真的比别人差?是不是因为总觉得自己可以承爵,所以就懈怠了?

    沈江云神色一变再变,心潮起伏不已,此刻恨不能马上拿起课本就读,明日就去中个举人回来,一扫自己多年来的郁气!

    沈江霖知道,今日的大饼已经画完,沈江云是吃下去了,不过学习习惯并非一日养成的,思想觉悟也不是一天就能改变的,这是水磨工夫,绝非一日能成。

    “二弟,我,我以后定认真读书,明年争取考中秀才!”沈江云没发过这种狠话,说完脸一下子就涨红起来,心思摇曳,就怕自己大话说了出去,明年还是没考中,到时候啪啪打脸。

    却听沈江霖立即满目信任道:“大哥,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往后我有不懂的都来问大哥,也希望大哥能带带我,让我也能考取个功名,你知道的,族学里的张先生学问不比秦先生……”

    沈江云当然知道张先生根本比不上秦先生,秦先生自己就考中过举人做过八品教谕,出身蜀地名门之后,当时父亲是想将沈江霖一起送到秦先生门下的,可惜秦先生以学生已满,没有精力教授更多学生为由,婉拒了。

    沈江云自觉有些微妙地愧疚,他有如此好的先生随时教导,却是漫不经心地学着,每天应付了事,二弟求知若渴,想要跟着秦先生学习却不能,这实在是…..哎!

    等沈江霖走后,沈江云痛下决心,以后秦先生的一词一言都要牢记在心中,这样后头二弟来请教的时候,才能言之有物。

    自己,决不能让二弟失望!

    沈江霖走在夜风中,嘴角微微翘起——这要倒下的侯府,重担可不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今夜兄弟交心彻谈,让沈江霖发现,长兄并非真的草包,修修剪剪的,或许也能顶事?

    第15章

    拒之门外

    日子还是一天天的过,沈江霖结合着原身的记忆,以及对身边情况小心翼翼的观察,总算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开始渐渐扎根。

    侯府中的下人因为魏夫人对灶房几个大师傅的敲打,不敢再对沈江霖的“清风苑”有所怠慢,哪怕灶房里的大师傅心里恨毒了沈江霖,也只能低下头颅恭恭敬敬的。

    族学那边,每天照旧上着,虽然族学中的子弟大部分心思都不在读书上,但也没人不开眼地要和沈江霖对上,沈江霖展现出来的读书天份,在沈氏族中子弟看来,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人家沈江霖是侯府的二少爷,能和他们一样么?

    本身就和沈江霖不甚亲近的族学同窗,如今对沈江霖更是敬而远之,好在孟先生课讲的不错,对他又是青睐有加,时常提点关心,沈江霖根本没把族学中人的疏远放在心上,一心只读圣贤书,倒也是相安无事多日。

    族学十日放假休息一天,今日又到放假日,孟昭却在自己临时租住的小院中整理了一番衣物和书籍,然后又去东街的脚店里买了一包点心,往着族学后面的一个院子走去。

    说是院子,其实就是族学后头又搭建起来的一排屋舍,最正中间三间给张先生一家住着,另外几间则是族学中负责洒扫、做饭的几个沈氏族人在住。

    孟昭被张先生热情地迎了进去,两人进了堂屋右侧隔出来的一间小书房内,分了宾主落座。

    “张世叔身体已然痊愈,小侄这次是特来辞行的。”孟昭对着张先生拱手,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张先生年逾六十,刚刚经历了一场风寒,原本就消瘦的面庞如今更是颧骨突出,人都有些瘦脱了相,更显得满脸严肃、一本正经,好在精神头看着还不错,讲话依旧中气十足。

    “你此番既是要回庐州科考,老夫自是希望你能一帆风顺,只是如今你可还有回庐州的盘缠?”

    张文山一边掀开碗盖,吹了吹茶碗中漂浮的粗茶叶子,一边问道。

    孟昭与张文山之妻孟氏是隔了几房的亲戚,原不甚亲密,也很少有走动。

    孟昭先前在京城游学,算着时间准备回祖籍庐州府应考,谁知道在市井中被人摸走了身上的盘缠,左思右想,无奈之下才登上了张文山家的大门。

    可是知道,那段时间张文山正好身染风寒,眼看着沈家族学将要开启,自己却还卧病在床,到时候沈家不可能就让族学里成日里放假等着自己痊愈,说不得就得再聘一个先生回来。

    那到时候自己这个差事可就说不好了。

    京城大,居不易,张文山一家五口人,就靠着沈氏族学一年五十两银子生活着,且有房住,自己的饭食都是族学里包的,五十两银子算不得多,但是也够他们一家五口嚼用了。

    孟氏当时一看到孟昭来拜访说明来意后,马上就像找到一个救星一般,将人请了进去,商量着让孟昭代一段时间的课,这才有了后头的事情。

    如今张文山病愈,孟昭又要赶赴今年的秋闱,庐州府距离京城千里之遥,路上就要几个月时间,自然不好再耽搁下去。

    孟昭今日就是为了盘缠的事情来的,只是不好意思开口,如今张文山主动提起,倒是给了孟昭台阶下。

    “还望世叔帮扶一把,等来年再回京城,必定双倍奉还。”

    孟昭说的磊落,可是他话刚一说完,一直站在小书房门口竖起耳朵听的孟氏却是重重咳嗽了一声,然后才敲门进来,给孟昭端了一碗粗茶:“昭哥儿用茶。”

    孟昭谢过孟氏后,孟氏笑着退出了书房,只是在关门的时候狠狠瞪了张文山一眼,张文山脸上表情不变,心里却颤了颤——这个母老虎!

    张文山从袖袋里拿出了一个荷包,悄声递给了孟昭,又冲他摇了摇头,示意不要出声。

    然后才抬高声音道:“老夫如今手头也不宽裕,但可以给你指一条明路。”

    孟氏在外头听到张文山如此说话,这才放心离开了。

    家中两个儿子要读书,大儿子还要相看人家,准备聘礼,这时节哪里有多少多余的银子拿出来接济孟昭。

    见孟昭疑惑,张文山捏了捏胡须,缓缓道来:“你可知道如今的侯府沈家祖籍是哪里?也是咱们庐州府的!你既在沈家族学教授了十来日功夫,如今去拜会一下沈侯爷也是应当。”

    若非如此,当年自己还不一定能谋到这个教书的差事。

    张文山点到即止,不肯再多说,孟昭是个聪明人,闻言后又和张文山探讨了几句时文,这才恭恭敬敬地离开了。

    等出了张家,回到了自己落脚的小院,打开那荷包一看,里面拢共五两碎银子,算下来正正好好是自己替张文山代课的这几日费用,再略多了一两碎银,恐怕是张世叔的私房银子了。

    可是庐州太远,本来孟昭准备的盘缠有二十两纹银,五两却是不够的。

    哎!孟昭不怨张文山,只是原本他并不想登侯府的大门,侯府门第太高,自己又是去打秋风的,想要见沈侯爷,恐怕没那么容易。

    但如今,想要赶上此次秋闱,再耽搁下去,恐有意外,孟昭少不得要厚着脸皮登一次门了。

    今日不仅学堂放假,府衙也是休沐日,孟昭心里思量再三,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荣安侯府。

    张文山并没有给孟昭拜帖,孟昭心领神会,自己这是去打秋风的,他与张文山几次接触下来,知道张文山此人极好面子,恐怕并不想在沈侯爷面前落了下乘。

    所以等孟昭穿着半新不旧、袖口磨的有些发白地棉袍,轻声询问自己是否可以拜会沈侯爷的时候,看门的门房挺着个大肚子不情不愿地从大门内侧的耳房里走了出来,上下打量了一番孟昭,斜眼冷笑道:“侯爷今日不在府上,请回吧。”

    门房赵二中午喝了三两马尿,被老子娘一顿臭骂,酒壶都给砸了,心里本就一股气冲在脑门上,如今看到孟昭哪怕戴着文人头巾,但是一幅穷酸样,连个拜帖都没有,平日里就算侯爷在也是见不着的,都是管事们接待,今日侯爷不在,钱二更是底气十足地赶人。

    孟昭心里清楚,有时候小鬼难缠,准备上前说两句好话,让赵二通传一声,若里面的主子实在不愿见,那也只能再作打算了。

    “这位兄台,我是族学里这几日代课的先生,今日特来向侯爷辞行,还望通融则个,告知一下侯爷何时能回府?”

    孟昭想着抬出了族学这层关系,就算见不到真佛,也能让门房的态度好一点,往府里通传一声,没想到孟昭说了来处,赵二更加不将孟昭放在眼里了。

    “我家侯爷知道你姓甚名谁?还辞行,难道还得给你办一桌践行酒不成?这脸大的!快走快走,别挡着大门了!”

    第16章

    师徒相叙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荣安侯府的门房,就算不是七品官,也把自己看的比一个普通的穷酸秀才要强。

    门房上的人消息本就灵通,沈氏族学离这里又不远,赵二早就听说了张先生病了,找了个远房亲戚代课的事情,如今孟昭登门说明了身份,连个张先生的拜帖都没拿到,赵二哪里还不知道根底的,驱赶起孟昭来,更是有恃无恐。

    孟昭被说的满面通红,纵使涵养再好,也是又羞又恼,正要拂袖离去,却听到一声清脆的少年音怒斥道:“赵二,你狗眼不识泰山,这是我的先生,还不向孟先生赔礼道歉?!”

    来人正是刚刚来到门口准备出门的沈江霖。

    赵二心里一惊,连忙回过头去,就见沈江霖快步走到孟昭跟前,深深一礼:“学生没有管束好家中下人,还请先生原谅,请先生随我入府一叙。”

    沈江霖狠狠斥责了一番赵二,却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处罚,但依旧把赵二吓得半死,虽然只是府上的庶出二少爷,但是前不久灶房的崔大师傅刚刚吃了挂落,二少爷本身手底下没几个得用的人,但是架不住人家会告状啊!

    万一犯到魏夫人手里,恐怕他娘也不一定能保得住他!

    尤其是今儿个中午,他老子娘还把他骂了一顿,说他成天抱个酒瓶子,早晚误事,恨得给他酒壶给砸了,现在这不是就应验了?到时候家去,岂不是又要被骂个狗血淋头?

    沈江霖这几日已经将荣安侯府的几个关键性位置的人物搞的清清楚楚了,自然知道这赵二就是魏氏身边的奶娘钱嬷嬷的小儿子,钱嬷嬷如今年岁已高,不太在魏氏身边伺候了,但是钱嬷嬷是魏氏带进侯府的陪房,是她身边最信任的人,哪怕只是个奴才,却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别看只是个小小门房,大冬天时不时地还要迎着风霜雨雪站岗,但是想要如同孟昭一般叩开侯府大门,还必须先通过赵二等人这一关,若是孟昭今日手头有钱,塞两角碎银子,说不得就看孟昭顺眼了,借着族学的名头往里通传一声,就是见不到侯爷,见个府上的管事清客还是能行的,倘若能给到一二两的好处,到时候让他媳妇儿往里面传个话,说不得就能让魏氏送他两封银子出来。

    由此可见,这门房可是个肥差,不是府里的脸的奴才,根本捞不到这个位置。

    沈江霖心中有数,上次已经拐弯抹角的通过魏氏敲打过了大厨房,今日若还发落了赵二,一个月内接二连三几次,恐怕会惹得魏氏不快,所以沈江霖只能退而求其次,想将孟先生请回府中,安抚几句再论其他。

    孟昭原本给赵二挤兑的满脸通红,心中羞愤不已,如今又被自己的学生看到,内心中更是惭愧又窘迫,听到沈江霖邀请他入府一叙,反而摇了摇头,转身就走。

    孟昭当然知道,通过沈江霖的门路,能更方便进入侯府大门。

    可是在孟昭看来,沈江霖只是个十岁小儿,是自己教过的学生,哪怕只是十来日的师生情谊,他也不想让一个孩子卷入到成年人的各种无奈算计中。

    况且孟昭虽然不是出身豪门大族,但是心思通透,能够看出来沈江霖在侯府中恐怕自己本身就不好过——若是受宠,怎么会和族学里那帮乌合之众一起上学?

    不说和那沈家大公子一样拜得名师,京城中的“青石书院”也算是不错的书院,说不得赫赫有名,但总比只有一个老秀才坐镇的沈家族学要好上不少吧?

    既是如此,他又如何好意思再给沈江霖这个学生添麻烦?

    孟昭低着头快步向前走,沈江霖人矮腿短,追了两条街才将人给追上了。

    “孟先生,您是要准备离开京城了么?”气喘吁吁地追上了孟昭,沈江霖开口第一句话倒是将孟昭问住了。

    无奈止住了步伐,孟昭低叹了一声:“我不日将要南下准备秋闱,原准备明日再和大家道个别的。你我师徒缘分尽到于此,你也不必不舍。”

    今日沈江霖原本是要带着小厮去外头书局看看有没有自己得用的书,同时仔细看看如今这个朝代的民生情况,没想到在门口就遇到了这么一遭事情,沈江霖只听到赵二说的“践行酒”之言,想到孟昭本就是代课先生,恐怕不日就要离开,张先生回来坐馆了。

    虽然心中清楚这是迟早的事情,沈江霖心中还是默默叹息。

    通过原身的记忆和如今孟昭教授课程时候的比对,别看孟昭比张先生年轻了那么多岁数,但学识扎实、思维灵活,对经义理解的极为透彻,很明显同样是秀才出身,孟昭应该是秀才中的佼佼者。

    有才不在年高,沈江霖有些可惜这么一个科举道路的引路人只是匆匆过客。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