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啊?这……”李青傻愣愣的接过,看着弹珠大的灰褐色丹药,讷讷道,“师父,这丹药不是你在身上搓出来的吧?”
“去你的,这是当年为师在龙虎山和牛鼻子打赌,他输给我的。”张邋遢道,“你底子虚,这东西对你有好处。”
“真的假的?”李青一脸不信。
“不吃给我。”
“不给。”李青连忙塞进嘴里,嘟囔道,“送出去的东西哪有收回的道理,对自己徒弟也抠……我去,好苦啊!
师父,这东西是你什么时候得到的?”
“好像是二十多年前吧。”
“哎呦卧槽,都过期啦你还让我吃!?”
“别吐。”张邋遢捂住他的嘴,“老牛鼻子炼丹还是有一手的,就算时间久了,一样有效。”
“呜呜……咕嘟~”
李青一不留神就给咽了下去,生无可恋道,“这下要闹肚子了。”
“得了便宜还卖乖。”张邋遢没好气道,“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李青摇头,“都二十多年了,还能有什么……我去,我肚子好热,啊呀……
师父我坚持不住啦!
感觉肠胃都要烧穿了,这是毒药吧?”
“毒你个头啊。”张邋遢一掌拍在他的后背,沉声道:“抱元归一,让为师来引导你的真气。”
“嗯,师父你可得快点儿。”李青满脸痛苦,“我快顶不住了。”
“少废话,痛也忍着。”
……
小半时辰后,李青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豆大的汗珠滴滴滚落。
张邋遢收回手,笑问道:“感觉如何?”
“难受。”
“我问的是现在。”张邋遢瞪了他一眼道,“你偷着乐吧,运转真气感受一下。”
李青照做,过了会儿,倏地睁开双眼,一脸震撼。
“真气运转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迟滞感,一个周天下来比之前快了三成,这也太牛了吧?”
李青嘿嘿傻乐,“师父,这玩意儿你还有没有?”
“你当是糖豆啊?”张邋遢翻了个白眼,“等我啥时候见了龙虎山天师,再问他要一颗,这东西只有天师会练,不过下一颗就没这么好的效果了。”
“嗯嗯,那弟子先谢过师父了。”
顿了顿,“这东西如此神奇,定然珍贵,万一对方不给呢?”
张邋遢笑笑,“打一顿就给了。”
第62章
道衍
乾清宫。
李青远远就看到一群和尚,在大殿前的广场打坐,一个个肥头大耳脑瓜锃亮,极具观赏性。
“咚咚咚……”
木鱼一下下敲着,数十名僧人宝相庄严,坐在蒲团上嘴唇蠕动,也听不清到底在念叨什么。
李青好奇道,“公公,这些和尚是干嘛的啊?”
“给娘娘祈福的。”小桂子解释道,“这些可都是京师有名的高僧呢,过几天国师也会来。”
“国师?”李青惊诧道,“咱大明朝有国师?”
小桂子点头。
“是谁啊?”
“正一教主护国阐祖大真人。”小桂子道,“现任天师是洪武五年封的,皇上还敕建了大真人府,道教是正宗教派,可不是佛教能比的。”
“原来如此。”李青点头。
看来朱元璋虽然信佛,且做过和尚,但对国教这件事儿上,还是遵从了汉文化的传统。
“等等……”他眼睛一亮,“你是说张天师也要来?”
“嗯。”
我去,这不就有了吗?
李青暗暗怪笑,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天师什么时候能到啊?”
“这个……”小桂子想了想,“从京师到龙虎山有一千多里呢,便是八百里加急也差不多要两天,来回怎么也得五日吧。”
李青点头,拄着小桂子进了大殿。
一到马皇后寝宫,众人立即给他让出一条路,秦王朱樉也不呲牙了,躲在人群里当透明人。
李青缓步上前,朝朱元璋道,“皇上,臣要给娘娘诊治了,你们先回避一下吧。”
“咱不能看?”
“……倒也不是。”李青干笑道,“只是皇上在场,臣难免有些紧张,保险起见还是……呵呵……”
“好吧。”朱元璋轻轻点头,挥手道:“都出去。”
顿了顿,回头道,“外面高僧的诵经声、木鱼声会影响你吗?”
“最好安静一下。”李青笑道,“也不差这一会儿不是?”
少顷,大殿安静下来,随即,外面的诵经声也停了。
“娘娘,你睡会儿吧。”
马皇后瞥了他一眼,道,“连我也要瞒?”
“哪能呢?”李青讪笑道,“睡眠中治疗,效果更好。”
“行吧!”马皇后没再说什么,缓缓闭上眼睛,很快就睡着了。
……
半个时辰后,李青出了寝宫。
殿外广场,朱元璋正对几位藩王做思想教育,也不知说了什么,只见四人频频点头。
这时,朱棣见他出来,连忙挥了挥手,轻喝道:
“敲起来,念起来~”
一群和尚立即拿起小木槌,一下下敲着木鱼,同时,嘴里念念有词。
朱元璋看到李青出来,也不顾上跟几个儿子上思想课了,走上前道:
“皇后怎么没出来啊?”
“娘娘还在休息。”李青拱手道,“等醒了,皇上可以再陪娘娘出来适当活动一下。”
“那就好。”朱元璋紧张的神色缓缓放松,他还以为李青的新疗法,只有一次效果呢。
接着,转头朝朱棣几人道,“你们几个就坐在这儿听经,哪也别去。”
说完,回过头,“李青,你陪咱走走。”
“臣遵旨。”
李青回头望了眼那群和尚,清晨的阳光照在他们头上,给一盏盏灯泡儿似的,很是晃眼。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略一犹豫,状似无意道,“藩王要学习佛法吗?”
“那玩意儿有啥好学的。”朱元璋翻了个白眼,无奈道:“咱是让他们修身养性,一个个的……除了周王性格温和,另外那仨一个比一个暴躁。”
“尤其是老二!”
李青心中一动,暗道:“姚广孝不会就在那群人中吧?”
对于这个人物,他多少听说过一些,朱棣靖难的主要策划者,永乐大典的编撰人之一。
甚至有人说,若是没有他的蛊惑,朱棣还真不一定造反。
李青不是不喜欢朱棣,相反,在他看来,单论治国而言,朱棣做的比朱元璋更出色。
但他不想再看到大明烽烟再起,这可不是史书上的一段文字,都是活生生的人,仗一旦打起来,不知又要死多少人。
我能阻止吗?
李青陷入沉思,心里不由想起师父的箴言:“大势不可逆,需顺势而行。”
“想什么呢?”
“啊?哦…”李青回过神,拱手道:“皇上,臣是学道的,对佛法也很有兴趣,可否允准臣和那些和尚交流一下?”
“这有什么?
随你!”朱元璋笑道,“不过,你这道心不够坚固啊,人都说佛道不两立,你一个学道的,竟然对佛学有兴趣,真是……”
顿了顿,“过几天张天师会来,你可以跟他交流交流。”
李青嘿嘿一笑,“会的,会有交流的。”
“对了皇上,臣让人抓了守城将军。”
“是关于暗杀你的案子?”朱元璋问。
“嗯,皇上明鉴。”
朱元璋点点头,“抓了就抓了,你这睚眦必报的性格咱喜欢。”
李青尴尬笑笑,一时间也搞不清老朱是在夸他,还是损他。
两人走了一阵儿,又谈了会儿朝政,以及马皇后的身体情况,小太监上前禀报娘娘醒了,这才结束话题。
“咱去陪妹子了。”朱元璋伸了个懒腰,“你好好养身体,年纪轻轻蔫不拉几的可不好。”
李青笑着点头,目送老朱走远,返回乾清宫前殿广场,准备看看那些人里有没有姚广孝。
……
“敢问高僧姓甚名谁?”李青采用最简单的办法,直接问。
那和尚见他一身飞鱼服,刚还和皇上有说有笑,不敢有一丝怠慢,连忙双手合十,打了个佛号,道:
“贫僧法号智因。”
“……”李青好笑道,“本官问的是你的俗家名字。”
“贫僧自幼出家,没有世俗名字。”
啊?这……
李青傻眼,姚广孝的法号叫什么来着?
又或者说,姚广孝一名,是其还俗后才起的?
亦或是……朱棣靖难成功后赐的名?
他有些头大,他又不是明史专家,对于大明朝,除了十六个皇帝之外,最熟悉的就是太监了。
比如:郑和、王振、曹吉祥、汪植、刘瑾、魏忠贤。
没办法,大明朝的太监太出名了。
而相关明史的影视,太监甚至比皇帝还出名。
龙门飞甲里的雨化田,那句:
可谓是霸气侧漏,其原形就是成华年间的汪植。
李青对正史不甚了解,大学那会儿闲得无聊,他也想尝试过学习一下,不过后来又放弃了。
究其原因就是明史太乱了,没有统一的说法,甚至正史和正史之间,都有很多矛盾之处。
一部明史,清朝修了近百年,其真实性可想而知。
“叨扰了。”李青呼了口气,又问向另一人,“高僧怎么称呼?”
“贫僧法号智能。”
“可有俗家名字?”
胖和尚脸红了红,支吾道:“李二狗。”
几个藩王见他挨个问和尚名字,都是一脸怪异,几人听不下去佛经,便饶有兴趣的看着李青。
李青一连问了十几人,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不由有些气馁。
燕王上前问道:“李青,你问这些僧人姓名干嘛?”
“回燕王,他们时常出入皇宫,统计一下,方便管理。”李青张嘴就来。
朱棣点头,没再说什么。
李青继续挨个问,最后来到一个中年和尚面前。
“高僧怎么称呼?”
“贫僧法号道衍。”
“道衍?”
第63章
有你这样审案的吗?
李青奇怪地的看了他一眼,人家都是智、慧,咋到你就成道了?
“高僧可有俗家名字?”
“有的。”道衍点头,“贫僧姓姚,名……”
“哗啦啦……”
话说到一半儿,他手上的珠串突然断开,一颗颗念珠落在青石板上,滚落好远。
李青怔了怔,道衍脸皮子抖了抖。
“姚什么?”李青心头狂跳,这是唯一一个姓姚的,沉声道:“如实说来。”
“大人对贫僧起了杀心?”
道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奇怪的看着他,“如果贫僧没记错的话,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没有的事儿。”李青平复心情,淡淡道,“请你配合本官工作。”
道衍轻轻点头,平静道:“贫僧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不知大人喜欢哪个?”
李青见他一脸坦诚,索性也不绕弯子了,直接道:“那你有没有用过姚广孝这个名字?”
“没有。”
道衍回答的干脆,“大人身穿飞鱼服,执掌锦衣卫,想查贫僧还不容易?”
李青哈哈一笑,找补道:“本官只是例行询问,高僧莫忧,你们继续,继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