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二人拱手应是。刘浩迟疑道,“大人,贸然来了这么多陌生面孔,加上口音不同,想必用不多久,燕王便会察觉,到那时…咱们如何应对?”
“无妨,他知道也就知道了。”
李青无所谓道,“本来这事儿就做不到完全隐蔽,做好本职工作便可,其他的不用管。”
“是,大人。”
简单布置了一下工作内容,李青便打发二人去休息了。
……
接下来的几天,李青化身暖心大哥哥,每天和小胖墩儿腻在一起,俩人友谊与日俱增。
小朱高炽特别讨喜,他也确实喜欢小家伙儿。
王府没有皇宫的规矩多,朱棣夫妇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偏向放养式,除了每日固定时间要学功课之外,其他时间都是秉承着‘孩子开心就好’的理念。
小朱高炽过得还是比较潇洒的,可比皇宫里的朱允熥、朱允炆兄弟强多了。
这也不难理解,一个是皇室教育,一个是王室教育,体系都不一样。
既不当皇上,又不做入朝做官,用不着那般严格教育,真要做得太好,太有上进心,反而引人忌惮。
其实不止朱棣一家,其他藩王也是如此。
这也是朱元璋希望的,你们享福就对了,别他娘的瞎折腾。
藩王地位显赫,查起来也特别容易,短短几日,燕王在民间的名声就被查得七七八八。
“没有名声?”
客栈里,李青得知调查结果,很是意外。
王谦点头,“确实如此。”
刘浩补充道,“燕王不和百姓打交道,大多精力都在元人身上,因此,在民间的几乎没有什么名声。”
顿了顿,又道:“真要论起来,也算是有好名声了。”
他干笑道,“藩王不为祸百姓,已经算是好人了。”
李青怔了怔,苦笑点头,“这话说得倒也在理。”
“不过,燕王御敌于边疆之外,可谓是一直在做善事,按理说,百姓应该感谢他才是啊?”
王谦笑道,“之前听刺探情报的兄弟说过,元人未曾到边境祸害,燕王就率兵打了出去,卑职估摸着,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这些。”
“再说了,他一个藩王用得着跟百姓表功吗?”
“有道理!”
李青缓缓点头,心里对朱棣感官更佳。
同样藩王,燕王朱棣可比秦王朱樉强了太多太多。
“庆寿寺那边儿呢?”
自上次露过身形,李青便没再去了,他怕自己忍不住把道衍剁了。
“前日燕王去过庆寿寺一次,待了大概一个时辰,这两天没再去。”
李青问道:“你们可有暴露?”
“没有。”王谦摇头,“兄弟们全来了,可能会引起燕王警觉,但现在就这点儿人,要是还隐藏不住,那咱们锦衣卫也太逊了。”
顿了一下,补充道:“对了大人,庆寿寺在翻修,据手下打探的消息,是燕王出的钱。”
“嗯,我知道了。”
李青伸了伸懒腰,“忙了一天,都去休息吧!”
二人拱手:“卑职告退。”
李青躺在床上,幽幽叹了口气,“或许朱棣已经有了那种心思,但应该也只敢有心思。
论迹不论心,至少他目前一直在做好事,也不曾做过祸害百姓之举,我倒没必要挑这个刺儿。
还是做点儿实事吧!
等人到齐,让兄弟们深入漠北刺探军情,到时候给元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第85章
你为何总带着面具?
朱元璋曾说过,打败北元不在打败他们本身,而在找到他们。
事实上,在入主中原近百年后,元人体内的黄金血脉已经逐渐淡去,再不复昔日成吉思汗的凶猛。
黄金家族,已名存实亡!
正面作战,现如今的元人根本不是大明对手。
但问题是漠北草原广袤,想找到他们绝非易事,而元人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也学聪明了,根本不和明军正面冲突。
不然,以如今大明的国力,早就把北元瓦解了。
李青眉头微蹙,自语道:“想要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
刺探北元情报的锦衣卫,之所以建树不大,不仅仅是边外苦寒,老朱的抠门也占一部分原因,光画饼,人怎么会有干劲儿呢?
必须得拿出点儿实际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奖赏足够大,不缺肯吃苦的人。”
……
十日后,人马到齐。
李青召集两位副千户、十位百户,商讨刺探元人情报的策略。
众人兴致都不高,因为去漠北实在太苦了,不仅是生理上的苦,心理上也是如此,谁也不愿离开大明,背井离乡。
“大人,您不是说,咱们是来监视燕王的吗?”
“是这样没错,但光监视燕王,可用不了这么多人,本官也没必要大老远跑这一趟。”李青道,“刺探北元情报,也在工作范围之内。”
众人面面相觑,无奈点头。
“去塞外出公差有补助!”李青补充道。
一听说有钱,众人有了些兴致,但也只是有了些。
“大人,多少啊!”
李青伸出一只手,比划了一下。
“五两?”刘浩眼睛一亮,“这样的话,下属们肯定愿意。”
李青摇头,“不是一共五两,而是出差期间,俸禄翻五倍。”
他目光扫了一圈,“你们也是一样!”
“啊?”
众人目光一凝,这下就连刘浩、王谦也是目光湛湛,心向神往。
锦衣卫威风是威风,但基本没油水可捞,大家都是吃死工资的,工资翻五倍,谁不心动啊!
“大人,卑职愿意去。”一个百户率先表态。
伴随着他的表态,众人全都表示为了大明,愿意身先士卒。
李青满意地点点头,这积极劲儿和刚才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看来还得是钱管用啊!
老朱让他扩建锦衣卫,拨了五万两,除去发了几个月的俸禄,如今还有小四万。
李青腰杆很硬,“都别急,听我说完。”
“五倍俸禄可不是白拿的,每支小队必须要在每天记录行进路线,并绘制成地图。”李青道,“山川、河流、主路、支路……一样也不能落下!”
“没问题!”众人满口答应。
虽说艰难了点儿,但一想到五倍工资,这点艰难就不算什么了。
“本次刺探情报为期四个月,只要尽心办事,回去后俸禄足额发放。”李青笑道,“到时候,本官会根据各支小队的成绩,另外行赏。”
顿了顿,“若哪支小队探出元人大本营,在本官这儿,奖励直接翻一倍,事后皇上行赏,再拿三成!”
一听奖赏如此丰厚,众人哪还有半分犹豫,若非是在客栈,说话不方便,他们非得兴奋的大嚎大叫不可。
“大人,这次去几支队伍啊?”
李青笑道:“监视藩王用不了多少人,留下一支百人队,其余的人都去。”
顿了一下,“公平起见,抓阄,留下的兄弟也不要有怨言,出去的兄弟立了功,留下的一样有汤喝。”
众人点头,十中九,要是抓到留下,只能怪自己手气不好。
这十分公平。
一刻钟后,九人欢喜一人苦笑,还有俩人跃跃欲试。
王谦、刘浩搓着手道,“大人,要不我们也去吧?”
李青沉吟片刻,点头答应,叮嘱道:“你们此行是为了获知对方情报,但若是暴露,那么获得的情报将会一文不值,因此,隐藏是你们的第一要素。
扮成皮货商也好,扮做草药商也罢,我不问过程,只求结果!”
“明白吗?”
“明白!”众人点头。
“嗯,你们回去准备一下。”李青道,“不用再来辞别了,准备停当就出发。”
“是,大人。”
……
天气逐渐变暖,李青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平时钓钓鱼,偶尔去勾栏听曲儿,闲来无聊之时,也会和小胖墩儿来个约会,日子平淡且安逸。
监视燕王也一直在进行,但并未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朱棣并无造反的意图,也无造反迹象,除了时常去庆寿寺,别的也没什么了。
一切都很安定。
这天,一个白净少年找上门,称世子想他了。
李青和少年也算是相熟了,轻笑道,“三宝你等一会儿,换身衣服就来。”
“嗯,还望青先生快些,莫要让世子等久了。”
“马上就好。”
一刻钟后,李青走出客栈,朝三宝道:“走吧,这天儿是越来越热了。”
“马上就入夏了,能不热嘛。”三宝笑笑,随即,好奇道,“青先生,你为何总带着面具啊?
认识这么久,我都还没见过你的真实样貌呢?”
三宝年岁不大,却很成熟,在王府与其他下人也有所不同。
虽然他也是下人,但是个有些地位的下人。
“我呀,我怕世子见了我真实样貌,派人把我逮住,拉去做……”李青顿住,尴尬道,“抱歉啊三宝。”
“没事,我早就释然了。”三宝轻笑摇头,十分豁达。
李青心里过意不去,主动岔开话题,“三宝你多大了啊?”
“十二岁了。”
三宝似乎感觉出他在内疚,笑道:“青先生不必挂怀,其实现在的生活我很知足,不仅衣食无忧,还能读书识字,世子、王爷、王妃待我极好,如同家人。
这样的生活,不知多少人羡慕呢。”
李青鼓励道:“三宝识文断字,日后定有一番成就。”
“谢谢。”
三宝笑着点头。
许是在王府的待遇极好,三宝和皇宫中太监有很大不同。
他不像宫中的那些太监一样,习惯性地弯着腰、脸上挂着讨好、谄媚的神色,相反,他脸上总是带着对生活向往之色,一点儿也不自卑,整日充满正能量。
当然,这归功于燕王一家,他们对三宝真心不错。
两人有说有笑,一路来到燕王府。
刚进府门,便见朱棣和道衍出来,两人脸上都挂着平和笑意。
三宝连忙上前行礼,恭敬道:“三宝见过王爷,见过大师!”
李青也抱拳一礼:“王爷,大师!”
他心里直打突,他这副面具,之前在庆寿寺和道衍打过照面,虽然当时灯光昏暗,且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但难免不会被认出。
二人驻足,道衍果然看出的了端倪,露出惊讶、了然神色,不过他并未揭穿。
只在李青身上停留片刻,便看向三宝,眼中满是赞赏。
“王爷,三宝与佛有缘,贫僧想收其作为弟子,不知……?”
“好说。”朱棣豪爽一笑,“三宝,你可愿拜大师为师?
大师的本事可大着呢,这可是大好机会啊!”
“三宝愿意。”
三宝一脸喜气,连忙就要行拜师礼。
道衍一把托住他,笑道:“佛门不讲这些,今日来的匆忙,没有准备,改日为师再来。”
“是,大师…啊不,师父。”
三宝略微迟疑道,“要剃头发吗?”
“哈哈……”道衍笑着摇头,“你这样的人才若是出家,就太可惜了,做个俗家弟子就好,不用剃度,也不用忌口。”
“嗯,谢师父。”好学的三宝十分开心。
朱棣看了一眼李青,眉头微皱,问出了三宝问过的问题:
“你为何总带着面具?”
第86章
重大情报
李青怔了一下,拱手道,“殿下,草民有自己的生活,与世子结缘纯属偶然,草民喜欢世子,却也不想打破自己的生活。”
朱棣显然不满意这个回答,还想说些什么,却被道衍打断。
“殿下,庆寿寺正在修缮,有很多事都要贫僧处理,先失陪了。”
“好,我送大师。”
朱棣没再搭理李青,迈步和道衍一起走了出去。
望着两人的背影,李青脚步顿了顿,和三宝一起走进王府庭院。
小胖墩儿还是那个小胖墩儿,更胖了些,也长高了一点点,依旧那么讨喜。
“你来啦。”朱高炽一把拉住他,“我发现一个好玩儿,快走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