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5章

    许久,李青从甘甜中抬起头来,轻笑道,“回屋吧。”

    婉灵羞得抬不起头,埋进他怀里,小脑袋拱了拱,算是答应了。

    李青微微一笑,抱着她进了屋。

    ……

    ……

    ……

    “饭都做好了,先生还没好。”怜香嘴角都能挂油瓶了。

    红袖好笑道,“我看先生火气旺着呢,别患得患失了,你的那份儿少不了。”

    “哎呀,红袖姐你乱说啥呀,我才没有患得患失呢。”怜香被说中心事,顿时有些下不来台,羞恼道,“你就不想?”

    “想呀。”红袖大方承认。

    怜香:“……”

    好一会儿,李青扶着婉灵来到客堂,嗅了嗅鼻子,赞道:

    (╯▽╰

    )好香~~

    “先生说的是婉灵妹妹,还是婢子做的饭菜啊?”怜香揶揄道。

    “哦?”

    李青一呆,随即失笑,“都香!”

    两女噗呲一乐,婉灵脸如红布,脑袋都快埋进桌子底下了。

    红袖小声提醒:“先生,婉灵妹妹尚且径浅,需要怜惜着些。”

    “先生很怜惜呢。”婉灵红着脸替李青解释。

    结果两女笑得更凶了。

    婉灵这才意识到上当,不由又羞又恼,“两位姐姐真讨厌,我回屋了。”

    “别呀,忙活了这么久,不吃饭怎么行。”红袖拉着她,“好了,姐姐不笑了,赶快吃饭吧。”

    “吃饭吃饭。”李青搓了搓手,开始大快朵颐。

    吃过饭,李青靠在椅子上稳了稳饭神儿,洗了个热水澡,朝清洁后的两女道:

    “走,进屋。”

    ……

    李青这一觉睡的好香,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极致放松,一口气睡到半晌午才醒,一路奔波的疲倦尽数褪去,整个人精神抖擞。

    走出房间,红袖立即送上热水,毛巾,婉灵拿着丝瓜瓤子立在一旁。

    洗漱过后,怜香及时递上杯热茶,生活不要太美好。

    “今儿皇上摆宴,我就不在家吃了。”李青在婉灵的帮助下,换上飞鱼服,“对了,再有几天就过年了,多买些年货,这个年要热热闹闹的。”

    三女甜甜一笑,“知道啦。”

    第97章

    永青侯

    奉天殿广场。

    数十名将领汇集于此,宴席摆的不多,只有五桌,但规格却一点也不低,山珍海味好不丰盛。

    朱棣,冯胜都已经来了,李青又迟到了。

    还好,他不算太迟,至少比老朱来的早。

    李青和这些武将不算熟,大部分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也没和他们寒暄,随便寻了个位置坐下,等着开席。

    两刻钟后,朱元璋、朱标联袂而来,众人起身行礼。

    “平身!”

    朱元璋兴致很高,瞥了一眼李青,见其坐在角落,招了招手:“李青,过来坐。”

    “谢皇上。”李青无奈起身,他真不想跟老朱坐一桌,吃席时太影响发挥了。

    朱元璋落座,美酒立即送了上来。

    把酒倒满,朱元璋举起酒碗,“此战功德圆满,诸卿辛苦,咱敬你们。”

    “敬皇上!”

    众将起身,异口同声,举起酒碗一饮而尽。

    朱元璋爽朗一笑,放下酒碗瞥了一眼小桂子,后者立即会意,行了一礼,退出宴席。

    少顷,一群太监手托木盘过来,上面放着大大的红包,以及珠宝玉器。

    李青瞧着那厚厚的红包,暗暗称奇,老朱对文官抠搜,对武将可真不小气。

    根据厚度推算,每个红包怕不有300两,加上珠宝玉器,怎么也有个500两。

    众将领了赏更是开心,一个个呲着牙行礼谢恩,宴席气氛高涨。

    朱元璋笑了笑,朗声道:“冯胜听旨。”

    “臣听旨。”老冯头连忙撩袍拜倒。

    “此一役,你居功至伟,赏精米两千石,丝绸二百匹,羊百只!”

    “谢皇上隆恩。”冯胜一脸喜气,这赏赐可真不少了,总价值比一年的年俸还要高。

    “朱棣听旨。”

    “儿臣听旨。”

    “此次能成功招安,你功不可没,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经费,咱拿出一部分作为赏赐。”顿了顿,朱元璋轻描淡写道,“赏一百万两。”

    好家伙,到底是亲儿子啊!

    李青人都傻了,将领五百两,国公赏了大概五千两,到了儿子,直接就是百万两。

    这差别……也太他娘大了吧?

    这还没完,朱元璋继续道,“你驻守北平,直面北元,咱将招安的三万铁骑交予你统领,务必不能让北元踏入大明一步。”

    “儿臣领旨谢恩。”朱棣恭声应道。

    众将神色如常,并未表露出羡慕、嫉妒神情;人家是藩王,是皇帝亲子,他们哪里比得了,能获得五百两的赏赐,他们就很满足了。

    差距太大,根本就不会有不平衡心理。

    朱元璋拍了拍朱棣肩膀,轻笑道,“棣儿,好好干!”

    “是,父皇。”

    朱棣被这一拍,好似喝了两坛烧酒,脸孔涨红,身子轻得像四两棉花,几乎要飘起来了。

    李青暗暗撇嘴,暗道:画饼人终究被饼所困,姜还是老的辣啊!

    “李青听旨。”

    “啊…臣在。”

    终于轮到我了,老朱你可得给点儿干货啊……李青拱手道,“臣听旨。”

    “此番大胜全赖你这个监军!”朱元璋道,“身为监军,你当断则断、当驳则驳,咱很欣慰。”

    朱棣:?

    冯胜:??

    众将:???

    当断则断,当驳则驳?

    他断个球,驳个鸡儿!

    只听朱元璋继续道,“李青听封!

    赐封你为永青侯,年俸一千两百石!”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傻了,李青也傻了。

    虽说从他进宫的那天起,老朱就画着封侯的大饼,但他从未想过,老朱会真的兑现。

    坦白说,这一仗他的确没有出谋划策,几乎全程打酱油。

    当然,功劳也有,比如射杀那只海东青,避免了明军过早暴露,从而为招安做了铺垫。

    但就算将此战的功劳全算他一人头上,也不足以封侯!

    一时间,李青成为全场焦点。

    众将不服!

    血战十数年,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将领那么多,也才28人封侯,他李青何德何能?

    只跟着大军转悠一圈,回来就封侯,他们如何能接受。

    虽然不是世爵,但也是个候啊!

    燕王是皇子,他们没话说,但李青一个小小的锦衣镇抚使,怎么就能封侯呢?

    皇上钦封,众将不敢反驳,但李青封侯,谁心里也不服,甚至脸上的不满都掩藏不住了。

    李青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苦笑道,“皇上,臣担当不起啊!”

    “咱说你担得起,你就担得起。”朱元璋扫了一眼众将,“你们可有意见?”

    众将连忙拱手:“皇上英明!”

    “好了,吃饭吧!”朱元璋笑吟吟地动了筷子。

    满桌的山珍海味,众将却都没了胃口,甚至连李青自己也是食欲不振。

    麻蛋,老朱坑我!

    ……

    中殿大堂。

    朱元璋、朱标、朱棣,爷仨围着桌子坐下,宫女送上醒酒茶,知趣地退了出去。

    “棣儿。”

    “儿臣在。”

    朱元璋道,“此次一共招安三万铁骑,回去后将其分成三支,一支交由乃儿不花统领,另外两支,提拔两个元人将官统领,不能让一家独大。”

    顿了顿,“弄根骨头吊在三人前面,让三人形成竞争关系,适当的扶持弱的,打压强的,这样你才能更好的控制。”

    “父皇英明!”朱棣叹服,“儿臣谨记。”

    “嗯,另外再给三人配上副将,实权仍让他们掌握,这样才能发挥出战力,但也要慢慢渗透他们。”朱元璋抿了口茶,道,“咱给你两年时间,务必要把这支军队,训练成真正忠于咱大明的军队,有没有信心?”

    “儿臣有信心!”朱棣保证道。

    “很好!”

    朱元璋满意的笑笑,“李青这一战表现如何?”

    “……回父皇,李青他…没什么表现。”朱棣讪笑道,“战术、战策上,他从未出过主意,对儿臣、宋国公的策略,也都全部赞同,几乎没什么作用。”

    朱元璋轻轻点头,“不懂绝不装懂,知道大局为重,孺子可教也!”

    朱棣:“……”

    父皇为何对李青如此偏爱,他百思不得姐,但眼下正是父皇对他感观最佳的时候,他自不会泼冷水。

    于是道:“不过此次战役,李青确实居功甚伟,要不是他及时射杀,元人的天然眼线海东青,招安未必能这么顺利实施。”

    “他能射下海东青?”

    朱元璋惊诧道,“那玩意儿飞那么高,他都能射下来?”

    朱标也是一脸惊奇,他虽大部分精力都在文政上,但作为大明的接班人,军事也没有落下过,自然知道元人的海东青。

    朱棣点头,尽管他对李青‘吃人嘴不软的’的行为,十分鄙视,却也不得不承认李青的本事。

    “五石弓,连开五箭,箭箭拉如满月,当真是天生神力!”

    朱元璋笑意更甚,“元人的海东青最是难缠,看来下次总攻,还得让他去了。”

    朱棣目中精光一闪,起身下拜:“父皇,儿臣愿为大明身先士卒!”

    “呵呵……起来,快起来。”朱元璋笑呵呵道,“有你表现的时候,不过这次…你还是别去了,管理好乃儿不花的那支大军,才是你当下要做的。”

    朱棣有些失望,不甘心道,“父皇,儿臣做个副帅,不,做个先锋便可。”

    “贪多嚼不烂。”朱元璋的笑意敛去。

    朱棣心中一凛,忙拱手称是。

    朱元璋这才重新露出笑意,“行了,你好不容易来一趟,去看看你岳丈去吧,老家伙身子骨大不如前了,你也尽尽孝心。”

    “是,儿臣告退。”朱棣拱了拱手,又朝朱标道,“大哥我先回去了。”

    “明儿来皇宫一趟,咱兄弟单独喝两杯。”朱标道。

    “好,弟弟明儿一定来。”朱棣笑道,“那大哥先忙,我走了。”

    “嗯。”

    目送朱棣离开,朱标轻声道:“父皇,总攻您准备让谁挂帅?”

    “蓝玉!”

    第98章

    锦衣卫,挺你!

    朱元璋抿了口茶,幽幽叹道:“徐达、文忠老了,遇春、邓愈故去,冯胜沉稳有余却冲劲不足;

    能胜任主帅者,唯蓝玉一人!”

    朱标轻轻点头,敏锐察觉到父皇如此做的深意。

    “那大胜后……?”

    “封公!”朱元璋道,“蓝玉经过战火洗礼,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他还年轻,日后能扛大旗者,非他莫属。”

    顿了顿,“更重要的是,他是你的妻舅,有他帮你压着,那群文臣就蹦跶不起来,以后你施行新政、推行国策,阻力会大大减小。”

    朱标微微一怔,看着父皇苍老的面孔,花白的头发,倍感心酸,他明白,父皇这是在给他铺路呢。

    “父皇……”

    “哎?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朱元璋看得很开,温声道:“天下大定,需要大治,待解决北元后,便是文臣的舞台了。

    标儿你记住,这群饱读诗书的文人,远不像他们表现的那样忠君爱国,武将跋扈,但都是表面上的,文臣则不同;

    他们藏得更深,心思更龌龊、更贪婪;通常会以大道理掩藏真实目的,话说的冠冕堂皇,但心比武将要脏的多。

    他们的危害远比武将要大,你以后登基,必须要以武抑文!”

    朱标缓缓点头,这话要是搁以前,他听听也就过了,但进士出身的驸马欧阳伦,以及郭桓贪墨案的相继发生,让他看明白了文臣。

    书读的越多,懂得越多,心就越大,人也越贪婪!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