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0章

    霎时间,元军大乱,跟本毫无阵型可言。

    朱棣激动的脸孔涨红,嘴巴张了张,但终究没有下达出城迎战的命令,一旦出城作战,守城的优势便没了,甚至会葬送大好局面。

    八千铁骑如同一般锋锐的尖刀,直接给元人来了个开膛破肚,杀的元人人仰马翻。

    一次冲锋过后,骑兵并未反冲锋,而是直接扬长而去。

    八千铁骑不到六千,但元人的死伤是明军的两倍都不止,更重要的是他们士气没了。

    朱棣静静地望着这一幕,轻声道:“结束了。”

    一刻钟后,元人再次发起进攻,猛烈更胜先前,朱棣却毫无情绪波动。

    见李青忧虑,解释道,“这是他们的惯用的伎俩,撤退前的挣扎,让我们不敢追击。”

    “这样啊!”李青点点头,继续观察局势。

    果然,没过多久,元人的鸣金声就响了起来。

    元人的动作很快,只用了一刻钟,便聚在一起,见此情况,李青有些急了,“殿下既然知道这是他们伎俩,为何不……?”

    “没法追。”朱棣摇头,“元人几乎都善骑射,弓箭手不值钱,撤退之时都是弓箭手殿后,容易被放风筝。”

    “呃…殿下英明。”

    李青不再言语,只是看着元人从容离去,有些不甘心。

    “放心吧,他们好过不了。”朱棣坏笑,“看问题不能止于表面,他们这次什么都没抢到,回去的路上不知又要死多少人。

    他们物资匮乏,出兵又耗费了这么多,别看他们现在是盟友,回去后少不得窝里斗。”

    朱棣冷笑道:“元人视劫掠为天经地义,抢不了大明,自然会抢自己。”

    顿了顿,“李青,你最好给父皇奏禀一下,这次元人来了这么多,显然是各部族在合作,这不是个好兆头。”

    第149章

    老朱太难了

    李青点头答应,他也感觉出问题很严重,必须得让老朱知道。

    想到这儿,他心里又有些发愁,也不知朝中的争嫡结束了没有,是不是朱允炆做了储君。

    元军逐渐远去,但明军依旧没有立即打开城门,而是先打扫城墙上的尸体。

    明军的整理好放至一边,元人的直接往下抛。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然大亮,这时,明军才出城打扫战场,朱棣统筹大局,布政使醒来后,也帮着登记牺牲的将士,为抚恤做准备。

    李青见有没有自己都一样,索性回了钦差行院,将朱棣的猜测,以及自己所见所闻,详细阐述一番,让下属加急送往京师。

    ……

    三日后,战场清理完毕,此一战,共歼敌一万五千六百余人。

    明军战死五千余人,伤近八千。

    虽然打扫战场,没弄出什么油水,但杀敌这么多,也是大功一件。

    李青将战果写成奏折,让属下加急送往朝廷。

    忙完这些,李青总算是闲了下来,他现在真想赶回京师,不仅是想几个妮子了,更想知道争嫡结果。

    但老朱明确让他来避祸,他也不能不识好歹。

    打完了仗,朱棣又被禁足了。

    没办法,李青也不想这么绝情,但圣旨让禁足啊!

    之前那是为了抵抗异族,眼下异族打跑了,自然不能让朱棣瞎溜达。

    功劳,他没有丝毫水分的上报了朝廷,但禁足还是得禁足。

    朱棣郁闷的不行,虽然他理解,但不妨碍他看李青不爽。

    半个月后,朝廷的旨意下来,老朱对四儿子大加褒奖,赏赐也极为丰厚,足足五十万宝钞,以如今的购买力,这当真不少了。

    李青也收到了赏赐,准确的说,是大饼!

    人老朱说了,不管谁做了储君,都给他一个太子太师衔,同时也告诉他,在北平好好待着,藩王禁足期限不到,不得回去。

    李青叹了口气,明白这争嫡比他想象的还激烈,而且,他能感觉得到,老朱在这件事上犯了难。

    毕竟,老朱才是裁判,其实最终谁赢,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朱允熥虽年幼朱允炆,但他是嫡子,按照立嫡立长的规矩,应该是他。

    但问题是常氏死后,朱允炆他娘被扶正了,这也就是说,朱允炆也成了嫡子,而且还是嫡长子。

    但续弦和原本的正妻,是否享有同样待遇,尤其是在选皇储这样的大事上,李青也搞不清楚,不知道朱允炆算不算嫡长子。

    不过他看得出来,老朱喜欢朱允炆,比喜欢朱允熥要多些。

    确实,不管品性,还是待人接物,朱允炆都全方面碾压朱允熥,而且朱允炆更聪明,还颇有乃父风范。

    相比之下,朱允熥则完全符合他这个年龄段,应有的表现。

    当然,这不怪朱允熥,孩子有娘教跟没娘教,差别太大了。

    也不能怪朱标,他整日累成狗,根本没有时间教儿子,真要怪,就只能怪朱允熥命苦。

    将心比心,李青若是本地人,也觉得朱允炆更适合做储君。

    不过,这并不是说朱允熥就没有优势,相反,他的优势更大。

    第一,他娘常氏是明媒正娶正妻,朱允炆算不算嫡子尚在两可,但朱允熥是真正的嫡子。

    第二,便是常家、蓝玉,虽然常遇春已经故去,但常家的势力,在勋贵中绝对是巨无霸的存在;

    而蓝玉风头正盛,俨然是时下第一武将,爵位、影响力,在第一梯队都属于拔尖儿存在,他可是朱允熥的舅公。

    这两家加起来,那可是妥妥的无敌。

    所以,朱允熥优势很大!

    而朱元璋之所以如此重视勋贵,除了重武轻文,想以勋贵压制文臣之外,还有另一层考虑。

    大明一共有三股势力,一个文官集团,一个勋贵集团,再一个是藩王集团。

    老朱之所以一再容忍蓝玉,就是为了给朱标培养政治财富,以达到勋贵集团、藩王集团相互制衡目的。

    他倒不是觉得藩王会造反,而是这样布局,即便自己死了,有勋贵集团看着,藩王也不敢太过放肆。

    这一来,朱标压力一下就小多了,只需利用文臣治理国家便可。

    老朱知道儿子太仁慈了,身边必须要有个忠心的狠角色镇着,而蓝玉无疑是最佳人选,好在蓝玉也足够争气。

    若非如此,就蓝玉干的那些个事儿,坟头草都一米高了。

    老朱的布局堪称完美,但问题是朱标死了。

    人都没了,再好的布局又有何用?

    苦心经营这么久,且布局已经定型,甚至开始生效,老朱岂会舍得放弃,而且他也没有精力再做布局了。

    若想利益最大化,只有让朱允熥上位,继承为朱标培养的政治财富。

    朱允熥不上位,那所谓的政治财富,将变成致命毒药。

    但朱允熥实在逊色朱允炆太多,而且年幼的他,能不能完美继承这些财富,估计老朱心里也没底。

    “唉,老朱难啊!”李青暗叹,“太难了。”

    他自己都想的脑袋疼,更何况老朱作为一个皇帝,选国家继承人。

    “爱谁谁吧,反正这样的大事上,最终拍板的还是老朱,我想再多也没用。”李青暗暗苦笑摇头。

    从老朱决定立皇孙的那一刻起,局势就不是他能左右,甚至连建议都没法提了。

    即便提,也无用。

    望了望外面的天气,太阳正好,李青赖了会儿床,起身穿好衣服,准备去饭馆整碗羊杂汤。

    一出门,就看到了三宝。

    “早啊三宝。”李青笑道,“可是燕王想皇上了?”

    “见过李钦差。”三宝作了一揖,取出怀中请帖,笑道,“今儿王爷摆庆功宴,抵抗元军,李大人功劳甚大,王爷请大人过去饮宴。”

    “嗯,好。”李青点头。

    这个席得吃,他的确出了不少力,为了一仗,他可没少跑腿儿。

    ……

    燕王府,众将齐聚。

    李青一个都不熟,只是脸上带着淡笑,逢人点头示意,最终跟着三宝来到主席位上。

    布政使也到了,起身拱手行礼,李青还礼,与其寒暄两句,坐下等着开席。

    刚坐下没一会儿,小胖就来了。

    众人起身行礼,李青也不例外。

    皇室宗亲逢人高一头,小胖的地位可比他娘还高,在北平仅次于他爹。

    像今日这宴席,老二老三只能在暗地里馋馋,两兄弟是没有资格出席的,这时代的嫡长子深入人心,根本不存在一碗水端平。

    便是寻常富贵人家,家业也都是嫡长子继承,可见一斑。

    小胖虽年少,但对这种场合驾轻就熟,一点也不拘束,举止雍容,气质儒雅,就是那一身膘多少减点儿分。

    一阵寒暄过后,小胖坐到李青身边,小声道,“青……你在这儿还要待多久?”

    “怎么,世子想出去了?”

    “那倒不是,我懒得动。”小胖笑了笑,“就是问问,好久不见一次,你这一走,估计又要好久了。”

    顿了顿,低声道,“走的时候来一趟,咱们喝一场。”

    “没问题。”李青含笑点头,“按制,钦差走的时候,要拜见藩王,到时候一定来。”

    两人说了一阵俏皮话,朱棣赶来,众人起身行礼。

    朱棣含笑客套一番,又给部下画了阵儿饼,宴席正式开始。

    不得不说,小胖是懂吃席的,吃相不算难看,却吃的超凶,而且净捞干的,弄得李青一点脾气都没有。

    这时代没有转桌,起身夹菜太过失礼,只能吃跟前的菜。

    结果,够得着的六七道菜,小胖一人吃了四道,烧鸡只留了个鸡屁股。

    李青无语:早知他来,我便不来了。

    ……

    第150章

    我的岳丈是徐达

    酒席宴间武将们频频敬酒,连带着李青这个钦差也喝了不少。

    菜没吃几口,净喝酒了,他郁闷够呛,这根本不符合他吃席的宗旨。

    朱棣兴致很高,下属敬酒来者不拒,不到半个时辰,就有喝高的架势。

    布政使两颊通红,他饮了不少,这次大胜,他也得了部分好处,心里美滋滋的,不时咧着嘴笑。

    朱棣不是朱元璋,不用顾忌什么天子威严,喝的兴起,索性直接去了张玉、朱能那桌,和众将勾肩搭背,打成一片。

    众将也放的挺开,毕竟和燕王只是从属关系,并不是君臣。

    酒宴从半晌午,一直喝到下午申时才散,众将喝的东倒西歪,被亲兵搀着出了王府。

    一场酒宴下来,除了李青和小胖,就没一个能走直线的,包括朱棣。

    李青见众人走的差不多了,起身告辞。

    朱棣给好大儿打了个眼色,后者连忙道,“青哥,喝杯茶再走吧!”

    “嗯…也好。”李青点头答应。

    喝了一肚子酒,喝杯热茶也不错,作为老干部,他经得起考验。

    三人来到阁楼,不多时,三宝送上热腾腾的极品西湖龙井,告退离去。

    温热的茶水下肚,肠胃舒适不少,三人有说有笑,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小胖和李青在聊,朱棣都插不上话。

    没办法,两个人的世界容不下三个人。

    “李青。”朱棣强行插话,“本王已有两年未见过父皇,他还好吗?”

    “皇上安好。”李青回了一句,便和小胖继续刚才的话题。

    朱棣再次打断,一脸自责道,“身为人子,不能侍奉在父皇身边,实在是……有违孝道。”

    “王爷守好边,就是对皇上最大的孝了。”李青一招接化发,将朱棣后半句噎了下去。

    李青知道老四打的什么算盘,笑道:“王爷若实在思念皇上,可以写一封书信,下官这就让属下加急送往京师。”

    “本王……”朱棣一滞,索性不装了,直接摊牌,“本王思念父皇甚重,相思之苦远非一封书信能解,本王…想去京师拜见父皇。”

    不等李青说话,他又道:“你是知道本王的,本王向来重情义。”

    潜台词不言而喻,李青自然明白,也知道老四在想什么。

    皇储未定,他只要去了京师,进入父皇视线,什么都不用干,就能达到目的。

    这些年来,众皇子之中数他最出彩,加上刚打了一场大胜仗,他一去,争嫡大战势必会重新洗牌。

    但这终究只是朱棣的臆想,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殿下……”

    “李青。”朱棣抓起李青的手,情真意切的……画饼道,“若能让本王一解相思之苦,本王一生铭记。”

    都是场面人,犯忌讳的话谁也不会说,但在语言艺术的加持下,意思谁都懂。

    李青知道朱棣不甘心,也理解他的心情,但老朱已经下定决心立皇孙了,事情已成定局,即便老四去了,也不会有丝毫改变。

    “殿下的思念之情,对皇上的孝心,感天动地,然……”

    “李青。”朱棣的手抓得更紧了,“是本王想见父皇,若事后父皇责罚,我一人挡下,绝不让你担丁点儿责任。”

    李青暗暗无语,说得好听,朝堂之上哪个不是人精,一个也忽悠不过去。

    他索性也摊牌了,“下官若带殿下回京师,那就等同于表明态度、表明立场,文臣不是傻子,勋贵也不会看不出来,何况圣明的皇上?”

    朱棣老脸一红,但又实在不甘心,只得继续画大饼:“李青,本王最重情义,你只要同意带我去京师,他日……你懂的。”

    李青苦笑摇头,知道今儿这茶没法再喝下去了。

    起身道:“下官还有些事情要忙,失陪了。”

    “你不能走。”朱棣一把拽住他,旋即又觉得这样太过失礼,干笑道,“就是聊聊天儿,本王不会勉强你的。”

    说是不勉强,但手一直拽着李青,就是不松开。

    这要是换个人,李青都要大耳瓜子扇上去了,但朱棣毕竟是藩王,他还真不能动粗,只好无奈坐下。

    李青知道,今儿不让朱棣死心,无论如何也不走了,于是道:

    “殿下,文臣的态度你可知晓?”

    朱棣呆了呆,脸色有些愤懑的点头,“知道一些。”

    文臣嚷嚷削弱藩王势力,甚至让老朱停止分封,这些不是一天两天了,朱棣又岂会没有耳闻。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