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2章

    毕竟,这不是老朱那会儿,何况他又是造朝廷的反。

    靖难只是口号,真实情况大家都懂。

    不把这群兵伺候好,人家岂会甘心为他卖命。

    朱棣沉吟半晌,道:“南军足有五十万,军需肯定多的很,朱能,晚上我率大军袭营,你率五千兵马,找机会去劫他们粮草,能劫多少算多少;

    当然,没机会也别硬来。”

    “末将遵命。”朱能拱手称是。

    朱棣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因为朱能和张玉等将领不同,朱能是真的莽,简直浑身是胆,五千冲进五十万大军,也丝毫不虚。

    “丘福。”

    “末将在。”

    朱棣深吸一口气,“去通知城内的王妃、世子,让他们集结所有兵力,明晚来攻!”

    ……

    翌日,夜晚。

    朱棣亲率四万骑兵,朱能单独率领五千精锐蓄势待发。

    与之同时,李景隆也得到了朱棣驰援的消息,他当即派主将陈晖率一万人马,前去打探朱棣具体动向。

    陈晖不想去,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杨松率九千骑兵的例子就在眼前,去了绝对是肉包子砸狗。

    “大帅,我们只需列阵相迎即可。”陈晖建议道,“不管燕王使什么计谋,咱们数十万人摆上方阵,他能奈我们何?”

    “放肆!”李景隆大怒,“你是主帅,我是主帅?”

    “……末将这也是好心啊!”陈晖都快哭了,这不是明摆着让他送吗?

    黑灯瞎火的,真要打起来,刀剑无眼,自己多半要交代。

    李景隆淡淡道,“本帅不接受你的好心,本帅只问你去还是不去?”

    “我……”陈晖气得想骂娘,但也不敢违抗,捏着鼻子道,“末将领命。”

    “哎,这就对了嘛。”李景隆多云转晴,拍着老陈的肩膀,和颜悦色道,“莫要伤了燕王性命,当然,你也得好好的,这同样是本帅的命令。”

    李青笑着补充:“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陈晖心中一动,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抱拳道:“末将遵命。”

    “嗯,去吧!”

    就这样,陈晖带着一万大军出发了。

    双方都是骑兵,距离又不远,仅一个时辰,陈晖就看到了朱棣大军。

    一万对四万,还要在黑灯瞎火中保证,不能伤燕王性命,陈晖哪敢莽上去。

    不止是他,手下的将领,以及士兵,也是个个头皮发麻。

    当此时也,陈晖果断下令:“熄灭火把,继续寻找燕王踪迹。”

    明明已经找着了,却还要找,其用意不言而喻。

    但一万大军,无一人拆穿,毕竟谁也不想死。

    朱棣也看到陈晖的人马,但他并未搭理,因为后面还有朱能,一旦停下来大战,就失去了夜袭的大好机会。

    就这样,陈晖和朱棣擦肩而过。

    但陈晖暗暗庆幸,准备绕个路,急速赶回去报信,但还未来的及实施,便遇到了蓄势待发的朱能。

    俩人都懵了,陈晖这边儿没点火把,朱能害怕暴露,也没点火把。

    谁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这时候拼的就是亮剑精神了。

    显然,论胆量,陈晖远比不上朱能。

    “杀……!”

    霎时间,马蹄踏踏,只有五千骑兵的朱能,杀向了一万骑兵的陈晖。

    还没开打,陈晖就发了憷,加上大帅监军的嘱托,他更是毫无战意。

    “不好,中了埋伏,撤!”陈晖吼完,第一个开溜。

    没办法,主帅监军都说了,出门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不过,陈晖也没忘记自己的使命,必须得把军情送回去。

    打不打,如何打,那是主帅的事,可若是贻误了军情,那就他的事儿了。

    陈晖把马屁股都快抽烂了,终于提前一步回到了大营。

    “大帅…不,不好了,燕王杀过来了。”

    李景隆眼睛一亮,吼道:“他们来了多少人?”

    陈晖言简意赅:“一共两路骑兵,一路由燕王带领,在四万以上,另一路主将不详,数量不详。”

    他话音刚落,马蹄声便传来来。

    李景隆心思电转,立即下达指令:“让瞿能父子先调集兵马挡住他们,其余人立即整备,准备迎敌!”

    李青面色严峻,他明白,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他寸步不离李景隆,刀剑无眼,黑灯瞎火之下,一个弄不好,战神就可能死于阵前。

    演戏放水,只有双方最高层知道,朱棣不可能通知到位。

    擒贼擒王的道理谁都懂,于公于私,他都不希望战神没了。

    朱棣杀得太快了,不到半刻钟就已至近前,没有任何留手,直冲大营。

    “杀……!”

    北军席卷着无匹冲势,杀入南军。

    南军根本来不及准备,一时间被杀的阵脚大乱,朱棣一边冲杀,一边大吼:我是燕王,谁敢杀我!

    免死金牌在身,各路主将根本不敢下狠手。

    他们不敢,朱棣可不讲武德,亲率朵颜三卫,所向睥睨。

    半个时辰后,徐妙云、朱高炽征调部分青壮百姓,凑了两万人赶来支援。

    场面更是混乱。

    李景隆怒了,老四如此不讲武德,让他有些下不来台。

    “娘的,列方……”

    “别列了,撤吧!”李青皱眉道,“燕王已经赌上了全部身家,再打下去,谁赢都是输。”

    ……

    朱棣又杀了一个对穿,拨转了一下马头,没有立即反冲锋,而是目光灼灼地看着远方大营。

    这时,三宝驱马赶来。

    “殿下,南军的七寸要害便是中军,粮草也在其中!”

    朱棣闻言,精神大振,回头嘱咐道,“莫要伤了南军主帅、监军,随我杀上去。”

    另一边。

    李青、李景隆在得知朱棣主力奔着中军来了,立马就猜到是为了粮草。

    这次动了真格的,也算有了交代。

    李景隆深吸一口气,果断下令:“抛弃不必要的物资,大军回撤。”

    南军军心已乱,闻听撤退命令,立即照做。

    ……

    北军也并未穷追猛打,只敷衍地追了数十里,便渐渐停了下来。

    朱棣不想做的太过,同时,他也不敢。

    骑兵不到五万,步兵两万,真要李景隆打急眼,一个方阵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此一战,南军失亡近五万。

    其中失踪的占大多数,因为主将匆匆调军根本就控制不住,又是黑灯瞎火,士兵想跑太容易了。

    而甩开北军之后,李景隆又做出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

    包括李青。

    谁也没想到,这一退,直接从正坝村推到了德州。

    足足退了六百里,退出河..北,退到了山..东。

    这等同于把整个河..北,让给了朱棣。

    而李景隆的理由也很简单,防止燕王杀向京师,若燕王不进攻京师,那就来年开春再战!

    消息传至京师,朝堂再次炸了锅。

    温文儒雅的小小朱,破天荒的骂了娘……

    第21章

    李青回京

    朝堂上。

    朱允炆再也无法保持风度,五十万大军啊,就么输了,这令他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

    齐方黄三人也震怒不已,他们算是看明白了,李景隆就是个奸细。

    五十万大军,就不可能存在打不下来这一说。

    于是乎,三人共同谏言:“皇上,理应立即缉拿李景隆,论罪问责。”

    这一次,武将也不言语了,若耿炳文的战绩算是寒碜,那李景隆的战绩……简直没法看。

    太他娘寒碜了!

    朱允炆恼恨不已,这一次,他也发了狠,立即令人前去召回李景隆。

    消息传至德州,李景隆又一次的刷新了李青的认知。

    他抗旨了。

    抗旨的理由也很简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朱棣很可能会率大军南下,直逼京师,临阵换将,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他给小小朱回了一句杀人诛心的话:“皇上,换掉臣,你让谁当主帅?”

    朱允炆收到回信,肺都快气炸了,但偏偏事实就是如此,他一时间还真找不到合适人选。

    加上李景隆说,朱棣很可能要直逼京师,搞的他也不敢贸然换人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原本镇定的齐方黄也慌了,本以为手到擒来的事,竟闹到如此局面,着实出乎他们预料。

    文臣乱成了一锅粥,武将不善言辞,一个个沉默是金,搞的朱允炆更是暴躁。

    散朝后,他是越想越气,回到御书房一阵打砸,发泄着心中怒火。

    “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朱允炆喃喃自语,近乎崩溃。

    这时,齐泰匆匆赶到,献了一计:“皇上,既然主帅不能换,那就换监军。”

    “换监军?”朱允炆皱了皱眉,旋即痛快答应,“是得把李青调回来了。”

    他现在真的感觉无人可用,更让他郁闷的是,齐方黄三位先生的计策,明明很有道理,却屡屡办砸事儿。

    远没有李青那般,令他心安。

    消息传至德州,李青也犯了难,但他不是将,无法像李景隆那般推辞,而且朝廷也任命了新监军,不走实在说不过去。

    “老弟,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李青问。

    李景隆想了想,“我们现在还有四十二万大军,实在太多了点儿,我弄走十二万,留三十万即可。”

    “……还弄啊!”李青这时候,反而有些担忧李景隆了,“老弟,你是真不怕皇上砍你头啊?”

    李景隆冠冕堂皇道:“燕王随时可能进攻京师,我令大军前去沿途关隘镇守,合情合理,我也是为了皇上着想啊!”

    顿了顿,“放心吧,我心里有数,不过这次的监军是礼部侍郎,以后可就不好弄了。”

    李青正色道:“回去后,我会尽量想办法帮你。”

    “好。”李景隆轻轻点头,又道,“李兄,以后蓝玉不会再骂我是勋贵叛徒了吧?”

    “你不是勋贵叛徒。”李青笑了笑,认真道,“世人不了解你,可我了解你。”

    李景隆没有听懂后半句,李青也没解释,匆匆骑上马,赶往京师。

    ……

    回到金陵,刚好快要过年。

    回京第一件事,自然是要进宫复命。

    李青来到皇宫,把早已打好的腹稿,给朱允炆汇报了一遍。

    耿炳文咋输的,李景隆咋输的,都说的明明白白,当然,没少往老四身上泼脏水。

    虽然理通顺了,但小小朱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接连两次大败仗,尤其是李景隆这次,让朱允炆实在难以接受。

    “先生,你说要是朕不削藩,燕王会不会反?”

    李青怔了一下,苦笑道,“皇上心里已有答案,又何必再问。”

    朱允炆沉默了,许久,他才叹了口气,“朕现在真的好后悔啊,起初就该听你的,现在……晚不晚?”

    “……”李青硬着头皮道,“皇上你是知道的,臣不会打仗。”

    其实,李青内心很愧疚,小小朱对得起他,他却对不起小小朱。

    不过,他会用另一种方法,来回报小小朱,比如:保全他的性命。

    朱允炆就像一个仿徨失措的孩子,“先生,你以后就别做监军了,留在京城陪着朕吧,朕的心好慌……”

    李青点头答应,事情到这一步,已经完全接上历史轨迹,他跟不跟着大军,都不重要了。

    君臣聊了许久,直到临近傍晚,朱允炆的情绪稳定了,他才起身回家。

    ……

    永青侯府。

    李青一到家,三个妮子就迎了上来,脸上写满了喜气。

    不过和以前不同,她们都很克制,连婉灵都不主动投怀送抱了。

    过了这个年,红袖就四十了,怜香三十九,最年轻的婉灵,也三十三了。

    她们不再年轻,尽管锦衣玉食,保养得体,但终究是青春不在,婉灵还好些,红袖怜香眼角都有了细微皱纹。

    李青伸开双臂,笑吟吟道,“到先生怀里来。”

    三女吸了吸鼻子,红着眼上前。

    李青将她们拥入怀中,嗅着淡淡清香,轻声道,“在先生眼里啊,你们永远是初相识时的模样;

    先生不嫌你们,也从未嫌过你们。”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