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啊?这……”朱高煦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母后,儿臣想多住些时日,当然,若是父皇嫌儿臣烦了,儿臣立即就走。”朱棣脸色一板:“父皇怎么会嫌你烦呢?”
接着,看向媳妇儿,不悦道,“妙云,高煦刚回来,你就撵他走,哪有你这样当娘的?”
徐妙云张了张嘴,见儿子满脸受伤,也只好作罢,温和道:“好不容易来一趟,多住俩月再走。”
“别听你娘的,想住多久住多久。”朱棣霸气道。
“好嘞爹。”朱高煦顺杆就爬,随即看向徐妙云,“娘亲,你不会赶儿子走吧?”
“我……”徐妙云语塞,起身道,“我先回后宫了,你陪着父皇好好喝两杯。”
顿了顿,“皇上,喝完了酒,还请回后宫一趟,臣妾有话跟你说。”
“嗯,去你的吧!”
徐妙云咬了咬银牙,最终挤出一个迷人的微笑,“臣妾告退。”
~
酒菜上齐,爷俩一杯一杯的端,场面温馨,父慈子孝。
“爹,儿子这几年可想你了。”朱高煦先是深情了一句,而后又试探道,“这次我能住多久啊?”
朱棣放下酒杯,淡笑道:“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哎,谢父皇。”
朱高煦大喜,这回心里是真有谱了。
……
朱高煦一进京,文臣就嗅出阴谋味道,这些个人精,眼睫毛都是空的,隐约查觉出了不寻常。
解缙召集内阁成员,开始商讨对策。
自修出大典之后,解缙风头无两,早已是内阁之首,他率先发言:“诸位,情况不太对啊,我从太子那儿打听到,汉王是皇上召回来的。”
杨荣皱眉道,“解学士是不是多心了,皇储已定,皇上还能改换太子不成?”
“不错,立嫡立长。”杨士奇接言道,“兴许只是假信号。”
“不可大意。”金幼孜摇头,“皇上喜爱汉王,远胜太子,加上皇上对文臣的态度……我们不可不防啊!”
胡广高度认同金幼孜的话,“皇上不喜文臣久矣,自古立嫡立长不假,可又有哪一朝,完全贯彻了这个制度?
以皇上的雷厉风行,未尝不会改立汉王。”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脸色都是一变。
立嫡立长说的多了,他们自己都信了,可仔细一想,还真是没有一个汉王朝完全贯彻。
在立储这事儿上,皇帝才是最终的拍板者。
废太子这种事儿,以当今皇上的尿性,也不是不可能。
一群人顿时犯了愁,已经两代武皇帝了,要是再来一个,那他们的春天这辈子都不会到了。
文臣看不起武将,从骨子里看不起。
“诸位,不能让汉王久留,迟则生变,我们得尽快把他赶回去。”解缙沉声道。
众人点头,杨士奇问道:“解学士才学过人,可有办法?”
解缙才气最高,名望最大,这些人自然以他为首。
对于同事的吹捧,他相当受用,清了清嗓子,轻描淡写道:
“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儿,皇上对我还是很倚重的,回头我找机会,委婉劝谏试试,想来问题不大。”
众人见他信心十足,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胡广、黄淮性子急,一边说着抬举话,一边催他抓紧。
解缙一时间有些飘飘然,起身一甩袍袖,淡笑道:“也罢,那我就去劝劝皇上,诸位,等我的好消息吧!”
“哎呀呀……”众人起身作揖,“那就全仰赖解学士了。”
~
乾清宫殿前,一股风来,解缙缓缓清醒了几分,但大话都说出去了,临阵退缩,岂不让人耻笑?
他深吸一口气,心道:“我修出了永乐大典,皇上对我很倚重,只是委婉劝谏,不会影响前程,还能在太子面前邀功。”
念及于此,他的胆气儿顿时一壮,抬步向宫殿走去。
刚走了两步,便见朱高煦一步三摇地从殿中出来,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开心的不行。
“下官解缙见过汉王。”解缙微微一礼。
朱高煦有些喝大了,摇了摇脑袋,道:“你就是解缙,修,修……”
“汉王也知道下官修永乐大典的事儿啊!”解缙矜持道。
朱高煦笑道:“解学士才高八斗,本王心向往之,不妨去王府一叙。”
他已经得到暗示,正欲培养自己的势力,自然不会放过笼络人才的机会,
解缙眸中一亮,正愁没说词呢,这不就有了吗?
藩王结交朝中官员,向来是大忌!
“呵呵……汉王好意,下官心领,不过,下官找皇上有紧要事。”
“这样啊。”朱高煦点头,“那解学士忙,改日一定要去汉王府一叙。”
“一定一定。”解缙拱手轻笑,待朱高煦离开,笑容变成了冷笑。
掸了掸衣袍,抬步上前,“劳公公禀报,解缙有事面禀皇上。”
小黄门转身进了大殿,很快走出来,“解大人请进吧。”
解缙点头,迈入大殿。
“微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朱棣也有些喝大了,斜倚在椅上,打着酒嗝儿道,“解缙你有什么事儿啊?”
解缙拱了拱手,“皇上,汉王邀臣去王府饮酒。”
顿了顿,“不过,臣婉拒了。”
朱棣翻了个白眼儿,“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就别来烦朕,没别的事儿,退下吧!”
“……”解缙见他没反应,只好讲明白一些,“臣是大明的官员,汉王是大明的藩王,他邀臣去府上做客,这……怕是于理不合吧?”
朱棣眉间一挑,坐直了身子,“你的意思是……?”
见皇上听进去了,解缙心中一喜,委婉道,“臣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汉王此举,有些……呵呵…也有可能是臣多心了。”
朱棣斜睨了他一眼,心中涌起一股怒气。
什么时候文臣都能干涉皇家家事了?
朱棣淡淡道:“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见皇上不喜,解缙心中开心,暗道:“这也不难嘛。”
……
翌日,早朝。
朱棣特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下了一道旨意:命解缙去广.西,任参议之职。
第32章
文武暗斗
解缙收到任免诏书,人都傻了,直到传旨太监催促,他才反应过来。
“公公,是不是搞错了?”
传旨太监脸一板,阴阳怪气道:“你解学士有学问,咱家也非目不识丁,难道还能读错圣旨?”
人走茶凉,解缙近乎被流放,小太监也不将他放在眼里,“皇上说了,令你即刻走马上任,不得延误。”
“我要见皇上,我要见皇上……!”解缙低吼,他不信皇上会这么待他。
小太监冷笑:“皇上神机妙算,知道解学士会如此,已经言明不见你,识相的赶紧滚蛋。”
“你……!”解缙暴怒,今儿他算是见识到什么叫:虎落平阳被犬欺。
但很快,他冷静下来,太监这种势利眼,敢如此对他,肯定是得到了皇上授意。
解缙只觉一阵凉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伴君如伴虎,不外如是。
“臣…接旨。”
小太监传完圣旨,便头也不回地走了,毕竟这种情况也没可能有赏钱,才不会在这儿浪费时间呢。
解缙失魂落魄地瘫软在地上,良久,失心疯的拿起圣旨,看了一遍又一遍,最终面如死灰。
“我可是永乐大典的总编啊,皇上怎能如此,怎能如此……”
解缙不服,他还想再努力一把。
于是,他去了东宫。
~
“太子殿下,我是你的人啊!”解缙表白,“我是为了太子才……”
“好了好了,赶紧走吧!”小胖是真服了这厮,没好气道,“再不走,我也救不了你。”
“太子……”解缙哭诉道,“看在缙兢兢业业的份儿上,您跟皇上求求情吧?”
小胖头疼道:“你读了那么多书,咋就没一点长进呢,别在这儿待着了,赶紧走吧。”
“我不走,我生是太子的人,死是……”
“哎呀呀,解学士的忠心,真是天地可鉴。”纪纲一脸阴笑地走来,“皇上体恤臣下,既然解学士不想走,那就留下吧!”
解缙一呆,旋即大喜,犹如从地狱到了天堂,仿佛整个人都得到了升华。
“皇上圣明啊……!”
他正美呢,胳膊忽然被人架起,不由一愣:“这是干嘛?”
“带你去个好去处。”纪纲阴笑道。
“去哪儿?”
“去了你就知道了。”纪纲拱了拱手,“太子殿下,臣告退。”
……
解缙下大狱的消息,很快传遍朝堂,如此变动,背后的深意众人岂会不明白。
文臣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内阁再次聚齐,这次换黄淮当老大了。
“诸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杨士奇沉吟片刻,“黄大人有何妙计?”
“我……”黄淮想起解缙的下场,立即蔫儿了,“具体如何还需大家一起拿主意,共进退。”
见此情况,杨士奇稍微有些失望,于是道,“一动不如一静,我们不能急。”
“都这时候了还不急?”金幼孜不满道,“老杨你是不是怕事儿?”
杨士奇脸一红,强行挽尊道:“这不叫怕事儿,现在出手除了把自己搭进去,没有任何意义。”
胡广不悦道,“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看着?”
“非也。”杨荣接言,“别忘了,我们只是内阁成员,皇上的秘书,六部的那些个尚书、侍郎,可比我们急多了,他们那些大人物岂会袖手旁观?”
“不错。”杨士奇笑道,“我们要做的是保存实力,而不是傻愣愣地往枪口上撞。”
~
永青侯府。
李青看着憨憨,有些想笑,但更多的是可怜这厮。
“先生,我敬你。”
“汉王客气。”李青举杯。
朱高煦抹了把嘴,亲热道:“先生不要这么生分,叫高煦就成,咱们什么交情?”
李青含笑点头。
酒过三巡,又是一大把金豆子,李青自然来者不拒。
半个时辰后,朱高煦一脸阴沉地出了侯府,他回头望了眼门匾,发下宏愿:“再来我是狗!”
……
朱高煦的回归,以及解缙的下大狱,让所有人都明白,储君之位可能要变了。
文臣岂会甘心,小胖可是他们最后希望了。
于是,立即运作起来。
但有解缙趟了雷,谁都不会再撞枪口,只是收集汉王的罪证,不主动告状,却也能恰到好处让朱棣知道。
文臣这边一动,那边儿武将也运作起来。
他们没有这么心眼儿,走的是完全霸道路线,谁蹦哒的欢,他们就收拾谁。
就欺负你了,咋啦?
文武双方,开始打擂台。
朱棣是个合格的裁判,谁落下风他就帮谁,始终让双方势均力敌。
这一来,通运河,建京都的工作,变得异常顺利,没了狗屁倒灶的事儿,工程进度大大提高。
朱棣是轻松了,但他也付出了代价,比如:来自媳妇儿关爱。
这事儿他不会告诉徐妙云,一旦说了,她必定会告诉俩儿子,这戏也就没办法演了。
……
日子一天天过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斗法逐渐进入稳定状态。
朱棣见状,从此事上抽离出来,而后开始全身心地投入通运河,建造京都事宜。
建京都可不是建座皇宫而已,而是建一座城,一座容得下批量士兵、大基数百姓的大城。
北平城重修这样的超级大工程,加上数十万人通运河,其耗资程度可想而知,朱棣经过几轮放水,仍是财政紧张。
不得已,朱棣只好裁撤一大部分工匠,减少开支。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从指缝溜走……
永乐七年,春。
朱棣终于腾出了手,准备北伐。
这天,他召来李青,索要地图。
李青痛快奉上地图,认真道,“皇上,北伐舍蓝玉不做第二人选。”
朱棣沉默许久,道:“朕觉得丘福更合适。”
“……”李青索性用老四那套话术,“抛开蓝玉和朱允熥的关系,谁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