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57章

    ……

    接下来的几日,李青帮朱允炆开垦菜园,随师父上山采药,十分享受。

    一连住了小半月,张邋遢的亲热劲儿过了,开始挑李青毛病。

    李青无奈,只好提出告辞。

    “师父,师弟我走了。”

    朱允炆:“师兄慢走。”

    张邋遢:“走吧走吧。”

    李青:“……”

    ……

    ————

    回到京师,李青跟朱棣报个到,又在家里歇养几天,才正式上班。

    小胖这几年辛苦的厉害,精神头儿明显差了不少。

    李青劝道:“能干干,不能干就让皇上干,你还不是皇上呢,没必要这么拼。”

    “我也不想啊!”小胖苦笑道,“可我爹就那样儿,我能有什么办法,最气人的是干了活还不落好,找谁说理去。”

    李青沉吟良久,还是把朱棣的心思告诉了小胖。

    “和我想的差不多。”小胖并未太过意外,显然早有预料,叹道,“他呀,就会玩儿人。”

    “所以,你也不用有太大压力。”李青笑道,“有你爹顶着呢,你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小胖轻轻摇头,“如今百姓的日子苦啊,可我爹又一意孤行,不让百姓休息,我若再懈怠,百姓定会更加难过。”

    “其实…皇上并没做错。”李青吁了口气,“这些个事儿,他不做,你也做不了。”

    小胖默然点头,“道理我都懂,只是……还是想在力所能及下,让百姓好受一些。”

    顿了顿,“青哥给我开服药吧,我最近在房事上体力有些不济。”

    “……”李青真是服了,“你就不能给鸡儿放个假吗?”

    “整日这么累,再不享受享受,活着还有啥劲儿?”小胖不满道,“还是不是兄弟了?”

    李青没好气地点点头:“成,那就给你开一个。”

    说着,三下五除二写下一张药方,“三碗水熬制一碗,早晚各一次。”

    小胖收起药方,狐疑道,“这次不会又是犯困的药吧?”

    “绝对是滋补的。”李青无奈道,“不过,你这身体也得注意些了,女色伤身,不要太频繁。”

    “放心,我都明白。”小胖笑笑,“对了,父皇准备对瓦剌动手,你去劝劝他吧,又要通运河,又要建都,国库实在支撑不起;

    下西洋是赚了不少钱,可也经不起他这么花啊。”

    李青问道:“刚打完鞑靼没多久,皇上怎么又想起打瓦剌了?”

    “鞑靼受挫后,瓦剌部趁机迅速发展壮大,上个月军情奏报,瓦剌军进驻了胪朐河。”小胖道,“父皇见他们有窥视中原的苗头,准备给他们来一下狠的。”

    “这样的话,那他们确实该打!”

    小胖苦笑,“我也不是说不让打,但……总得缓缓吧?五十万大军出征的花销,可不是个小数目。”

    李青点头答应,“好,回头我会劝劝他。”

    小胖欣然笑道:“父皇比较执拗,也只有你的话,他才勉强听的进去。”

    看御案上的奏疏没剩多少了,他笑道,“今儿活不算多,我们走走吧!”

    “嗯,好。”

    两人刚出御书房,迎面就遇到了小胖的好大儿。

    “孩儿拜见父亲。”朱瞻基执礼甚恭,又朝李青拱了拱手,“李先生。”

    如今的朱瞻基,已有十四岁,脸上仍保留着少年的稚气,举止间却透露着成熟。

    李青还礼,笑道:“皇太孙今儿没跟着皇上学习演武吗?”

    “皇爷爷他忙,哪能天天带我演武啊!”朱瞻基笑了笑,懂事的站在父亲身边,陪着二人散步。

    小胖和老朱、老四不同,他是个慈父,对儿子很是宽容,父子俩的感情极好。

    “没事儿多去你老师那儿转转,还有啊,和内阁也多亲近亲近,一文一武,张弛有道……”小胖絮叨个不停。

    朱瞻基是皇长孙,更是皇太孙,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皇帝爷爷喜欢他、皇后奶奶喜欢他、太子父亲、太子妃母亲都喜欢他。

    朱棣手把手的教,小胖也言传身教,老师是道衍……各方面都是顶配。

    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朱瞻基可谓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提升,几乎没有短板!

    小胖絮叨了一阵儿,又对李青道,“你也指点他两句。”

    “……”李青好笑点头,说了些‘大道理’。

    朱瞻基性格温和,完全没有这个年龄段应有的叛逆期,虚心受教。

    三人一路慢行,一路说笑,气氛融洽,直到遇上朱棣才结束话题。

    朱棣每当看到李青和小胖亲热,他心里就不得劲儿,如今见大孙子也好似被拐了去,更是郁闷。

    他也没个好脸,逮着好大儿一顿训。

    小胖已经习惯了,嘴上赔着不是,心里却不以为然。

    朱瞻基见老爹挨训,替父亲说了几句好话,朱棣这才罢休。

    隔辈亲,在这一刻诠释的淋漓尽致。

    朱棣对孙子,跟对儿子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变脸速度那叫一个快。

    李青都怀疑,老四在巴蜀学过变脸。

    “瞻基,你和你爹先回去吧。”朱棣打发爷俩离开,而后看向李青,“这次休息了这么久,爽了吧?”

    “皇上,我这不是已经开始干活了吗?”李青无奈道。

    朱棣斜睨了他一眼,“你鬼主意多,想办法再弄些钱来,朕要北伐。”

    “……没有。”李青苦笑摇头,劝道,“皇上,事儿要一件一件做,饭要一口一口吃,用力过猛,百姓受不了啊,歇歇吧,缓上个一两年。”

    顿了顿,“皇上不是致力于培养太孙吗?过两年等太孙再年长些,打瓦剌时让他去也跟着,这样岂不是更好?”

    朱棣听到后半段,神色略微缓和:“行吧,那就再等等。”

    “呵呵……皇上英明。”

    “少来这套。”朱棣斜睨了他一眼,“这次休沐去哪儿了?”

    李青笑道:“领略大好河山,放松一下心情。”

    “放屁,你去游山玩水,会不带上你的小妾?”朱棣狐疑道,“你老实说,是不是去你师父张仙人那儿了?”

    李青呆了呆,索性把话说死:“他老人家已经没了。”

    “啊?”朱棣惊诧道,“他死了?”

    李青硬着头皮点头,“岁数到了,就…那啥了呗。”

    “真是太遗憾了。”朱棣一脸惋惜,“本来还想找他弄些仙丹呢。”

    “世上没有仙人,又何来仙丹?”李青好笑道。

    朱棣轻轻点头,嘀咕道:“这么说来,建文应该不是被他拐走了,娘的,这厮去哪儿了呢?”

    他有些痛苦,一日找不着建文,他一日不踏实,总觉得这江山随时都有易主的可能。

    “说不定他已经死在了某个角落,又或许,他当初就葬身火海,化为了灰烬。”李青安慰道,“当日的火势那么大,烧成灰也不稀奇,皇上你何须自扰?”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朱棣眯着眼道,“找不到他,朕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这已经成了他的心病,根本不是李青几句话就能劝住的。

    李青岔开话题:“皇上,臣突然想到了个来钱的门路,虽然赚的不算多,但聊胜于无。”

    “是什么?”朱棣果然上套,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钱了。

    李青认真道:“刊印永乐大典,而后发行。”

    印刷术在这时代已经相当完善,刊印永乐大典并非难事。

    “皇上,如此旷世奇作,若只放在那儿吃灰,实在得不偿失,虽然皇上已经允许官员阅览,但也仅仅有京师少部分官员能够看的到,并未得到大范围传播。”

    朱棣沉吟半晌,蹙眉道:“永乐大典三万万又七千万字,想刊印谈何容易?”

    “慢慢来呀。”李青笑道,“可以先印几十册,等赚了钱,再多做字模。”

    “可谁会买呢?”朱棣摇头道,“就算不考虑朝廷体面,朕也觉得这是个赔本的买卖。”

    “买的人多了去了,皇家出品,那些富绅定然趋之若鹜。”李青笑道,“还有官员,皇上可以用大典抵俸禄,当然,不能强制性,官员可以自由选择。”

    他自信道:“皇上你看着吧,肯定会有大量官员选择永乐大典,尤其是文臣!”

    朱棣半信半疑,不过试试也没什么损失,“行,那这事儿就包在你身上了。”

    ——

    ps:今儿两章,脖颈太疼了┭┮﹏┭┮

    第45章

    皇家书店

    永乐大典刊印作坊正式开建,地点就在永青侯府对面。

    李青借着这个由头,朝也不上了,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家里,偶尔去东宫看看小胖,生活愈发惬意。

    作坊不算大,占地仅有两亩,只两个半月便建设完成。

    接着,李青贴了张招聘启示,便去了存放大典藏书阁。

    ~

    “永青侯,这个你不能带走。”小太监见李青要把正本带走,当即不干了,“皇上说了,能看不能带走。”

    “放肆。”李青脸一板,“皇上让本侯刊印大典,不拿走我如何刊印?”

    “那也不行。”小太监苦着脸道,“侯爷你要是带走了,回头大典有个闪失,奴婢没法交代啊!”

    这时,锦衣指挥使纪纲走来,“见过永青侯。”

    顿了顿,昂首挺胸道:“圣上口喻:你要刊印就抄录一份儿,正本不可带出,朕看你小子不老实,收起你的小九九,敢打大典正本主意,朕要你好看。”

    李青:“……”

    他是啥时候看出来的,我表现的有那么明显吗……李青无奈叹了口气,“臣遵旨。”

    看着一屋子大典,李青馋的不行,心道:“看来眼下是不行了,等把老四熬走再说吧。”

    大典刚出炉没多久,老四宝贝的很,翻看都有严格限制,更别说带出去了。

    这么多大典,李青哪里抄的过来,他也没那个耐心,于是去了翰林院,找了好些个书法好的,让这些人抄录,自己在一旁看着。

    朱棣对永乐大典看得很金贵,全程都是太监净过手后,一页页的翻,根本不让外人触碰。

    见状,李青彻底断了念想,知道有老四在,染指大典无望。

    ……

    数日后,大典总计抄录一百册,内容主要集中在诗词歌赋。

    与此同时,雕刻字模的工匠,印刷匠也准备就绪,开始按照内容雕刻,然后排序,忙碌了好几个月,总算是能正式刊印了。

    李青为了以后偷梁换柱,特意自掏腰包,买了与大典一样的极品宣纸,让工匠额外刊印。

    忙完这些,李青清闲下来,每天去作坊打个卡,查看一下生产进度,余下的时间要么听曲儿钓鱼,要么带着三女逛街。

    舒服日子过久了,李青都不好意思了,于是时常去皇宫,帮着小胖处理些政务,要么和朱棣侃侃大山。

    不得不说,老四这个皇帝,还是很安逸的,比老朱爽多了。

    老朱虽然也有好大儿,但大事小情都会关注,甚至自己也没怎么闲着。

    老四就不一样了,他真就是半撂挑子状态,亦或说,他和好大儿分了家,他管武,大儿子管文。

    二儿子虎视眈眈,看着大儿子。

    在这种模式下,国家运行更为顺畅。

    其实朱棣如此,并非为了偷懒,而是他和文臣的矛盾太深了。

    主要原因便是海上贸易,文臣对他恨之入骨,尽管脸上不敢表现出来,但心里相当排斥。

    除非朱棣能停止下西洋,不然双方关系好不了。

    幸赖,有小胖在,有他居中调和,国家施政一直很平稳。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胖反而更像是大明皇帝,因为他推行的政策,行使的权力,比朱棣还要多。

    为此,朱棣没少给小胖穿小鞋。

    小胖不是朱标,他也不惯着老子,挨了训就旷工,搞的朱棣一点脾气都没有。

    没办法,现在的大明,离了小胖还真不行。

    不是朱棣不行,而是他太能折腾了,通运河、建都、北伐……大明财政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财政这方面,他又不在行。

    若非小胖从中斡旋,夏原吉等人抠抠搜搜,大明甚至有崩溃的可能。

    这些,朱棣当然也明白,但不妨碍他看好大儿不顺眼。

    ~

    御书房。

    李青将刊印好的《永乐大典》交给朱棣,“皇上请看。”

    朱棣接过,打开走马观花的瞅了几眼,点头道:“印的不错,这一册的成本价多少?”

    “五百文。”李青道,“不过随着刊印,成本会越来越低,但为保证持续收益,也不能刊印太多。”

    “嗯。”朱棣又问,“作价几何?”

    “五两,还得是银子。”

    “啊?这……”朱棣心虚道,“这会不会太黑了啊!”

    成本的十倍的价格,饶是心黑的老四,都觉得太黑了,“这样有人买吗?”

    “当然有。”李青笑道,“首先,勋贵不差钱儿,他们自己不识多少大字儿,但对子女的教育都很重视,自然愿意花钱买;

    其次,文臣的俸禄虽不高,但绝大数文臣都来自江浙、江西等南方富庶之地,家里大多都不差钱,他们买得起。”

    李青自信道:“皇上,这可是永乐大典啊,尽管是印刷的副本,但有皇家出品这层身份,他们绝对趋之若鹜。”

    顿了顿,“如果皇上不怕辛苦,还可以将价格再翻上数翻!”

    “哦?”朱棣对钱很感兴趣,因为没有钱,他的那些大事儿,都做不了,“什么办法?”

    “限量版大典签名。”李青道,“永乐大典封面,若再添上皇帝亲笔题上‘永乐’二字,其价值更上层楼,官员们还不得当传家宝啊?”

    “朕写俩字儿就这么值钱?”

    李青笑着点头:“皇上乃九五至尊,题的字当然值钱。”

    闻言,朱棣情不自禁地咧起了嘴,旋即觉得有失帝王风范,清了清嗓子,道:“这件事儿就交给你了,赚了钱,朕重重有赏……”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