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7章

    “皇上有什么顾虑,不妨明说。”

    “解除人口流动的限制,一个不慎,便会动摇国本。”

    李青笑道:“又不是全面解除,只是解除了地方百姓在本州县随意活动的权力,并无什么大碍。”

    朱棣依旧不语。

    李青又道:“皇上,免除了百姓的人丁税,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生活好些,提高生产力;

    让有闲的百姓去镇子、县城找个活计做,既能让他们挣俩大钱,又有助于手工业的发展,产生更多的赋税,可谓是好处多多……”

    巴拉巴拉……李青苦口婆心。

    对百姓来说,只要能让子女过的更好,苦累什么的,都不叫事儿。

    他们从不懒惰。

    最终,朱棣被打动了,“成吧,不过…只能在本州县自由活动!”

    李青点头,口子一下开太大也不好,等以后随着时间推移,再逐步放宽才是上策。

    朱棣抿了口茶,朝李青扬了扬下巴,“坐吧,说说皇后的病情。”

    “娘娘暂时无碍。”李青坐下,接过机灵小太监送上来的茶,“现阶段不用再服药了,注意饮食,好生调养就好。”

    “朕想问的是……”朱棣叹了口气,“真就没有办法了?哪怕…再活个三五年也好啊!”

    李青沉默少顷,拱手道,“臣尽力!”

    “你就会说这个。”朱棣很不满这个回答,不过也没苛责。

    李青讪讪转移话题,“如今已是六月,估计三宝也快回来了,届时财政问题便能极大缓解。”

    “嗯。”朱棣点头,欣然道:“三宝这次回来,让他好好歇歇,再造些船。”

    最后半句才是你真实目的吧……李青好笑点头,“清丈田亩的国策,快结束了吧?”

    “应该是吧!”

    “应该?”

    朱棣脸上一热,没好气道,“想知道具体时间去问太子。”

    “……”李青叹道:“皇上,太子辛苦的紧,国家大事,你还是多上上心才是。”

    “昂,朕知道。”朱棣伸了伸懒腰,“如今已是永乐十三年,朕不年轻了,十年之内一定得把国力推到鼎盛,做出一番功绩出来;

    太子做个守成之君绰绰有余,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不行。”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就怕朕死后,很多政策会被改。”

    说着,看向李青,“你可得给朕看好了。”

    李青颔首,“皇上放心,臣定当尽心尽力。”

    “又是这种话,说痛快点儿能死啊?”朱棣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好了,你且退下吧,以后勤快点儿,早朝再不来,朕扣你俸禄。”

    李青诧异道,“皇上怎么知道,臣不上早朝?”

    据他所知,朱棣也不上早朝,现在的早朝都是小胖在主持。

    诚然,这是老四有意放权,却也有偷懒的成分。

    “朕一直看着你小子呢。”朱棣撇了撇嘴,“以后再不上早朝,发现一次扣一个月俸禄。”

    万恶的资本家,穿越都逃避不了制裁,真是没地儿说理去。

    尽管李青不差钱儿,但也不想被扣俸禄,只得认栽。

    ……

    六月份儿的天,很是燥热,李青没什么讲究,穿着自己设计、红袖操刀的丝绸大裤衩,窝在厢房里不出门。

    木桶里放着冰块儿,冒着丝丝寒气,有着很好降温效果,也不存在后世开空调,空气干燥的情况。

    不管在什么时候,有钱有势都不会过的差。

    午睡了大半个时辰,李青精神好了许多,用冰水洗了把脸,更是精神抖擞。

    “先生,要出门吗?”觉浅的红袖撑起身子,想起身为先生穿衣。

    “躺着吧,我又不是没长手。”李青笑道,“天气太热了,等傍晚气温降下来,先生带你们出去溜溜。”

    红袖乖巧点头,移开怜香不老实的腿,又躺回床上继续午睡。

    炎炎夏日,连刮在脸上的风都燥热难当,街上的小贩都耷拉着脑袋,提不起精神。

    “来个西瓜,再称点儿桃子、葡萄……”

    “好嘞。”生意上门,小贩立即来了精神,挑了个个头最大的西瓜,“这个怎么样?”

    “这瓜保熟吗?”

    “老爷听听这音儿。”小贩拍了拍,西瓜发出略显沉闷‘嘭嘭’声,“不熟你砸我摊子。”

    “倒也不至于。”李青哑然失笑,问:“一共多少钱?”

    “一百五十文。”不待李青说话,小贩就先不好意思了,“现在物价都涨了,果子也不容易存放,确实比去年贵了不少哈。”

    李青笑了笑,对此早有所预料,朱棣超发的宝钞流入民间后,物价上涨是必然的。

    付了钱,捏了颗葡萄尝了尝,味道确实不错。

    “往东直走两里半是永青侯府,你把果子送那儿去吧!”李青掏出两贯钞,“这些可够?”

    “够了够了,小民还得找老爷钱呢。”小贩喜不自禁,旋即醒悟过来,连忙行大礼,“小的拜见永青侯爷。”

    李青经常在金陵城逛,不少人都知道他,主要是戴着面具的缘故。

    “快起来。”李青笑道,“不用找钱了,直接交给府上下人便是。”

    说罢,从草篮子里拿出一个桃子,在衣服上蹭了蹭,边吃边走。

    ~

    曹国公府,酒菜早已备好。

    李青一到,就换来了李景隆的抱怨:“说好了下午饮酒,怎么现在才来,我这都等了小半时辰了。”

    “睡过头了。”李青打了个哈哈,把水果放在桌旁的冰桶里镇着,“我自罚三杯!”

    “你就是想喝酒了。”李景隆揶揄。

    嘴上不饶人,手上却给李青斟了杯酒,“那个摊丁入亩搞得如何了?”

    “总得来说还算顺利。”李青不好意思笑笑,“你在凤阳好像也有几千亩地……”

    “嗨~这点儿小利我不在乎。”李景隆不在意道,“我买耕地只是为儿孙谋求一分保障,不靠它得利,再说了,大明赋税又不高,改革后一样有的赚,我倒是无所谓。”

    顿了顿,“倒是你,搞这一手,肯定没少得罪人,也不怕以后被报复?

    真的是……一点也不给自己留后路。”

    李青笑道,“我更无所谓了,我连个后都没有,以后他们报复什么?”

    “……”李景隆无语道:“真不知你咋想的,你是世爵,不生个儿子真是血亏,就算不为这个,百年之后,谁给你送终?”

    “听兄弟一句劝,趁还干得动,要个儿子吧!”李景隆道,“不然以后到了地下,连个烧纸钱的都没有,穷也穷死你。”

    李青哈哈一笑,“到时候找你借呗。”

    “嘁~老子不借。”李景隆没好气道,“不过可以给你留着大管家的位置。”

    李青浑不在意,相处这么多年,早已习惯了战神的毒舌,提起酒壶给他斟了杯酒,“听说你早前,又纳了房妾?”

    李景隆点头,随即警惕道:“别打我小妾主意!”

    李青:-_-||

    第75章

    三宝还朝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景隆取出冰镇西瓜,二人大口吃瓜,畅聊人生。

    “对了,听说蓝玉前几天病了,好些了吗?”

    “小风寒而已,已经痊愈。”李青笑道,“你既然这么关心,何不亲自去看看?”

    李景隆撇了撇嘴,依旧毒舌,“我怕我一去,把他给气噶了。”

    “……”李青摇头失笑,这对冤家真是……没谁了。

    咬了口西瓜,享受冰爽甘甜,感叹道:“其实我还挺羡慕老弟你的,也不用干活,光是退休金就花销不完。”

    这是实话,靖难之役李景隆的放海,让朱棣感激不已,对他的赏赐也格外多。

    曹国公的年俸傲视群雄,没有任何一个国公能比,即便李青身兼两职,也及不上这厮。

    当然,不计算李青这些年收的礼。

    李青没贪污,却时常受贿,但由于他功劳甚大,又拿钱不办事,朱棣也没在这事儿上说过他。

    算上洪武朝的积累,这么多年下来,李青的小金库非常充盈,虽比不上江南富绅,却也比一般的小地主有钱。

    不过,他还是羡慕李景隆,因为这小子不干活,都比他干活挣得多。

    李景隆却是苦笑摇头:“荣华富贵是享用不尽,但…谁不想干出一番事业,青史留名?”

    “老弟你绝对青史留名。”李青信誓旦旦道。

    “怕不是好名声啊!”李景隆郁闷道,“史官就爱踩一捧一,为了衬托皇帝厉害,少不得把我写成草包。”

    看的真准……李青安慰道,“想那么多干啥,过好当下才是正经。”

    接着,坏笑道,“要不要我给你调理一下身体,省得小妾埋怨。”

    “这个……”李景隆意动,众所周知,对男人来说,这方面越强越好。

    “咳咳……也不是不行。”

    李青挠了挠头,“既然你觉得能行,那就不看了。”

    “我的意思是……看看也不是不行。”李景隆脸色讪讪,接着,强行挽尊:“当然,我本来也还行。”

    李青好笑点头,望闻问切一番,针对性的开了张药方。

    “你身体本就没毛病,一日一次就可。”

    “小瞧人是不?”李景隆脸一板,“我一向一日几日。”

    “……我说的是药,你说的是啥?”

    李景隆一僵,讪讪道,“你懂的哈~”

    ……

    吃完喝完,又聊了一阵,见日头不再毒辣,李青起身告辞。

    回去的路上,他又顺便拐去了梁国公府。

    蓝玉是真老了,头发近乎全白,魁梧的身材也变得佝偻,快七十岁的他,走路都要拄着拐杖。

    “你小子又喝酒了吧?”蓝玉艳羡道,“你这身子骨咋就这么硬朗呢?”

    “我比你年轻。”李青‘诚实’道。

    这话有些扎心,蓝玉脸都黑了,“你是在李景隆家喝的酒吧?”

    “这你都知道?”

    “不然也不会这么毒舌。”蓝玉翻了个白眼儿,“喝完了酒,又来我这儿喝茶,真是精打细算。”

    “啊哈哈……我这不是关心你风寒好没好嘛。”李青知道蓝玉好酒,于是道,“回头我给你弄坛药酒,既能解解酒瘾,又能滋养身体。”

    闻言,蓝玉大喜,张嘴就来:“十坛!”

    “一个月一坛。”李青没好气道,“喝完我再给你弄,提前喝完的话,就只能忍到下个月。”

    “那你把坛子稍微弄大点儿,五十斤装的就成。”

    你想屁吃……李青道:“十五斤,每天半斤,一日三餐,饭后一杯刚刚好。”

    “好吧!”蓝玉无奈点头,知道李青也是为了他好。

    “你现在有没有特别不舒服的地方?”李青问。

    蓝玉叹道:“年纪大了,哪哪都不舒服,不过也没特别不舒服的地方。”

    顿了一下,“其实我也很知足了,能活这么大岁数,已经是高寿了,家小还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相比折戟沙场的弟兄,我简直不要太幸运。”

    “嗯。”李青含笑点头,“心态放平,且活呢。”

    不放心的他,又给蓝玉号了脉,没看出异常,这才起身告辞。

    ~

    傍晚,吃过饭后,李青带着三女溜达了一会儿,奈何天气太热,只得草草结束。

    还是家里的‘空调房’舒服。

    沐浴过后,三女香喷喷的排排坐,无声邀请。

    李青坏坏一笑,拉下床幔。

    ……

    ……

    轻纱帐内笑相从,兴逸难当屡折冲;

    百媚生春魂自乱,三峰前采骨都融;

    走盘珠,花更红;

    鸡声啼鸣五更钟……

    ~

    翌日,李青上早朝。

    朱棣也上了早朝,不再让好大儿一人担担子,老二走后,父子俩关系也逐渐升温。

    现如今,朱棣开始逐步放权给儿子,一些重要的公务也尝试着让儿子处理。

    而儿子也没让他失望,大事小情都处理得当。

    大儿子除了不够硬气,其他各方面,都符合朱棣的预期。

    不过,朱棣也不强求了,反正有大孙子兜底儿。

    一晃,月余过去。

    七月初八,郑和率宝船回归。

    满朝文武,精神大振!

    三宝不是一个人回来,他是带着巨额财富回来的,国库有了钱,就不会用宝钞代替俸禄了。

    现在物价上涨,但他们的俸禄可没涨,民间一贯钞已经买不了一石米了,可朝廷依旧按一贯钞一石米抵账,这让他们苦不堪言。

    但三宝回来就不一样了,那些稀罕物抵俸禄,他们反而能赚便宜。

    可以说,满朝文武都等着三宝回来救济他们呢。

    在群臣的期待下,三宝终于回来了。

    奉天殿广场,早朝一散,朱棣就令人在此设宴,群臣作陪,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三宝。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