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64章

    “放心,一切尽在掌握。”朱瞻基自信道,“我登基后,第一时间就释放了卫青,并给他官复原职,同时,给军中大小军官,额外涨了三成俸禄,军心稳的很,不会有任何意外。”

    “真的?”

    “我有必要骗你吗?”朱瞻基好笑道,“难道你以为文官已经渗透了军队了?”

    李青哑然失笑:“也是,倒是我多心了。”

    顿了顿,“既如此,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明日早朝!”朱瞻基憋了这么久,不想再等下去了,“明儿你可不能偷懒了,早朝必须来。”

    “好!”

    ……

    回到家,李青拿上鱼竿准备去池塘钓鱼放松,却听下人禀报有客登门,只好返回前院。

    来人是蹇义。

    李青有些纳闷儿,简单寒暄两句,请他进屋。

    来到客堂,分宾主落座,蹇义开门见山:“李尚书,皇上是不是想提拔内阁?”

    “不知道。”

    蹇义:“……”

    “李尚书咱们是一路人,内阁不能做大,不然后患无穷。”蹇义满脸情真意切,“你可能会认为,本官全是为了自己权势,但…并不是!

    内阁这个机构,本就有些类似中书省,一旦给他们放权,俨然又是宰相,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就是为了防止一家独大……”

    巴拉巴拉……

    李青静静听完,开口道:“你放心,即便皇上提拔内阁,内阁也远达不到宰相的高度!”

    “这么说,皇上是真打算提拔内阁了?”蹇义问。

    李青:“不知道。”

    蹇义:“……”

    见实在谈不出个所以然来,蹇义索性撂了底,“李尚书,本官就实话实说了,如果皇上提拔内阁,本官,包括夏尚书,以及六部所有官员,都会极力反对,并坚持到底。”

    李青不置可否,淡笑道:“蹇尚书说的这个六部所有官员,是否包括我兵部?”

    蹇义脸上一热,旋即又劝道,“李尚书是六部的人,自然要为六部着想,若事事都想着迎合皇上,不为下面人考虑,那最后必将离心离德,难以服众。”

    “多谢蹇尚书赐教。”李青笑眯眯地端起茶杯,抿了口茶,“蹇尚书还有其他要说的吗?”

    蹇义苦笑叹道:“李尚书你……唉,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如你我这般,很多事都身不由己,下面的人拥护你我,除了你我是他们的上司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自身前程;

    身处这个权力漩涡,即便我们不想,他们也会推着你我走,要是死命不走,则会被他们踩在脚下;

    当然,李尚书你能超脱出来,可我不行啊!

    权力是把双刃剑,不能伤人,便要伤己,为官……难啊!”

    他讲述着自己的为官之道:“官场本就是个相互利用的战场,下面人利用我们这颗大树乘凉,我们也能利用他们达到政治抱负;

    想要一展宏图,做出一番事业来,没有这些个‘枝叶’,纵有再大的才能,也无济于事。”

    蹇义难得掏心窝子,“远的不说,就说去年的南民北迁吧,数月时间,迁徙数百万百姓,能有这么大的成果靠的是什么?

    不还是下面的人,尽心尽力的督办?

    若没他们,莫说大几百万,一百万都迁徙不了,人家这么卖力,为的是什么?”

    李青默然抿着茶,蹇义也不再说话。

    等着李青做出抉择。

    许久,李青开口道:“这番话,蹇尚书何不直接谏言皇上?”

    蹇义苦笑:“一样的话,从本官口中说出,和从李尚书口中说出,有着天壤之别。”

    这是事实!

    李青历经四朝,蹇义也历经四朝,所以,他太清楚李青的能量了。

    蹇义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他踏入官场时,李青就已是风云人物。

    当他还唯唯诺诺,处处陪着小心的时候,李青就杀驸马、斩贪官、征伐漠北、封永青侯,一句风光无两,根本无法形容李青的牛逼。

    更让蹇义匪夷所思的是,李青不仅在洪武朝牛,在建文朝依旧牛。

    这也就罢了,靖难之役后,李青这个建文心腹,非但没受到丁点儿影响,地位反而更上层楼。

    太宗那么多疑的一个皇帝,对李青却信的死心塌地,就……离谱。

    到了仁宗,李青几乎被奉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师了,说的话简直堪比金科玉律。

    当今皇帝,亦是如此。

    连续五位皇帝的绝对信任,纵观历朝历代,李青绝对是独一档的存在。

    朝中官员都知道李青牛,但没有人比蹇义明白,李青到底牛到了何种境界。

    部阁之争,谁赢谁输,李青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官说句不好听的李尚书别生气,”蹇义叹道,“李尚书你起步太高了,根本没经历从小人物一步步上来的艰辛,对其中的弯弯绕也知之不详。”

    李青眼眸微动,颔首道:“请蹇尚书明言。”

    蹇义见他肯听,心中稍稍松了口气,认真道:“其实很多时候,本官都是无奈之举,你或许只看到我甩锅、和稀泥,却没看到我的苦衷;

    吏部天官说起来威风,可谁又知这威风背后的辛酸?”

    “各部协调,利益分配,人情世故……”蹇义巴拉巴拉说着自己的不容易,虽有夸大的嫌疑,但大多都事实。

    在人均人精的朝堂上,想要做稳天官这个位置,又岂是易事?

    蹇义表白道:“做官做到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做出一番功绩出来,青史留名?

    是,我是做不到圣人那般,但我又岂会不想为大明,为百姓做些好事?

    我今日登门,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朝局!”蹇义深情道,“李尚书你仔细想想,内阁才几个人,而六部多少人?

    内阁受损,无关痛痒,六部受损,伤筋动骨啊!”

    说完这些,蹇义闭了嘴,该说的都说了,再絮叨下去也没什么意义。

    李青沉吟许久,做出表态:“蹇尚书这些话,本官会如实上奏皇上。”

    “呼~”蹇义长长松了口气,起身拱手道:“如此,多谢李尚书了。”

    “呵呵……哪里,应该的。”

    两人客气地商业互吹一波,蹇义告辞离去。

    蹇义走后,李青没有耽搁,又进了皇宫。

    ……

    皇宫中殿。

    李青等了好一会儿,朱瞻基才赶过来,问:“怎么了?”

    “临时打个补丁。”

    “???”朱瞻基满脸问号,活动了下发酸的脖子,没好气道,“别打谜语了,我还有一堆公务要处理。”

    李青深吸一口气,道:“以下是蹇义原话!”

    巴拉巴拉……

    ~

    朱瞻基的眉头逐渐紧锁,“这事儿你怎么看?”

    “你确定要提升内阁?”李青问。

    朱瞻基点头。

    “那就好办了。”李青笑了笑,“那就施行老传统,折中!”

    “对了,你没有直接摊牌吧?”

    朱瞻基摇摇头:“还没有,不过…为了提高他们的热情,我有所透露。”

    “没透老底儿就成。”李青道,“其实蹇义有句话说的很对,内阁受损无关痛痒,六部受损则会伤筋动骨,

    提拔内阁可以,但绝不能让内阁压过六部。”

    “这我明白。”朱瞻基笑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提拔内阁的事暂且缓几天,得先把你提的那两条国策实施。”

    他讨好的说:“青伯你的提议,可比我冥思苦想的国策,好百倍,千倍呢。”

    “……禁止戴高帽!”

    ……

    第37章

    基操勿6

    次日,早朝。

    当群臣发现一向不上早朝的李青,站在奉天殿之时,都明白要出现变故了。

    杨士奇、金幼孜等人眼睛微眯,眸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下稳了!

    皇帝已经允诺,今日朝会李青又来了,其用意不必多说,肯定是来帮他们对抗六部的,这回,内阁终于要崛起了。

    他们虽不喜李青的为人,但也不得不承认李青的能量。

    这厮,的确够牛。

    这是所有人的认知,也是事实。

    六部有些慌,主要是李青这厮不干人事儿,尽管他是六部的人。

    从当前局势分析,六部可以完虐内阁,根本不需要李青帮忙,但李青却来了,只能说明他不是自己人。

    一群人不由看向吏部尚书。

    蹇义只是微微颔首,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

    见状,这些人稍稍放松了些,静等皇帝到来。

    一刻钟后,一身团龙袍的朱瞻基,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大殿,整个人英姿勃发,尽显帝王霸气。

    俨然年轻版的朱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行礼。

    朱瞻基淡淡开口:“众卿平身。”

    “谢皇上。”群臣起身,分班站好。

    朝堂纪律极好,比洪熙朝时好的不是一点半点儿。

    主要是小胖心慈面软,说话和气还不摆帝王架子,但朱瞻基则不然,整日端着,一言一行都有种上纲上线的意味,群臣不得不陪着小心。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是一国之君。

    尤其是这个年轻的皇帝,还掌着军权,更是令人心生畏惧。

    群臣眼观鼻,鼻观心,内阁、六部,暗暗打着算盘,准备着一会儿和对方争辩。

    就在所有人以为皇上会说提拔内阁之时,朱瞻基却开口说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前些天东厂探查民情,发现民间大户人家,都把家业传给了长子,亦或嫡子,导致其他的次子、庶子,生活艰难,甚至难以维持生计,唉……”

    朱瞻基悲天悯人道:“朕闻之大为心痛,你们说,若换成你们,会如何分配家产?”

    群臣:(⊙_⊙)?

    这是闹哪样儿?

    百官一脸懵逼。

    李青有些想笑,但忍住了。

    朱瞻基自顾自道:“朕倒以为,都是自家孩子,分什么嫡庶长幼啊,你们说是不是?”

    有本事当初立太子的时候,你也这么说……群臣腹诽,但没人敢说出口。

    杨荣眼珠转了转,出班道:“皇上如天之德,实令微臣五体投地,臣以为……皇上所言极是。”

    “皇上圣明!”杨士奇紧随其后,“臣附议。”

    黄淮、金幼孜也不甘落后,连忙出班捧场子。

    “如此好的国策,理当尽快实施才是,还请皇上尽快颁发相应律法。”

    他们以为,这是皇帝在给他们台阶,以达到名正言顺的提拔他们,至于弊端……他们才懒得深究。

    现在的他们,只想着升官儿。

    内阁不深究,但六部可要深究了,他们大多都是南方富庶的地区的官员,自然明白这么做对家族延续的危害。

    瞬间就想到了汉武帝的推恩令,一旦此项政令颁发,那家族注定无法长远。

    “皇上三……”户部右侍郎刚出班,就被夏原吉拽了回去。

    户部就剩这一个侍郎了,要是再有个好歹,非累死他不可。

    朱瞻基也没追究,仿佛没看到、没听到,选择性的听取内阁四人意见,“巧了,朕也是这么想的,既如此……”

    “皇上……”刑部侍郎再也忍耐不住,当即出班。

    几乎在他出班的同时,蹇义也站了出来,“皇上,臣有话说。”

    刑部侍郎见天官发话了,不着痕迹地退了回去。

    朱瞻基脸上的笑意逐渐敛去,“蹇尚书想说什么?”

    蹇义硬着头皮道:“李尚书是三朝元老,沉稳练达,如此重要的事情,臣恳请皇上听听他的意见。”

    到底是老油条,不但阻止了皇帝颁发政令,而且丝毫不粘锅。

    蹇义看向李青,眼神鼓励:发言吧李尚书,你可以的。

    他对李青充满信心,因为昨儿个已经通过气了,李青也做出了表态。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在李青身上。

    朱瞻基淡淡道:“李卿,你对此有何意见?”

    蹇义你大爷的,你可真是个甩锅小能手……李青深吸一口气,出班道:“回皇上,臣以为…皇上圣明!”

    蹇义人都傻了。

    昨儿不是说得好好的吗?

    你怎么能……诶呀!

    蹇义这叫一个气呀,他着实没想到李青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关键时刻直接来了个背刺。

    李青扭头对他笑了笑,仿佛在说:基操勿6。

    蹇义还欲开口,朱瞻基突然一拍玉石纸镇。

    “嘭……!”

    蹇义一个激灵,想说的话顿时咽了下去。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