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05章

    “也不尽然。”

    “哦?何解?”

    李青咂吧咂吧嘴,放下茶杯道,“这茶没什么味儿啊!”

    于谦怔了怔,旋即好笑点头:“确实,这大雪的天儿,吃热腾腾的火锅,再温上一壶酒,边吃边聊才不辜负。”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

    …

    司礼监。

    王振把玩着大印,却无了往日的怡然自得。

    这段时间局势变化太快,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先是太皇太后还政,小皇帝仿佛一夜成年,后又杨士奇致仕还乡、外臣内斗,现在皇太后也不安分起来。

    之前他游走在几方势力中浑水摸鱼,获利颇丰,现如今,却被反噬了。

    果真应了那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当初有多爽,现在就有多难受。

    外廷他尚且能应付,毕竟他是掌印太监,文臣不敢逼迫太甚,但内廷就不行了。

    王振和孙氏合作多年,对其相当了解,深知她的手段。

    别看整日和颜悦色,但心黑着呢。

    况且,太后和太监的关系是主仆,单是这一点,就能压得他喘不过来气。

    太皇太后老了,估摸着大限也就这两年的事儿,宫里人个个都是趋利避害的好手,孙太后在后宫的影响力,超越太皇太后只是时间问题。

    王振陷入纠结,若是以前,他肯定毫不犹豫地站孙太后,但自从上次见识过小皇帝的‘剑法’之后,他不禁又动摇起来。

    到底选谁呢?

    “干爹怎么郁郁寡欢的呢?”一旁的小太监谄媚道,“如今形势大好,正是干爹您一展抱负的时候啊!”

    “你懂什么?”王振烦躁地皱起眉,“真以为宫里是那么好混的吗?”

    “呃是是是,干爹说的是。”小太监连忙赔不是,接着又道,“不过,眼下这情况确实对干爹有利啊!”

    王振没好气道:“那你倒是说说,怎么就对咱家有利了?”

    小太监谄笑道:“干爹最敬重三宝太监,希望有朝一日像他老人家那般,带兵出征,威服四海,眼下,不正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吗?”

    王振一怔,随即眸光大盛:“对呀!”

    娘的,光想糟心事儿了,竟忘了这么一个好机会……王振一拍大腿,嘿嘿笑道:“这次征暹罗、缅甸,可不就是咱爷们儿扬名立万的好机会吗?”

    他心怀激荡,脑海中不禁浮现三宝太监的英姿:前辈,我来了!

    “你很不错。”王振拍了拍干儿子,“等干爹大胜归来,少不了你的好处。”

    “谢干爹,谢干爹……!”

    “哈哈……”

    ~

    御书房。

    王振赔着小心,脸上的谄媚比刚才的干儿子还要浓郁,“皇上,年后出征,监军人选还没定吧?”

    他有自知之明,主帅是不可能主帅的,也就做个监军混混军功的样子。

    “没有。”朱祁镇伸了个懒腰,“怎么,你想做监军?”

    王振喜出望外:“可以吗?”

    “不可以。”朱祁镇淡淡道,“你当打仗是闹着玩儿的吗?”

    “皇上,奴婢不会瞎指挥,只是帮您好好看着。”王振情真意切,“这些年军备松懈,皇上没信得过的人看着可不行,奴婢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朱祁镇有些意动,军备荒废是事实。

    他这个皇帝,对军队的威慑力并不比文臣高哪去,甚至还略有不如。

    但随即想到自己信誓旦旦的说,对张辅十足信任,若出尔反尔,难免寒了人心。

    且他对张辅也确实放心,这些年来,他是没有什么主张,但也看清了很多人,张辅,的确值得信任。

    “这次不行,朕已言明不用监军。”朱祁镇道,“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皇上,奴婢对您的忠心日月可鉴。”王振还想再争取争取。

    朱祁镇却断然道:“好了,等以后有机会吧。”

    王振无奈,只好悻悻告退。

    出了御书房,他先前的纠结不复存在。

    小皇帝没有孙太后够意思。

    王振的观念:有奶便是娘!

    小皇帝的根本没什么权势,外臣心眼儿一大堆,他不信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玩得转,相反,孙太后却潜力十足。

    未来后宫之主非她莫属,要是和她联手,再拉拢一部分外臣,那以后还不是风光无限,名利双收?

    皇上,咱家是真想和您统一战线,可您太小气了呀,良禽择木而栖,莫怪咱家不忠心……王振心说。

    ~

    “贞儿。”

    “奴婢在。”

    “备上礼物,随本宫去看望一下太皇太后。”孙太后和颜悦色的说。

    她对这个小女孩很满意,不仅长得讨喜,行事更讨喜,做事机灵,做人木讷。

    更没有收人好处,亦或中饱私囊的先例。

    虽才十来岁,但交代她的事,从没出过丁点问题。

    孙氏发自内心的喜欢这小丫头,温声道:“你出身不好,却也并非一辈子的宫女命,以你的模样,以后做个妃子还是可以的。”

    “谢娘娘。”女孩盈盈一礼,小脸有喜悦,但不多,“娘娘,礼物要多重啊?”

    “你去看着选吧,别低于五百两。”孙氏将小金库的钥匙递给她。

    孙氏多疑,却对女孩儿出奇的信任。

    这份信任,是女孩儿用行动换来的。

    “娘娘稍等,奴婢这就去。”女孩儿双手接过钥匙,匆匆去了。

    孙太后欣然自语:“这小丫头以后成了本宫儿媳,定是极好。”

    第20章

    废除保举制

    外面风雪漫天,冰天冻地,屋里却是温暖如春,鲜香四溢。

    有了辣椒的加入,火锅滋味儿更上层楼,李青嘴唇都辣红了,那叫一个过瘾。

    一向不苟言笑的于谦今日特别开心,频频举杯。

    二人吃吃喝喝,不知不觉已到了日暮时分。

    李青酒饱饭足,起身道:“你先不用想那么多,出完兵再说。”

    “好。”于谦跟着起身,“路上慢点儿。”

    “昂,不用送了。”李青摆摆手,往外走去。

    “李先生。”

    “什么事?”李青回头。

    于谦有心说:这段时间兵部忙,你多去衙门看着些,熟悉一下兵部事宜。

    转念一想,李青做了多年的兵部尚书,兼监军,对兵部各项事宜远比他了解,没必要再历练了。

    “没什么,路滑,小心点儿。”

    “嗯,走了。”

    于谦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轻声自语:“永青侯还是那个永青侯。”

    ~

    李青漫步在雪中,风雪打在脸上,不仅不觉得寒冷,还有种冰凉的爽快。

    吃饱喝足不想杂事,他一路哼着小曲儿,晃晃悠悠地回了家。

    躺在床上,踢踏掉靴子,迫不及待地进入梦乡。

    他很喜欢做梦。

    …

    李青很有悠闲,不上班还有工资拿的感觉真是太爽了,除了偶尔去趟衙门,亦或去宫里和小皇帝聊聊天儿,其他大多数时间都宅在家里。

    转眼,到了年关。

    除夕这天,李青贴上大红春联,挂上红灯笼,又堆了三个雪人,年味儿十足。

    他立在雪人前,轻声说:“过年了。”

    大年初一。

    小皇帝发红包,李青领了二两银子,简直埋汰人。

    李青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

    年假过后,臣子上班,皇帝临朝,大明的这座庞大的机器,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再次恢复运转。

    正月十六,大军出征。

    朱祁镇停了朝会,亲率百官为大军送行,他格外重视这次出征。

    这是正统朝第一次出兵,这也是他执掌军权的第一步。

    胡濙接替了杨士奇的位置,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风头一度压过三杨中硕果仅存的杨溥。

    不少人来找他谈感情,拜码头,胡濙幸福又痛苦。

    兵部尚书的人选却出乎群臣意料,朱祁镇给了王骥,那个在朝堂上越级一挑二工部侍郎王骥。

    朝局恢复了平静。

    转眼,出了正月。

    冬去春来,天气逐渐回暖,人仿佛也没那么大戾气了,朝会气氛和谐,君贤臣能,表面看,形势一片大好。

    这天,李青来到乾清宫。

    “皇上,你找我有事儿?”

    “大军都出征半个多月了,咱们是不是该动手了?”朱祁镇问。

    “可以。”李青点头,“给我两天时间。”

    “好,就两天。”朱祁镇说,“你可别偷懒,两天后要是没办好,朕…扣你俸禄。”

    “……”李青翻了个白眼儿:反正也没几个子儿,我还怕你不成?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李青犯不着和一个少年置气,于是先去找了于谦。

    书房里。

    李青简单说了下计划,问:“你有没有要补充的?”

    于谦思量再三,缓缓摇头:“先生布置的很细致,几乎是面面俱到,我暂时想不出更改的地方。”

    顿了顿,皱眉道:“不过,这真的行得通吗?”

    “大概率没问题。”李青笑道,“放心,这样其实并未损害到他们的利益,甚至对他们还有些好处,施行起来并不困难。”

    于谦道:“我来提吧!”

    “还是我来吧!”李青笑道:“我不过一个七品都给事中,最多有人骂我以邀直名,你就不同了,你和大多文官都不对付,他们对人不对事,你提出来,他们天然有抵触心理;

    何况,现在张辅也不在朝,你还是别出头的好。”

    于谦无奈点头:“先生之前还说不冒头,这会儿怎么……?”

    李青笑道:“一来,上次的风波已经过了,我沉默了这么久,早已淡出他们视野,二来…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我一个七品都给事中,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顿了顿,“明日朝会,你先别急着附和,让杨溥打头阵。”

    “杨溥?”于谦震惊,“他能同意?”

    “为何不呢?”李青笑道:“我这么做,又没损害他利益,且利国利民,他有反对的理由吗?”

    于谦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杨溥也和先生你统一战线?”

    “他找过我。”李青没有否认。

    “为什么,你难道……”于谦问,“杨溥可非常人,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青笑笑,“他良心发现了呗。”

    于谦:“?”

    李青没有解释,“明儿见。”

    “明儿见。”于谦笑着说,脸上难掩喜色:这万恶的保举制,终于要废除了。

    随即,脸上喜悦的敛去少许。

    能这么轻易废除吗?

    李先生是不是太想当然了?

    ——

    杨府。

    李青、杨溥相对而坐,下人送上茶,知趣地退下,留二人独处。

    “李都给事中今日来,不是找老头子饮茶的吧?”杨溥笑问。

    李青开门见山:“我来找大学士,是商议废除保举制的事。”

    杨溥目光一凝:好大的口气。

    他不动声色:“何也?”

    “保举制不仅拉低官员整体素质,还会让朝廷机构变得臃肿,财政支出巨大不说,办事效率反而会低下。”李青道:“正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杨溥不置可否。

    李青继续道:“大到朝堂,小到县衙,都是一样,除了身份地位不同,圈子本质是相同的,人越多,争斗的越凶,所以,官员过多弊端也是多多。”

    杨溥沉吟片刻,轻轻颔首:“李都给事中果然大才,不过,这件事难度可不小。”

    “怎么,你没信心?”

    “确实。”杨溥诚实地点点头,“不触犯他们利益的情况下,我有把握帮你,可这件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