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39章

    “你这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一个姓王的富绅突然开口,“前些日子我二叔还抱怨,钦差一来就张口要十万两银子,现在想想,估计就是为了开办织造局。”

    一群臭皮匠,说着说着,竟真找到了头绪。

    “也就是说,这钦差本钱一共就十万两,算上招募工人,买染料,又以如此高昂的价格收购生丝,他那十万两多半已经见了底,撑不了几日了。”

    “不错,我们还得持续跟进,把生丝价格打上去,打到他承受不住,连工人的工钱都发不出,那样的话,这织造局还得黄。”

    沈鑫也深表赞同:“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断他的资金,王老弟,你可得让你二叔坚守住底线,不能再给他拨钱了。”

    “好,回头我就跟二叔说。”王富绅满口答应,接着又道,“但问题是他到底有没有从京师带钱出来呢?”

    “我倒是有个主意。”一个姓李的富绅开口,“我们可以去苏杭高价购买生丝,然后再卖给织造局。”

    他阴笑道,“他不是喜欢收吗?就让他收,撑爆他。”

    “妙,这个主意好啊!”王富绅精神大振,“一旦资金断了,他还开个屁作坊,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沈鑫眸中一喜,旋即又是一凛,“不好,我们能想到,那钦差未必想不到,说不定他已经在苏杭下手了。”

    “不会。”王富绅摇头,“他要是真淘来了便宜生丝,不会跟我们死磕。”

    “我赞同王富绅的看法。”张员外道,“看这模样,朝廷显然是要全面重开织造局,别忘了,苏杭也都有织造局,他这样做,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

    沈鑫缓缓颔首,“是这么个理儿,既如此,我们尽快下手吧,苏杭也是丝绸大户的聚集地,这次抢购生丝一定要快。”

    “那这边呢?”

    “这边持续跟价,但就是不收。”沈鑫笑道,“将他架起来,捧起来,捧得越高,他崩的越快,待他资金一断,空有生丝织不成绸,皇帝一怒砍了他的脑袋,织造局办不下去,就是咱们抄底的时候了。”

    “哈哈……好!”

    …

    “那边情况如何?”李青问,“有消息了吗?”

    小六子笑着道,“回大人,宫里的爷们儿办事都靠谱,又有锦衣卫的兄弟掩护,他们扮做金陵富商,没有出一点纰漏,以高于市场价两成的价格,买了三万两银子的丝绸,装了三大船呢,今晚就能运到。”

    “好!”李青笑了,“这么多生丝,足够用到明年二月。”

    “我们要不要再多买些?”小六子道,“金陵的生丝价格这么高,那些富绅估计也会想到异地采买。”

    “无妨,要的就是让他们去苏杭搅局。”李青笑着说,“我们的目标自始至终都是金陵,等着吧,距离我们抄底的时机不远了。”

    顿了顿,“那些个养蚕大户一直在盯着是吧?”

    “大人放心,锦衣卫的兄弟,都盯得死死的。”小六子开心道,“据他们说,那些大户嘴紧着呢,都还沉浸在发财的美梦中。”

    “没招惹散户吧?”李青又问。

    “没有。”小六子道,“依大人吩咐,小户来卖生丝,都以数量太少,给打了回去,他们的生丝都卖给了养蚕大户。”

    李青满意地点点头:“这一波大收割,将会载入史册。”

    炒股那一套,挪用到这里,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小六子心悦诚服,暗道:“难怪王公公都对这位李大人礼敬三分,不说和皇上的关系,单是这一身本事,未来也必然前途无量。”

    念及于此,他谄笑道:“大人这些日子辛苦,如若不弃,中午咱们喝一杯如何?”

    他认准了李青未来可期,提前打好关系很有必要。

    李青爽快答应:“公公跑前跑后也辛苦的紧,回京后,你的那一份功劳,本官定如实上报,办好了这件事,皇上一高兴,公公在司礼监的地位,再进一步还不是水到渠成?”

    眼下正是关键时刻,内部必须得团结,李青可不想在这种时候出岔子。

    “啊~哈哈……大人大气。”小六子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对李青感官更好,拍着胸脯说:“咱家在司礼监说得上话,以后可以帮衬着大人点。”

    “哦?那这场酒本官得请。”

    “不不,咱家请。”

    …

    傍晚。

    朱允炆突然登门拜访。

    李青大感意外,诧异道:“你怎么来了?”

    “我不能不来啊。”朱允炆神色凝重,苦涩道:“师兄,你这次玩大了啊!”

    “这不是说话的地方。”李青笑笑,“随我来。”

    李青将他领进下榻的厢房,拴上门,回身问道:“是不是为高价收购生丝而来?”

    “是啊!”朱允炆有些生气,“师兄你这次太莽撞了,我听说,现在生丝的价格已经炒到了原有价格的十倍,这不是胡来吗?”

    “别急,来,喝杯茶。”

    朱允炆苦笑着接过茶,叹道:“师兄你现在还有钱吗?”

    “有啊,十万两白银,只花了四万两,还不到一半呢。”李青笑着说,“不算多。”

    “都花了四万两还不……诶,等等。”朱允炆反应过来,震惊道:“这怎么可能,你以十倍价格收购了那么多生丝,别说四万两,四十万两都打不住吧?”

    李青嘿嘿笑道,“实话告诉你吧,自生丝大涨价开始,我一两生丝都没收。”

    “啊?”朱允炆傻眼,“这怎么可能?我可是听说……不对啊,那些个富绅可不傻,你能骗得过所有人?”

    李青笑眯眯道:“每天都有大量生丝入织造局的库房,这千真万确。”

    “那为何只花了这么点儿银子啊?”朱允炆更迷糊了。

    李青幽幽道:“因为,那些生丝白天入织造局,夜晚又还给了养蚕大户,他们跑一趟,我给他们五百两银子,他们什么都不损失,你说他们干不干?”

    “他们…不是……”朱允炆更乱了,“师兄你这么做,图什么啊?”

    第72章

    杀招

    朱允炆脑子乱成了麻,被李青这操作给整不会了。

    “师兄你这不是白白往外撒钱吗?”

    “是撒钱,但也是投资。”李青道,“为将来低价收购生丝做准备。”

    “你要低价收购,又何苦把价格炒这么高?”

    “为了搅局。”李青笑着说。

    朱允炆更不解了,“现在生丝价格居高不下,价格上来容易,下去就难了,莫说低价收购了,就是以原有五倍价格收购,他们都不会卖,除非用强,但用强副作用太大,且那样何不一早……”

    “行了,你别问了,还是我说吧。”李青揶揄道,“就你这智商,只会越问越迷糊。”

    朱允炆:“……你说吧。”

    李青抿了口茶,开口道:“正常来说,买卖中的买方,都是买涨不买跌,因为人都想着物品还会涨,越早买越划算;

    而卖的一方则恰恰相反,都是卖跌不卖涨,因为涨了他们还想涨,越早出手,他们越亏,

    反之,当价格越来越低,他们就会着急了,那样的话越晚出手,他们越亏。”

    朱允炆细一思量,发现还真是如此,但他还是不明白,“师兄,问题是生丝根本不愁卖,供需在这儿搁着呢,你不买,那些丝绸大户会买啊!”

    李青笑了,“你能想到,我会想不到?”

    他惬意地靠在椅背上,笑道:“放心好了,金陵的生丝价格这么高,那些富绅又不是傻子,肯定会想到异地购买生丝,在苏杭搅局。”

    朱允炆有些明白了,蹙眉道:“师兄,你的意思是……等他们囤够了,你再去买那些养蚕大户的生丝?”

    “答对了。”

    “不,不对。”朱允炆道,“师兄你想当然了,生丝这东西对于那些丝绸大户来说,多多益善,且他们之所以抬高价格,就是为了让织造局干不下去,一旦生丝价格回落,他们还会出手,你这样,完全是在给他人做嫁衣裳。”

    “唉……!”李青叹气,“这么多年,你还是没多少长进啊!”

    “何解?”

    “你是不是觉得我没钱了?”李青问。

    “昂。”朱允炆点头。

    李青道:“你这么以为,他们也会这么以为,所以到时候,我只要一停止采购,那些个富绅必定会以为我山穷水尽,他们还不是坐收渔翁之利?”

    “坐地起价,坐地降价,都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李青说,“待到那些养蚕大户被逼到山穷水尽之时,我略微出手,便会让他们感恩戴德地将生丝卖给我。”

    “嘶~”朱允炆倒吸一口凉气,“真损……啊不,师兄你真牛啊!”

    “……我且当你是在夸我吧。”李青满脸黑线。

    朱允炆讪讪道:“就是在夸你呢,师兄你对人心的揣摩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那是。”李青抿了口茶,一脸臭屁。

    “不过师弟还是有一事不解。”

    “嗯,你说。”

    朱允炆道:“你就不怕那些养蚕大户露你的底吗?”

    “不怕,今晚会有一大批生丝运来,足够用到明年,织造局一直不停,那些丝绸大户根本不会信。”李青笑道,“他们反而会认为,是那些囤生丝的撑不住了,故意扯谎。”

    “这倒是。”

    朱允炆彻底醒悟,惊叹道:“师兄,你这脑子是咋长啊,太牛了。”

    “我也这么觉得。”李青啧啧称奇,“你说我咋就这么聪明呢?”

    朱允炆:“……”

    突然,他又意识到了什么,大叫道:“不好。”

    李青被他吓得一哆嗦,杯中茶洒了一裤子,没好气道,“一惊一乍的,做甚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师兄你到底还是算漏了一样。”朱允炆眉头紧皱。

    “说说看。”李青重新倒了杯茶,小口抿着。

    朱允炆道:“师兄你想,富绅去苏杭搅局,苏杭的生丝是不是会价格上涨?”

    “嗯,这是肯定的。”

    “问题就出在这儿啊!”朱允炆急得直拍大腿,“师兄你想,要是价格过低,那些囤蚕丝的为什么不会把蚕丝倒卖到苏杭呢?”

    他急得直跺脚,“师兄啊,你终究还是玩砸了啊!”

    “淡定。”李青放下茶杯,“好歹你也是当过皇帝的,怎么这么沉不住气。”

    “可是……唉。”朱允炆急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不用办。”李青无语,“别忘了,这是哪儿?”

    “这是金陵。”朱允炆苦笑,“是,金陵是富,但苏杭的富裕程度,比之金陵丝毫不差……”

    “你错了。”李青认真道,“这是直隶,它也是大明的陪都,仅次于京师的陪都,它拥有的权力也仅次于京师;

    同理,这里的顶级富绅,也是最有话语权的,你觉得他们会让那些囤生丝的去苏杭?

    这么好的收割机会,他们会放过?”

    李青淡笑道:“届时,长江一拦,关口一挡,一两生丝也跑不出去。”

    朱允炆怔怔无言,许久,一口饮尽杯中茶,苦笑道:“我就不该操这心,师兄算无遗策,服了,师弟是真服了。”

    他自嘲道:“我就不该跑这一趟。”

    “不,你不白跑。”李青道,“你不来找我,我也要去找你。”

    朱允炆诧异道,“找我?”

    “不错,你是我的杀招!”李青认真道,“南直隶户部不会轻易拨给我钱了,我也不想找户部要,那样会暴露,咱家里还有多少钱?”

    “师兄你要自己出钱?”朱允炆震惊,在他的印象里,师兄可是个财迷。

    “不是我出,是我以朝廷的名义,向你借。”李青纠正,“事后朝廷必须得还。”

    朱允炆摇头道:“那是师兄的钱。”

    “不说这个。”李青问,“你现在能拿出多少?”

    “师兄家底儿本就雄厚,当初留下了那么多金银,我接手后又和表哥搭伙做了些生意。”朱允炆笑道,“有曹国公照拂,这些年可没少赚!

    我回去盘盘账,估摸着即便不算产业,只算现钱,也不低于四十万两白银。”

    李青想了想,“生丝价格下去后,把整个金陵的生丝收来也用不了四十万,你准备三十万就可,留下十万继续做生意。”

    “成,我回去就准备。”朱允炆算了算,“最快也得个七八天,不会耽误事吧?”

    “不会。”李青笑道,“准备好了,知会我一声,我给你打欠条。”

    “哎,好。”朱允炆笑着点头,“那我走了。”

    “我送你。”

    ……

    子夜。

    李青房门被敲响。

    “大人,是我,小六子。”

    李青上前开门,问:“东西回来了?”

    小六子比李青还谨慎,回头望了一圈儿,这才小声回道,“亥时就到了,咱家为保万一,让他们继续往前,刚折返回来。”

    李青欣然点头:“公公办事果然稳妥。”

    “嘿嘿……都是为皇上办事嘛,咱家岂敢不尽心。”小六子谦虚笑着。

    李青拍了拍他的肩,保证道:“回去之后,本官定会帮公公在皇上跟前美言几句。”

    “大人客气了,锦衣卫的兄弟都过去了,咱们也过去吧。”小六子喜滋滋的说,“趁着夜深人静,赶紧把东西运回来为好。”

    “嗯,走吧。”

    ……

    二十余日后,工部突然以长江口岸堤坝有隐患,需要大修为由,直接隔断了去苏杭的水路。

    与此同时,陆路也以修缮城墙,更换城门……各种各样的理由,将金陵城给封锁了。

    水路不通,陆路能进来,但想出去,门儿都没有。

    当此时也,李青知道机会来了。

    于是,他又添了一把火,去户部要钱。

    户部尚书以修堤坝,换城门等各种理由推诿,总之就是一句话:

    没钱,你上奏皇上也是没钱,钱都拿来建设了。

    不等那些富绅来卖生丝,李青就先一步张贴告示:织造局不再收购生丝!

    最终,李青吹起来的巨大泡沫,被他亲手给刺破了。

    第73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沈府。

    众富绅汇集于此,精神振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次他们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王员外率先说道:“现在水陆皆被封锁,水路进不来,出不去,陆路能进来,但想出去就难了,即便出去也不允许马车经过,这生丝的价格,是该回到原点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