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82章

    京师。

    奉天殿。

    朱祁钰站在龙椅旁,看着下方的群臣,尽管少了好多,但他依旧有些手足无措。

    他一直过着逍遥王爷的生活,猛然接下这么大的担子,还真是惶恐的紧。

    只求皇帝哥哥早些回来,好继续回家过舒坦日子。

    朱祁钰虽被赋予的监国之权,但他到底只是个临时的替代品,那把椅子莫说坐了,碰一下就是僭越的罪。

    “诸位有什么国事,可自行商量。”朱祁钰尝试着说了一句,但见群臣一脸怪异的看着他,不禁脸一红,讪讪道:“咱们一起商量。”

    说实在的,监国这差事真不是人干的活,干好了没功劳,干不好全是罪过。

    朱祁钰不想担责,但群臣个个是人精,送上门来的背锅侠,岂能不好好利用?

    户部主事出班道,“皇上为国家计,不惜亲征痛击鞑靼,为的就是江山太平,百姓安稳,然我大明,不仅边关不稳,内里也不太平。”

    “啊?”朱祁钰心慌慌的:我在王府的时候,明明都好好的啊,怎么一监国就有这么多事儿呢?

    皇兄啊皇兄,你就不能把屁股擦干净再亲征吗?

    朱祁钰不想做决策,做决策就意味着担责任,这一刻,他真想撒丫子狂奔回王府。

    “是…是什么事啊?”

    “由于江南出海口一带,有大量官兵镇守,许多商船都出不得海,这造成了大量货物卖不出去,从而严重影响赋税的收入,还请郕王撤去那些官兵。”

    “附议,郕王殿下,皇上出兵在外,国库又很拮据,正是用钱之际啊!”

    朱祁钰不懂这些国家大事,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自己有监国的一天,不过他也不傻。

    清了清嗓子,朱祁钰道:“皇兄出征最多不过几个月,不急这一时。”

    工部郎中出班:“郕王殿下,这次鞑靼出兵十余万,定然是场苦战,皇上英明神武,然敌方势大,打多久尚且未知,万一因军需补给不足,导致……

    呵呵,郕王殿下也希望皇上能大胜归来,对吧?”

    朱祁钰一下就僵住了,这等同于不撤去官兵,就心怀鬼胎,意图让明军大败,从而……

    他额头冒出汗珠,这要是谣言传出去,那皇帝哥哥回来,他绝对讨不了好。

    于谦眉头紧皱,陷入纠结中,他知道这些人的意思,但他和李青一样,都觉得如此三七分不合理。

    朱祁钰更纠结,他不懂朝政,却也不傻,知道最好的监国方式就是什么都不做,一切保持原样儿。

    不做,便不会做错。

    但问题是现在不做不行了。

    朱祁钰艰涩地咽了口唾沫,问:“诸位都是这个意思?”

    “唉。”于谦叹了口气,最终还是站了出来,“郕王殿下,镇守出海口的官兵是皇上派的。”

    “哦?”朱祁钰先是疑惑,后又大喜,忙道:“既然是皇上派的,那万万不能撤走。”

    群臣心中愤懑之极,心中骂着于谦的祖宗八辈儿,一边思考对策。

    片刻后,又有人站出来说:“皇上也没说,不许撤啊。”

    “皇上也没说撤。”朱祁钰抓住盲点,开始打太极,“此事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

    不容易,太不容易了,朱祁钰都不知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想想这样的日子还有数月,他就头皮发麻。

    这该如何是好!?

    现在的他,临时住在中殿,皇宫是气派,但他还是想回家。

    “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朱祁钰口中喃喃,心乱如麻。

    好一会儿,他忽的找到了突破口,命人叫于谦进宫。

    群臣他一个不熟,但今日于谦替他解围,让他看到了希望。

    半个时辰后,于谦随小太监来到中殿。

    “于谦参见郕王殿下。”

    “于尚书快快请起,不必多礼。”朱祁钰忙上前扶起他,笑道,“于尚书请坐,本王初来乍到,对国事知之不详,还望于尚书不吝赐教。”

    于谦拱手道:“郕王客气,不知郕王要了解什么?”

    “主要是皇兄的治国方针,本王怕破坏了皇兄的部署。”朱祁钰倒也坦诚。

    ……

    大军过怀来,至宣府,稍作休整后,赶去大同。

    三月初一,进大同地界。

    张辅让全军原地休整,命人去前方打探军情,待确认前方正在激战,且鞑靼已经攻破关隘,当即下达作战部署。

    留下五千精锐看着军需,十万民夫原地待命,不可踏足前方战场,所有人带上一日口粮,立即前去支援。

    本来张辅是想留下一万五千精兵,同时,让朱祁镇也留下,自己带着人去支援,但朱祁镇不愿意。

    “朕不干预你的指挥,但也不会连战场都不敢去。”朱祁镇淡淡道:“朕没去过战场,所以才对战场不了解,可要是一直不去,朕永远不会了解。”

    朱祁镇的理由无懈可击,张辅无可辩驳,只能同意。

    大军开始向预定方向进军。

    朱祁镇很兴奋,想想太祖、太宗的辉煌,他就热血沸腾。

    王振也很兴奋,他觉得,他离自己偶像又进了一步。

    这俩人都没上过战场,却又都对战场充满向往。

    …

    “呼呼~”

    傍晚时分,一人一马大口喘息,李青稍稍停歇片刻,便进城将马儿卖给了马行,却并未再置换新马。

    没必要了,距离京师仅剩两百里上下,趁夜飞奔,最迟下半夜就能到,不耽误上早朝。

    倒不是他逞能,而是半夜城门是锁着的,骑马容易暴露,也不好处理马儿,远不如悄咪咪摸到城下,悄咪咪登上城头,然后进城。

    夜幕降临,李青风驰电掣,在真气的加持下,那等速度直让良驹汗颜。

    李青开足马力,所到之处,后方荡起漫天尘土,还好是夜晚,不然让人看到,绝对会惊掉下巴。

    这时代,晚上几乎没人出来逛,但也不绝对。

    一人去自家地里上有机肥,看到一只大黑耗子从冲而过,而后一股风吹来,屁股嗖嗖凉。

    接着,后知后觉的他虎躯一震,菊花一紧,硬生生夹断,吓得嗷嗷叫:“俺滴娘,有脏东西……!”

    临近四更天。

    李青终于回到了小院。

    他长舒一口气,总算是回来了。

    离上朝还有一段时间,李青打水洗了个凉水澡,顿时精神抖擞,然后换上衣服,躺在床上恢复真气。

    他没敢休息,不看到朱祁镇他心里不踏实。

    李青一边平复激荡的心跳,一边恢复枯竭的真气,估摸着皇帝早朝的时间要到了,这才起身出门。

    一进奉天殿,李青就怔住了。

    明明自己掐着点儿来的,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没来?

    难道早朝延后啦?

    正在这时,郕王朱祁钰进入大殿,踏上玉阶,走到龙椅旁站立。

    李青:(⊙o⊙)…

    第137章

    名声在外

    李青默默退出大殿,揉了揉眼睛,换右脚踏入大殿。

    他怀疑自己进奉天殿的姿势不对。

    深吸一口气,再次望去,龙椅依旧空空如也,朱祁钰立在一旁。

    李青愕然,大脑一片空白。

    朱祁镇呢?

    朱祁镇哪儿去了?

    “微臣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朝空空的龙椅行君臣大礼,接着起身,朝边上的郕王朱祁钰行礼,“参见郕王殿下。”

    “诸位不要多礼。”朱祁钰嗓音温和,虚扶一把,目光在鹤立鸡群的李青身上停顿片刻,眼中诧异一闪而过,但也没表现不满。

    朝堂上,一下少了这么多人,显得很是空旷。

    李青从怀里摸出一粒金豆子,屈指一弹。

    “咻~”

    于谦身子一震,本能地转过头,待看到李青竟然出现在朝堂之上,顿时露出惊喜之色。

    他正欲说话,一旁的王直用胳膊肘拐了他一下,低声道:“老于,你金豆子掉了。”

    哪来的金豆子……于谦正疑惑间,一粒金豆子已经塞进了他的手中。

    接着便是王直的小声埋怨:“你也不看着点儿,真的是…不知道瞅你毛病的人很多吗?”

    “我……”于谦无言: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他没功夫计较,当即出班,提醒道:“郕王殿下,皇上命李都给事中前去交趾,说和……交趾头领帮大明牵制麓川,现他人回朝复旨来了。”

    朱祁钰这些天通过于谦,已经对朝政有了大致概念,闻言目光再次看向李青。

    他并没有见过李青,但朝堂上就李青一个生面孔,“李都给事中上前答话。”

    李青也没见过朱祁钰,但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猜测。

    他没有废话,上前行了一礼,快速将情况说明,然后问道:“敢问郕王殿下,皇上去哪儿了?”

    “鞑靼寇边,皇兄御驾亲征了,现由本王代为监国。”朱祁钰很好说话,回答了的李青疑问。

    李青尽管有了预料,但听到这确定之语,仍不由心中一沉。

    他娘的,这小崽子到底还是飘了。

    李青压抑着负面情绪,又问:“皇上具体去往哪里啊?”

    “大同。”朱祁钰说。

    李青还欲再问,于谦碰了他一下,示意:下了朝再说。

    唉……

    李青默默回班,心乱如麻,朝会说的什么一个字儿也没听进去。

    一出奉天殿,于谦立即拉住李青,快速将前因后果完完整整说了一遍,然后道:

    “十余万鞑靼铁骑寇边非同儿戏,先生当尽快去大同拉皇上回来。”

    “我得带上一样东西,再去。”李青皱眉道,他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朱祁镇真被掳了去,令其令牌在手,有助于尽快稳住局面。

    于谦诧异道:“什么?”

    “王命旗牌!”李青说。

    “带不带这个,和大局又有什么关系呢?”于谦不解,“王命旗牌也命不动皇上啊!”

    “来不及解释了。”李青急道,“那个郕王好说话不?”

    于谦头一次见李青如此,忙点头道:“先生随我来。”

    ——

    大同。

    鞑靼铁骑轮番上阵,亡命冲关的情况下,最终以近万精锐为代价,冲破了关隘。

    脱脱孛罗精神大振,失去了城墙的保护,他们将如狼入羊群,肆无忌惮。

    然而,事实却没他预料的那般轻松。

    朝廷有明文规定,弃城丢地等同于叛国,罪过之大,殃及家人。

    基于此,明军上到主将,下到士兵,殊死抵抗。

    列方阵、摆拒马桩,骑兵侧翼反攻,火铳手、弓箭手伺机而动……战死还能有抚恤,弃城而逃却是全家遭殃。

    在这种压力下,没人敢有歪心思。

    但饶是如此,依旧是鞑靼占优势,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太强了,且人数也远远超过明军。

    士气对战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实力相差太大的情况下,并不能扭转乾坤,何况鞑靼的士气也不低。

    在骑兵的一轮轮冲杀下,明军实在难以招架,只能且战且退,以求坚持到朝廷援军到来。

    厮杀声,惨叫声、战马嘶鸣声、兵戈相撞声……连成一片,宛若天雷滚滚,只让人头皮发麻。

    一天,又一天,终于,他们的坚持没有白费,第一波轻装上阵的援军到了。

    明军有了生力军加入,败退颓势立即得到有效缓解,但面对七万余鞑靼铁骑,仍是落于下风,只能勉强坚守。

    ……

    鞑靼军营。

    脱脱孛罗骂骂咧咧,他没想到破了城门,明军竟还能有顽强的战力,本来按照他的预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劫掠时刻了。

    但事实是,他们到现在一颗粮食都没劫掠到。

    “真他娘的难缠!”脱脱孛罗一锤桌子,桌子上酒碗震起两寸高,如今这个局面,他实难接受。

    其他人也是面色难看,明军的抵抗力,反应速度,比他们预估的要高不少,如今颇有些骑虎难下。

    “太师,看这情况,没个七八天打不下来,不如我们绕过他们,直入大明腹地吧。”一个粗犷汉子道,“咱们都是骑兵,他们根本追不上咱们。”

    “是啊太师,咱们没必要在这儿跟他们耗下去。”另一主将附和。

    脱脱孛罗果断拒绝,“万不可行,我们这次出动了近三分之二的兵力,但相比大明……根本不值一提,他们可是有百万雄师呢,

    再说,这里是大明的地盘儿,他们可以就近调粮,即便抵挡不住,也能阻上一阻,一旦他们喘匀了气,来个前后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那怎么办?”粗犷汉子皱眉,“部族的人可都等着我们打个大胜仗,吃好的呢,就这么回去,如何面对他们?”

    “继续打!”脱脱孛罗哼道,“不用急,事情虽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但主动权还在我们手上,我们已然占优。”

    他起身道:“我们的粮草还能坚持十日上下,这些时间足够吃下他们,并获得充足给养,待到大明再大规模发援军过来,我们改换……”

    “报……!”

    亲卫匆匆冲进营帐,打断了脱脱孛罗的话。

    “什么事?”脱脱孛罗皱眉,作战部署被打断,让他很不喜。

    “太师,大事不好了。”亲卫咽了咽唾沫,艰涩道:“大明的皇帝御驾亲征了,现在明军精锐已加入战场,全是京师三大营的精锐……”

    “轰隆隆……!”

    闷闷的炮声恰到好处的传来,脱脱孛罗的脸色瞬间难看到了极点。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