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94章

    王直紧随其后,“臣附议,恳请郕王即位。”

    杨洪是武将,不善言辞,瓮声道:“附议!!!”

    诸位卿家:?

    孙氏:??

    “恳请郕王即位。”于谦再次说,目光看向朱祁钰。

    朱祁钰知道该自己表态了,尽管很忐忑,但这次他没有退缩,清了清嗓子站了出来。

    “那个……”

    “且慢!”孙氏打断施法,冷着脸道,“于谦,你什么意思?”

    这次她不是装的,是真的生气,到了现在她哪里还不明白,从一开始于谦就没想着让她大孙上位。

    其他人也是面露不善,一个是不满两岁的小娃娃,一个是成年的王爷,且还和于谦十分亲近,闭眼选都知道选谁。

    “皇帝有子嗣,大明有太子,似乎轮不到郕王继位吧?”户部主事哼道。

    “于尚书为求一己之私,竟敢弃宗庙舍弃不顾,实属罪大恶极。”礼部郎中紧跟着说,“臣建议严惩于谦。”

    “历朝历代,都没听说过放着太子不用,让一个王爷登临大宝,简直是个笑话!”

    反对声此起彼伏。

    孙氏眸子微眯,却并未找于谦不痛快,而是第一时间看向朱祁钰。

    “郕王,你怎么看?”

    朱祁钰纠结,他不想争,但事关大明江山千秋万世,又不敢不争,于是道:

    “皇太后以为,若让太子登基,他能主持大局吗?”

    孙氏一僵,有些气急败坏,却又不好硬驳,一个不满两岁的孩子,实在吹不动。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是祖宗定下的家法。”孙氏咬牙道,“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然后才是兄终弟及,这是太祖亲自定的,你也敢违?”

    朱祁钰道:“乱世用重典,眼下皇兄北狩在外,鞑靼虎视眈眈,若没人站出来,鞑靼铁骑真的攻来,祖宗的江山社稷怎么办?

    敢问皇太后,是江山社稷重要,还是家法重要?”

    “你……!”孙氏气结,“小小鞑靼何足道哉,他们也能坏我大明基业?”

    “呵呵,”朱祁钰冷笑,话都说到这份上,也没必要畏手畏脚了,“怕是皇兄也是这么想的。”

    “好胆!”孙氏暴怒,“朱祁钰你敢谤我只是说了事实,”朱祁钰道,“我不想亡了祖宗的江山,至于皇位…今日之太子,明日依旧是太子。”

    张辅出班,恭声道:“立新君势在必行,试想一下,若战场厮杀间,鞑靼祭出大明皇帝,我大明军如何自处?”

    “附议,”王直出班,“太后,不立新君皇上定会被鞑靼当挡箭牌用,而一旦皇上成了太上皇,没有实权之下,鞑靼反而不能,亦不敢以此要挟大明。”

    孙氏冷笑:“本宫何时说不立新君了?”

    “太子太过年幼,望太后以大局为重。”于谦沉声道。

    “少拿这些大道理压本宫。”孙氏冷哼道,“真以为皇上不在,你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杨洪出班,瓮声道:“太后,士兵在前方卖命,要是做主的是两岁的孩……皇帝,那哪还有军心士气,将士们战力必定下滑严重,甚至会出现逃兵,一旦有人做了逃兵,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臣附议。”张辅拱手道:“敢问太后,两岁的皇帝如何让将士们心安?”

    孙氏色厉内荏:“你们这是要造反吗?”

    “臣等不敢。”于谦语气诚挚:“太后,太子是皇上的亲子,若鞑靼挟持皇上杀来,将士们面对的可就是天子生父;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敢尽力吗?”

    一言惊醒梦中人,这时,群臣才意识到,其中竟还有这么一层复杂关系。

    是啊,当着儿子打老子,搁谁也不敢实心用命啊。

    打不好有罪,打好了还是有罪,这仗还怎么打?

    一时间,跟于谦不对付的大多官员都沉默了,这的确是个问题。

    孙氏面色接连变幻,阴晴不定。

    却在这时,翰林侍讲学士徐程出班道,“臣以为,鞑靼挟大势而来,不可力敌,大明主力在外,实不宜开战。”

    张辅冷哼:“问题是人家要开战!”

    “国公此言差矣。”徐程微笑道,“他们可以开战,但我们可以不接啊!”

    众人疑惑,孙氏也看向徐程。

    享受着所有人的瞩目,徐程有些飘飘然,清了清嗓子,道:“南直隶六部齐全,也是大明发家的地方,臣的建议是——南迁!”

    “刷——!”

    群臣哗然。

    谁也没想到会有人提这么个建议。

    该说不说,南迁的确很有市场,自迁都北.京后,群臣闹南迁不是一天两天了,那里富庶繁华、气候宜人,也是大多数官员的老家。

    迁回南直隶,油水也会更大,可谓是好处多多,这建议符合绝大数人的利益。

    要知道,就连于谦也是南方人。

    徐程看着面色各异的众人,暗暗得意:出头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正欲长篇大论,于谦倏地厉喝:“宋朝的靖康之变不会发生在大明身上,敌人还没打过来呢,就怕成这样?

    主张南迁与秦桧何异?

    其罪当斩!”

    这一吼,振聋发聩,连孙氏都是一个激灵。

    徐程脸色潮红,羞愤难当,挽尊道:“我只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你也敢说为大明江山社稷?”于谦震怒。

    之前群臣揍王振时,他都忍了没动手,但这次,他是实在忍不了了。

    王振做的恶加起来,也抵不上主张南迁半分。

    真要迁回去,大明可就剩半壁江山了。

    这种大奸大恶,留着他过年吗?

    于谦大踏步走到金瓜武士身前,一把夺过金瓜,便要去捶徐程。

    “于尚书冷静。”杨洪眼疾手快,忙冲上前抱住于谦,低声道:“别冲动,这不是冲动场合。”

    徐程和王振不一样,王振是群臣公敌,徐程却只是提出建议,尽管其心可诛,但毕竟还不是事实。

    上次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这次只有于谦一个。

    这一锤子下去,且不说徐程死不死,于谦绝对难以善了。

    许多官员都跟于谦过不去,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杨洪低声劝:“你现在是万万不能有事,否则,郕王上位无望,换太子登基,必然是后宫乱政。”

    “于谦住手!”朱祁钰大声喝止。

    于谦强忍了下来,没有再继续。

    “铛啷啷……!”

    金瓜砸在金砖上,发出一连串清脆响声,众人不由后退半步,眉头狂跳。

    孙氏也给吓着了。

    她破天荒的没有呵斥于谦。

    并非孙氏大度,而是直到这一刻,她才忽的醒悟,她根本控制不住于谦。

    南迁……这个念头刚升起,她就给掐灭了。

    在这座皇宫里,她是太后,是大明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人,可出了这座宫就难说了。

    于谦、张辅、杨洪都掌着实权,万一半路来个政变,那可真就鸡飞蛋打了。

    最起码在这座皇宫,她依然是地位崇高的皇太后。

    孙氏就这点好,很懂得审时度势,权衡完利弊后,她义正词严:

    “大明的疆土是列祖列宗一寸寸打下来的,岂可拱手让于他人?

    谁再敢妄议南迁之事,以通敌叛国之罪论处!”

    接着,看向郕王,“郕王,随本宫来。”

    顿了顿,叹道:“英国公,于卿家一起吧。”

    群臣见状,不由暗叹:大局已定!

    第156章

    真的成假的了

    乾清宫,内殿。

    孙氏、朱祁钰上坐,于谦、张辅陪坐,殿里除四人之外,再无他人。

    人越多,越商量不出个所以然来,人少了,彼此说话反而少了顾忌。

    四人都不复朝堂那般,个个心平气和。

    过了会儿,孙氏率先打破沉寂。

    “郕王你真想当皇帝?”她开门见山。

    朱祁钰微微摇头:“太后,如果可以我真不想接下这烫手山芋,但我没的选啊,先帝就我和皇兄两个儿子,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儿,我不站出来,大侄子他……唉!

    除了我,就只能让先帝那一辈儿的藩王顶上,当然,若太后同意,我也没意见。”

    这话听着虚伪,却是出自朱祁钰真心,这些日子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折磨,如果可以,他真不想接这烂摊子。

    “虚的就别说了,咱们说些实际的。”孙氏不再墨迹,直言道,“本宫可以答应,但本宫是有条件的。”

    “太后请说。”朱祁钰颔首。

    “第一,太子必须是朱见深,不能改立。”

    “没问题。”朱祁钰点头。

    “第二,务必想尽办法,把你皇兄接回来。”

    “当然,这是应该的。”朱祁钰认真道。

    孙氏吁了口气,继续道,“第三,释放两个国舅出来,官复原职,孙家爵位由大国舅孙继宗承袭。”

    朱祁钰略一迟疑,点头道:“可以。”

    “嗯。”孙氏脸色好看许多,撇开朱祁钰,看向张辅、于谦,“你们二位都是元老,本宫也相信你们有颗忠君爱国之心,今日之事你们也做个证。”

    二人拱手,表示定会遵守约定。

    孙氏疑心病重,又道:“你们发个誓吧。”

    “……”事态紧急,三人只好按孙氏说的,各自发了个毒誓。

    于谦道:“太后,鞑靼举兵在即,趁着鞑靼的使者还在,需即刻为郕王举办登基大典,好让消息传回草原,让鞑靼的计划泡汤。”

    “是啊太后,郕王尽早继位,于皇上,于江山社稷都好处多多。”张辅附和。

    皇帝不在,这种事只有孙氏有资格,天子生母的态度才能服众。

    孙氏看向朱祁钰,幽幽道:“你千秋万世之后,当还政于镇儿一脉,你若违背誓言,我饶不了你。”

    朱祁钰点头。

    “好,本宫午朝就下达懿旨,明日开办登基大典。”孙氏面无表情的说。

    “皇太后深明大义,臣钦佩之至。”张辅、于谦拱手恭维。

    孙氏起身淡淡道:“这些虚的就别挂嘴上了,你们守诺就好。”

    顿了顿,哼道:“本宫可不是好惹的,你们敢不认账,一个也别想好。”

    “……是。”

    ~

    兵部衙门。

    粗犷汉子喝着茶,饭却是一口没动,表情很是郁闷,骂骂咧咧道:“大明欺人太甚,我们不远千里而来,就给我们吃这个?”

    ‘嘭——!’饭碗扣在桌上,“都别吃了,等会儿那兵部尚书回来了,让他给咱们弄些御膳过来,娘的,真是给他们脸了。”

    说曹操,曹操到;粗犷汉子话音刚落,于谦就回来了。

    “回来的正好,”粗犷汉子往后一仰,舒服地靠在椅背上,颐指气使道,“去,弄些好酒好菜来,必须得是御膳房出品。”

    “抱歉,没有。”

    “放屁,这个都没有?”

    “这个真没有。”于谦点头。

    “你……!”粗犷汉子暴怒,拿出老一套,“你们还想不想要回大明皇帝了?”

    于谦沉吟少顷,说道:“今日确实没有,不过明日有。”

    “还得等到明日?”

    “昂,明儿郕王登基,宫里会设宴。”于谦点点头,接着又道:“草原上食不果腹,本官也有所了解,来人,再给他们一人盛碗米。”

    说着,突然注意到饭桌上倒扣的米饭,眉头顿时一皱:

    “这是谁干的?”

    “老子干的,你能咋滴?”

    于谦面无表情的转头吩咐:“少打一碗,他不饿。”

    “你……”粗犷汉子气结,正欲发作,突然捕捉到了关键信息,脸上的怒色顿时一凝,惊道:“你刚说什么?谁登基?”

    “郕王登基,明天。”于谦耐着性子又说一遍。

    “他,他登基了,那你们皇帝怎么办?”粗犷汉子讷讷的问,他完全顾不上生气了,“还有,我们那一千万两银子你们啥时候出?”

    “这个呀,听本官慢慢道来。”于谦很有耐心,开始一点点解释,“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指给予退位皇帝,亦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

    通常呢,是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让的皇帝……”

    听了半晌,粗犷汉子终于听懂了,他们手里的皇帝没用了。

    这,这怎么可以,你们怎么能这样……粗犷汉子急了,“那钱呢,钱你们还出不出了?”

    “什么钱?”于谦诧异。

    “就是…你们皇帝的赎金啊!”粗犷汉子索性说明了。

    “我们皇帝明儿才登基啊!”

    “不是…是太上皇,你们的太上皇。”粗犷汉子急道,“做人可不能喜新厌旧啊!”

    于谦点头:“我正要跟你说这事儿呢,你们给大明一个月时间,大明也给你们一个月,一个月后,不送还回太上皇,大明必将集结百万雄兵,征伐鞑靼。”

    粗犷汉子:(⊙o⊙)…

    许久,于谦都走了许久,他才反应过来。

    顿时屁股向着火了一般,一窜三尺高,怪叫连连。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