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攻城的一方甚至可以选择攻其一点,但守城的一方却不行,只能处处设防,因此,守城的明军反而吃亏。主要还是吃亏在京城太大上面了,每座门户都隔着好远,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四条腿。
石亨点头:“那我去准备了?”
“去吧,中午过来一趟。”于谦说,“我马上就去跟皇上申请拨款,你来领赏,发放给将士们。”
“好嘞。”石亨嘿嘿笑道,“下官告退。”
~
御书房。
朱祁钰看着一封封奏疏,双目无神,完全没有看进去。
京师岌岌可危,他哪里还有心思理政,索性不看了。
“唉……!”朱祁钰起身道,焦躁道:“去,传于谦过来。”
敌人就要打过来,没什么比这个重要。
小黄门连连称是,迈着小碎步急急出了门儿,刚出去又折身返回,“皇上,于尚书求见。”
“宣,快宣。”
少顷,于谦走进来。
“不用行礼了。”朱祁钰上前扶住于谦,“京师防务准备妥当了吧?”
“嗯。”于谦点头,沉吟着说,“皇上,鞑靼即将来袭,将士们要浴血拼杀,臣建议…可赏赐一下,以此鼓舞士气。”
“好。”朱祁钰想都没想,“需要多少?”
于谦见他这么爽快,心中顿时放松下来,准备的说辞也咽了下去,“每人赏二两银子的话,需要三十余万两。”
“每人赏五两。”朱祁钰超级大方,“将官也赏,朕批你一百万两,这钱从内帑出。”
朱祁镇的小金库十分殷实,花掉一个一百万,还有好几个一百万,朱祁钰不在意,况且这可不是心疼钱的时候。
…
下午申时,朝廷的赏钱发放到每个士兵手里。
这种紧要关头,又是在天子脚下,没人敢截留,赏钱精准的发放到没一个将士手里。
有了钱,将士们干劲儿自然足。
同时,也为于谦统筹全局减轻了压力。
毕竟文官带兵,将士是有些排斥的,朱祁钰多少知道些,特意说明是于谦的建议。
五两银子着实不少了,士兵们很感激,之前太上皇都只发一两的。
兵部衙门,众将云集。
于谦沉声道:“诸位,此番大战意义重大,于我们,于整个大明王朝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战;
同理,对鞑靼也是如此,他们这次破釜沉舟,完全豁出去了,我们…也需如此!”
众将点头,都明白这一战的意义。
赢了,万事大吉!
输了,重蹈靖康之变的覆辙。
石亨道:“于尚书,究竟怎么打,你就明说吧。”
其他人附和,看着于谦。
“他们破釜沉舟,我们也破釜沉舟!”于谦道,“战斗不能是他们攻,我们守;他们攻,我们也攻。”
“啊?”众将变色,石亨道,“于尚书,守城更容易,折损更小啊!”
于谦摇头:“守城便有可能破城,破城则再无挽救可能,若是十余万鞑子破城打到皇宫,万事皆休!
所以,战场要定在城门外,而非据城而守!”
众将默然,于谦的意思很明白,不能只固守最后一道防线,欲阻鞑靼,先斩断自己后路。
于谦见他们面色凝重,沉声道:“德胜门,我守!”
德胜门直面鞑靼,届时必然最惨烈,于谦一个文官都这么说了,一群武将自不好说什么。
于谦扫视一周,见无人再有异议,继续道:“接下来,是大战期间的军规,都听好了。”
第166章
京城前,决死战!
“主将不顾士兵怯退者,掌令官无需顾忌,立斩其首!”
“前锋将士不顾后军将士怯退者,后军斩前军!”
“将士怯懦不勇不进者,斩全军!”
于谦缓了口气,继续道:
“不敌投降者,斩全家,家产查抄充公!”
“造谣惑众者,斩全家,家产查抄充公!”
“士兵临阵脱逃,不听主将号令者,斩主将!”
于谦扫视诸将领:“我说完了,诸位可还有要补充的?”
诸将领沉默,甚至有些震怒,他们就没见过这种军规。
实在是……欺人太甚!
于谦这么做,可以说是把所有人都逼上了绝路。
正常来说,战胜、战败,普通士兵是没有责任的,但在于谦的军规下,一个不慎便是斩全家。
这实在过分,更过分的是于谦连主将都没放过。
士兵临阵脱逃不听主将号令,斩主将;这一条属实太狠,在这样的高压下,很难保证士兵不临阵脱逃。
这种连坐之法,根本不应该出现在军中。
军队不比官场,这些个主将可都知道,逼急了人家,人家可是会发飙的,营啸、哗变随便来一个,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要知道大头兵们也就混口饭吃,你指望他们有多高的觉悟?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大头兵可不是讲理的人啊!
这于谦,他知兵吗?
石亨瓮声道:“于尚书,这样的军令下去,怕是还没打,咱们明军便会自乱阵脚。”
于谦道:“我知道这很过分,但我们没得选,不说他们,就说在座的各位吧。”
他扫视着这些人,幽幽道:“城若破,谁能独活?”
众将默然。
他们明白,于谦这是把他们也算计进去了,在这场战斗中,没一个人能幸免,上到主帅,下到士兵,所有人都捆绑到了一起。”
于谦接着说:“战未开打,皇上就先赏了纹银百万,皇上还有允诺,战后论功行赏,下到士兵,上到主将,以战绩说话。”
于谦淡淡道:“诸位,是加官进爵,还是全族被灭,皆在这一战了!”
杨洪一咬牙,起身道:“诸位,京师是国本,如今局势虽岌岌可危,然,这里是我们的地盘儿,调兵令早前就发出去了,用不多久便会有源源不断的援兵到来!”
听到于谦的甜枣儿,又听杨洪这番宽慰的话,众将领的脸色好看不少。
石亨一砸桌子,闷声道:“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当为国尽忠,建功立业!”
“为国尽忠,建功立业!”众将附和。
显然,这是一次生死考验,但同样也是机遇。
只要度过这次危机,在上位不久的新皇面前露把脸,出人头地几乎是必然。
于谦见状,立即道:“事不宜迟,诸位将军尽快赶去准备吧。”
“末将领命。”
…
于谦回到家,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裳,又取出草料喂养驴子,和家人告别。
然后,套上甲胄前往德胜门。
这一仗,那些个主将、士兵没有退路,他于谦同样没有。
破釜沉舟的一战,来吧!
~
此时,李青还在骑马赶来的路上。
那柄大刀的分量太重了,严重拖慢了脚程,但他又舍不得丢,毕竟以他七品都给事中的职位,并无权力指挥大军。
去了也只是上阵杀敌,既是杀敌,自然不能丢了这趁手的兵器。
这柄大刀太大了,几乎赶上了他的身高,可不是想找就能找的。
当然,主要还是李青并不是很急。
完全没有当初朱祁镇亲征时候的急迫,这是给予对大明自信,对于谦的信任。
如今的大明可不是北宋那会儿能比的,国力十分鼎盛,又无秦桧那样的卖国贼,将士们上下一心,挡住鞑靼并不难。
这是大明的地界儿,有源源不断的援兵。
鞑靼,成不了事!
…
~
鞑靼比预想的要快些,第二日傍晚便兵临城下。
“到了。”
脱脱孛罗望着极远处的城池,幽幽舒了口气。
他是纯正元人后裔,他知道这里,在大明未建立之前,这是他们的大都。
他们的元大都。
百年前,他们还是这里的主人!
脱脱孛罗眸中燃烧着熊熊战火,意气风发,狷狂不可一世。
有句话叫,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现在的脱脱孛罗就是这个心理,这一仗要是能赢,吃下大明倒不可能,不过能打下这里,再乘胜追击,吞下半个大明还是可以的。
有生之年,未尝不能再现昔日辉煌!
夕阳余晖下,尽管距离很远,但仍能窥视到京城,它是那么的巍峨、雄浑、壮观,仿佛在发光。
在想到日后这里就是自己的了,脱脱孛罗兴奋的灵魂都在颤栗。
他压抑着因过度激动而颤抖的心,沉声道:“埋锅造饭,吃饱歇足,夜间攻城!”
他势在必得,却也不敢大意,毕竟如今的大明,比昔年大元在这里做主人时要强盛太多,且若不能一鼓作气,后续会越来越难打!
“长生天保佑……!”脱脱孛罗仰望天空,虔诚祷告。
……
德胜门,城墙之上。
于谦吁了口气,目视远方,轻声自语:“终于来了。”
鞑靼那么多人,根本瞒不住,于谦已经知道他们到了京师附近。
现在不进攻,显然是在养精蓄锐,准备夜袭。
鞑靼没来之前,于谦心情忐忑,但如今真来了,他反而平静下来。
这一战,没有任何退路。
不成功,便成仁!
于谦嘱咐城上的锦衣卫,“大战一打响,立即关闭城门,无论谁人叫门,都不可开,违令者,斩!”
“是,大人。”锦衣百户拱手领命。
于谦转过头,看了看天色,朝亲兵道:“传令,开饭!”
不吃饱饭,哪有力气打仗,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于谦战前说的虽狠,但也没真打算那么贯彻,退一步说,真要是京师沦陷,那么多人也无法追究,战场又混乱,根本统计不过来。
他只是为了逼所有人一把,将这十六万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上下一心,有劲儿往一处使,才能保下这座城,守住这座江山!
随着时间的推移,夕阳从橘黄色变成橘红色,再然后,彻底隐去,夜幕降临。
城头上燃上火把,城下将士目视远方,准备着随时到来的决战。
~
二更天。
“嗒嗒嗒……!”
碗口大的马蹄踏在地面上,发出的声音沉闷,成千上万连成一片,大地都在震动。
“来吧!”
于谦深吸一口气,目光湛湛,正欲转身下城,却被锦衣百户拦住。
“呵呵……大人勿怪,皇上说了,您要统筹全局,千万不能有事。”
一群锦衣卫将于谦团团围住,不让他去战场。
战场之上,莫说于谦一文官,便是身经沙场的老将,在面对铁骑的冲锋下,也不敢保证能安然无恙。
于谦默了下,没有意气用事,他的责任不止是守住德胜门,京城九门的防务都要他负责。
“唉…”于谦捶了下城头垛口,下令道:“锁城!”
“锁城,锁城……”百户见他肯配合,连忙下令。
人家不让他难做,他也不能让别人难做才是。
‘嘎吱吱……!’
厚重的城门闭合,负责坚守的将士们再无退路可言。
近了,又近了……鞑靼骑兵风驰电掣,携无匹之势杀来。
在这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骑兵的强悍不仅是战力方面,还有心理震慑,单是那万马奔腾气势,还未开打,便已占据上风。
‘哒哒哒……’随着距离的缩短,声音越来越大,宛若擂鼓一般捶在明军将士的心脏。
这些作战的明军,有很多只是屯田兵,说难听点儿就是庄稼汉。
他们是受过训练,但几乎没上过战场。
回头望了眼紧闭的大门,他们面露绝望,后路已断,唯有向前!
“结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