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16章

    李青道:“史册浓墨重彩,百姓代代相传,这不也是长生吗?”

    第188章

    文官的算计

    这一番话说的振聋发聩,朱祁钰听得热血沸腾。

    那是他的祖宗,身为后世子孙,他与有荣焉。

    却听李青话锋一转,“而我,并不是长生不死,终有一天也会老,会死;所以皇上,何苦求小道而丢大道呢?”

    朱祁钰呆了呆,讪讪点头:“先生说的是,朕也就是有些好奇。”

    李青笑笑,没戳穿他。

    继而将话题引向朝局:“皇上若不好拒绝,那便拖吧。”

    “又能拖到什么时候呢?”朱祁钰苦笑,“怕是朕越拖,他们越起劲儿。”

    “这倒是。”李青点头:“不过,想惩治他们也不难。”

    朱祁钰精神一振:“先生不妨明说。”

    李青道:“皇上初登大宝,对朝局了解还不够透彻,下面人定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半年来的财政支出不少吧?”

    “的确是这样。”朱祁钰点头,旋即明悟其中深意,“先生的意思是……他们谎报、瞒报,贪污朝廷公款。”

    “是否如此,一查便知。”李青笑道,“锦衣卫、东厂,是监察百官的机构,也不在官制内;

    昔年太祖建锦衣卫,太宗建东厂,其目的就是为了长久的监管群臣,皇上何以弃而不用?”

    见朱祁钰还有些犹豫,李青笑道:“厂卫不受群臣待见很正常,这两个机构的确出了些不好的人,但并不能全盘否定;

    弃厂卫不用,皇上无异于自废武功,群臣巴不得你如此。”

    朱祁钰缓缓道:“这个朕会考虑的,不过……”

    他问出最关心的问题:“若真到了迎回太上皇的地步,先生真能做到……吗?”

    “我说话算数,他回不来。”李青认真的说。

    “嗯…”朱祁钰稍稍放下心,叹道:“就先这样定了吧,都是为了江山社稷,想来太上皇也能理解。”

    “他肯定能理解。”李青点头。

    见状,朱祁钰心情舒畅起来,接着想起了什么,笑容渐渐敛去,道:

    “前段时间,于爱卿给朕说了铸造铜钱,以铜钱兑换宝钞,一贯一百文……”

    说着,他眉头微蹙:“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啊!”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如今的朱祁钰,再没有‘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的心理了。

    数任帝王印的宝钞,全让他一个人还,朱祁钰虽还没统计个所以然,但也知道定然是个天文数字。

    仅这一项,怕就要十余年国家财政税收,说不定会更多。

    其他人他不知道,但据说太宗可是没少印钱。

    李青叹了口气,问道:“有橘子吗?”

    “?”

    朱祁钰有些懵: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朕找你商议国事,你却惦记着吃。

    “……有。”朱祁钰吩咐人送来新鲜橘子。

    秋天正是橘子成熟的季节,御用的更是大而饱满,品相极佳,李青拿起来一个左手倒右手。

    要吃就吃,吃完说事儿行不……朱祁钰有些无奈,“先生不妨尝尝,这橘子味道不错。”

    “也成,那就边吃边说。”李青拨开一个。

    恩姆~

    甘甜多汁!

    不自觉多吃了几个,直到果盘里只剩五个了,这才开始讲五个橘子的理论。

    朱祁钰起初不以为然,但听着听着,神色就凝重起来。

    李青在讲一种很新的东西,他听得有些吃力,但他能感觉出来,李青的这一套理论虽然匪夷所思,却很有用,并非危言耸听。

    货币和购买力的重要性……朱祁钰沉吟良久,道:

    “先生,既然朝廷印钞的结果,是由百姓买单,且到最后还是由大明朝廷承担恶果,那何不废除宝钞?”

    李青一呆:“废除宝钞?”

    “嗯。”朱祁钰道:“万一后世之君出现一个败家的,疯狂印钞,后面的皇帝不想还,亦或还不起怎么办?”

    “还不如直接废除了呢。”朱祁钰道,“一劳永逸岂不更好?”

    李青心动,但仔细想了想,还是理智拒绝。

    诚然,滥印宝钞弊病满满,但这是朝廷最后一道防线,若废除了宝钞,那大明没钱的时候就真没钱了。

    大明宝钞就像是一张底牌,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李青抹了抹嘴,道:“只要安稳发展,橘子会越来越多,相应的也得增加货币,方便让市场经济流通,而宝钞是发行货币最高效,也是最节约成本的方式;

    还是保留下来为好,以防不时之需。”

    “嗯……也是。”朱祁钰轻轻点头,“那就以先生所言吧。”

    顿了顿,“估计很快他们就会把事情闹到台面上,先生可别跟之前似的,来个不告而别。”

    李青苦笑点头:“放心,我就在这儿,哪儿也不去。”

    …

    ~

    不得不说,文官还是很讲究的,并未直接一莽到底,而是玩起了先礼后兵。

    他们提议,册封昔日的郕王妃为皇后。

    这个朱祁钰自然不会拒绝,他是皇帝,他的正妻做皇后名正言顺,同时,也能从侧面衬托他这个皇帝。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儿子不是太子。

    对于这个,朱祁钰还是很介意的,奈何之前允诺过,还发过毒誓,时间才过去半年,公然毁约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先这么着吧,等大明安定下来,群臣归心后再说……朱祁钰按下心思,开始更加勤奋的理政。

    同时,他听了李青建议,暗中让厂卫去查近半年来,受灾的州县,以及朝廷拨款的用处。

    厂卫一把手都是朱祁镇提拔上来的,如今换了皇帝,心中正发虚呢,一见新皇帝还肯用他们,心里乐开了花。

    撸起袖子就去干了,一心想立些功劳,抬高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六部、都察院、内阁……各部门的工作态度也很端正,相互协调着办公。

    大明朝局陷入短暂繁荣,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然,好景不长,皇后册立的第二个月,文官集团就开始作妖了。

    ——取消车船税。

    朝堂上,一群人旁征博引,大谈特谈车船税取消后,对大明的繁荣有多大好处,说商税过高,不利于国家发展,明君应当让利于民。

    平心而论,他们的话有一定道理。

    商税定的确实高,但这是基于海上贸易利润丰厚,内销的商税还是很低的,针对的都是出口。

    退一步说,真就取消了商税,官绅多赚的钱也不会给百姓。

    朱祁钰果断拒绝,开玩笑,不够花,根本不够花。

    若不是怕群情激愤,他都想再涨涨。

    数朝积累的贷款,现在都压在他身上了,朱祁钰压力很大。

    文官集团一见这架势,可就不乐意了。

    活我们好好干,王妃给你整成皇后,你总得给点儿正向反馈吧?

    于是,他们又提出了一个建议——官不与民争利,将海上贸易全部下放民间。

    好家伙,这可真是要了朱祁钰的命了,停了海上贸易,怎么还贷款?

    朱祁钰想都不想,果断拒绝。

    文官集团给出的选择题,朱祁钰直接交了白卷儿。

    这一下,文官集团不干了。

    软的不行,那就只能来硬的了了。

    迎回太上皇,正式被搬到台面上。

    群臣众口一词,要求朱祁钰迎回太上皇。

    尤其是翰林院,都察院,以及给事中们,一个个在朝堂上哭的稀里哗啦,感天动地。

    不知道的,还以为亲爹被绑了呢。

    然而事实却是,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遭受过朱祁镇毒打。

    朱祁钰没法拒绝,也不敢拒绝,否则必将千夫所指。

    “迎回太上皇是必然要做!”朱祁钰大气凛然:“朕不会弃太上皇不顾,当然,也不会置大明江山不管,此事要认真对待,再议吧……”

    再议就再议,看我们拿出妥善法子,你还如何拖延?文官集团恨恨想着。

    他们希望朱祁镇回来,真心希望,因为朱祁镇回来了,朱祁钰定然不敢如此强硬。

    大明能换一次皇帝,就能换第二次!

    第189章

    朱祁钰不再软弱

    这是个阳谋,无解的阳谋!

    文官集团的算计昭然若揭,不算高明,却很有效。

    朱祁钰是被捧上去的,身为太上皇的朱祁镇,为何不能重登帝位?

    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明白。

    他们相信朱祁钰也明白。

    但……朱祁钰并不怎么慌。

    因为李青的允诺,还因为厂卫已经调查出了眉目,很多上报受灾的地方,都是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

    文官集团捏住了他的命门,他也握着对方的把柄。

    大不了互相伤害,朕就不信了,他们还能造反不成……朱祁钰恨恨的想着,为自己加油打气。

    这次厂卫带回来的消息,让他彻底不再信任文官集团,初听闻时,他差点儿没忍住暴走。

    自以为是在做好事,爱护子民,却不料被人当成大傻子,狠狠宰了一顿,一想起那些钱,他就忍不住心痛。

    之前觉得钱花不完,朱祁钰大手大脚,现在回想,恨不得抽自己俩大嘴巴。

    太败家了!

    朱祁钰很愤怒,换谁都愤怒。

    就好比遇到一个可怜的乞丐,拿出钱财施舍他,结果乞丐摇身一变,换上锦衣华服,去花天酒地。

    完事儿还啐了口唾沫,骂上一句:“人傻钱多。”

    虽然他没听到,但他知道那伙人肯定这么想的。

    经此一事,朱祁钰彻底认清现实,那些个张口仁义道德,闭口天下万民的臣子,真实品性如何,实在有待商榷。

    他很难不怀疑,很多人都是在打着为民谋利的幌子,为自己谋私。

    朱祁钰花了不少钱,却也并非一无所得,至少……他买了个教训。

    ……

    李青欣慰的发现,朱祁钰变了,不再那般软弱,变得强硬许多,说‘不’的次数越来越多。

    这是个好兆头!

    不像朱允炆,一边说着信他,一边被文官牵着鼻子走。

    相应的,文官集团的反抗情绪也越来越激烈。

    双方就像是刚度完蜜月的小夫妻,甜蜜过后,都发现对方一身臭毛病。

    一个觉得嫁给了渣男,一个觉得娶了个祖宗。

    ‘家暴’一触即发!

    ~

    冬月。

    文官集团忍无可忍,率先打出‘家暴’的第一拳。

    煽动舆论,称朱祁钰为一己之私,不迎回太上皇,置朝廷颜面不顾;长兄如父,让身为太上皇的兄长饱经苦难,不仁不义,不忠不孝。

    当然,这种话他们可不敢在朝堂上说。

    但京师已经传遍了,甚至还编了首儿歌。

    朱祁钰苦闷不已,这可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不过……朱祁钰不想接朱祁镇回来,也是事实。

    从这方面说,朱祁钰并不冤枉。

    至少比当初的朱祁镇强,文官集团还造谣过,朱祁镇不是宣德皇帝亲子呢。

    没多久,朱祁钰便召开大朝会,立场鲜明的表示,议出个妥善法子后,一定会迎回太上皇。

    同时,他开始严办那些打着受灾幌子,贪污朝廷公款的官员。

    虽然都是些地方官儿,但那些人和京官关系密切,顺藤摸瓜之下,办了朝中十数人,甚至包括户部的一个侍郎。

    朱祁钰的反击,简单干脆而又直接。

    文官集团一看这架势,也震怒不已,这和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之前看朱祁钰平易近人,礼贤下士,现在再看,顿觉错付良人。

    类似家庭伦理剧的戏码,接连发生,君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再不复最初的和气。

    因为朱祁钰和朱祁镇没差,且他还是‘半路出家’,这让文官集团的不满达到顶点。

    你一个王爷上位,凭什么这么硬气?

    他们开始拉拢第三方势力。

    ……

    乾清宫。

    孙氏、朱祁钰相对而坐。

    “听说近来百官建议迎回太上皇,被皇上否决了?”孙氏抿了口茶,淡淡道,“有这回事儿吗?”

    朱祁钰微微摇头:“是有臣子建议迎回太上皇,朕也并未否决。”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