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17章

    “那皇上何不派人去迎?”孙氏道,“这眼瞅着快腊月了,草原上天寒地冻的,皇上也不忍心让太上皇饥寒交迫吧?”

    “自然不忍。”朱祁钰点头,苦叹道:“一面是太上皇,朕的兄长;一方面是大明的江山社稷,还有欲求不满的鞑靼;

    手心手背都是肉,朕实在是难以抉择。”

    “太后也不想为了迎回太上皇,让朕置大明江山不顾吧?”朱祁钰问。

    孙氏面色一沉:“本宫……”

    “太后,若真那般,太上皇即便迎回来了,也会背负骂名。”朱祁钰真诚的说,“那样不是陷太上皇不义吗?”

    “本宫……”

    “想来太上皇宁愿受苦,也不愿背负此等恶名。”朱祁钰道,“太后以为呢?”

    孙氏连续被噎了两次,气得差点拍桌子,她冷哼道:

    “谁知是不是有些人,故意加大难度,好不让太上皇回归呢?”

    “这个应该是没有的,”朱祁钰道,“百官想要太上皇回来,朕也想太上皇回来。”

    “那你倒是派人啊,人都没派去,怎会知道鞑靼不放人?”孙氏气道。

    朱祁钰点头:“人是肯定会派的,但得准备妥当后再说,没有准备一旦谈崩,受苦还是太上皇。”

    “好一张伶牙利嘴。”孙氏破防,索性一点面子也不给了,“昔日你登基前怎么说的?啊?

    迎回太上皇是不是你说的?

    现在给本宫扯什么家国大义,呵呵,你当本宫是傻子不成?”

    朱祁钰脸上一热,旋即恢复如常,认真道:“朕会尽快议出个妥善法子,而后接太上皇回来。”

    “还来这招?”孙氏鄙夷道,“怕是再议十年,都议不出个妥善法子。”

    “绝对用不了那么久。”朱祁钰保证。

    孙氏却是冷笑:“你真以为做了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告诉你,没门儿!

    你别忘了,东宫可还有太子呢;

    有些事儿,太上皇不回来,也不是做不成!”

    朱祁钰心中一凛,脸色瞬间难看起来。

    这是实话,他一个郕王能做皇帝,朱见深一个太子为何不能?

    论合法性,大侄子完爆他。

    尽管大侄子还只是个幼童,但这和继承大统没有关系。

    “哼哼……怕了吧?”孙氏得意道。

    朱祁钰皱着眉道:“这种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定下的,这样,过了年吧!”

    “朕尽快,争取明年开春敲定方案。”朱祁钰说,“不知太后以为如何?”

    孙氏刚才忘形之下,说了不该说的话,现在已经后悔了,她连忙找补:“本宫心疼你皇兄,一时口不择言,还请皇上勿怪。”

    她追悔莫及,恨不得抽自己俩嘴巴。

    那样的话能说吗?但凡朱祁钰心狠一点儿,绝对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让大孙子夭折。

    朱祁钰笑笑:“朕岂敢怪罪太后,儿行千里母担忧,人之常情,说到底是朕的过错。”

    “哪里,皇上也有苦衷,本宫理解。”孙氏和颜悦色:“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过完年,迎回太上皇哈。”

    朱祁钰笑着点头。

    待孙氏离开后,他的笑容敛去,孤独地坐在椅上,双目失神。

    “我终究只是个外人,一个……孤家寡人。”朱祁钰苦笑自嘲,但随即又想到了李青,想到了于谦。

    还有…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这两个老臣对他也很拥护。

    他心里好受了些,但终是觉得自己处境尴尬。

    终究不是顺位继承,朱祁钰心里很自卑,比当初庶子出身的朱允炆要自卑多了。

    甭管怎么说,朱允炆是朱元璋钦定的继承人。

    而朱祁钰……只是临时拉来扛事儿的罢了。

    做皇帝并不爽,但朱祁钰却也不愿把皇位还回去。

    就像冬天的湿棉袄,穿着冷,脱了更冷……

    从登基那天起,朱祁钰就注定做不回无忧无虑,逍遥快活的郕王了。

    第190章

    饭局

    天空飘起鹅毛大雪,万物萧索,紫禁城染上一层厚厚雪白。

    朱祁钰站在窗前,望着白茫茫一片,愣怔无神。

    零星雪花顺着风吹进来,落在地板上,少顷,化作水珠。

    殿内燃着极品木炭,红红火火,温暖如春;外面却是冰天雪地,寒冷刺骨。

    随着窗户打开,热量迅速流失。

    “皇上,当心着凉。”小黄门取来大氅,为他披上。

    见皇上毫无反应,小黄门迟疑了下,尝试着去关窗户。

    “不用关。”朱祁钰开口,他吸了口气,一股沁人心脾的冰寒袭来,让他有种异样的舒爽,头脑也清醒不少。

    伫立良久,朱祁钰终究难捱苦寒,转过头走回貂皮大椅坐下。

    ‘吱呀~’小黄门机灵地关上窗户,回过头,却听皇上喃喃自语:

    “草原上应该更冷吧……”

    窗户虽已关上,但朱祁钰身上的寒意还未消散,他紧了紧身上的大氅,人微微蜷缩着,眼眸低垂不知在想什么。

    小黄门不敢打扰,想了想,去沏了杯茶,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

    朱祁钰眼眸微动,无神的眼睛重新聚焦,捧起冒着热气的热茶:“小恒子,你跟朕多少年了?”

    小恒子掰着指头算了算,回道:“奴婢自皇上十二岁搬出宫时,便跟着皇上了,过了这个年就十年了。”

    “十年了啊。”朱祁钰幽幽道,“一晃,都这么久了啊。”

    小恒子觉着皇上有些不对劲儿,似乎整个人都沉浸在悲观、消极的情绪中,连忙讨好笑道:

    “离过年也没多久了,过了年就要改元了呢,大臣给皇上拟的新年号可好听嘞。”

    “好听吗?”

    “好听,景泰,景泰……”小恒子唠叨了几遍,却忽的发现自己肚子里墨水着实有限,拍马屁都没法拍,不由尴尬起来。

    朱瞻基设立了内书堂,却也只局限于教太监认字。

    毕竟……不是每个太监都是王振。

    朱祁钰呵呵笑了起来,突然发现,这些个奴婢也并非无可取之处,至少他们不会忤逆,不会跟他对着干。

    “景泰…。”朱祁钰颔首道,“朕也觉得怪好听嘞。”

    “哎,呃呵呵……好听。”小恒子赔着笑,稍稍放松下来,不再那般尴尬,接着又奉上两句马屁。

    惹得朱祁钰大乐,憋闷的心情舒畅不少。

    是啊,过了年就是景泰元年了……朱祁钰不禁想起李青说的‘大道’。

    消极的情绪逐渐敛去,朱祁钰振作起来,既然命运让他做了皇帝,那就不能辜负,他也是朱家人,列祖列宗的子孙。

    天子,当修天子之道。

    朱祁钰坚定了目标,不再想那些糟心事儿,整个人念头通达起来。

    “传谕,令兵部都给事中李青,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进宫。”

    “是,奴婢遵旨。”

    “等等。”

    小恒子转过身,“皇上请吩咐。”

    “让他们去中殿吧。”朱祁钰扫了眼已经关上的窗,“这天寒地冻的……通知御膳房准备汤锅,多备些肉食果蔬。”

    “是。”小恒子恭声应是,停顿了一下,见皇上没有新的指示,这才退出大殿。

    …

    ~

    中殿。

    李青来时,于谦、王直、胡濙已经到了,殿中温暖如春,火锅汤汁翻涌,佐料的香气扑面而来。

    “李先生可算是来了,”朱祁钰指了指餐桌对面的椅子,“坐吧。”

    李青走上前,朝朱祁钰拱了拱手,又跟于谦三人打了个招呼,拉开椅子坐下。

    这次倒不是他摆谱,故意来晚的,而是他家在连家屯儿,离皇宫比较远。

    “此次京师之危,幸赖几位爱卿尽心竭力,”朱祁钰笑着说,“今日得闲,咱们君臣小聚一下。”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都是臣子的本分。”四人拱手,异口同声说着场面话。

    朱祁钰笑笑:“几位爱卿不必拘礼,就是简单吃个饭,都放轻松些。”

    说着,他端起肥美羊肉片,用筷子扒拉着往火锅汤汁中倒。

    “皇上,臣来吧。”于谦连忙接过盘子,“哪有皇上忙碌的道理。”

    “还是我来吧。”李青从于谦手里接过盘子,开始下肉片。

    在坐的几人,朱祁钰是皇帝,胡濙七十四了,王直七十,最年轻的于谦都五十一了,也就他最‘年轻’。

    于谦也没闲着,拿起一旁温好的酒,先给朱祁钰斟了一杯,又跟胡濙,王直,李青斟酒,最后才轮到自己。

    胡濙、王直都是数朝老臣了,说是国宝级的人物也不为过,胡濙是建文二年的进士,王直是永乐二年的进士,二人为官数十年,早就把官场摸透了。

    别看皇上说只是吃饭,但俩人都知道肯定是谈国事。

    且还是私密的事,不然也不会连个伺候的奴婢都没有了。

    两个老家伙正襟危坐,不是摆谱,而是在绞尽脑汁的想着如何应对。

    做官做了这么多年,二人一直屹立不倒,足见二人段位之高,尤其是胡濙,仅是尚书就做了二十多年。

    火锅汤汁翻滚,肉片浮沉,鲜香四溢,但俩人一点心思都没在这上面。

    于谦也知道这绝不是简单的吃饭,不由心里揣测着皇上的用意。

    “熟了熟了……”李青招呼道,“吃吃吃,趁热。”

    三尚书:“……”

    一皇帝:“……”

    果然,你是懂吃饭的!

    朱祁钰率先调整过来,笑道:“诸位别客气。”

    “皇上你也别客气。”李青给他夹了一筷子,表面工作做完,便不再理会其他,抄起筷子就是造。

    一边吃,一边用公筷下菜。

    先下肉,待肉半熟后,再下青菜,李青深谙吃火锅的精髓,这样就可以菜肉一起吃了。

    李青的插科打诨,成功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吃上面。

    几人也只好先压下心事,动了筷子。

    胡濙七十好几了,脑子依旧好使,但手脚却跟不上了,夹起一筷子菜后,来不及夹第二筷子,锅中的菜就被扫荡干净。

    对此,他很无语。

    同时,无语的还有王直。

    于谦倒是习惯了,只是暗暗好笑。

    胡濙年纪大了肉食不敢多吃,怕不消化,见菠菜熟了,便准备尝尝,不料刚拿起筷子,李青就给一筷子抄走大半。

    又见朱祁钰也下了筷子,只好无奈放下。

    胡濙斜睨了李青一眼,不禁暗叹:“还是年轻好啊!这胃口……”

    要说,胡濙是见过李青的。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李青已经伪装了,后来更是戴了面具,加上李青一走十余年,回来时又是小伙儿模样,他根本就没往别处想。

    ……

    ‘嗝儿~’李青咂吧咂吧嘴,“皇上,我吃好了,你们慢慢吃。”

    朱祁钰放下筷子,笑道:“不急着走,刚发了汗,不宜见凉气。”

    李青点头。

    于谦三人见状,也放下了筷子,看向朱祁钰。

    都知道,今日说是吃饭,实则还是议事。

    朱祁钰提起酒壶,亲自给几人各倒了一杯,这才道:“大明外患已解,然,仍有内忧啊。”

    李青不发表看法,拿起一个橘子剥了起来,他就一都给事中,轮不到他上赶着。

    于谦三人相互交换了个眼神,最终吏部尚书王直,率先开口:

    “主忧臣辱,劳皇上为国事烦忧,是臣子的过错。”

    顿了下,“不知皇上为何烦忧,还望明示。”

    “爱卿言重了。”朱祁钰笑了笑,前戏做足了,当下也不再客气,“主要是迎太上皇的事儿。”

    于谦三人一呆,李青咀嚼橘子的动作也是一顿,诧异的瞥了朱祁钰一眼。

    却听朱祁钰道:“过了年就迎太上皇回来吧。”

    第191章

    李青的底线

    朱祁钰迎上四人的目光,轻笑道:“朕是认真的。”

    四人默然,他们自然看的出来,只是不明白他为何如此。

    就连李青都不理解:明明都告诉他了,朱祁镇绝对回不来,他干嘛如此?

    朱祁钰道:“太上皇终究是要回来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身为大明曾经的皇帝,岂能一辈子待在草原之上?”

    于谦三人轻轻点头,平心而论,他们也不希望朱祁镇一直待在草原上。

    如朱祁钰所说,那可是大明的皇帝啊!

    “皇上你可想好了?”李青沉声问。

    朱祁钰点头:“有些人总想以太上皇逼朕妥协,太上皇一日不回,他们便一日借此闹腾;

    朕不想朝局内耗,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朝局。”

    朱祁钰的想法很简单:你们用接回太皇上逼朕,那朕就把他接回来,你们还能怎样?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