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真以为加了官进了爵,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告诉你,远着呢!”李青冷哼:“就连皇上,都无法为所欲为,你一刚晋升的武清侯算什么?就你这点儿道行,被人玩死一点也不稀奇。”
“你……”石亨气结,却又不敢破口大骂,恨恨嘲讽道:“是,你多牛啊,你杀朝中大臣都没事,我确实比不了。”
李青笑笑:“你不服是吧?”
“服,服了。”石亨怕他再动手,轻哼道:“谁敢不服啊。”
但却是口服心不服。
李青没跟他计较这些,而是问道:“你觉得文官结交你是为了什么?”
“巴结我呗。”石亨哼哼道,“老子……”
“好好说话。”李青眼神危险。
“……”石亨闷声道:“于谦功劳第一,我…算你第二,我第三吧,但你们不是没高升嘛,他们当然……”
他突然顿住,意识到了什么,问:
“是皇上不赏你们,还是你们不要?”
“皇上想给于谦封侯,于谦拒绝了。”李青道:“皇上也想给我封侯,我也给拒绝了。”
“为,为啥啊?”石亨诧异,“侯爵都不要?”
“我们不想要,也不在乎这个。”李青笑了笑,反问道:“你觉得自己封侯是福气?”
“难道不是?”
“至少对你来说不是。”李青摇头道,“因为你德不配位。”
“你他娘放屁!”石亨见李青肯好好说话,胆气儿顿时一壮,“老子帮着死守德胜门,驰援安定门,打的都是最艰苦的仗,怎么到你嘴里,就德不配位了?”
“不是说你功劳不够,而是你的德行。”李青幽幽道,“还有,说话注意点儿。”
石亨:“……”
“石亨啊,你可知皇上为何给你封侯?”李青问。
“当然是老子……我立了大功,皇上论功行赏,这有什么好奇怪的?”石亨一脸理所当然。
李青嗤笑:“是,你是立个功,但你不觉得皇上的赏赐有些大吗?
即便赐你爵位,伯爵也够可以了,毕竟你又不是总指挥,头号功臣是人于谦;
而皇上直接给你封了侯爵,且还是世爵,这还不算,更是将你提拔到提督总兵官的位置,这是何等的恩宠?”
“这……”石亨怔住,听李青这么一说,他也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真要搬开揉碎了算功劳,他一个冲锋陷阵的武将,确实比不过总指挥于谦。
李青叹道:“所以啊,你根本不知道皇上为何提拔你。”
“那你说,是为什么?”石亨闷闷道。
“因为你不像我和于谦,你是武将,纯正的武将。”李青说道,“皇帝看似在扶持你,实际上是为了扶持武将,你可知他为何如此?”
“因为文官势大?”
李青笑了:“不错嘛,看来还没蠢到家。”
石亨脸上露出一抹得意,旋即化作愤怒:“你才蠢呢。”
李青懒得跟他计较这些,幽幽道:“可你呢,你却收文官们的好处,又是银子,又是小妾的收;
换成你是皇帝,面对这样的你,会如何做?”
石亨一呆,继而一凛,很快冷汗就下来了。
第26章
置换货币
“知道怕了?”李青揶揄。
石亨不语,额头布满冷汗,有些事没想到也没什么,可一往深了想,就会明白其中的祸患。
他不聪明,但最起码是个脑子正常的人。
是啊,自己虽有功,但还不至于封世袭侯爵,加提督总兵官……石亨抹了把脸上的冷汗,讷讷道: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石亨咽了咽唾沫,道:“我知道你一心为国,肯定不愿我这样有能力的武将,被那群狗日的陷害,不然也不会管我了,对吧?”
“呦呵,这会儿怎么变聪明了?”李青惊诧。
“……”石亨讪讪道,“之前不是没悟到这一层嘛,其实…我觉得我脑子也还行。”
李青翻了个白眼儿,“现在愿意听我的啦?”
“当然愿意!”石亨忙点头,问道:“那个…皇上还不知道这事儿吧?”
“这我就不知道了。”李青摊了摊手,“不过,厂卫也不是吃干饭的,你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石亨脸一白:“李…先生,你觉得我还有机会吗?”
“当然。”李青笑道:“常言道:浪子回头金不换;你现在还未打破皇上的底线,还来得及补救。”
“哎,那我…该怎么做啊?”石亨乱了方寸,“要不我负荆请罪吧?”
“那倒不用。”李青摇头道,“真要摆到台面上,牵扯的人就多了,皇上登基时间不长,想要一个稳定的朝局,你只需要做好两件事即可。”
“你说。”
李青伸出一根手指:“第一,收了人家多少好处,立即退回去,不然他们以后还会给你送。”
接着,又伸出一根手指,“第二,朝堂之上,无脑站皇上,跟文官对着来,以此向皇上证明,他的投资没有白费。”
李青道:“做好这两件事,之前的罪过,想来皇上也不会再追究了。”
石亨缓缓点头:“我明白了,明儿我就把东西送还回去,以后跟他们断绝来往。”
“……呃,暗地里泾渭分明就好,不过最起码表面上要兼顾一下。”李青道,“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也不要闹太僵;
你只要秉承着不和文官沆瀣一气,就可以了。”
“当面笑,背后刀?”石亨迟疑着说。
“对对对,就这意思。”李青欣慰道,“你要早领悟这些,也不至于挨这顿打了,更不会被你大侄儿揍。”
石亨强笑了笑,他不敢跟李青算账,心中憋着的邪火,只能发泄在大侄子身上。
小比崽子,老子饶不了你……石亨暗暗冷笑。
不过他却忘了,自己打不过大侄子。
该说不说,石亨确实有些……不太聪明的样子。
“今儿这事儿……就算过去了。”石亨挨了一顿毒打,更是差点没命,他心里承情,但嘴上却说不出讨好的话。
“我先回去了。”
“嗯,去吧。”李青摆了摆手,独自一人欣赏夜景。
直到夜深,才回家休息。
…
次日。
李青早早起来,洗漱后换上官服,坐在院里等候。
辰时初,各路人马陆续到齐,小院都挤不下。
李青只好在赶去宝源局的路上,给其进行分组。
和勇一直念着李青的好,想帮他做些什么,问:“有没有需要提前准备的,我带人去办。”
“嗯…你带着二队、三队,去菜市口宣传一下,就说宝钞可以换铜钱,一贯钞,一百文。”
“成。”和勇点头答应,正欲去办,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问:“你把人都打散了,是不是得给我个令牌啥的啊?”
李青好笑道:“用不着,我是总负责人,你就说是我的吩咐,没人敢不听。”
“那成。”和勇拨转马头,去后面叫人去了。
~
宝源局。
李青提前打过招呼,宝源局监造,早早就候着了。
基本没浪费时间,人一到地方,直接去了库房。
到了门口,宝源局监造搓着手道:“李大人,这么多人都进去,实在不合规矩,再说也用不了那么多人,以下官看,进去百来人就成。”
他官职比李青大,但李青这会儿是钦差,钦差见官大一级。
“可以。”李青点头,从一队里挑选了百十号人。
宝源局监造见人选好了,立即朝这些人道:“衣服都脱了,脱光。”
百十号人满脸不情愿,迟疑着不肯脱。
李青当即道:“一口价,愿意去搬钱者,每人额外加十两银子,但要把钱全部搬出。”
十两银子着实不少了,很快就有人脱衣服,甚至没被选中的人都开始脱,不过被李青及时制止了。
片刻后,百十号捂裆达人就绪。
见状,宝源局监造取出钥匙,上前开锁。
百十号人赤条条冲进库房,一箱箱往外搬铜钱。
其实倒也不用这么严谨,毕竟铜钱并不算值钱,犯不着冒风险,但规矩如此,李青也不好让人家难做。
大半时辰后,数十辆马车被装满。
宝源局监造上前道:“李大人,按规矩,这些人得留在这儿,直至库房清空才能离开。”
“嗯…成吧,他们干的是体力活,伙食不要吝啬。”李青道,“花销……事后可以我报销。”
“是,下官遵命。”
李青转过身,一挥手,“走,去菜市口。”
…
赶到菜市口时,都快中午了。
经过和勇宣传,加上百姓奔走相告,这里挤满了人。
李青朝刑部侍郎道,“带着五队,去组织一下秩序,清理出一块空地,让百姓排成……”
算了算街道宽度,再除去马车经过所需空间,李青道:“排成五队。”
刑部侍郎点点头,带着人去了。
一切准备就绪,人也饿了。
不过看着迫不及待的百姓,李青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兑换,同时,命人去催饭食。
宝钞的购买力逐渐降低,百姓都不想再持有宝钞了,虽然一贯钞只能换一百文,他们依然愿意换。
无他,一百文铜钱的购买力,比一贯钞要大。
六部的衙役负责兑换,翰林院记账,都察院御史监督,厂卫监督都察院,而李青…大爷似的坐在椅上,守着兑换而来的宝钞。
半个时辰后,饭食送来,中途休息一刻钟,而后继续兑换。
申时,数十辆马车的铜钱兑换完毕。
李青带着账本,以及兑换来的宝钞,进宫复旨。
朱祁钰这边也早早做好了准备,在户部尚书的主持下,精通计算的太监们开始对账,算盘打的噼啪响……
申时末,确认无误后,李青才出宫。
次日,照旧。
…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兑换宝钞的事越传越远,前来兑换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业务越来越熟练,从最初一天换一次,到两天换三次,再到一天换两次,效率也越来越高。
只用了二十余日,用了不到两万万枚铜钱,京师一地就兑换完了,只有零星百姓前来兑换。
但李青怀疑他们是黄牛,直接给停了,为此,背地里不少人骂他。
其实从长远来看,换不换都不打紧,因为宝钞还是会流通的,汇率已经固定,没置换的也不吃亏。
但百姓可看不到这层,李青没少挨骂。
朱祁钰听说后,还特意帮李青解释了下,有些效果,但不大。
见此情况,朱祁钰干脆不让李青干这差事了。
已经有了经验,队伍也被李青带好了,各个部门相互牵制,倒也没什么可忧虑的。
于是乎,司礼监掌印太监小恒子,接过接力棒,去天津卫置换。
东厂提督负责铜钱押送,锦衣卫指挥使负责路上安全,都察院右都御史监督,此外还有六科给事中。
李青倒是乐得清闲,打个样儿也就是了。
万事一把抓,他就是累吐血,也抓不过来。
第27章
张邋遢携赝品而来
货币兑换已经开始,就很难停下来了,即便后面朱祁钰有心反悔,也做不到。
因为会被百姓唾骂,从朱祁钰的为人来看,他是不愿背负骂名的……李青放下心来。
朱祁镇的问题已经解决,货币政策也开始施行,大明的基本盘没动,且还在往着好的方向发展。
想来想去,倒也没什么紧要的事了,李青决定开始另一主线任务。
——偷大典!
按时间算,这已经是他入朝的第十一个年头,虽然留了胡须,但面部并未发生变化。
之前婉灵她们倒是教过他化妆,但李青并不熟练,这么多年过去,都忘得差不多了,除非戴头套似的面具,但他并不想那样。
因为戴着那玩意儿,实在憋闷的紧。
以前有丫头,他心都在家里,现在不一样了,他已无所牵挂,做完了要做的事儿,他想停下来。
歇一歇,陪陪师父。
自洪武十五年入朝后,师徒俩聚少离多,也就宣德朝退下后,陪了师父一些年,但那时小老头疯了,基本不认人。
这次后,李青想真正陪陪老人家,这是他在大明最亲的人。
他想尽尽孝道,他怕子欲养而亲不待。
此外,就是下一任皇帝的继承人选了。
李青只知道,历史上的成化皇帝独宠万贵妃,再就是成化犁庭,别的就不知道了。
不过,成化皇帝的风评貌似不怎么好。
但来了大明这么久,李青很清楚史书不可尽信,风评好的不一定真那么好,风评差的也不一定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