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58章

    “说好喝酒,却弄了我一肚子气,真是的……”他拄着拐杖,愤愤离去。

    望着他的背影,李青轻轻笑了:憨憨终究释怀了。

    太宗、仁宗、宣宗,看似多选,实则只是单选题,老子、大侄子,都不是憨憨的菜,只有仁宗可选。

    但憨憨并未选仁宗,由此可见,他心里还是承认并认可父亲的。

    李青辛酸又欣慰,最后化作一声长叹,好似了却了一桩夙愿。

    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扮演起大家长的角色,既是大明的大家长,又是朱家的大家长。

    这一点,李青本人都不自知。

    这么多年下来,他已经完全融入了大明,看问题不再以后世的眼光来看,也不再以后世的标准要求大明。

    他明白,这不现实,更不可能。

    这个时代的人们,上到皇帝,中到官绅,下到百姓,都被数千年来的封建思想腐蚀透了,观念被严重禁锢,形成了强有力的规则壁垒。

    想打破?太难太难了!

    且如果没有更好的承接方式,打破不但不会变得更好,反而会更差。

    他这个后来人,也只能在现有的规则中做事,有余力时,尽量想办法做出细微改变,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

    但这,需要的时间太久,比把草原纳入大明版图的难度,要更大。

    …

    ps:今儿两章了。

    第63章

    李青才是真大腿!

    夏去秋来,悠闲依旧。

    李青休息的同时,也在关注着江南的变化,以防沈鑫的出局,会带来不良影响。

    但事实证明,他想多了,在各产业成熟的情况下,对江南经济大局的影响并不大,一个沈鑫倒下,还会有很多个小沈鑫接上。

    一鲸落,万物生!

    随着沈鑫这个巨无霸的离场,也造就出了许多上升通道——商业的上升通道。

    富绅没几个庸才,海商贸易的利润,大家心知肚明,有了晋升之路,他们自然上心。

    何况,在李青的倡导下,沈鑫都是打包售卖,供应链、作坊、工人,统一售出,这为富绅提供了太多的便利。

    同时,作坊里的工人,也不会因为沈鑫的离场而失业。

    至于富绅,只要他接手,作坊立即就能运作,可以说白捡一台赚钱机器。

    这种好事,没人不愿意干,以至于沈鑫资产回流的数额,比其预想要多出近四成,这可把他开心坏了。

    李青得知后,亦是一脸欣然,沈鑫带去北方的钱越多,越有利于北方发展。

    这一行为,既释放出了江南富绅的财富,又能解放沈鑫的资产,让其用于北方。

    且从长远来看,百姓做工的选择更多,为了笼络工人,富绅压榨百姓的事情,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概率不会发生。

    这种百花争艳模式,远优于一家独大。

    凉亭下,李青自斟自饮,悠哉悠哉。

    “以市场养资本,再让资本回归民间,这就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又饮了一杯,李青一脸享受,不知是因为杨梅酒的回甘,还是为大好的局势而开心,亦或许两种都有,他眯着眼眸,满脸的舒心自在。

    李青嘴里哼着小曲儿,摇头晃脑,美得不行。

    “李叔,张爷爷喊你去做饭。”小丫头片子小跑过来,怯怯提醒道,“离饭点儿就半个时辰了,你别耽误了。”

    “嗯,知道了。”李青颔首,继续怡然自得。

    做饭并不需花费太多时间,择菜、洗菜、烧锅,切菜都是下人完成,他就负责掌勺,半个时辰都富裕。

    见她不走,李青诧异道:“还有事儿?”

    “没,没了。”朱婉清摇了下小脑袋,踌躇少顷,声细如蚊:“李叔,对不起,以前侄女不懂事。”

    “说什么呢?”

    朱婉清一怔:李叔还是大度的,倒也没我想的那般……

    “你大点儿声,我没听见!”李青哼哼道,“再说一遍听听。”

    “我……”朱婉清哪里不明白他是故意的,当初隔着那么远,他都能听见,她不由鼓起腮帮子,道:“没什么,赶快去做饭吧,不然张爷爷揍你,我可不帮忙。”

    说罢,跺了跺小脚,气哼哼走了。

    “还挺有脾气,”李青噗嗤一乐,自语道,“还是打得轻。”

    不过李青也只是说说罢了,倒不至于为了这点儿小事,跟一个丫头片子过不去,人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刁蛮任性了那么久,哪能一下子就转性,这些天小丫头已经转变很多了。

    李青不是苛刻的人,只要能改,他可以是个慈祥仁爱的长辈。

    当然,死性不改的话,那就要上家法了!

    …

    舒服日子过久了,人都是会懈怠的,于是,李青又歇了一刻钟。

    直到时间快来不及了,才火急火燎地去东厨,忙得脚不沾地,可谓是卡着点儿交的作业。

    今儿中午,一家人齐齐整整。

    李青、张邋遢、李宏,朱高煦爷孙俩,朱祁镇一家三口,很是热闹。

    “青子,下次多做些菜,让外人知道,还以为咱们吃不起呢。”张邋遢说。

    “呃…好,下次多做些。”李青讪讪点头,实际上他是来不及了,这才减少了三分之一的量。

    菜虽少了些,但味道没的说,一顿饭下来,盘子都不需要怎么洗,吃得那叫一个干净。

    才入秋没多久,但已经不怎么热了,每次午饭后,李青都喜欢拿上一本《永乐大典》,摆上一壶茶,一坐就是一下午。

    今儿自然也不例外,他拿了本关于阴阳术数的大典,开始翻阅起来。

    李青对这一类书籍涉猎甚深,现在的他,已达到了堪比后世‘天气预报’的境界。

    毕竟……天气预报也不准!

    刚翻了几页,小丫头又跑了进来,露出半个小脑袋,“李叔,外面有人找你。”

    “嗯,知道了。”

    就会摆谱……小姑娘悄悄翻了个白眼儿,补充道:“好像是那个沈富绅。”

    “是他?他这么快就回来了?”李青一怔,“好,我这就去,告诉老爷子,晚饭我就不做了,不行让下人去酒楼打包些饭菜回来。”

    “喔,知道啦。”小姑娘怏怏答应,酒楼的饭菜可比不上李叔手艺。

    ~

    沈府。

    沈鑫春风得意,整个人仿佛都年轻了十岁,红光满面,笑声朗朗。

    “沈老板这么快就忙完了?”李青问。

    “哪呀,不过投资最大的苏杭两地,已经完成了交割。”沈鑫笑道,“根本没费多大力气,只把风声放出去,他们就上赶着来了,收购价格比我预料得还要多不少。”

    顿了顿,拱手道:“这都多亏了李大人,大人放心,事后账目统计好后,沈某必给大人一个满意的交代。”

    沈鑫是个商人,深谙投资之道。

    他明白,若想在北方快速站稳脚跟,必须要有李青帮助,不然人生地不熟,谁都能欺负他。

    在李青身上投资多少都不多,别的不说,单是这次在李青的帮助下,带来的额外收入,就抵得上好几个金陵富绅身家总和。

    当初约定的是,挽回损失的一半作为报酬,沈鑫本来计划的是不管挽回多少,哪怕全分出去,甚至倒搭点儿,都给李青三百万。

    但这次实在挽回的太多了,他准备给五百万。

    即便这样,他也不亏。

    李青问道:“结账了吗?”

    “还没有,这才多久啊,只是初步达成协作。”沈鑫笑道,“我这次回来,正是为了带些人手过去,顺便给大人汇报一下。”

    李青轻笑点头:“有白纸黑字,又有锦衣卫的兄弟镇场子,那些人不敢耍赖,对了,那些人威胁你了吗?”

    “嗯。”沈鑫点点头,接着,脸上浮现一抹敬畏,谄笑道:“我一提大人名字,他们立即老实了,虽然仍是嘴上不饶人,但气势弱了一大截儿,明显就是虚张声势。”

    他现在对李青是真服气,提李青,那是真好使。

    昔日那些不可一世的官员,在听到李青名号时,那狂变的脸色沈鑫一一看在眼里,他看得出来,那些人对李青不是一般的敬畏,甚至是深深的恐惧。

    沈鑫感叹:这才是真大腿啊!

    他觉得他足够高估李青了,但走了一趟后,他才明白李青的能量之恐怖。

    想想之前舍弃李青,转而去巴结其他人,他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当初早知,怎会有今日。

    沈鑫感激道:“本以为资产只能贱卖,大人这一出手,给沈某挽回损失多达上千万两,当初的约定沈某不敢忘记,大人若是急用钱,沈某可以提前支付。”

    “不必。”李青摆摆手,“我不缺钱,不急这一时,当务之急,是先把资产聚拢起来。”

    顿了顿,“北方百废待兴,可谓是处处商机,在那儿边发展,我可以保证,不会比在这儿赚的少。”

    “那是,那是……”沈鑫赔着笑,“有大人罩着,沈某何愁不发财。”

    “哦?哈哈……”李青大笑,心情大好。

    首先得让资本对市场有信心,那样人才舍得花钱,才能带动经济,沈鑫去北方释放财富,所带来的良性发展,十个、百个能臣干吏都及不上。

    沈鑫也陪着大笑起来:“以后就多仰仗大人了……”

    第64章

    憨憨,该喝药了

    一番吃喝过后,李青又给沈鑫讲了北方的商业局势。

    论经商,李青自然比不上沈鑫,但他对政治卓越的眼光,加上后世的先进理念,也非沈鑫可比,偶尔冒出一两句后世烂大街的理论,就能让沈鑫眼前一亮。

    在李青稍显夸张的描绘下,沈鑫仿佛看到一座金山在向自己招手。

    两人越聊越尽兴,喝完酒又喝茶,直到傍晚时分,李青才离开沈家。

    该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就等沈鑫回笼资金,然后去北方再创辉煌。

    之前那一套砸钱换市场的模板,完全可以复刻,这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以沈鑫的商业才能,根本没有玩砸的可能。

    李青唯一要做的,就是坚定他的信心。

    商人是逐利的,只要让他相信能赚钱,沈鑫不可能不卖力。

    不过李青也并不是一味画饼,尽管朝廷什么也没付出,但……能赚钱也是真的啊!

    ~

    到家时,天已经黑透了。

    老头子早早睡了,朱祁镇一家也回了自己院子,前院客堂,就剩朱高煦爷孙俩在说着什么。

    见李青回来,朱高煦笑道:“来的正好,咱们杀一局。”

    “你还会下围棋?”李青诧异,这没想到憨憨竟也玩起了高雅。

    “呃…这不是多动动脑子,以防痴傻嘛?”朱高煦讪讪道,“围棋太费脑子,咱们下象棋,锦儿,去把我象棋拿来。”

    “是。”朱祁锦起身,朝李青一礼,退出客堂。

    李青瞅了瞅少年背影,回头道:“对了,有个事忘了问你,你这孙子知道详情吧?”

    “瞧你说的,他当然知道。”朱高煦无语道,“总不能到我死的时候,一个后人送行都没有吧?”

    “倒也是。”李青微微点头,“不过……你这一脉,在交趾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现在比以前好太多了,基本没有敌手。”朱高煦好笑道,“践行的是,当初你提出的理论,你都忘了?”

    “如此最好不过,”李青欣然,随即又道:“对了,我丑话说在前面,你落叶归根葬皇陵没问题,但你儿子,你孙子……”

    “他们不会回来的。”朱高煦叹道:“他们和我不同,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习惯了那里的生活,子孙都在那儿,而我……我也是如此,但我执念太重了。”

    “明白了。”李青笑笑,“习惯吗?”

    朱高煦一滞,苦笑:“最开始几天还真不习惯,不过现在好多了,于我来说,这里才是家乡故土。”

    顿了下,叹道:“不过,照这个局势发展下去,终有一日我这一脉会被交趾同化,成为地地道道的交趾人,恐怕无法长远为大明做事。”

    “没关系,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李青轻笑,“这样已经很好,哪儿能什么好处都让大明得了去?”

    “昂,说的也是。”朱高煦闷闷道,“我就是给你提个醒,至于怎么做,我也管不着你。”

    ~

    象棋取来,二人对弈。

    两人边聊边下,不过大多都是朱高煦在说,人上了岁数,难免喜欢缅怀过去,话也多了些。

    李青只充当一个聆听者,偶尔接上一两句话,其实……他也喜欢缅怀过去。

    …

    轻松惬意的生活,没有记忆锚点,所以感觉过得很快。

    眨眼,已是秋去冬来。

    这么久的时间,李青也就记住个吃月饼。

    今年的金陵稍好一些,气温下降的不是很厉害,第一场雪迟迟不下,偶尔下场小雨,大多都是大晴天。

    这样的天气很舒适,午后靠在院里躺椅上,眯着眼晒晒太阳,困意来了就睡会儿,舒服得骨头都软了。

    不过人是舒服了,却苦了地里的庄稼,今年的粮食产量定然会下滑不少。

    好在不算太糟糕,冬至前夕下了场大雪,次日醒来,都漫过脚踝了。

    大冷的天儿,李青懒得动弹,但在小老头的逼迫下,还是去准备了饺子馅儿,然后拉上大家伙儿一起包饺子。

    不过,吃的时候一个赛一个能吃,干活的时候,就没几个人乐意了。

    朱高煦:“让我一个八十岁的老头子包饺子,这合理吗?”

    朱祁镇:“先生你是知道我的,我和面都够呛,这技术活干不来。”

    朱婉清:“李叔,我还是个孩子呀。”

    …

    不得不说,姓朱的没几个好东西,尤其是眼前三个;但李青也没那么好说话,除去一个老的,再除去一个小的,逮着中间的狠揍一顿。

    屋里燃着炭盆儿,暖烘烘的,一群人东歪西倒,下棋的下棋,聊天的聊天,也就钱氏勤快,帮忙包了不少。

    冬至吃饺子,但李青更想吃火锅,于是就折了个中,吃火锅饺子。

    钱氏母女一桌,一群大老爷们一桌,吃吃喝喝,吹吹牛皮,又有爷孙掰头的好戏,冬至就这样过去了。

    朱高煦终究是老了,随着气温逐渐走低,他出门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整日待在暖气房,面都很少露。

    李青倒是天天去看他,给配些药,为其疗养、续命。

    “憨憨,该喝药了。”李青日常送药。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