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11章

    “石爱卿,你怎么了?”

    “没,没什么。”石亨笑笑,恭维道:“国帑拮据,皇上仍如此支持河套建设,圣明无过皇上。”

    “哈哈……”朱见深忍不住大乐,“没想到不善言辞的武清侯,也会拍朕马屁啊!”

    石亨脸上一热,讪讪道:“微臣说的是实话。”

    他心里很纳闷儿,皇上这是咋啦?

    怎么一副……暴发户嘴脸,莫不是发了横财?

    国帑拮据并不是什么秘密,石亨实在搞不懂皇上为何如此痛快,只能归结于皇上圣明了。

    想到这儿,他不由更钦佩李青的判断:他虽小气,但大事上拎得清。

    朱见深确实拎得清,不过,若没有推行彻查商税,他还是要讨价还价一番的。

    “永青侯很急吗?”

    “啊?哦…”石亨回过神,拱手道:“倒也不是很急,不过若能提前送达,总归是好的。”

    皇帝爽快答应固然好,不过也打乱了李青的部署,石亨趁机道:

    “皇上,永青侯说国帑拮据,可用一小部分宝钞来代替。”

    “宝钞?”朱见深大感意外,“他不是最反对发行宝钞吗?”

    石亨挠了挠头,解释道:“永青侯这么做,是想让宝钞这种货币不被市场淘汰,让更多人认可,说是……这样能提高宝钞的信用。”

    他也不懂这些,只是按着李青原话回答。

    朱见深沉吟少顷,缓缓点头:“确实,他还真是深谋远虑。”

    “嗯…那成。”朱见深道,“就两百万贯宝钞,一百万两银子。”

    如今贯钞和白银的汇率早已不是一比一,历经数朝,宝钞贬值的速度太过猛烈,即便在李青的强势干预下,也只做到了一贯钞换一百文。

    两百万贯宝钞,也就是二十万两银子而已。

    石亨又道:“永青侯还说,这次只是应急,望皇上莫要大肆发行宝钞,不然……”

    “好了,滥印宝钞的危害朕知道,不用再复述了。”朱见深摆摆手,笑道:“石爱卿也居功至伟,想要什么尽管开口,无有不允。”

    “……臣身居高位,也时常得到先帝…还有皇上赏赐,算是颇有家私,皇上无需再赏。”

    朱见深摇头道:“还是要赏的,石爱卿漠北、河套两头跑,如此辛苦,朕岂好没有赏赐?”

    想了想,他朝不远处的小黄门道:“赏武清侯丝绸二十匹,纹银二百两,稍后你送去武清侯府。”

    “奴婢遵旨。”

    “臣谢皇上隆恩。”石亨下拜行礼。

    帝王赐,不可辞;他也没必要跟钱过不去。

    石亨谢完礼,又技巧性的提醒了下:“永青侯那边儿就缺钱粮,别的就没什么了,臣告退。”

    “嗯,”朱见深含笑点头:“朕稍后就安排,爱卿慢走。”

    ……

    河套。

    李宏是真有些顶不住了,不全是因为辛苦,也是觉得这样对他的成长没有助益,完全是在虚度光阴。

    帅营。

    李宏瓮声道:“干爹,你给我换个职位,我不想再开荒了。”

    “嫌累回家去。”李青翘着二郎腿,继续看,头也不抬。

    “我不回,我也不开荒。”

    “呦呵?脾气见长啊!”李青放下书,嘿嘿笑道,“那要不,你来当大帅?”

    李宏气苦:“干爹,孩儿不是怕吃苦,而是……这些事完全没有意义啊!”

    李青脸色一沉,语气也严厉起来:“好一个没意义,你管开荒没意义?”

    “至少,对我来说没意义。”李宏有些怕,但仍执拗地顶了一句。

    李青气笑了:“你可知这一句没意义,否定了多少人?

    大明将士战时用命,闲时开荒、耕作,为朝廷减轻了多少负担?到你嘴里就没意义了?”

    “孩儿……不是这个意思。”李宏心虚,嗫嚅着说:“孩儿只是想……进步。”

    “不管是做亲兵,还是开荒都能进步。”李青重新靠回椅上,继续翻着,淡淡道:“只是你眼皮子浅,看不到罢了。”

    李宏闷闷道:“孩儿愚钝,还请干爹明示。”

    李青合上书放在一旁,道:“让你做亲兵,是为了让你更快的了解军务,同时,也让你了解亲兵这个职位。”

    前半句李宏还能理解,后半句他就不明所以了,问:“了解亲兵这个职位……是什么意思?”

    “我问你,主将和谁打交道最多?”李青哼道:“不是上司,也不是士兵,而是亲兵!

    无论是日常相处,还是战场之上,亲兵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主将的喉舌,军务、指令什么的,都要由他们来中转、传达;

    你想做武将,若连打交道最多的部下都不了解,如何成为一代名将?”

    李青吁了口气,道:“诚然,我可以直接给你安排个武官职位,但那样对你没有任何帮助;

    所谓进步,不是指加官进爵,而是能力!

    没有能力,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李青道:“记着,唯有了解,才能理解,唯有理解,才能共情!”

    “孩儿……记住了。”李宏羞愧地低下头,“对不起干爹,孩儿太急躁了,没能明白干爹用心良苦。”

    李青呵呵,拿起继续翻看。

    “干爹……你生气啦?”李宏脸色讪讪,补充道:“干爹让我跟士兵们一起开荒,也是为了让我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对吧?”

    “不全是,干农活能提高你的耐力。”李青翻了一页,说道:“战场厮杀,体力很重要,光力气大可不行,还得足够持久,想想上次你才战多久,就没力气了?”

    李宏一滞,认真点头:“干爹说的是,是孩儿太功利了,把进步给曲解了,对不起干爹。”

    受李青影响,李宏的脸皮很厚,忙跑到李青身后给他捶肩,一副嬉皮笑脸模样。

    “干爹,你就别生我气了,以后你就是让孩儿挑大粪,孩儿都不带皱眉的。”

    李青眉间一挑,缓缓抬起头,回身看向他。

    “不,不是……干爹你什么意思?”

    “去,挑大粪去。”

    “啊?这,这……”李宏恨不能抽自己俩大嘴巴,嘴角疯狂抽搐,“干爹,这就没必要了吧?”

    “我觉得很有必要。”

    “……干爹~”

    “少肉麻,麻溜儿的。”

    李宏气坏了,也不给捶肩了,“你就是故意整我。”

    “说对了,就是整你。”李青嗤笑道,“你也可以不做,回金陵什么都不用干了,还有你的婉清妹妹……”

    巴拉巴拉……

    “休想腐蚀我,我绝不会半途而废。”

    “嗯,加油。”

    “啥是加油?”李宏不理解。

    李青咧嘴一笑:“就是……努力挑大粪。”

    “干爹你太过分了!”

    ……

    “嘶~太臭了。”李宏满脸狰狞,一张脸憋得通红,心里对干爹不满到了极点。

    不过,当他看到别人习以为常的神情,又觉得自己未免太过矫情,都是爹生娘养的,抛开身份不谈,大家都一样。

    别人能吃的苦,凭什么他就不能?

    他抱怨的情绪,渐渐消弭……

    ~

    河套掀起一股开荒热,各部落在明军的引导下,也干的热火朝天。

    他们也知道,有了耕地后家小就得到了保障,且也不用再冒死劫掠,亦或被劫掠。

    牛羊肉固然好吃,但并不能让他们食物自由,常处于吃不饱状态,且还要整日担惊受怕。

    相比之下,农耕就太安逸了,除了吃的差了点儿,其他哪哪儿都好。

    当然,这里水草丰美,待稳定后,在农耕的同时,一样可以兼顾放牧。

    生活有了奔头,干活自然卖力。

    …

    李青看着这一幕,颇为欣然,照此发展下去,不用太久这些人就将真正融入进大明,成为大明的一份子。

    开荒是个非常消耗体力的活儿,比耕作还要累,干重活,肚子里要有油水。

    于是,李青隔三差五,就想办法让他们吃顿肉。

    除了下放带来的肥猪、肥羊,李青还派了几支明军去打猎,什么兔子、野山羊、野骆驼……此外,还让人去附近的水域捕捞鱼虾。

    但这仍不能保证十万人的消耗所需,于是李青又派出去了两拨人,一波去关内买猪,一波去瓦剌买羊,用以保证后续补充这些人的营养。

    开荒没有油水实在太伤人了,不说明军,就是那些部落,李青也不想亏待了他们。

    现在他们可都是大明的人,累死累伤都是大明的损失,再说,河套的后续开发,这些人可是主力,必要的呵护是必须的。

    李青的付出没有白费,收获了正向反馈,各部落对大明朝廷更为亲近,对明军的芥蒂也大大减轻。

    接下来,李青的各种部署,他们都能积极响应,尽最大力气配合。

    …

    春暖花开,青草发出嫩芽,荒凉的大地生机勃勃。

    李青欣然笑了,这一步迈出来,下面的路就好走多了……

    第50章

    返京

    气候变暖后,青草疯狂生长,荒凉的大地很快被绿意葱葱代替,长势喜人。

    李青划出四片水草极为丰美的区域,两处用以后续放牧,两处作为马场,余下的让各部落自由选择。

    开荒指标:两年内二十万亩!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这只是第一阶段,先解决温饱方面的问题,后续随着人口上涨,再做规划不迟。

    来之前,李青就有了大致的计划,二十万亩耕地,其中五万亩用来种棉花,两万亩种桑养蚕,数千亩种瓜果……余下皆种永乐豆,宣德薯。

    由于气候影响,这些高产作物一年只能种一季,但一季也足够解决这些人的温饱了。

    此外还能放牧、打猎、捕捞鱼虾……生活绝对差不了。

    下达完部署,李青开始培养各产业,比如纺织、裁缝、粮食铺子、甚至酒楼……云云。

    想长远的留住人,必须要有基础配套设施,最起码的生活所需得有保障才行。

    这些赚钱的产业,李青全便宜了各部落首领,河套安定要靠他们出力,大明也不可能一直在河套驻扎五万大军;如此做可以将他们套牢在这里。

    所有基础建设都是按照大明的标准,纺织、裁缝、酒楼……甚至过节,都是按照大明的来,此外,李青还建立了个学堂,让他们学习大明文化。

    当然,不足以让所有人的孩子都上学,只针对部落高层。

    人都有慕强心理,拿捏住了高层家属,下层民众自会有样学样,从而渐渐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

    几代人后,这些人便会养成习惯,说汉话,穿汉衣,过汉人节日……那时的他们,便是不折不扣的大明人。

    这种润物无声的策略最是稳妥,所花费的代价也不算大,且后续还能带来丰厚回报,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需要大量时间成本。

    …

    四月下旬,开荒耕地近三万亩,两万亩种土豆,一万亩种棉花。

    此外,地上建房也开始进行,和泥、脱土坯、砌墙……以汉人的房舍为标准,照葫芦画瓢。

    舍弃了帐篷,改换房屋,游牧民族便有了‘根’。

    大家伙儿干的热火朝天,尤其是各部落的人,大明帮自己建房子,完事还给补助,这等好事上哪儿找去?

    生活有了奔头,还时常有大肥猪肉吃,他们自然卖力。

    众人热情高涨,不怕苦累,河套一天一个样……

    六月中旬,去瓦剌买羊的队伍回来了,一共买了七千多只。

    李青没有大量宰杀,而是分给了各部落让其放牧,他当然也没有厚此薄彼,给了明军白银赏赐。

    不过,李青收到了个很不好的消息。

    绰罗斯·伯颜帖木儿病故了!

    李青得知后,除了心忧之外,也唏嘘不已,伯颜帖木儿是个厚道人,他做瓦剌首领的这些年,为大明贡献良多。

    再换首领的话……怕是就没有这么好运作了。

    更重要的是,新首领能稳得住局面吗?

    李青心里没底……

    但他又无法阻止这些,只能给朱见深去一封信,建议他先观望一阵儿,别急着做决定。

    日子一天天过着……

    中秋这天,李青下令:所有人休息一天,过中秋,吃月饼。

    李青早早就开始为中秋节做准备了,在关内买好面粉、馅料,提前几天就大规模生产,中秋这天,所有人都吃上了月饼。

    李宏不理解,觉得太过小题大做。

    “干爹,一个中秋节,用得着如此重视吗?”李宏道,“停下一天,不知要少开垦多少亩地,少建多少间房舍呢?”

    李青却道:“吃的不是月饼,是文化认同。”

    李宏一头雾水,李青也没有解释。

    忙碌却舒缓的日子依旧继续着,这种生机勃勃场面,仅是看着,就令人无比满足,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种田积累的美妙感觉,无法自拔。

    …

    朝廷的拨款到手后,李青加大力度花钱,采买、发工钱、各种激励奖赏……将这些钱,转化成更高效的劳动力,以及货物,通过这些手段,将朝廷拨的钱下放给个人。

    并打通了河套和关内的贸易渠道,且以河套为跳板,辐射草原部落。

    李青致力于让河套成为大明、草原的中转站,进而加大民间货商贸易。

    当然,堪称战略物资的茶马盐铁贸易除外,这是大明朝廷控制草原部落的砝码,不能让民间商贾参与。

    李青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草原上各部落的生存思维。

    ——生存并非劫掠一条路,还能通过草原上特有的物资来交换,比如:人参、皮草、药材……都可以换取他们所需的东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