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尤其是六科十三道的御史,红包更是夸张,几乎人均百两。朱见深这么做,很大程度上获得了中下层官员的好感,不过,也不可避免得罪了高层官员。
相比钱,他们更在意的是地位超然性。
他们发100两,下面发5两,他们不会说什么,但他们发200两,下面人都发数十上百两,他们就不乐意了。
优越感荡然无存,他们很难接受。
难受归难受,谁也不会拿这个说事儿,这些高层也需要下面人做事,得罪人下属并不明智。
朱见深就更无所谓了,这些个朝堂大佬就没让他好受过,即便保持他们超然,情况也不会好哪儿去,还不如笼络一下底层官员。
其他不说,至少能少挨些骂。
朱见深没有食言,仅是京官的红包,就发了近十万两,余下的三十万两,经由户部下发给地方官儿。
当然,钱挂在户部账上!
如此操作,不可避免得罪了一众尚书、侍郎,就连内阁也颇有微词,但朱见深充耳不闻。
反正你们又不敢摆在台面上说,只要我没听见,那我就没挨骂。
…
小院儿。
东厨,李宏系着围裙,在东厨忙得脚不沾地,炸丸子、包包子、蒸馒头、炸秦桧……
屋檐下,李青倚在躺椅上,翻阅带着插画的话本,悠哉悠哉。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群魔乱舞的鹅毛大雪,将年味儿渲染得更足,只是……终究少了丝‘烟火气’。
李青总是不自禁,对着大雪发呆……
午饭,干儿子陪着小酌几杯,他胃里暖和了许多。
~
大雪下起来没完,李青睡个午觉的功夫,地上就积了厚厚一层白雪。
地上、院墙上、屋檐上、果树上……入眼白茫茫一片,万物萧索,银装素裹。
李青哈了口气,热量迅速消失,化作白霜融于空气中,他刻意停下早已形成惯性,无时无刻不在经脉运转的真气,以普通人的角度,感受着冬天。
不多时,便感到手指僵硬,并微微疼痛,跟猫咬似的。
“真冷啊……”李青打了个哆嗦,轻蹙眉头……
李宏忍不住说:“干爹,你穿这么单薄,能不冷吗?”
若不是面对长辈,且干爹脾气不好,他都要吐槽骚包了。
大冷的天,就里穿小衣外套长袍,一点棉不加,他这年轻小伙儿也扛不住啊。
“干爹,多穿件棉衣吧。”李宏劝道,怕他着了风寒。
李青微微摆手,“不用了,我不喜欢臃肿的感觉,放心,我身子骨没那么差。”
又望了眼冰天雪地,李青笑道:“你去加一件衣服,陪干爹走走,如此大好雪景,不欣赏一番太浪费了。”
“好。”李宏连忙答应,“干爹稍等,我马上来。”
这些天干爹总是郁郁寡欢,好不容易起了兴致,他当然要顺着干爹。
李宏很快去而复返,人又臃肿了一圈儿,且还给李青拿了件貂皮大氅。
“干爹,披上这个咱们再出门,身体要紧。”
“嗯…”李青不再推辞,尽管他不需要。
连家屯儿不算大,却也不算小,天子脚下,人口相对密集,且还不断有人在这购地,建宅院,落脚此处。
该说不说,京师的百姓相对很幸福。
毕竟在皇帝眼皮子下,子民过得不好,一眼就能看到,自然会优先优待。
朝廷有什么惠民政策,都会先在京师推广,又是天子脚下,基本杜绝了经被念歪。
李青一路走,一路看……
空气中弥漫着肉香气,还有油炸食物的特有气味,街巷上,孩童玩耍、吵闹,他们笑的开心,穿的很暖……
李青欣然,他知道这并不能代表所有百姓,但……这景象总归是好的,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脚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轻响,犹如轻快音符,十分舒缓,李青脚底暖暖,心也暖暖。
“宏儿,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
“记得,”李宏轻轻颔首,笑道,“干爹忘了吗?孩儿小时候就来过京师呢。”
“嗯,这么多年过去,你可有发现连家屯儿的变化?”
“变化么……”李宏挠了挠头,道:“确实发生了变化,那时候连家屯儿可没这么大,这些年下来,连家屯儿至少大了三分之一。”
李青苦笑,并未听到想听的答案。
这也难怪,李宏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没经历过苦难,很难跟普通百姓共情。
“不仅变大了,他们生活也变得更好了。”李青嗅了嗅鼻子,“你闻闻,是不是很香?”
李宏吸了吸鼻子,点头道:“是挺香的,过年嘛,谁家还不得吃些好的啊!”
他有些不理解,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金陵百姓过年也是如此。
李青却道:“以前百姓可没这么好的生活,若时间线推到大明之前,百姓吃饭都是问题;
你所认为的正常生活,是很多人遥不可及的梦,你所过的生活,是你祖辈为你拼来的,可不代表所有人。”
李宏缓缓点头:“孩儿也知道百姓疾苦,但如今大明欣欣向荣,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至少现在百姓已经基本摆脱了饥饿,未来只会更好。”
“倒也没你想的那么乐观。”李青微微摇头,“你只看到了结果,却没看到过程,大明有如此局面,过程并不顺遂。”
李青轻叹:“如此景象,是百姓辛苦劳作,是历代皇帝殚精竭虑,是少数贤臣努力的结果……”
顿了下,他语气傲然:“也是干爹不辞劳苦,一点点铸就的……”
李宏笑着说:“那是,谁人不知干爹两朝重臣,兢兢业业数十年……”
李宏巴拉巴拉说着好听话。
“呵呵……”李青笑了笑,叹道:“所以啊,还是不能太乐观,这种景象来之不易,顺其自然不会更好,反而可能会更坏;
任何时候都需要有逆流而上的人,你既要走这条路,那就要做好斗争准备,以对抗随波逐流,以及和光同尘的官员。”
李宏似懂非懂,点头道:“孩儿记住了。”
没经历过仕途的他,对干爹的话理解并不深刻,不过他看得出来,干爹真的很疲倦。
他试探着说:“干爹……要不你还是别入阁了,索性直接退了吧。”
“怎么说?”
李宏道:“干爹忙碌了这么久,是该歇歇了,大明这么多官员,其实……也不差你一个。”
“官员虽多,但能让干爹放心的却不多。”李青苦笑,“皇上还没巩固皇权,漠北草原局势不明朗,河套地区也未开发得当……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入不入阁且不说,退是退不了的。”
“为什么啊?”
“因为我不放心很多人。”李青说。
李宏讪笑道:“干爹,听你这么一说,咋好像满朝皆是奸臣似的?”
“没这么离谱,想做实事的人还是有不少的,但有的没能力,有的人品有问题……”李青幽幽道,“二者缺其一,事情就难以做好;
甚至有很多好国策,在个人私心影响下,会向着反方向发展,官场……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李宏咕哝道:“有这么夸张吗?”
“大多人都有私心,大多人都不满足现状,但资源终究有限……”李青轻叹:“等你真正踏入这个圈子,你就会明白干爹有没有夸张了。”
李宏不太相信,道:“干爹,孩儿觉得……你太悲观了。”
李青不反驳:“你这话倒没说错,我的确悲观。”
他自嘲道:“经历的多了,难免会这样……”
第54章
再起涟漪
雪一直下,朔风不止……
一圈儿逛下来,李青大氅积了厚厚一层雪,李宏更不堪,鼻涕泡都给冻上了,如冰琉璃一般晶莹剔透。
“干爹,咱们回去吧?”
李宏都被冻透了,穿了两层棉袄的他,仍是顶不住这严寒,说话都打哆嗦。
…
回到家,李宏烤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恢复过来,见干爹跟没事儿人似的,不由大感惊诧:
“干爹,你都不觉得冷吗?”
“你体质太差,还是得练。”李青撇撇嘴,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你哪样都不合格。”
“……不是我不努力,而是干爹你太离谱好不好?”李宏无语的同时,也相当震惊。
干爹这身子骨…简直无敌了!
再联想到当初河套夜战强敌,李宏更是神往,搓着手道:“干爹,我该怎么练,才能达到你这个境界?”
这还真把李青给问住了,沉吟良久,才道:“也不用刻意追求这些,做武将跟个人勇武关系并不大,再者,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
李宏哪里肯信:“对孩儿你就别留一手了吧?”
“你以为你是我啊?”李青翻了个白眼儿,没好气道:“干爹我可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你?不过一凡人罢了。”
“勤能补拙!”李宏不服。
李青点点头:“或许吧,但没有天赋,付出和回报会严重失衡,不划算。”
顿了下,“这么说吧,你从现在开始练,日夜不辍,练到你五十岁时,大概也只能有干爹十分之一的武力值,你认为值得吗?”
“就……十分之一?”
“就这,我都还是往多了说呢,”李青哼道,“既然要走仕途,就要纯粹一点,武力是加分项,却不是不可或缺,多长点儿脑子才是正经。”
李宏遗憾地叹了口气,想想当初学干爹躺着骑马……他熄灭了效仿干爹的念头。
有些人太过耀眼,后人别说达到那般高度了,甚至连模仿都做不到。
“干爹,官场真如你说的那般浑浊不堪吗?”李宏问。
李青没再解释,只是道:“有些事只有你经历了,才能有深刻体会。”
“好吧。”李宏挠了挠头,嘀咕道:“可我什么时候才能走仕途啊?”
李青笑笑:“我既答应了你,就不会食言而肥,放心吧,有合适机会,我会给你安排的。”
“嗯,谢干爹。”李宏点点头,“晚上吃什么?”
“随便。”
“……具体点儿好吧?”李宏谨慎的说,上次他就信了这话,结果就挨了顿胖揍。
“嗨,都行。”
“……”
~
过年生活很安逸,整日悠闲,又有美食、美酒作陪,在关外忙碌了一年有余的李青,得到了充分放松。
放松之余,李青也在考虑入阁的事。
他在衡量,勋贵入阁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入阁后要施展的国策利好,到底哪个大。
李青思量许久,仍是难以抉择。
一方面,现在的大明,已经没有太大弊端需要改制了,他入阁后也难以有颠覆性的大动作,且勋贵入阁的先河一开,难保后面不会有人有样学样。
另一方面,河套、漠北,海商……大明繁荣的同时,也滋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打个样,带好头。
盛世繁荣中的蛀虫,是成长最迅速,且危害更大的存在。
最终,李青决定等石彪回京,漠北草原局势若不紧张,那就不入阁,因势利导即可;
反之,那便入阁!
…
大明的年假不长,就几天时间,短暂的放松后,这个庞大机器再度恢复运转。
李青依旧清闲,他在等,等石彪回来……
元宵节前的这段时间还在年节内,朝堂十分平静,没人找事,皇帝也温和待人。
双方都在蓄力、回蓝,为后续对抗做准备。
正月初十,平静的朝堂荡起涟漪,咸鱼的李青也上了朝。
不是石彪从草原回来了,是大明内部出了些乱子。
——广.西大腾.峡土司闹事儿!
奉天殿。
群臣各抒己见,吵的人耳朵疼。
文官对此表示愤慨,然后主张怀柔手段,以礼仪教化来消弭土司的不臣之心。
武将不善言辞,几乎都不怎么说话,这让好不容易逮着机会的朱见深,颇为恼火。
可他哪里又知道,对内用兵的难度远大于对外,倒不是说,土司的作战能力高于漠北鞑子,而是地理环境所致。
这些个土司占山为王,凭险而守,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做到自给自足,用强硬手段……代价太大不说,还不一定能赢。
茫茫大山,且不说补给问题,几万人丢进去也砸不出多大水花。
要知道,朱元璋那等霸道的人,以及洪武初期的明军战力,且还是名将如云,都没能彻底解决土司问题。
土司依仗地利,虽不至于成为国中之国,却也时常跋扈,与附近百姓起摩擦,是常有的事。
朱见深想发兵,奈何连武将都不吭气,他也只得暂时忍耐下来,找李青商议对策。
~
乾清宫。
君臣二人相对而坐。
朱见深率先亮明自己态度:“一味怀柔,只会助长他们跋扈气焰,必须要打,打疼了他们,再来谈。”
“皇上言之有理。”李青点点头。
“然后……呢?”朱见深希冀地望着他,“先生有良策不妨直说。”
李青道:“然后…还是不打为好。”
“……”朱见深气恼,“成化元年他们就闹过一次,你可知道?”
“呃…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