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礼部侍郎出班,对建州女真的行为表示谴责,并主张给其一点颜色看看。户部尚书高度赞同,并进一步提出解决之法:
“皇上,臣以为,建州女真如此恶劣之行径,其罪当诛,”马昂沉声道:“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臣建议,斩首恶!”
“臣附议。”吏部尚书姚夔出班,“臣建议,待他们下次去辽东上贡,将人押赴京师,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敢对大明不敬,杀你没商量,仁义道德挂在嘴边的文臣,在面对这一问题时,那也是相当彪悍。
维护大明的权益,也是在维护他们自己的权益,毕竟他们吃的是大明饭食,权利也来自大明。
刑部侍郎出班:“臣附议!”
“臣附议!”礼部尚书附和。
六部群情响应,都察院御史开口声援,这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不容有反对的声音。
除非……脑袋被门夹了。
“臣反对!”
内阁出手了。
彭时跨前一步,拱手道:“皇上,臣反对姚尚书的建议。”
他上来直怼吏部天官,明眼人一眼就看出,阁部之争又打响了。
这一次,都察院的御史们罕见失声,他们上次挨的大鼻兜儿还疼着呢,暂时,不想再帮场子了。
你们打生打死,随你们,俺们是不管了。
姚夔震怒,但更多的是惊喜:好一手臭棋,此时不反击,更待何时?!
他甚至都不等小弟出马了,直接抄刀子就是整。
“哈哈……可笑至极!”姚夔喝道:“建州女真藐视朝廷,对皇上不敬,你却要对其包庇,为贼人开脱,是何居心?”
“其心可诛!”马昂也是怒不可遏。
商辂出班,先是双手抱拳向上拱了拱,这才瞥向二人,淡淡道:“两位尚书稍安勿躁,且听彭大学士把话说完。”
“对皇上不敬的人都敢包庇,还有什么好说的?”姚夔冷笑。
刘定之出班,向龙椅上的朱见深拱了拱手,转头看向姚马二人,嗤笑:“二位尚书,朝堂之上可不能断章取义啊!”
彭时接过话,“无非是仗着官大,以势压人罢了。”
“你放肆!”姚夔狂怒。
他可是百官之首,被五品内阁大学士如此奚落,焉有不怒之理。
“肃静!”
站班太监一扬拂尘,尖声喝道:“不得喧哗!”
姚夔一滞,连忙收声,别看只是个小太监,但这会儿小太监充当的可是皇帝的喉舌。
即便是他这个吏部尚书,也不敢,更不能与其斗嘴。
朱见深很配合,当即脸色阴沉。
姚夔只得下跪赔罪:“臣君前失礼,请皇上责罚。”
“议事就议事,整的跟泼妇骂街一样,成何体统!”朱见深哼道,一脸:朕很不开心。
“是臣孟浪了。”姚夔一脸气苦又委屈,“可是皇上,老臣实在听不得有人维护奸贼!”
马昂屈身下拜:“皇上,姚尚书确有失礼之处,然,事出有因,内阁如此包庇贼人,实令人郁愤难当!”
他直接将彭时的话跟整个内阁做捆绑,就是为了扩大打击面。
只因这次,他们占着绝对上风。
马昂转头望向彭时三人,哼道:“尔等就是说的天花乱坠,建州女真也难逃制裁!”
姚夔乘胜追击:“皇上,臣弹劾彭时、商辂、刘定……”
“皇上,臣从未说要放过建州女真!”彭时强势打断,拜倒在地,“臣只是不敢苟同姚尚书的计策。”
商辂接着下拜:“皇上,我大明乃正义之师,岂能用那等下三滥手段,要罚要杀,都要光明正大!”
“臣附议,”刘定之下拜,“如姚尚书所言,趁人上贡之际将其扣下,我天朝上国威严何在?
只怕日后,藩属国来朝贡时,都要提心吊胆了。”
彭时沉声道:“皇上,臣弹劾姚尚书,居心叵测,意欲置大明、置皇上于不义,其心可诛!”
好家伙,芝麻大的事儿,你们都能打起来,你们可真行……朱见深眸光幽幽,眉头紧蹙。
按理说,双方斗的越凶,他得利越大,不过……
姚夔这次是真怒了,怒的不只是他,六部的官员都火冒三丈,就连都察院御史们,也是难掩怒色。
谁也没想到,内阁竟如此不要脸皮。
姚夔这么建议,其目的就是不出兵,这一点,利好整个文官集团。
而内阁为了政斗,竟然鼓吹出兵,这损害的可是整个文官体系。
不是姚马二人愚蠢,而是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内阁居然如此豁得出去,简直……自绝于文官。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无需多言,新一轮的庙堂争斗直接进入白热化。
朱见深敏锐的意识到,这次内阁把他也给算计了。
一直以来,内阁都始终弱六部一头,但这次之后,内阁就不是弱一头这么简单了,甚至可能会‘死亡’。
因为,他们完全是背水一战!
不成功,便成仁!
他们这是笃定,自己不能坐视内阁‘消亡’,逼朕下场啊……朱见深震怒。
但怒归怒,他不下场还真不行,内阁若真被六部完全踩在脚下,那墙头草的‘小老弟’必将归附六部。
这一来,文官集团可就铁板一块了。
他娘的……朱见深暗骂:这可真是……看戏的也成了戏子。
第75章
不严惩,不足以儆效尤
内阁这次显然是不照日子过了,殊死一搏,就问皇帝你跟不跟?
你不跟,则内阁‘消亡’,以后我们只能沦为附庸;你跟,内阁得势,以后我们跟六部掰手腕,皇帝你也能得利。
这一次,内阁破釜沉舟,欲要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是一场豪赌,但他们并非是一味的莽。
他们相信,这位年轻皇帝绝非泛泛之辈,这一点,从这位皇帝两次出手,两次获胜就能得出。
他们有把握赢,且胜算很大!
庙堂无草包,局势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清楚了内阁所图,朝堂气氛骤然紧张到了极点。
以至于偌大的奉天殿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就连站班太监都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让他这个太监都感到窒息。
朱见深神情凝重,他这个裁判硬生生被拽上了擂台。
内阁目光灼灼,六部蠢蠢欲动,都察院眸光微眯……所有人都知道,今日可能决定着往后成化一朝,甚至更久的政治格局。
这一刻,所有人的心跳都比往常快了两拍,包括朱见深。
李青也没想到,他不过是想针对一下建州女真,却再次搅动了庙堂风云,且影响深远……
许久,
朱见深开口了:“彭爱卿有何高见?”
此话一出,立场鲜明!
帮内阁!
瞬间,六部诸官员脸色极为难看,内阁则是心中狂喜,而都察院……更多的是震惊。
彭时激动得身子都微微发抖,他语调轻颤,且带着激昂:
“建州女真如此目无王法,不严惩,不足以儆效尤,不严惩,不足以树法威!”
此一番话,他几乎是吼出来的,声浪滚滚,振聋发聩。
开弓没有回头箭,内阁三人完全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侥幸一说!
商辂立即跟上,大声道:“建州女真如此行径,当毁其穴,绝其种,以正天威!”
无愧于连中三元,商辂这话说的着实漂亮又霸气。
不过,这倒让刘定之犯了难,如此紧要关头,容不得半分迟疑,他短时间无法组织一段更劲爆的话出来。
但,他必须说话!
于是,他使出浑身力气,沉声大喝:“当如是也!”
要不说是读书人呢,这要换成武将,估计只能说:俺也一样!
这次,无论是舆论导向,还是政治正确,内阁都占据绝对上风。
你们不是说要制裁吗?
那就制裁!
我们更光明正大,力度更狠,你们还有何话说?
且我们的主张,更符合皇帝利益!
内阁这次打的是七伤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毕竟内阁也属文官体系,且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么做,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
不过他们相信,皇帝绝不会见死不救。
事实也确实如此,朱见深不能坐视不理,内阁不容沦为六部附庸。
他清了清嗓子,刚欲说话,却又觉得气氛都到这儿了,自己也得装装样子,不然这好不容易拉起来的氛围感,势必走下坡路。
“嘭!”朱见深一摔纸镇,恨声道:“如此藐视大明,当朕可欺?混账!”
群臣:“……”
差不多行了哈,咋还演上瘾了呢?
朱见深哼道:“女真野蛮不习教化,宛若野人,必须要给他们以惨痛教训!”
“皇上圣明!”彭时唯恐话掉地上,立即捧哏。
商辂拱手,道:“当犁庭扫穴,以显我大明天威!”
刘定之:“当如是也!”
六部、都察院等众官员沉默,他们无法出言反对,却也不想声援内阁、让皇帝发兵,只能缄口不言……
…
早朝散后,朱见深立即召李青进宫。
乾清宫。
朱见深简单说了下早朝发生的事,而后道:“先生,你怎么看?”
“皇上做的很对,内阁不能‘消亡’,必须得保下来。”李青眉头微皱,他实在没想到,局势会演变成这个样子。
娘的,我就想揍一顿建州女真,你们咋又整这死出,服了……李青吁了口气,道:
“皇上叫我来,不只是为了听我如何看待此次事件吧?”
朱见深点头:“这次连朕也被拖下水了,但朕不想让内阁这么轻易得手,你想想办法!”
“可人家内阁已经得手了啊!”李青苦笑,“这种关头,但凡你退缩半步,内阁必将万劫不复,没有折中之法。”
顿了顿,“不过…倒是可以借着此次事件,将利益最大化!”
“哦?”朱见深来了兴趣儿,“怎么说?”
李青沉吟道:“辽东的建设远胜河套,且那里的战略意义也要大于河套,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囤重兵于辽东。”
朱见深皱眉:“就为了建州女真?”
“当然不是,辽东可不只有建州女真。”李青道,“女真三部多半都在那片区域,此外,投靠大明的蒙古部落,也不全是老实本分之人,辽东还牵扯着外围势力,以及错综复杂的地理关系……那里必须重视起来。”
“嗯…”朱见深沉思片刻,缓缓点头:“要不让赵辅过去?”
“皇上拿主意就可。”李青笑了笑。
朱见深揶揄:“你什么时候变得谨言慎行了?”
“石亨老了,石彪也不年轻了,新一代武将我了解有限,”李青笑道,“你一门心思抓军权,自然比我了解。”
“嘁~你就是懒……”朱见深撇撇嘴,突然想起了什么,问:“你刚说利益最大化,那可否借着这次机会,将商税问题一并解决了?”
李青一怔,旋即点头:“确有可行性,皇上圣明。”
这一声夸,没有丝毫水分,朱见深虽还年轻,但对政治的把控,以及敏锐的政治嗅觉,比同龄的朱祁镇还要出色。
而且,他身上有着朱祁镇,乃至许多帝王都没有的可贵品质——耐性!
朱见深是个很懂得进退取舍的人,该刚的时候寸步不让,该怂时就怂,一点也不在意面子问题。
在近几任帝王中,朱见深无疑是最优秀的,若起跑线一样,他甚至比朱瞻基都要强一些。
李青有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朱见深的先天不足会逐渐补全,总有大放异彩之时。
不骄不躁,进退有度,在这种品质的加持,注定了朱见深不会是平庸的帝王。
两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而后又绕回到了辽东。
李青对这里相当重视,不仅仅是女真人的缘故,也有地缘问题。
眼下,大明对投靠而来蒙古部落的优厚待遇,正在逐渐减少,各种税收也在向大明百姓看齐,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那些人会一直本分下去。
此地必须足够重视……
朱见深听完李青的阐述,对其观点高度认同,表示先派赵辅去常驻,后续再作部署。
如此听劝的皇帝,令李青倍感轻松。
又闲聊几句,李青告辞,朱见深起身相送。
两人刚出殿门,便见一顶轿子从远处驶过,看那架势是准备出宫。
朱见深笑道:“许是贵妃带着婉清出宫散心。”
李青蹙了蹙眉,诧异道:“皇上莫不是都告诉皇贵妃了?”
“嗯……也不全是,只说了婉清是朕的妹妹。”朱见深道,“朕十足相信的人十分有限,在这座皇宫里,她是绝对值得信任的人。”
“皇上,你还是……”
“先生,若是连她都无法信任,那整个皇宫朕再无人可信!”朱见深说的认真。
李青摸了摸鼻子,可又觉得让万贞儿知道也不全是坏处,至少消除了她可能会滋生的妒忌心理。
他和万贞儿打交道不多,除了当初因孙氏的缘故,曾经频繁接触过一段时间,后来就没了交集。
不过,李青已经不再对她抱有偏见了。
万贞儿的人品不好说,但李青可以确定,万贞儿绝对不是什么堕胎狂魔,即便她真有那个心,她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