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附议声不绝于耳,可谓是全票通过。
朱见深这还是头一次出兵如此顺利,且户部都不要内帑出一分钱,也不哭穷了。
尚书、侍郎众口一词的表示:一切花销户部买单!
如此众志成城,朱见深自不好拒绝,本来他也答应李青了。
只是……终究有些不舍。
“那就……依诸位爱卿所言吧!”朱见深叹了口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卿不必着急,粮草器械什么的,准备就绪再说。”
“臣遵旨。”李青拱拱手,大殿之上,还是要给皇帝面子的。
顿了下,他说道:“除臣之外,还需立一个草原人为统帅,臣举荐和勇之子,和忠。”
只要能让李青麻溜儿去漠北,群臣才不在乎再立一个统帅,就是再立十个,他们也没意见。
“臣附议!”
“臣等附议!”
一群人无脑附议。
朱见深也顺势同意,毕竟,这是昨日就定下的策略,如今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
…
坤宁宫。
在诸多儿媳的不断安慰下,周氏的情绪总算安稳了些,她小心翼翼地掀开被子,露出脑袋……
“嘶~”
王皇后等一众妃嫔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贞儿也不由目光一凝,眸中闪过惊疑之色。
周太后的脸……全然没了血色,就跟个枯槁老人似的,头发乱糟糟的,发簪什么的早已脱落,看起来跟老太婆一样。
此时的她,同龄的贞儿完全不似一个年龄段儿,婆媳待在一起,再也没有违和感了。
但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让她们惊骇的是……周氏咽喉处的扼痕!
那红彤彤的一圈儿印记,表明周氏真的被人行刺了。
“我滴娘,真有刺客啊!”德妃张氏一屁股蹲在地上,满眼惊骇。
莫说是她,就是一心想周氏出丑的贞儿,也不禁瞳孔地震:天呐!竟真有刺客!
她后怕不已,还好刺客不是冲着皇帝来的,要是刺客去了永宁宫,那……她头皮发麻。
王皇后亦是惊惧交加,颤声道:“快,通知……”
“几位姐姐不要惊慌。”宸妃邵氏再次站了出来,她解释道:“这应该是母后自己弄的。”
“啊?”
几女大感惊诧,王皇后讷讷问:“这是为何?”
宸妃说:“显然,母后是被邪祟影响了神智,鬼物不能直接伤人……”
她的解释有些专业,众女子不明觉厉。
细想想,她们也觉得应该就是这样了,皇宫大内戒备森严,闹刺客的可能性……大明立国百余年,从未发生过。
她们也不认为有人能做到,况且,真有刺客,那也不应该是对太后动手啊!
王皇后放松下来,快步上前,询问道:“母后,你……还好吗?”
几女忙也上前,一脸关切模样。
周氏木讷地看着她们,目光涣散,嘴唇开合却无一点声音。
王皇后满心焦急,要是周太后有个好歹,那她这个皇后可能都做不下去了。
“宸妃妹妹,你懂这些,你拿个主意。”
“我……”宸妃顿时傻眼,“我,我也就是进宫前,听街坊邻居说过这些,我哪懂这个呀。”
“都这时候了,你就别谦虚了。”王皇后以为她是怕担责,劝道:“妹妹一片孝心,母后醒来定会奖赏你。”
宸妃都快哭了,早知道,她就不吭气了。
“是啊妹妹,你就别藏私了。”几女也在一旁劝。
贞儿冷眼旁观。
宸妃结结巴巴的说:“母后,母后是惊吓过度失了魂魄,还是得请太医……”
“啊!”周氏突然尖叫,吓得众女子一激灵。
“我丢了魂魄,我丢了一魂一魄,他带走了,带走了……”周氏喃喃有词了一阵儿,倏地跳起来抱住宸妃,“你,你给本宫找回来,找回来,赏,本宫有赏……”
宸妃哪里见过这架势,当时就给吓哭了。
周氏魂儿丢没丢她不确定,但她魂儿真要飞了……
好在,朱见深来了,上前给她解了围。
“母后,你睁开眼睛看看,是朕,朕啊!”朱见深对着亲娘大喊,唾沫星子都喷出来了。
他也是服了,这一天天的……可真闹腾!
好半晌,周氏空洞的眼神总算有了聚焦,她愣愣看着儿子,突然又是一声嚎:“我滴儿……”
“不怕不怕……”朱见深安慰着她,“都过去了,啊~”
“儿啊,母后错了,以后再也不让你难做了,你跟你父皇说说,别让他派人来了。”周太后战战兢兢的说。
朱见深一脸无语:父皇在金陵呢,我咋跟他说?
再说,李青要去漠北,他也不顺道……不是,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他苦笑道:“母后,你别疑神疑鬼的了,没事儿了,哈~”
“儿子,你就跟你父皇说说吧,母后真的知错了。”周氏哆嗦着嘴唇,颤声道:“他今晚肯定给你托梦,你可得替母后说好话,不然……
不然,母后怕是活不成了啊!”
说着说着,她痛哭流涕起来,再也没有一丝太后威仪。
昨夜那一幕太过瘆人,她是真吓着了,她没不怀疑那黑衣人的话。
毕竟……太上皇命运如何,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她信了李青的鬼话,笃信是朱祁镇派‘人’来惩治她来了……
贞儿:好爽好爽!
第113章
成竹在胸
自这日起,周氏的精气神儿一落千丈,她整日待在坤宁宫不出门,因为她笃信自己少了一魂一魄……
~
靖安伯府。
李青坐着,和勇半躺着,整个人看起来很萎靡。
才数年不见,这位昔日的鞑靼太师,已然快到了人生尽头。
李青唏嘘不已,和勇却是一脸淡然。
他笑着说:“六十好几的人了,征战大半生还能活这么久,已然难能可贵,没什么可遗憾的,石亨那厮都没熬过我。”
李青目光一凝,“石亨死了?”
他刚回来,还未听说这事儿。
“今年开春走了,”和勇叹道:“武将,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常年作战的武将,一上了岁数,身子骨说不行就不行,今日大口吃肉,明日长眠不起都不稀奇。”
李青沉默……
良久,他说:“我这次来,有事与你商量。”
“以咱们的交情,不用这么见外吧?”和勇失笑,“先生有恩于我,直言便是。”
李青点点头,“那我就不拐弯抹角了,漠北局势不稳,瓦剌势微,鞑靼再现,我已奏请皇上带一路军前去搅局;
嗯…让和忠做统帅!”
顿了下,补充道:“我也去。”
和勇沉吟道:“我儿不过是个锦衣卫千户,让他拿人办案尚且勉强,让他打仗……怕不是那块材料啊!
”
“我教他。”李青说。
和勇想了想,道:“先生可否说一下详情。”
“可以,”李青没有隐瞒。
这不是什么军事机密,况且,要用的还是人家亲儿子,李青没有保留。
和勇听罢,不由犯了难。
“先生,这个事儿……它有风险啊!”
李青颔首,“的确是有风险,不过……收益也大不是吗?”
“但问题是……”和勇苦笑,“就是因为收益大,所以我才担忧。”
“你说说看。”
和勇挣扎着坐起身子,萎靡的神情严肃起来:“我相信先生的能力,也相信先生这一路军,能在草原搅动风云,但……
这一路军,日后定是要在草原立足,甚至长久生存,唯有如此才符合朝廷的长期利益,可,日久必将尾大不掉啊!”
和勇忧虑道:“随着时间推移,那些勇士的财富都将集中在草原之上,牛羊、女人、甚至还会有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绝不肯回来,便是统帅也无法改变手下人的意志;
届时,若朝廷让和忠带兵回来,他根本办不到;
和忠要是强硬推行,必遭反噬,反之他若不听朝廷命令,天子一怒,靖安伯府……怕是要不复存在了。”
李青轻笑道:“看不出来,你这些年可真没少成长啊!”
“呵呵……先生就别取笑我了。”和勇苦笑,“我相信先生的人品,但,这件事于我之子孙而言,风险实在太大了。”
李青说道:“你有些多虑了,那些本就是草原人,朝廷让他们回来做甚?
留在草原搅局,明显更有利大明,皇帝岂会那般做?还有,大明都可以放开手脚扶持瓦剌,难道就不能支持这一路军?
其实你担忧的这些,我跟皇上已经想过了,和忠只干三两年,甚至更短,我回来,他回来。”
闻言,和勇神色大为缓和,整个人轻松下来,点头道:
“如此,那对和家却是有利无害,不过……尾大不掉的问题仍是无法解决啊!”
他轻叹道:“先生英明一世,若在这件事上栽了,实在是得不偿失,想挑你毛病的人太多了。”
李青却不以为意:“日久尾大不掉是肯定的,但……那又如何?反正那些人本就出自草原,对大明来说并不算损失,能为大明牵扯、平衡草原局势就够了,不是吗?”
“可…你呢?”和勇皱眉。
李青耸了耸肩,“我无所谓,到那时我就下野了,他们犯不着对影响不到他们的我挑刺儿。”
顿了顿,“他们也未必敢惹我。”
和勇沉吟少顷,点点头:“那我就没问题了,稍后我跟犬子说一下,具体什么时候动身?”
“应该很快。”李青说道,“户部都在准备了,回头你让他去我家一趟。”
“没问题。”和勇满口答应,继而轻叹道:“这一别,恐怕咱们就再也见不到了。”
李青默然片刻,“要不……喝点儿?”
“喝点儿。”和勇咧嘴笑了……
临走时,李青给他开了一方药,让其注重保养身体,说不定还有机会再喝酒呢。
和勇欣然接受。
~
走出靖安伯府,李青心情有些沉闷,他没立刻回家,转而去找了石彪。
石彪也尽显疲态,昔年落下的暗疾到了爆发阶段,还不到六十的他,已然要拄拐了。
见到李青来,他很开心,让下人张罗酒菜。
两人对饮畅谈,聊昔年峥嵘岁月,聊当初京师城下共御鞑靼……
聊了许久……
李青到家,已是申时。
一身材魁梧的男子还在门口候着,见他回来,忙快步上前,拱手道:
“下官和忠,见过永青侯!”
“少礼少礼,”李青笑了笑,“让你久等了,进去说。”
“哎,侯爷请。”和忠显然得到了父亲指点,没有一点儿心理负担,反而一腔热血。
小院儿树下,两人挨着石桌坐下。
和忠拱手道:“出征之事家父已跟下官说过,具体部署……还请侯爷示下。”
李青‘嗯’了声,说道:“我们这次出兵,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破草原现有的格局,拖缓草原统一的趋势;
出兵人数,大致在五千上下,装备什么的都是顶配……”
简单介绍了下配置,李青问:“你有什么疑问尽管说,无需顾虑什么。”
“下官想问……咱们打谁?”
“前期没有固定目标,先发展壮大。”李青道,“五千人说多多,说少也少,想真正搅局,必须得发展起来。”
“就是……先捡软柿子捏,碰到谁打谁?”和忠问。
李青轻笑道:“可以这么理解。”
和忠缓缓点头,沉吟道:“侯爷此策尚佳,然……恕下官直言,施行起来有一定难度。”
“说来听听。”李青笑着说,“你不必拘谨,有什么说什么就是。”
“哎,是。”见李青没有表露不满,和忠放松下来,道:“下官少年时期,就是在草原上度过的,深知草原部落的习性,可谓是居无定所,捡软柿子捏好是好,只怕……得不偿失啊。”
他苦笑道:“草原小部落位置飘忽不定,光是找到他们,就不知要耗费多少功夫呢。”
李青笑道:“这个你大可放心,路线我都规划好了,不会做无用功。”
早在洪武朝时期,他做锦衣卫镇抚使那会儿,就把漠北草原摸清了个大概,并进行了汇总。
事后,他复制了一份儿存放在永青侯府。
这次来之前,他就已规划了发展路线。
草原部落看似居无定所,实则也有一定规律,他们只在水草丰美的地方驻扎。
而掌握了漠北大半山川河流地形的李青,自然没这方面的担忧。
和忠将信将疑,不过人的名,树的影;李青的能力有目共睹,他自不好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