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你知道当初为这事儿,你爹……”“知道,我都知道。”和忠轻叹一声,望着李青苦笑道,“侯爷,其实这就是我爹的意思。”
“什么?”李青一惊,旋即冷笑,“好小子,你觉得这种鬼话能取信于人?”
“真的!”
和忠说:“临行前,我爹才改了口,可能……他也有遗憾吧。”
“他能有什么遗憾?”李青呵呵,“后悔投靠大明了?”
“不是后悔,”和忠摇头,“真若那般,他也不会一把年纪还为大明四处奔波了。”
闻言,李青脸色好看了不少,闷声道:“说说吧。”
和忠轻叹:“他想我代为完成,他祖父的心愿。”
“阿鲁台?”
“……是。”
李青皱眉:“完成什么?光复昔日荣光,剑指中原?”
和忠苦笑,“侯爷你知道的,这根本不可能,其实……曾祖的心愿只是守护女王而已。”
李青一滞,沉默下来。
良久,才幽幽说:“她都死许久了。”
“准确说,是守护女王这一脉的传承。”和忠解释:“当然,我亦会坚守咱们的战略目标,这一路军,绝不会被任何部落兼并。”
“呵呵,口气不小!”
和忠似乎也觉得自己狂妄了点儿,补充道:“至少在我有生之年,不会被兼并。”
顿了下,“侯爷你清楚,交给我远比重新找一个领头人要稳妥的多。”
李青苦笑点头,却道:“其实,她根本不在意这个,完全没必要坚守。”
“不在意这个?”
“嗯,”李青幽幽叹了口气,转过身,似是自语,又似感伤:“她啊,就是个傲娇的小女人罢了。”
和忠一脸懵,待缓过神儿,李青已然出了帅营……
八月初的天,中午依然燥热,不过,风吹在脸上却很柔和。
李青坐于土丘之上,抓起一土块轻轻捻着,细腻粉尘从指尖散落,随风飘散。
他怔怔望着,眼眸却已失神,毫无聚焦。
对这个傲娇的小女人,他终是愧疚多一点,亦有些许遗憾,遗憾……那晚没把故事讲完。
只是,他没机会了,连弥补自身的机会都没有。
他找不到她的长眠之所了。
草原的天很蓝,瓦蓝瓦蓝,李青平躺下来,枕着胳膊怔怔望着,呼吸着青草芬芳……
他做了个梦,梦见一只天蓝色的海东青,它双眸充满难以言喻的野性,它注视着他,高傲的盘旋……
梦醒了,
李青缓缓坐起,秋风吹打在他身上,袍子咧咧作响,他有些冷,紧了紧衣袍。
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这次战果斐然,人们宰杀牛羊烹煮,欢呼不断,空气中弥漫着肉香,脸上洋溢着喜气。
李青抱着膝盖,看着这一幕,不自觉露出笑意……
~
李青思量再三,同意了和忠的请求。
客观来说,和忠留下,对大明带来的好处更大,不过……李青亦不愿辜负和勇。
他让和忠改了名,改成了草原人的名字,彻底跟大明和勇做了分割。
如此,便杜绝了大明和勇一家受到波及。
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路军早晚会融入这里,被彻底同化。
李青不想无辜人受到牵连……
九月。
休养过后,李青再次集结万余大军,前往昔年鞑靼大本营。
直到这时,和忠才明白,为何永青侯说离达成战略目标不远了。
对方竟然……迁徙了!
不过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来得及迁徙,亦或说,他们根本没有实力迁徙。
因为,大部分财富都被有实力人抢走了,他们只能留下来自生自灭。
近十五万人口的大部落,如今已不足五万,个个都是面黄肌瘦,度日艰难。
根本不用打,李青人马一到,对方就主动投降了,一副任凭处置模样,他们实在没能力反抗,只能接受命运审判。
对没有反抗能力的人,李青自不会用镇压手段,不过,他也明白,想让这个部落中人生存下来,唯有一个办法——
联姻!
女人被他分配给了部下勇士,这样既能让这些刀头舔血的勇士满意,又能通过结亲这个枢纽,让两家变成一家。
草原人视劫掠为天经地义,作为失败的一方,对于这样的命运并不是很排斥,没有遭到清洗,就已然是万幸……
整个过程相当顺利,并未起什么乱子。
为了照顾勇士们的心理,李青给了那些非亲生的幼儿一定的生活补贴,同时,他也给了老人一条生存之道,让其在靠近水域一带开垦耕地。
尽管很苦很累,却可以生存下去,亦能展现他们的价值。
有价值的人,才不会被排斥!
李青以当初建设河套的方式方法,对这里进行开发,当然,这里水草丰美,也具备开发的条件。
毕竟……这是当初鞑靼的大本营。
李青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这些人以后定居在这里,改变其到处游牧的生存习惯。
一旦他们居有定所,以后大明腾出手来,就方便统一了。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足够的时间积累、沉淀、传播……
但,这颗种子种下,迟早有天会开花结果。
李青等得起……
建设的同时,李青也将之前所在部落迁徙了过来,相比之下,这个地方才适合长久生存,且也具备发展壮大的条件。
忙碌的时候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秋去冬来,辞旧迎新,俨然又是新的一年。
李青依旧没闲着,一边组织建设,一边给和忠规划发展路线……
一晃,
已是成化十一年,三月。
正值水草丰美时节,草原风景格外好,也到了播种的季节。
李青看着耕作的人们,嘴角泛起淡淡笑意,尽管耕地现阶段很少,但他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耕地会越来越多。
同时,他也相信,这样的生存方式,定会被其他部落得知、并效仿。
如此,以后的以后,草原人便会跟汉人一般,居有定所,甚至会出现城镇。
到了那一天,关内关外大融合,便不再是痴人说梦,真正切实可行。
李青又跟了两个月,没找出明显弊端,这才准备离开。
太师府。
李青、太师和忠相对而坐,喝着马奶酒。
和忠道:“侯爷放心,末将虽改换了身份,却不会忘恩负义,定不负使命。”
“嗯,”李青点头,“战斗还是要继续的,来的本意就是搅局,当然,即便站在这个部落立场,也必须要时常发动战争,保障充足战斗力,才能守护好这个家。”
“末将明白!”和忠点头:“侯爷可还有其他吩咐?”
“尽快找个成吉思汗后裔做傀儡,以便稳定住你的地位,”李青道:“我回去后,会上奏皇上承认你们,给傀儡封个小王子什么的,便于你的统治。”
“末将尽量,只不过……”和忠不由苦笑:“找黄金家族后裔,实在是……有些难啊!”
李青想了想,道:“尽量找,实在找不到……你懂的。”
“……好吧。”和忠点头,“还有吗?”
“河套那边我会跟朱永打个招呼,让他多亲近这里。”李青嘱咐道,“记着,往后跟大明打交道,莫表露你的真实身份。”
“我明白!”和忠郑重点头。
李青吁了口气,笑道:“离开两年了,我得回去了。”
第127章
动摇
“这就要走?”和忠有些不舍,“要不再等等吧,忙了这么久,侯爷也好好歇歇。”
李青摇摇头:“不用了,歇我也喜欢在大明歇着。”
见状,和忠不再劝,问:“什么时候走?”
李青道,“你去统计一下,看有无愿意回河套的,越快越好。”
“好吧。”
…
~
京师。
群臣有些坐不住了,皇帝任命的官员也太多了些,各个部门都有安插人选,尽管官职都不算大。
尤其是御史,中书舍人,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官僚机构,却着实刺激了他们的神经;
前者掌控着舆论,后者品卑而权重,有掌缮写诏敕文书之权,不可小觑。
他们意识到,皇帝这回是打算玩真的,在做着他们集体请辞的准备工作,显然,皇帝是在培养取代他们的人。
这下,他们是真急了。
请辞,是他们最后的博弈手段,若是这一招都不管用了,那他们可真是再没有可制衡皇帝的砝码了。
六部、内阁、都察院等一众大佬,立时做出应对之法。
首先,只要是皇帝任免的人员,他们统统不承认是正经官,无论官职大小,职位如何,统一叫传奉官。
其次,他们再次跟皇帝施压,让其中止继续任免官员。
当然了,在博弈的过程中,你若要对方得以妥协,自己也要付出一些东西。
于是乎,他们主动提议可以清理冗员浮杂,但必须得有个度,为了不影响政令,只清理一成即可。
朱见深没搭理这些人,依旧我行我素。
众大佬无奈,只能继续加码,又加了半成。
朱见深依旧不予理会,继续任免官员,他用的是中旨,群臣无可奈何。
其实,皇帝这样已经算是打破规则了,哪有事事用中旨的啊?
但,这次真不怪朱见深不讲究,谁让他们先来个集体请辞呢?
他们打破规则在前,不能怨朱见深不讲道义。
眼看局势愈发失控,群臣咬着牙又加了半成,并提出附加条件,不能对京师官员进行清理。
朱见深也知道到了极限,真逼急了人家,他也不好受。
毕竟他任命的这些官员,能力、学问都差着火候,真就让他们平替,朱见深自己都不放心。
两成也可以了,再多,只怕也会得罪地方官儿,一下子搞太凶,势必会引起地方上的强烈抵触情绪,他不得不掂量后果。
朱见深见好就收,停止了绕过六部、内阁,直接任命官员的行为,却也并未撤下已经任命的官员。
经此一事,群臣彻底没了脾气,他们深知一旦再打破规则,皇帝还会用一招对付他们。
于是,在他们的默许下,一场清理官僚冗员的行动,开始了……
达到了目的,朱见深对群臣的态度也缓和下来,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请求、建议,基本做到了满足;
同时,他对正统科举出身的新人,予以了重视。
今年的状元、榜眼、探花,都在翰林院担任了较为不错的官职,状元谢迁,更是直接晋升翰林修撰;
也算是对文官的示好。
在尝试过打破规则带来的苦果后,群臣也不再跋扈,对皇帝的示好给予正向回馈,处理政务也勤快起来。
朱见深松了口气,忙碌许久的他,终于清闲下来了。
这一场君臣斗法,总算是告一段落。
……
夏日炎炎,朱见深倚在象牙编织的席子上,吃着贞儿喂到嘴边的冰镇水果,那叫一个享受。
“皇上现在不忙了,是时候为皇室开枝散叶而努力了吧?”贞儿又喂上一颗剥了皮的冰镇葡萄,说,“还有安乐堂的那娘俩,皇上打算什么时候接回来呀?”
朱见深慵懒地伸了伸懒腰,道:“事儿总要一件一件做,人家都不急,你急个什么劲儿?”
贞儿睨了他一眼,嗔道:“好心当作驴肝肺,我还不是为你着想,真的是……不管你了。”
朱见深见惹着了,连忙哄:“朕就一说,咋还生气了呢。”
“臣妾没有生气。”贞儿起身将果盘端到一边,自个儿吃了起来。
朱见深咂吧咂吧嘴,无奈苦笑:“朕已经在宠幸后宫了啊,只是…还未有战果而已……”
说着,他皱起眉,患得患失道:“贞儿,近一年来朕时常去宸妃、德妃她们那儿留宿,却一直不见动静,会不会……是朕出了问题啊?”
“哪能呢?”贞儿忙道,“肯定不是皇上的问题,可能只是运气差些。”
朱见深挠了挠头,继而又是一叹,不由想起安乐堂的那个小家伙儿来。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见深想到祖宗家法,再想到刚才贞儿的话,不由得多了些想法。
“贞儿,你觉得接她们母子回来比较好?”
贞儿点头,不解道:“皇上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朱见深幽幽叹了口气,道:“立太子。”
“可太子早晚要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贞儿笑道,“再说,皇上你不是挺喜欢他的嘛?”
“喜欢归喜欢,只是……”
“因为他母亲的出身?”
“嗯,有一点。”朱见深点头,“也有从小没培养的缺憾。”
贞儿却是不以为然,“臣妾说句犯忌讳的话,自宣宗皇帝以后,哪个是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