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哎,好孩子。”周太后笑容满面,取下一晶莹剔透玉佩,“拿着。”“谢皇奶奶。”小孩接过,放进口袋,依旧很拘谨。
朱见深笑笑,问,“母后,此子类朕否?”
周太后笑着点头,六岁的孩子已经快长开了,眉眼五官确实很像她儿子那会儿。
当然,对这个意外大孙子的身份,她并没有怀疑过,儿子岂可乱认,尤其是对皇帝来说。
且从宅院中的奴婢、母子俩对皇帝的态度,都表明了这是早就安排好,并且皇帝时常来此。
这些细节可骗不了人,而且,皇帝也没有欺骗世人的可能。
“既然说开了,那便接回宫吧。”周太后定了调子,这种事上,她有着很大话语权。
她看向李姑娘,道:“你为皇家诞下龙子,是大功一件,皇上自不会亏待了你。”
接着,又看向小孩,“以后跟你娘亲住进皇宫,好不好?”
“好。”小孩答应的果断。
跟爹娘一起生活,他梦寐以求。
李姑娘见儿子如此……不客气,忙拉着他一起下跪谢恩……
由于并不熟悉,李姑娘也没贞儿那么懂得宫廷礼节,更没贞儿自幼跟着孙氏的履历,她很不擅长应对这种场面。
虽不曾失了大礼,场面气氛却有些尴尬。
午膳后,周太后、皇后便先离开了。
朱见深没急着走,而是跟李姑娘说起明日进宫的事情……
~
次日,早朝。
怀恩亲自担任站班太监,并取来相关文件,表明皇子的正统性、合法性。
说白了,也就是阐述朱见深啥时候干的‘坏事’云云……
朱见深板着脸,拿起御案上登基至今都未翻阅过的永乐大典,掩饰自己尴尬。
当着百官的面说这事儿,他能不尴尬么,但,这个很有必要,皇子的来历必须要说清楚,尤其是要立太子的皇子。
怀恩说的很详细,什么时候干的‘坏事’,什么时候发现的怀孕,什么时候转移去的宫外,什么时候派的奴婢去伺候,什么时候皇子出生……
毕竟不是在宫里出生的,自然是越详细越好。
群臣对太子的身份本就没怀疑,皇帝不可能拿这事儿开玩笑,在看过相关文件后,更是丝毫不疑。
立时,以六部为首,很快辐射满朝官员,统一口径的促请,“请皇上接皇子回宫。”
饭要一口一口吃,先恢复皇子身份,才能提立太子的事。
他们虽然焦急,却也必须得按照步骤来。
这么多年都等了,也不差这一时三刻。
朱见深顺坡下驴,表示同意。
群臣虽知皇帝本就有此意,仍是大喜,高呼:皇上圣明。
好久了,奉天殿好久没这么和谐过了,君臣罕见达成一致,皆大欢喜。
今日朝会格外长,直到日上三竿才结束。
刚出奉天殿,群臣便见一顶华丽的轿子驶来,御马监监督太监汪直陪在一侧,满脸的严肃。
见状,群臣立即会意轿中何许人也,当即停下步子。
瞥眼发现皇帝也跟了来,顿时明悟皇帝用意。
这一次,都没人在意汪直了,昔日仇怨也不在乎了,这种关头岂能多事?一群人立即分成两排,恭候大皇子。
轿子停下,汪直上前恭请皇子下轿。
少顷,一只肥胖小手拨开轿帘,扶着汪直的手,踩着小太监脊背走下来。
万安嗷的一嗓子,再次抢在百官前头:“微臣参见大皇子殿下!”
就你能……群臣忙也跟上,“臣等参见大皇子殿下!”
小孩有些局促,不过想到昨日父皇的交代,也没有过于怯场,挥了挥小胖手,“免礼。”
“谢殿下。”群臣起身。
汪直也爬起身,再次牵着小孩的手往前走。
这时,朱见深也从群臣留下的通道中走来,群臣再拜。
待其拜完,小孩也下跪拜道:“儿臣参见父皇。”
这些昨个儿他被娘亲逼着演练了半宿,此时虽然紧张,却并未出差错。
朱见深爽朗笑道:“平身!”
“谢父皇。”小孩站起身。
他看着满脸含笑的父皇,恭敬的百官、恢弘的皇宫……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喜悦。
喜悦中又夹杂着莫名激动……
第132章
朱佑樘
“大皇子,大皇子……”汪直小声唤了几句,一个劲儿使眼色。
小孩这才缓过神儿,忙迈开腿儿走向父皇,待至近前,又唤了声:“父皇。”
“嗯。”朱见深笑着牵住小胖手,朗声道:“诸卿,朕已在午门设宴,且先去,朕稍后就到。”
“谢皇上隆恩。”群臣连忙谢恩,同时也明白,这次又被皇帝安排了。
但这回,他们没有丝毫怨气,反而满心满脸的喜气,若都是这样的安排,那么再多来几次又何妨?
人群陆续离去,小孩这才放松许多,问:“父皇,娘亲呢?”
“先不急,”朱见深朝身边怀恩道,“带大皇子去换件常服。”
“奴婢遵旨,”怀恩行了一礼,朝小孩道,“大皇子,请随奴婢来。”
小孩对怀恩不陌生,并无抵触情绪,不过却很不解,歪头道:“父皇,儿臣这衣服今儿早才换的,很干净呢。”
这一身橙黄色蟒袍瞧着很是威风,小家伙儿头一次穿这么有面儿的衣服,不太想换。
怀恩帮忙解释:“殿下,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随奴婢来吧。”
朱见深扬了扬下巴:“去吧。”
“哦。”小家伙儿怏怏点头,走了两步才想起了什么,忙补了句:“儿臣告退。”
朱见深不禁莞尔。
其实,朱见深这么做是有考量的,皇室、包括妃嫔,甚至官员来说,都有两种衣服可供选择,一种是朝服,一种是常服。
前者在正式场合穿,后者在非正式场合穿,当然,大明皇帝都有穿常服上朝的时候。
皇帝嘛,想咋穿咋穿!
小家伙儿正式进宫,自然要穿朝服以标榜正统性、合法性,但若饮宴时也穿朝服,就不免给群臣释放一个信号:
朕要立他当太子!
尽管朱见深的确是这么打算的,但他并不想表现出来,因为,这也是个政治博弈的筹码,他自然要利用起来。
让群臣求着他立太子,并做出一定的让步、妥协,才能利益最大化。
朱见深作为权谋高手,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大好机会。
…
铜镜前,小家伙儿对着镜子照了又照,不禁乐出声。
这身朱红色的衣服也好看的很,相比他以前穿的,可谓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小孩子嘛,谁不想穿好看衣服。
朱见深若看到他此时模样,定会笑骂一句:“没出息。”
怀恩见其照个没完,差点儿忍俊不禁,促请道:“殿下,莫让皇上久等了。”
“喔,好。”小孩又看了一眼,这才跟着怀恩往外走。
走了阵儿,他不解道,“大公公,不是要去午门吗?”
来的路上,汪直给他介绍了。
他心心念念着吃好吃的……
“皇上在乾清宫呢。”怀恩耐心解释,“酒宴没那么快,再说了,皇上不去谁敢开席?”
闻言,小家伙儿放了心。
来到乾清宫,他又见到了姨娘,却没看到娘亲,不禁问:
“父皇,娘亲在哪儿呀?”
“娘亲有她的事,”贞儿解释了句,笑着招招手,“过来,让姨娘看看。”
小家伙儿一身朱红色常服,更显可爱,贞儿稀罕的不行。
“殿下,先行礼。”怀恩提醒了句。
“哦,好。”小家伙儿虽然觉得麻烦,却也遵规矩,上前行礼:“儿臣见过父皇,见过姨娘。”
贞儿避开,笑道:“跟皇上行大礼就好。”
大明虽以孝道治天下,但,皇子除了跟父皇、亲娘、皇后、太后等长辈行大礼,对父皇的其他妃子,见面只需问个好,不用行大礼。
朱见深抿了口茶,却道:“他是晚辈,你受着也就是了。”
贞儿轻笑摇头:“宫廷没这个规矩。”
怀恩很有眼力劲儿,知道皇帝单独召来皇贵妃,定是有特别话要说,忙退了下去,还不忘叫退殿中的奴婢。
大殿为之一静,小孩也放松了许多,又回到昔日在安乐堂时的模样,上前叫了声:“姨娘。”
“哎,”贞儿笑着问,“还习惯吗?”
“习,习惯。”小孩违心说。
贞儿也不戳破,笑道:“慢慢就习惯了。”
“嗯。”小孩点点头,“姨娘,你见到我娘亲了吗?”
“她在后宫呢,”贞儿笑着说,“她也换了好看衣服,接受册封呢。”
小孩不懂册封意味着什么,但他知道娘亲也要过好日子了,顿时开心笑了起来。
朱见深放下茶杯,问道:“小家伙儿,你想不想再多个娘?”
“不想!”
“……再想想。”
“不,不想。”小家伙儿很实诚,尽管有些胆怯,他却是不想多个娘亲,他娘亲最好了。
朱见深有些恼火,道:“你再想想,你姨娘……”
“皇上,算了。”贞儿忙打断他,道,“都说好了不强求,你这是干嘛呀。”
朱见深不甘心,朝小家伙儿道:“你姨娘对你好不?”
“好。”小家伙儿点头,“儿臣喜欢姨娘,可是……姨娘是姨娘,娘亲是娘亲。”
说到后面,他声音越来越小,但仍是说全乎了。
不待朱见深继续,贞儿却抢先一步,赞道:“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皇上,莫强人所难,姨娘也是娘嘛。”
朱见深悻悻哼道:“你啊,唉!行吧,终是朕错付了。”
顿了下,补充道:“要记得姨娘的好,跟姨娘多亲近,知道吗?”
小家伙儿见老子不再逼着自己认娘亲,顿时放松下来,忙应道:“儿臣会的。”
朱见深脸色缓和一些,起身道:“随朕来。”
“哦。”
~
午门。
小家伙被父皇牵着,走在铺着黄麾的御道,看着左右伺立着金吾卫设护卫官,来到奢华的御座前。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参见殿下!”群臣见皇子换了常服,隐隐有些失望,却并未表现的太明显。
“众卿平身!”
“谢皇上。”
小家伙儿默默看着这一幕,这震撼的一幕。
教坊司九奏乐在宴席中央处,外围是舞队,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西;设膳亭于御座东……
随着他跟父皇的落座,大乐响起,珍酒佳肴不断上桌……
从小在安乐堂生活,甚至都没出过门的他,被震撼得无以复加,父皇亦或说皇帝,比他想象的要霸气多了。
珍酒佳肴上齐,却无一人动筷子,直到父皇给他夹了一只鸡腿儿,并抿了口酒,宴席这才开始。
他嘴上啃着鸡腿儿,人却依然沉浸在震惊的情绪中,不可自拔。
朱见深却是暗暗叹息:这孩子,终是没见过世面,得尽快培养了……
菜很好吃,小家伙儿忍不住多吃了些,不料却被父皇低声训斥,他有些委屈,也不敢吃了。
一场酒宴下来,他就吃了俩袖珍鸡腿儿。
不过,震惊却吃了个十足,直到今日他才明白皇帝的分量,但,他不知道的是,这只是冰山一角;
他还不知道的是,皇帝并非只有威风的一面,也有不为人知的苦楚……
总之,今日是他人生中又一难忘的一天。
酒宴直到午时末才结束,小家伙儿东西没吃多少,又挺着腰杆坐这么久,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刚到乾清宫就睡着了。
朱见深没去看李姑娘册封,他都安排过了,又有周太后在,用不着他操心。
现在当务之急,是先给儿子起个名儿。
都公开了,且还要立为太子,却是连个名字还没有,这着实有些不像话。
朱见深冥思苦想起来……
按理说,以他的学识,给儿子起个名太轻松了,但问题是……咱太祖皇帝太会为儿孙操心了。
不仅定下了字辈儿,就连最后一个名字,也给出了明确指导方向,看似给帮了忙,实则……纯纯帮倒忙。
连姓带名总共就三个字,结果咱太祖就给定了俩,最后一个也定了一半,这就导致可选择的余地着实有限。
偏偏皇帝的姓名,又不能马虎,还要有一定寓意,这就……很难搞。
其实吧,皇室还好些,最可怜的是那些藩王后代,好的字还不敢用,要优先让给皇室,他们只能挑剩下的,都快被逼得生生造字了……
“叫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