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91章

    汪直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懒洋洋道:“都给咱家打起精神,一只蚊子也不能进去,亦不能出来。”

    说罢,便带着几个心腹,往他下榻的酒楼走去……

    不料,刚转过一条街,就被一年轻人给堵了。

    “你就是西厂厂督?”

    “你是谁?”汪直皱眉。

    ‘锵锵锵!’番子抽刀,将督主护在身后,只等督主一声令下。

    李青没在意这些个人,只是盯着汪直轻声自语:“这也太年轻了吧,满十六了吗,那混蛋咋想的……”

    “你究竟是何人?”汪直再次发问,却并未让属下拿人,他有种强烈的预感,眼前这人不好惹,很不好惹。

    但他又实在想不出,这年轻人究竟是什么身份,能让他有这种感觉。

    这地儿……貌似也没有藩王就藩啊?

    “案子查的怎么样了?”李青问。

    那种上位者的气势太足了,根本不是汪直这种刚得权势的人能比的,就连几个番子都感觉出来了,不敢贸然出手。

    “与你何干?”汪直终是年轻气盛,虽心里没底,却不失气场。

    李青哂然一笑,没有再问下去,只是道:“拿人拿赃,莫要扰民,不然,你得不了好。”

    “放肆,本督办案……”

    话没说完,却见年轻人转身就走。

    “督主……?”几人看向汪直。

    汪直深吸一口气,淡淡道:“走吧,犯不着跟一个小民一般见识。”

    他实在摸不清李青底细,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这人极大可能是杨晔给他下的套,用激将法激他,就等着他往里钻呢。

    汪直哼道:“不管他了,这是杨晔给咱下的套,真抓了此人,杨晔定会在这上面大做文章。”

    他是年轻,却不傻。

    贵妃娘娘的多年教导,并不是做无用功!

    他如何不知,这次跟外廷彻底开战,会带来多大的阻力。

    那群人可都眼巴巴等着他犯错呢。

    汪直暗暗冷笑:真以为咱家年轻气盛,受不得激?咱家是要干大事儿的人!

    “传本督令,所有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扰民,不要留下一点儿把柄,待差事办好了,个个有赏!”

    ……

    ~

    京师,连家屯。

    李青再次回到小院儿,由于之前离开时都没打扫,如今已是彻底荒废,不仅到处都是蜘蛛网,且杂草丛生。

    火红柿子由于没有及时采摘,坠落一地,已经烂掉了。

    深秋的风袭来,吹在身上带着一丝凉意。

    李青愣怔良久,打来一盆水,清洗树下那积了厚厚一层灰的躺椅,清洗后才发现它已然腐朽了。

    没有人来护理,时间的力量太强大了。

    走进客堂,蜘蛛网更是猖狂,一张接着一张,光束从窗口照射进来,尘埃沉浮,形成了丁达尔效应。

    很好看。

    李青盯着看了许久……

    房子,还是要住人啊……李青苦笑。

    李青没有破坏这些蜘蛛网,只是走进一旁厢房,就着不再光亮的铜镜,开始了他的伪装。

    永青侯……

    ~

    皇宫。

    近些时日很平静,但在这平静下,却是暗流汹涌。

    朱见深精神高度集中,随时准备迎接暴风雨,不过,表面上他很悠闲,亦或说很快活。

    周太后鼎力支持儿子的造子大业,似是出于弥补之前犯下大错的心理,她一口气给儿子选了十个貌美女子。

    朱见深照单全收,且都进行了册封,整日快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群臣。

    只要皇帝不搞事情,他们这群人一向都欢迎。

    不过,他们也没放下警惕,毕竟……汪直下地方了。

    现阶段地方上还未有大消息传来,他们也不好有动作,只能静观其变。

    现在的他们已经不求什么了,只要尽可能的保持现状就好,因为,弄不过皇帝了。

    清早,天还不亮。

    朱见深便下了宸妃的床,上早朝的时间到了。

    宸妃忙跟着起来,帮他整理着常服,跟个贤惠的小妻子似的,这些日子她时常得到宠幸,幸福极了,此时,俏脸还有余韵荡漾。

    “皇上,好了。”

    “嗯…”朱见深打了个哈欠,懒懒道,“昨夜你也没睡好,再去补个觉吧,母后那今儿别去请安了,回头朕跟她说一声便是。”

    宸妃心中欢喜,嘴上却说着:“臣妾不要紧的,跟母后请安后再补觉也不迟,皇上日理万机,就别再为臣妾跑了。”

    “呵呵……”朱见深抬手捏了捏她下巴,“那行吧,对了,别再跟佑杬念什么书了,莫拔苗助长。”

    “是,臣妾记住了。”宸妃乖巧点头,皇帝夫君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让她心花怒放。

    不只是宸妃,换成任何一个妃子都是如此。

    皇帝很忙,女人也很多,又有一个万贞儿占大头,均摊下来,这些妃嫔一年中也得不到几次宠幸,更别说关心了。

    最典型的莫过于王皇后,就当初跟吴皇后一起进宫时,得到了一次宠幸,都守十余年活寡了。

    宸妃现在的受恩宠程度,除了贞儿,已是无人能及,包括太子生母纪淑妃。

    但万贞儿没儿子,她有!

    而且论长幼,仅次于太子。

    她觉得自己前路光明。

    “皇上快去吧,莫耽误了朝政,臣妾也要去跟母后请安了。”宸妃表现的贤惠又孝顺。

    朱见深又冲着镜照了照,整理了一把自己的大胡子,这才打着哈欠出门赶往前殿。

    来到奉天殿,坐在龙椅之上。

    群臣行礼参拜,朱见深如往常一样说着固有台词:“众卿平身。”

    一切都再正常不过,但他又觉得今日有所不同,貌似……

    多了个人。

    很快,他就发现多了谁了。

    待看到那个已年入花甲,奔着古稀之年的老人时,他都怀疑自己看错了。

    朱见深使劲儿揉了揉眼,再去看……

    可不就是那个混账……那个三朝肱骨之臣的永青侯,李青嘛。

    哎呀呀!

    朱见深登时就不困了,立即道:“永青侯何时来京的啊?”

    “昨日。”李青出班道,“闲着无聊,回来看看。”

    群臣:“……”

    你丫能不能痛快点儿,别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行吗?

    别搞了行不,俺们都一把年纪了,可吃不消你这样搞。

    话说,这厮身子骨是真他娘的好,都这岁数了还精神抖擞,跟年轻小伙儿似的,真的是……

    苍天无眼啊!

    第156章

    大明未来趋势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朱见深心情大好,笑声爽朗:“下野的日子过得可还好?”

    “还好,很充实。”李青微笑点头。

    “嗯……一会儿下了早朝,不急着走,咱们君臣二人好好喝一杯。”朱见深毫不掩饰自己对李青的倚重。

    奉天殿这个权利场上最神圣的地方,却成了君臣二人唠家常的场所。

    但满朝文武无一人跳出来说什么。

    李青很讨厌,却也有大贡献,有太多证据佐证,他们无法昧着良心说话,更是不敢招惹这煞星。

    忍忍就过去了,毕竟……李青都这岁数了,已然蹦跶不了多久,没必要在这节骨眼儿上跟他……跟自己过不去。

    两人唠了好一会儿,直到李青提醒,朱见深才想起这是朝会,然后才进入流程。

    ……

    下了早朝,君臣二人出了奉天殿,往乾清宫走。

    “皇上又设立了西缉事厂是吧?”

    “这你都知道了,消息还挺灵通的嘛。”朱见深笑呵呵地点头,道:“既然先生不甘寂寞,不妨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吧。”

    李青给了他一个白眼,哼道:“你倒挺会做生意。”

    “哎?这怎么会是生意呢?”朱见深佯装不满,“朕欲与卿再创大明辉煌,先生显然尚有余力,他日青史留名……”

    “以我现在的功劳,貌似也能青史留名吧?”李青打趣。

    “这倒是。”朱见深讪讪一笑,“不过,你要留在朝廷,更能浓墨重彩。”

    “你知道的,我并不看重这个。”李青摆摆手,“还是说说西缉事厂的事吧!”

    朱见深略显失望,点头道:“朕设立西缉事厂,也是无奈之举,前些日子宫廷发生了一起案子……”

    来到乾清宫,李青也弄清楚了经过,明白事出有因,心中的不满也减轻许多。

    “事急从权,再设一厂倒无可厚非,不过……这终究不是妥善之法。”李青叹道,“若他日西厂也出了问题,你难不成还要设立个南缉事厂,亦或北缉事厂?”

    “那不会。”朱见深摇头,引用之前李东阳那套说词,予以解释。

    李青不由苦笑道:“那你可有想过,厂卫冗员浮杂的危害?”

    “这个……”

    “大道至简。”李青说道,“无论任何事物,都是越简单越好,太祖时仅有一个锦衣卫在,不还是照样办事?”

    李青叹道:“你认识到了官僚机构臃肿的危害,就没意识到厂卫臃肿带来的祸害吗?”

    朱见深有些不悦:“朕安全都受到了威胁,还管得了那些?”

    “我又没让你现在撤除,办完了事,就解散了吧。”李青道,“太监权势过于庞大,也不是个好事,汉唐都有例子在前。”

    缓了口气,又道:“诚然,大明的太监权势远远比不上汉唐,可若一直大力扶持,你又敢保证未来的大明太监,不会达到那个高度?”

    朱见深沉默。

    良久,点头道:“朕天命到来之前,会妥善处理好,不会给后继之君留下隐患。”

    “如此最好。”李青颔首。

    朱见深听劝,且继承了祖宗的优秀政治基因,甚至青出于蓝。

    这也是让李青很看好,很放心,亦很省心的帝王。

    即便放手不管,李青仍觉得朱见深会做的很好,这么多年下来,朱见深是什么样的人,他再清楚不过。

    这是个可以散养的帝王!

    珍酒佳肴送来,君臣二人边吃边聊……

    “日本国未来会有大变故,大明朝廷可以加大贸易力度。”李青放下酒杯,如此说道。

    朱见深提起玉壶帮他斟上,诧异道:“先生怎知这些?”

    李青沉吟了下,说:“我就在日本国。”

    “啊?”

    “现在的日本国室町幕府势微,各地大名将军心思活络,下克上的例子屡见不鲜……”

    李青简单说了下日本国的现状,又道:

    “大明蓬勃了上百年,有开海带来的繁荣,有引进新作物带来的人口兴旺,但这种向上的发展态势,终有一天会减缓,停滞,甚至倒退。”

    “这非人力能够阻止,即便大明的后继之君尽皆贤明,依旧改变不了。”李青轻叹,“如今大明人口已是历朝之最,且还在继续兴旺。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资源终究会到不够分的那天……”

    朱见深沉吟道:“所以,要从其他地方汲取?”

    “不错,这是唯一的办法。”李青抿了口酒,继续说道,“之所以挑中日本国,一是因为那里有政治土壤,二是那里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白银,这个对我大明来说,太重要了,金钱永远是调动百姓的最好驱动力。”

    “不是还有宝钞吗?”

    “不一样。”李青断然道:“宝钞有着超强可复制性,这也注定它的认同感没有金银强,且宝钞已经出现过信用危机,一旦大规模印钞,民间必然不认账,这个之前已经验证过。”

    李青道:“可金银不同,宝钞泛滥会导致民间改用金银交易,但金银泛滥,除了会造成物价上涨,并不会出现货币危机;

    一来,金银的不可复制性,不会让百姓产生抵触心理,二来,百姓找不到金银以外更好的货币了。”

    朱见深陷入沉思。

    老朱家的人普遍对经济不太在行。

    李青只得换个说法:“你认为朝廷拿着大把印刷的宝钞发放俸禄,跟拿着大量白银发放俸禄,哪个令官员更喜欢?”

    “那肯定是真金白银啊!”朱见深不假思索。

    被李青这么一说,他也觉得,同样是钱,金银的认可度比纸钞更容易让人接受。

    毕竟……宝钞的本质是纸,而金银却是贵重金属。

    想明白这点,朱见深既是钦佩李青的前瞻性,又是感动李青的付出。

    原来李青并未享受生活,而是开启了新一轮的奋斗,更为艰苦的奋斗。

    他都六十好几的人了……朱见深叹了口气,眼眶有些湿润。

    “先生,你别再奔波了,朕让其他人……”

    “不行。”李青打断他,“日本名义上是大明的藩属国,朝廷干涉其内政,会造成其他藩属国的严重恐慌,这万不可取。”

    朱见深长叹:“可你这身子骨……唉,朕是怕你客死他乡,无法落叶归根啊。”

    李青对大明的贡献这么大,朱见深不想辜负他。

    “你能有这个心,我就很欣慰了。”李青笑着说。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