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圣母皇太后听着名头大,可若论品级、地位,还是逊色于皇太后。就拿周太后来说,她厉害是因为钱太后不在,但凡钱太后回京,她地位立时就得往下降,甚至要让出坤宁宫。
这是法理!
如今,宸妃势头很猛,顶着纪淑妃、王皇后杀出重围,颇有‘三足鼎立’之势。
只是她还不明白,自己就是万贞儿的替代品。
万贞儿老了,且朱见深没信心活过这些养尊处优、嘛心不操、整日享受的小老婆们,只能提前部署。
以避免自己百年之后,后宫一家独大!
他如此煞费苦心,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寿命没信心,另一方面是对儿子没信心。
知子莫若父,尽管相处不甚多,但儿子的脾性他已然看透。
立场不够坚定!
不过,朱见深也不是很担心,纪淑妃的基本信息他已经改动过了……
不得不说,当皇帝确实累!
各个方面都要平衡,任何一方出现纰漏,皇帝都难以安宁。
这是个超级费心神的职业!
一年难得放松两天,午膳后,朱见深摆了几桌万饼条,全身心娱乐……
成化十三年,大年初一。
群臣拜年,朱见深发红包。
今年大明公司年终奖略有下调,精英骨干本就不高的情绪更低落了,却也没敢挑刺儿。
白给就偷着乐吧,哪有年年上涨的道理?
朱老板的心情也不爽,连年终总结都没说上两句。
反正君臣关系已经破裂,且马上又得掐起来,他也懒得装了。
短暂的年假过后,大明这座庞大机器,再次恢复运转。
与此同时,走私利益集团弹劾汪直的罪证也纷至沓来,要求朱见深裁撤西厂,斩杀汪直。
朱见深鸟都没鸟,只是口头说整顿西厂,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
利益集团不忿,却不敢逼迫过甚,他们怕惹恼了皇帝,对走私商来个一刀切,唉……只要能保住既得利益,退一步就退一步吧!
只可惜,人成化帝的拿手好戏就是敌退我进!
在利益集团退让的同时,朱见深有了动作。
内帑出资,授命地方官收购与日本国走私贸易的产业链,从原料、生产、到出海销售一整个买了过来。
这一招釜底抽薪太致命了!
正面对决,利益集团是斗不过皇帝的,所以,他们才裹挟百姓一起对抗皇帝。
但,现在朝廷收购了这些产业,就杜绝了因清剿走私商,而造成的百姓失业。
百姓利益得到保障,自然不会跟着起哄,利用民意对抗皇权的计划,彻底泡汤。
不仅如此,他们辛辛苦苦打造的产业链,等同于直接打包送给了皇帝,皇帝直接就可以生产、销售、赚钱。
是,皇帝是花了大钱收购,但跟日本国贸易,利润远比跟朝..鲜、交趾等国大得多。
真可谓是:低成本,高回报!
更要命的是,皇帝将这些产业的经营权,交给了地方官儿。
如此一来,地方官儿得到了实惠,以前那种靠贿赂地方官,大开方便之门的路子就走不通了。
原因很简单,我们能自己能单干,干嘛要跟你们合作?
这么大的肥差,随便截留一点点,就比你们给的多得多!
何况,这还是皇上的旨意,遵旨办事,你们能奈我们何?
朱见深这一手下来,直接掐断了京中利益集团对江南地方官儿的掌控。
不过,这也只是朱见深的权宜之计。
在这个皇权难下乡的时代,皇帝对地方官的掌控并不强,这块大蛋糕,他可不会让给地方官儿……
~
ps:身体抱恙,今日一章算请假吧,望宝子海涵,么么哒
第174章
风云变幻!
朱见深果决而又迅速,根本不给利益集团反应机会,更无商量余地。
仅仅月余功夫,就彻底瓦解了江南走私商!
这一次,朱见深又赢了。
只是,他赢得并不彻底,后续还会有一系列麻烦事儿要解决,尤其是以武将、勋贵为首的利益团体,必须要予以安抚。
于是,改土归流被提上日程。
朱见深要给这些利益受损的武将、勋贵们,一个立功的机会,一个弥补亏损的机会。
这一次,他拿出了相当大的诚意,放出数个进爵名额。
同时,借着整顿西厂的空档,朱见深将汪直抽调出来,改任监军太监,全程监督镇压土司。
汪直是御马监掌印太监,执掌京中禁卫,本就有着兵权,朱见深这么安排合情合理,挑不出毛病。
且,文官集团是乐意如此的,祸害武将总比祸害他们好。
武将心中不忿,利益受损的他们刚有了弥补机会,却又被汪直来分一杯羹,这就太过分了!
不过,有进爵名额在那儿摆着,难受也得忍着,大明公司的长期饭票谁人不眼热?
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不仅不能跟汪直对着干,甚至,还要对其客气点儿。
没办法,谁让这阉人是监军呢。
尽管不爽,但为了能更好的荫及子孙,他们不得不认真对待这次出战。
大明对内用兵的成本并不大,可以说处处都是粮仓,根本不需要建立耗资弥巨的长途补给线,战争成本相比对外用兵,少的不是一点半点。
…
永宁宫。
借着茶余谈天的机会,贞儿委婉道:“皇上,汪直年轻气盛,且锋芒毕露,今他有了监军之权,怕是会为了立功从而大开杀戮……他做监军,终是于皇上大计无益啊。”
朱见深轻笑道:“朕看人的本事还是有的,汪直不会如此。”
“这可说不好,”贞儿却是摇头,“万一杀戮过甚,对皇上后续的布局……非臣妾有意干政,只是不想皇上的努力白费。”
顿了下,“就算汪直不会,那些个武将……”
朱见深好笑道:“这才是你想说的话,是吧?”
贞儿脸上一热,讪讪道:“皇上圣明,这次皇上许诺了数个加官进爵名额,为求立功,武将们自然会不遗余力地扩大战果……怕是弊大于利啊!”
“你能想到,朕自然想的到,”朱见深淡然一笑,叹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且也并非弊大于利。”
缓了口气,“但凡改制,必触既得利益者逆鳞,自古皆然;
所以,打几场狠的非常有必要,越狠越好,打得越狠,才能使得土司的反抗成本越高,从而反抗心越低;
不温不火的常规打法,怕是要整个打一遍,那样不仅耗时,也耗钱,且并不能达到震慑目的!”
朱见深道:“使那些土司首领感到震惊,并恐惧,后续推行改土归流才能更省心省力,才能以更小代价,获得更大收获,懂吗?”
贞儿一滞,折服道:“皇上英明!”
“朕当然英明。”朱见深嘴角歪了歪,继而又道:“朕知你操的是好心,但有些事不是你该操心的,记住了。”
“是,臣妾知错了。”贞儿一凛,忙下拜请罪。
朱见深扶起她,温声道:“下不为例就是了,朕也没真生你气;朕明白你在担心什么,无非是怕汪直这把刀太过锋锐,以后朕容不下他,亦或过河拆桥,以平息众怒是吧?”
“嗯。”贞儿点头,坦然承认。
小祖宗的心计手腕,如今远超她,再耍小聪明可就真蠢了。
贞儿自然不是蠢人。
“皇上这都看出来了,真厉害。”贞儿嘴甜。
“跟朕还弯弯绕,”朱见深瞪了她一眼,哼道:“放心吧,朕之前答应过你,会给他一个好的结局,万不会食言。”
贞儿心中一缓,“皇上仁德。”
虽说汪直是个太监,但她可是当儿子养的,她不想这少年落得王振那样的下场。
朱见深摇头叹道:“朕可不仁德,仁德的皇帝不是好皇帝!”
贞儿:“……”
夸你还有错了?
小祖宗真是越来越难伺候了……
三月,军备停当,朱见深找了个由头,正式土司动手。
同时,他传旨给李宏,让其做好防范倭寇的准备。
朱见深打掉了走私产业,利益受损的不只是大明官绅,日本国的走私商一样没得赚,饥寒起盗心,不可不防!
~
大明再起涟漪,日本国更是风云变幻。
细川丰久再来,这一次,较之上次更为客气,因为他钱已付,货还没收呢。
“望阁下守诺,不遗余力地助我们攻打山名家族。”细川丰久承诺道,“战后收益,我细川氏分毫不取,并公开承认贵部的合法性。”
李青笑笑,问:“你们出动多少人?”
“七千武士!”细川丰久神色傲然。
这个规模的战争堪称惊天动地,整个日本国,能拿出这么大阵仗的势力,不过一手之数,这也是他们细川氏的恐怖之处。
“七千武士……”李青沉吟片刻,道:“加上我们的一千五百武士,也万难吃下山名家族,我方武士虽勇猛异常,但这次毕竟是攻城……难啊!”
细川丰久颇感无语,哼道:“你当人家山名家族是泥捏的?哪有那么好吃下啊!这次不攻城……”
李青皱眉道:“不攻城去玩儿呢?”
“你……”细川丰久火大,跟李青谈事儿,他总是按捺不住性子,实在是这厮太气人了。
奈何眼下他是弱势的一方,不得不压下火气,道:
“自然是抢钱,抢粮,尽可能抢资源,放心,我们细川氏家大业大,不至于黑你们的收获。”
李青颇觉失望:“也就是说,就是去洗劫呗?”
“昂,不错。”细川丰久闷声点头。
我就不该对这儿的人抱有幻想,从上到下都他娘是一副强盗心态,根本没有一点战略……李青不禁扶额。
从大局来看这是好事,只是如此一来,李青趁虚而入的难度又将大大提高。
细川氏根本不是奔着消灭劲敌去的,只是洗劫一番,连攻城都不打算,折损定然也不会很大。
他娘的……
“好东西都在城里呢,此次出动这么多人,不攻进城洗劫,怕是得不偿失啊!”李青意欲挑起对方野心。
不料,细川丰久却是笃定道:“放心,我们计算过,此番绝对稳赚不赔!”
顿了下,补充道:“大赚!”
李青:“……”
细川氏出动七千武士,这个数量着实不少了,问题是,狗日的不是奔着打仗去的,而是为抢劫。
这就导致战斗时间会很短,且伤亡也大不到哪儿去。
如此,李青想吃下细川氏,就变得千难万难了。
细川丰久见李青眸光流转,不发一言,脸色也沉了下来:“莫非阁下要违背诺言?”
“这倒不是。”李青轻轻叹了口气,道:“我只是有些失望,本以为细川氏野心勃勃,意欲彻底摧毁山名家族,不想……竟如此量小。”
细川丰久老脸一红,哼道:“我细川氏终归是要吃下山名,但不是现在,这也与阁下无关,阁下只需守诺就成。”
“自然是会守诺的。”李青笑了笑,“什么时候动身?”
“越快越好!”细川丰久道,“我来时,已经在调集武士了,料想眼下已然动身,还望阁下尽快跟上。”
“那就明天?”
“可以!”细川丰久心下欢喜,总算是听到了句痛快话。
他道:“这次我与贵部这支队伍一起,不知阁下派何人统领武士?”
“井上三郎!”
细川丰久心下更喜,他对李青这支武装有一定了解,知道井上三郎是仅次于这位大神的人。
这说明,这位大神并无偷奸耍滑心理。
“如此最好不过,阁下放心,我细川氏一向重承诺!”细川丰久认真道:“只要贵部作战勇猛,战后绝不会亏待你们。”
李青只是笑了笑,作为画饼老手,对这种没营养的话,他都懒得搭理。
“来人,给细川丰久阁下安排一间上好客房。”
“多谢!”细川丰久坐起身,鞠了一躬,再次承诺:“我们细川氏……”
“早些休息吧!”李青打断,这种话他听不惯,尤其对方还是个倭人,实在膈应。
细川氏神色一僵,不过也没计较,“告辞!”
他学着汉人礼节拱了拱手,转身跟着一武士出了客堂。
李青呼出一口抑郁之气,暗道:看样子,计划得变了啊!
不过,依然可以采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策略,只是对象要变了,吃下细川氏希望渺茫,只能拿下山名氏。
只是这样一来,就得放弃眼下的地盘儿了……
“让井上三郎、村上匠来见我!”李青扬声喊了一句。
“是!”
一刻钟后,二人走进来,躬身道:“大神。”
李青起身:“去内堂说。”
两人怔了一下,忙也跟上。
走进内堂,末尾的村上匠关上门,这才上前问:“大神,可是要改变计划?”
“是要改变了。”李青颔首。
吁了口气,沉声道:“不吃细川氏了,改吃山名氏!”
第17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