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44章

    今,皇上欲效仿太宗,有何不妥?!”

    “附议。”刘健当即附和,拱手道,“皇上,今我大明海上贸易繁荣,彰显大明国威更有必要!”

    户部尚书周经当即反驳,“扬大明国威重要,还是百姓重要?”

    李东阳淡淡道:“照周尚书的意思,我大明朝连水师远航的钱都没有了?”

    “本官没有这样说!”

    “那周尚书什么意思?”谢迁穷追猛打。

    “我……”周经哼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可知其中花费有多大?”

    “去年底,江浙两省的赋税运往京师,仅这两省之地的粮税,商税,户部上下就足足忙了五日,上个月保定府沈家,一次就交税银一百三十万两,这还只是半年的税赋。”

    内阁怎么这么清楚户部的事……周经心中一惊:是谁走漏了风声?还是说,有人被策反了?

    不待他反驳,谢迁乘胜追击,哼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呵呵……周尚书好大的口气,我大明朝这个家,原来是你在当啊!”

    周经脸一白,失惊道:“皇上,臣万没有这个心啊,他他他,他诽谤啊!”

    朱佑樘:“……”

    眼见内阁靠耍嘴皮子占了上风,六部忙进行反击,兵部尚书马文升出班,哼道:

    “久闻谢大学士铁齿铜牙,今日算是领教了。”

    谢迁淡然道:“马尚书有言便言,何须话里藏针?”

    “说得好,那我们就说点实际的。”马文升笑笑,拱手道:“敢问皇上,昔年六下西洋的是三宝太监,今日是谁?”

    第132章

    内阁完败

    朱佑樘眉毛拧了起来。

    只一霎那,随即,又重新舒展。

    李浩的事,当初他听父皇说过,知道是永青侯独子,这个老表压根儿就没想着走仕途这条路。

    而那位水师总兵官,也就是他姑父李宏,早已过了知命之年,奔往花甲之年去了,还能再掌权多久?

    既然权利确定不会被世袭下去,那么也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诚然,如此开先河,却有不妥之处,毕竟,当初太宗都不敢轻易放权给武将,转而让三宝太监出海远洋,但,此一时,彼一时也。

    如今大明的赋税构成,商税比重越来越高,就目前而言,几乎不亚于粮税多少。

    这样下去,顶多再有一代人的努力,商税便会彻底压过粮税,成为朝廷收入的第一。

    商税如此重要,水师扬国威的必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震慑海外诸国,让商贾放心的做买卖,能提高朝廷赋税,哪能不上心啊!

    当初,父皇就明确说过这其中的利弊。

    朱佑樘虽无大才,却也不是昏君,自然明白王朝的兴衰跟财富挂钩,有钱,什么都好说,反之……不堪设想。

    马文升见皇帝不以为然,忙提醒道:“皇上三思,水师一旦尾大不掉,必然祸国殃民!”

    接着,一咬牙,“皇上以为……您比太宗如何?”

    朱佑樘恼火:这还用比吗?

    就是抛开祖宗这层身份,单从实力出发,他也没有可比性啊!

    “太宗英明神武,朕,远不及也。”朱佑樘瞪了马文升一眼:开心了?

    马文升何尝不知如此说话,会惹皇帝不快,但,事到如今,他也顾不上这个了,身为兵部尚书,他岂能坐视皇帝铸成大错?

    “皇上,连太宗都担忧尾大不掉,皇上何以……?”

    朱佑樘不想搭理他,瞄向嘴替。

    谢迁不负期望,他敏锐的发现了痛点,并予以重击,“太宗若担忧尾大不掉,又岂会六下西洋?

    事实证明,终太宗一朝,直至如今,水师都没有尾大不掉,这是太宗英明神武,是列祖列宗英明神武,难道,皇上就不英明神武?

    还是说,马尚书意在让太监领兵?”

    此言一出,所有人为之色变。

    不由得,想起成化朝被汪直支配的恐惧了。

    马文升一呆,继而暴怒:“你放……什么厥词!本官何时说过这个?”

    “那你是什么意思?”

    “本官……”马文升一时词穷,骂道,“本官不屑跟一个五品的大学士逞口舌之快。”

    “你……”

    谢迁愠怒,却无可辩驳。

    任他再如何牙尖嘴利,也无法驳斥马文升。

    “呵呵……哈哈哈……”

    笑声此起彼伏,内阁几人脸色难看。

    朱佑樘也不禁为之皱眉。

    说起来,内阁到如今这步田地,他有很大责任。

    继位之初,他觉得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权力过于庞大,便进行了拆分,明言内阁首辅不得兼任吏部尚书。

    这一来,内阁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当然,主要是他不够自信。

    谢迁不是内阁首辅,不过,若是内阁首辅兼着吏部尚书,那马文升绝对不敢如此奚落。

    更没人敢取笑。

    说起来,内阁还是办实事的部门呢。

    这些年,内阁没少出力,朱佑樘不想寒了内阁的心。

    “嘭!”

    朱佑樘一摔玉石纸镇,大殿笑声立时戛然而止。

    “议事议的是可行与否,跟官职大小有何关系?”

    “臣失言,请皇上赐罪。”马文升立即请罪,不过,心里却是暗暗得意:这下谢侃侃得老实许久了。

    他这一番行为,无疑给六部打了一针强心剂。

    大学士才几品?

    给他们脸了!

    朱佑樘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朕欲让水师出海远航,扬我大明国威。”

    “皇上三思。”

    “皇上三思啊!”

    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呼呼啦啦跪了一地。

    都察院见胜负已分,果断站队六部,跟着反对,进而牵起连锁反应,最后,站着的竟只剩内阁几人。

    几人面面相觑,恼火又羞愤。

    简直……奇耻大辱。

    朱佑樘亦恼火。

    不过,他这人有个很大的缺点——不够硬气!

    当然,往好听的说,他这是太遵守规则了。

    “散朝,另议。”

    朱佑樘一甩袍袖,愤然离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行礼,继而各自离去,唯有内阁几人面色阴郁如水。

    他们明白,今日之后内阁的地位会一降再降,直到……彻底失去话语权,沦为一个工具人,甚至是六部的附庸。

    唯独李东阳,似是忽然想明白什么,气郁一扫而光,嘴角牵起轻松笑意,步履轻快。

    谢迁眼尖,见他如此,赶紧跟上他。

    刘健没察觉李东阳的异色,倒是瞧见了谢迁的反常,他忙也追了上去。

    ~

    “宾之,宾之,你慢些……”出了宫,谢迁小跑追上李东阳,喘着气道,“宾之,你是不是有了什么主意?”

    “我能有什么主意啊?”李东阳失笑。

    “哎呀,都什么节骨眼了,你要是有主意,就赶紧说来。”谢迁是个急性子,道,“若再不采取措施,日后内阁将再无立足之地了啊!”

    “哪有这般严重?”李东阳轻松笑笑,安慰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于乔兄何必忧虑,这未必是坏事。”

    “哎呦哎,宾之啊,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咋还打哑谜呢。”谢迁急道,“我甚至都想告老还乡了。

    六部欺人太甚,皇上……又不给内阁撑腰。

    这日子没法过了啊!”

    李东阳好笑,正欲说话,见刘健追上来,拱手道:“希贤兄。”

    “别客气了,赶紧说说眼下该咋办吧。”刘健沉声说,“不能坐以待毙了。”

    谢迁也催促道:“宾之,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我和希贤你还信不过吗?”

    李东阳笑笑,道:“若二位信得过我,眼下什么都不要做,静观其变即可。”

    “还静观其变……”

    “让宾之把话说完。”刘健比谢迁沉稳许多,他知道李东阳这么说,必有原因。

    李东阳道:“兵法有云:穷寇莫追;今日六部明明占尽了优势,将内阁逼到了悬崖边上,甚至还要踹上一脚,这也罢了,对皇上的决策,亦是坚决抵制;

    呵呵……皇上仁厚,却并非没有脾气,他们如此这般,等同于把皇上推到我们这一边来了。”

    李东阳自信道:“看着吧,若我所料不错,此番,内阁将一转颓势,甚至……超越六部!”

    刘健、谢迁为之一振。

    旋即,又觉得这不太现实。

    自内阁首辅不得兼任吏部尚书后,话语权就一落千丈,分庭抗礼都做不到,还超越六部……谈何容易?

    刘健叹道:“宾之啊,首辅不得兼任吏部尚书,这是皇上明言过的,他岂会自毁江山?”

    “是啊,”谢迁也不看好,叹道:“皇上仁厚,却也有些……”

    见四下无人,这才继续道:“有些仁弱,在我看来,皇上大致会给我们些赏赐,以作安抚,至于提升我们地位,甚至在六部之上……根本不可能。”

    李东阳笑道:“你们呀,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眼下的情势已经不是内阁和六部了,是六部和皇帝。”

    “表面看,今日六部所为是在羞辱我等,实则,他们是在挑战皇上的权威。”李东阳道,“水师出海远航,扬大明国威,这是皇上早就同意的决策,先是被一拖再拖,如今更是被内阁之外的所有人反对,你们说,皇上会作何感想?”

    二人一怔。

    刘健缓缓点头:“宾之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不过,以皇上的性格……”

    “哎?”李东阳道,“皇上还是英明的,不然,也不会在继位之初,就明言首辅不得兼任吏部尚书了;

    皇上那样做,是为了防止内阁势大,影响朝堂平衡,现在呢?

    内阁已经弱到快没话语权了,这会是皇上想看到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刘健欣然笑道,“确是如此,涉及到皇权,皇上又岂会袖手旁观?”

    谢迁仍是有些担忧,道:“我还是觉得,皇上不会让首辅兼任吏部尚书。”

    李东阳点点头:“这话在理,我也感觉不会,毕竟……当初皇上说的是永制。”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式能让内阁重掌话语权呢?”谢迁问。

    刘健却是笑了:“这就不是咱们操心的事了,相信皇上便是。”

    谢迁苦笑:“也只能如此了。”

    …

    ~

    武当山。

    “如何?”李青问,“这都好几日了,你差不多也瞅个遍了,有没有中意的啊?”

    李雪儿摇头,“没有。”

    “……想好!”

    “没有就是没有啊!”李雪儿无辜地眨了眨眼,道:“实话!”

    李青扬起巴掌。

    “爷爷饶命啊!”李雪儿大呼小叫。

    “……别嚎了。”李青深吸一口气,哼道:“收拾一下东西,明日咱们就回去,水师出海需要诸多准备,我没时间在你身上耗下去,真就孤独终老,也是你自己作的。”

    李雪儿:“李爷爷你这样说,太伤我……”

    “滚!!”

    李青抬手一个大逼兜,转身出去找玉玄。

    出海在即,他心情也愈发急迫起来。

    第133章

    朱佑樘力挺内阁

    乾清宫。

    御书案前,朱佑樘面容沉静,胸脯起伏,仍无法释怀今日朝堂上的事,小太监战战兢兢,连呼吸都放轻了许多。

    拉开抽屉,朱佑樘拿出小本本,平复着抑郁心情。

    良久,

    他放下小本本,深吸一口气,道:“来人。”

    几个小太监愣了下,默契地没有上前,他们听得出,皇上这不是在叫他们。

    少顷,殿外侍卫锦衣千户进来,拱手道:“皇上唤臣?”

    朱佑樘道:“去金陵永青侯府传旨,着,水师总兵官李宏,即日起,开始调集水师,作战器械,江南一带的水师,可抽调三分之一,福..建那边再调五分之二,江南织造局所产丝绸,能带多少带多少,还有茶叶……”

    朱佑樘默默计算了下,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加上拨款,以及各种器械,还有各种商品……

    春季出海显然不现实。

    “九月初水师启航!”朱佑樘深吸一口气,道:“你先去兵部,把三宝太监留下的航海图带去,交给永青侯李总兵!”

    “是,微臣遵旨。”锦衣千户心惊:江南三分之一,福..建五分之二,如此规模的水师,怕是比之昔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最巅峰时期,都不遑多让,看来,皇上这是铁了心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