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08章

    无他,太巧合了!

    既存在,就必留痕迹,人精也无法滴水不漏,自己没错……朱厚照重新坚定起来。

    “不用东拉西扯,你这是在反向掩饰。”朱厚照定定看着李青,道:“朕相信自己的判断,任你说的天花乱坠,朕也不会改变初心。”

    李青暗暗扶额:小东西真难对付啊!

    “你为什么不说话?”朱厚照咄咄逼人。

    “……”李青干脆无所谓了,耸耸肩,道:“你看,我不承认吧,你说我在掩饰,我承认吧,你又说我在反向掩饰,好赖话都让你说了,我还能咋说?”

    “说实话!”朱厚照直勾勾盯着他,“看着朕的眼睛说。”

    这咋还霸道总裁了呢……李青心中吐槽,抬眼看着他,道:“我方才所言都是实话!”

    “正面回答!”朱厚照气郁,道:“一句话说明白,你到底是不是李青!你只需告诉朕,是与不是!”

    “如是。”李青说。

    “?”朱厚照被弄得暴跳如雷,“还在负隅顽抗是吧?”

    “你看,又急。”李青满脸无语,无奈,摊手道:“这就是答案啊!你觉得是,那就是,你觉得不是,便不是,这根本没有答案的,正如我说不是,你不信,我说是,你仍存疑,这本就没有答案。”

    “朕要你说!”朱厚照都要跳脚了。

    “我说了,你信吗?”

    “朕……”朱厚照一时哑口。

    李青继续道:“没有答案的,我不是李青,这个问题便不成立;我是李青,更不会让你知道确切答案;所以……永远不会有答案。是与不是,你都无从考证。”

    朱厚照无从反驳,却仍不服输:“朕若从李总兵那里考证呢?”

    “你大可考证,李总兵刚走,现在追还来得及。”李青轻笑道,“不过……你确定李总兵的话,就一定能消除你的疑心?

    连我这个当事人都无法做到让你坚定不移,何况是别人呢?”

    闹心,太闹心了,朱厚照真想打人,可他知道自己不是李青对手,且李青真敢对他动手。

    这点,已经不止一次验证过了。

    许久,朱厚照祈求道:“你就不能给朕个准话吗?”

    “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我说什么也无法消除你的疑心。”李青淡淡说。

    小皇帝脑袋瓜格外好使,单纯的瞒是瞒不下去了,李青只能退而求其次,让朱厚照无法确定真相。

    不能确定,便无法有恃无恐!

    是与不是?

    如是!

    “滚滚滚……!”朱厚照被整破防了,“太子太师的俸禄扣一年!”

    “哎哎哎,没你这样的啊。”李青不干了,“你要是这样,那我可不干活了啊!”

    “你……”朱厚照手指直哆嗦,悻悻一甩袍袖,骂道:“你就气我吧!”

    李青心平气和,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是不是李青,跟皇上你的关系大吗?貌似不影响你做皇帝,如何做皇帝吧?”

    朱厚照:“……”

    强忍着拿纸镇砸李青那张可恶的脸,咬着牙道:“走,快赶紧从朕面前消失,不然……”

    他呼哧带喘,哆嗦道:“再逼逼……咱俩非得死一个不成!”

    李青见他确实气毁了,也不再计较他态度上的事儿了,毕竟,自己确实不地道……

    “这就走,不过走之前还有句话要与皇上说。”

    “有屁快放!”

    “君无戏言,对工商业不打击、不扶持,这是皇上你说的,必须说话算数!”李青严肃道。

    “放心!”朱厚照咬着牙,“朕公私分明,不会在这种大事上掺杂个人情绪!”

    李青缓缓点头,如释重负:“那就好!”

    “快滚!”

    “还有一句!”

    “你咋那么多屁话!!”朱厚照拿纸镇在手,缓缓抬起对准李青,“放!”

    但凡你个狗日的再说一句气我的话,非砸的你桃花朵朵开……朱厚照咬牙切齿。

    李青长话短说:“无论是洪武朝的李青,还是正统朝的李青,都造就了君臣佳话不是吗?

    若皇上坚定我就是李青,那不妨再现历史,君臣一心,造福万民!”

    朱厚照为之一滞,拿纸镇的指关节逐渐放松下来……

    李青温声说:“我是不是李青,对皇上,对大明,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让李青再现,不是吗?”

    第12章

    首先,朕没惹他们任何人

    “属于正德朝的李青……”朱厚照喃喃自语。

    李青走了。

    然,给朱厚照造成的心理冲击却并未平息,相反,一浪接着一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不论是洪武朝的李青,还是正统朝的李青,都超级讨人厌,犹以文官集团为最。

    可讨厌归讨厌,睁眼说瞎话却是无法做到的,便有贼心也没贼胆。

    不过,文官们还是阴了李青一把,对于李青的功绩,采用春秋笔法书写,反而对李青的‘大不敬’大书特书。

    比如:某年某月,太祖大怒,提剑欲砍李青;某年某月,太宗气结,怒骂李青祖宗八辈儿……

    正统朝的李青,则更多是:上大怒,曰:欺朕太甚!

    总之,文官埋汰人还是有一手的!

    只不过,盖棺定论的事迹,他们没办法颠倒黑白,尽管足够简化,却仍无法掩盖李青的光芒!

    朱厚照作为储君,岂会不读本朝历史?

    尤其当初对李青身份产生怀疑之后,关于李青的事迹,他就开始深入了解起来。

    随着了解,他对永青侯李青愈发向往,赞赏,肯定……幻想自己做了皇帝,也能有这么一个人辅佐。

    毕竟……这两个李青都是非常彪悍的存在,真可谓全方面吊打其他人!

    这一点也不夸张,且不说那实实在在的功绩,就拿李青对皇帝的态度来说,若没真才实学,若无大功劳,帝王会有那般高的容忍度?

    笑话!

    也不看看太祖、太宗是什么性格,真想砍杀李青,李青能平安无事?

    正统朝的李青,也不弱洪武朝多少,气得帝王跳脚那是常有的事,也就中宗还好些……可气归气,气过之后依旧偏爱。

    莫说治罪,几乎连最基本的罚俸都未曾有过,即便罚了,也会通过其他方式补偿。

    这哪是君对臣的态度?

    简直……当大爷伺候!

    帝王为何如此?

    答案只有一个!

    好用!不是一般的好用!

    朱厚照读懂了春秋笔法下的李青,因此,他也想有这么一个人来辅佐自己。

    而现在,这个人出现了。

    真像啊,谋略,眼光,大局观……,甚至就连气人的本事都如出一辙……朱厚照喃喃自语:

    “是他吗?亦或说,只是性格、能力相似的人……可这也……太像了吧?”

    无法确定带来的纠结让他很苦恼!

    可转念一想,朱厚照又觉得这般纠结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是与不是,皆在他一念之间。

    如是!

    “但愿你不会让我失望……”朱厚照低喃自语,轻轻笑了。

    这一刻,少年人眼眸明亮,再不复之前被打击后的颓废、沮丧,整个人干劲儿满满。

    他相信李青,亦相信自己。

    “刘瑾!刘瑾!!”

    连着呼喊几声,刘瑾匆匆小跑进来,躬身道:“皇上,您叫奴婢?”

    “帮朕做件事。”朱厚照说。

    “皇上这般说,奴婢如何自处呀。”刘瑾忙不迭跪下,满脸惶恐、惊喜,“能为皇上分忧是奴婢的荣幸,奴婢是您的奴才,但凭皇上吩咐,可万当不起一个‘帮’字。”

    他对自己的生态位认知很清楚。

    大明的太监只能是家奴!

    权力来自皇帝,自然只能服务于皇帝。

    “呵呵……”朱厚照笑了,对刘瑾这懂事的态度很满意。

    “开了春,你去海外一趟。”朱厚照道,“准确说是去交趾,帮朕查探一下交趾各方面的国情。”

    “出,出海?”刘瑾都惊呆了。

    “怎么,你不愿意?”

    “愿意,太愿意了。”刘瑾激动得脸孔涨红,旋即察觉如此说不妥,忙又补充,“只要是皇上吩咐的,奴婢都愿意。”

    乘宝船出海啊,这岂不是说,自己离偶像又进了一步?刘瑾心潮澎湃。

    大明的太监是有牛人的!

    王振、汪直,皆是翘楚,不过,真若说到偶像,那只有一个!

    ——三宝太监!

    这是大明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手握权柄,善始善终,有大功绩,且完全是正面形象的太监。

    要知道,文臣那般讨厌太监,都不敢抹黑三宝太监!

    太监自觉矮人一头,可三宝却给了这个团体一丝尊严。

    谁人不知永乐豆、永乐米、宣德薯、宣德茄……是咱爷们儿三宝带回来的啊!

    这是他们的心灵寄托,因为有了这个人,太监们有了可以挺起一截腰板的资格。

    便是跋扈如王振,嚣张如汪直,也都是三宝的小迷弟!

    刘瑾当然激动。

    这趟出海,咱爷们儿也得想办法带回来些高产作物,干出一番事业出来,名垂青史……刘瑾激情澎湃,人还没出海,就开始幻想自己风光回朝情景了。

    “皇上,奴婢何时出发啊?”

    “急什么?最起码也得过了正月啊。”朱厚照嗤笑,打趣道:“怎么,一听说出海,就想向三宝太监看齐了?”

    朱厚照对三宝太监一点也不陌生,不全是读本朝历史的缘故,更多原因是身边太监老是提起。

    就这么一个拿得出手的人物,太监们自然常提及,同时,也是为了让储君亲近太监。

    朱厚照做太子时,没少听太监提三宝,对其事迹自然熟悉。

    “想向三宝看齐,你还差得远呢。”朱厚照不客气道,“昔年太宗靖难,三宝太监就曾立下大功,可不是你们这些伺候人的奴婢能比的。”

    “呃呵呵……皇上说的是,三宝太监那是何许人也,奴婢哪敢高攀。”刘瑾讪讪赔笑,却并不气馁。

    能和偶像相提并论,本就是荣幸!

    却听皇帝又道:“不过,三宝太监也是从伺候人开始的。”

    刘瑾脑袋‘嗡’的一声,面庞瞬间红如鸡血,激动地语无伦次,他不知该如何表达感动、感激,便跪在地上猛磕头……

    ‘砰砰砰……!’

    朱厚照无奈又好笑,骂道:“省着点磕,别把脑子磕坏了,且退下吧。”

    “是是,谢皇上,谢皇上隆恩……”刘瑾这才心满意足地退下。

    出了御书房,一股冷风吹来,他才清醒下来,同时疼痛感袭来,疼得他龇牙咧嘴。

    刘瑾龇牙咧嘴的笑……

    ~

    小院儿。

    李青做了一大锅乱炖,吃了一大碗,余下的还够他吃两天,这大冷的天也不担心会坏,吃的时候热一下就成。

    大过年的,酒楼、青楼都歇业了,想出去吃都没地儿去,还好干儿子买了年货,倒不至于饿肚子。

    “可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李青苦笑,“唉…,算了,还是熬一熬吧,过些日子就都开业了,这么久都熬下来了……”

    就这样,余下几日李青都是在发呆中度过……

    还好,大明的年假极短,权力机器很快再次运行。

    紧接着,酒楼、青楼营业,李青告别了吃乱炖的日子,饮食也正常起来。

    中午下馆子,晚上喝花酒!

    至于早饭……他起不来。

    朱厚照颁布了新政,内容中规中矩,并无激进的政策,群臣悬着的心逐渐放下来。

    不过,也有一条针对群臣的政策,缺勤按天数扣俸禄!

    对此,群臣倒无异议,一来合乎情理,二来只是小钱,犯不上为这个让新君不痛快。

    李青稍稍有些闹心,不过总体还是满意的,小皇帝听劝,戒了骄躁,君臣关系没一上来就剑拔弩张。

    眼下的大明最需要的就是稳定,工商业这条路基础已经打牢,接下来交给时间就是。

    不过,弘治朝遗留下的隐患也得修正。

    这帮文臣不能太惯着了。

    正德元年,三月春。

    刘瑾奉旨出海。

    这一行为极大的刺激了文臣,都是人精,一眼就看出新君欲效仿宪宗皇帝,打算用太监制衡他们。

    不过,他们还未来得及施压闹事,朱厚照的恩典就来了。

    ——开经筵!

    且还是为期三个月的春讲,每月进行三次!

    经筵,是帝王以臣为师,学治国之道,特意举行的官方活动,于文臣而言,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肯定。

    玩世不恭的小皇帝,能做到这般,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群臣的心,不过,一想到小皇帝要用太监,他们就无法淡定。

    中官村的汪直可还在呢!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