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砰!’玉石纸镇的清脆声响起,金瓜武士跃跃欲上前,这才压下吵闹之声。
见状,刘健深吸一口气,道:“本官以为,李太师所言大谬,县学、府学、国子监;乃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反观京卫武学……哼!骄兵悍将汇集一处,同仇敌忾之下,则江山必然不稳。”
李青冷笑:“谁是敌?什么仇?为何忾?”
“李太师无需咬文嚼字,刘大学士用词虽有不当,然,话糙理不糙。”谢迁出班,“开办京卫武学,纯属胡来!”
杨廷和心中苦闷,不甘,遗憾。
他知道,这是要牺牲内阁了。
好不容易入了阁,还没来得及施展就要退出政治舞台了,这让他很是憋屈难受。
可他更明白,自己根本没得选。
轻叹了口气,他硬着头皮往上顶。
然,刚有所动作,衣袖便被人扯住了,转头一看,是李东阳。
杨廷和狐疑。
李东阳微微摇头,什么也没说。
杨廷和明悟,心情立即多云转晴,干脆与李东阳一般,静看这出好戏。
只听谢迁侃侃而谈,道:“开办京卫武学,将官沆瀣一气,如何治理?”
“只能恩养,也就是所谓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谢迁自问自答,完全不给人辩驳机会,“今我大明府库殷实不假,然,募兵制的推行,本就给朝廷造成了额外开支。这些年天灾频发,虽远不至于闹出动荡,却难保未来国家财政不会出现紧张情况,若朝廷财力无法恩养这些人,又何解?”
说得好!
群臣精神大振,就连六部诸多官员,看向谢迁的目光也变得和善起来,甚至,连同对内阁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说到底,大家都是文官,在这种大是大非上,还是要同仇敌忾的……他们望向李青,目光不善。
李青深吸一口气,正欲反驳,奈何,谢迁不给一点机会,继续道:
“常言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方才李太师说文有县学、府学、国子监;同样会出现勾连情况,这话……姑且就如你所言,可那又如何?”
谢迁哼道:“文官几时造过反?有能力造反?历来,掀翻王朝的力量都是武力!”
顿了下,“莫说现在的大明,就连当初……”
稍稍斟酌了下措辞,谢迁道:“我大明开国之初,北元之祸尚未解决之下,就有大量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勋胡作非为,太祖宅心仁厚,不予过多计较,可结果呢?
太祖的容忍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骄兵悍将向来不服管教,不然,洪武一朝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勋贵……咳咳,太祖为何如此?”
好家伙,玩偷换概念也就算了,还把老朱捎带上,不愧是谢侃侃……李青暗暗好笑,问:“谢大学士说完了?”
谢大学士一甩袍袖,傲娇的不行。
“谢大学士既已说完,那接下来,就由我来说吧。”李青笑笑,道,“骄兵悍将不服从管教?不不不,在洪武朝根本就没这种情况,谢大学士所言,不过是臆想罢了。”
不待谢迁,以及其他文官反驳,李青抢先道:
“方才谢大学士说话时,本官没有打断,本官说话时,也请诸位莫要打断,这是最基本的礼貌。”
闻言,群臣悻悻放弃。
李青道:“洪武一朝,从未出现过军队失控的情况,确有勋贵不法,可勋贵不服管教不代表军队亦是那般;
至于太祖晚年清理勋贵……呵呵,相比清理文官的力度,清理勋贵不过是毛毛雨罢了。”
群臣愤懑,无言。
洪武朝杀了多少文官,他们心知肚明。
那是前辈们最黑暗的时代。
李青道:“当时的文官什么样子,如今的文官什么样子,就不用本官多说了吧?
大明发展至今,无论是权柄,还是待遇,文官团体都有了质的飞跃,眼下莫说武将,就连勋贵们也不是你们对手,可你们呢?
说什么武将恩养不成便会闹事,现在你们在干嘛?
难道不是闹事?”
李青吐出一口抑郁之气,猛地一声喝:
“欲求不满,纯属混账!!”
大殿拢音,这一声喝振聋发聩,直击心灵深处。
李青缓步走向御座上的朱厚照,直至玉阶处才止步,转过身,面朝群臣,飞扬跋扈之气,几乎破体而出。
“我问你们,太祖可有错?”
“……”一群人恼怒到了极点,却没人敢回答。
“太祖晚年开京卫武学,可是昏聩之举?”
“……”大殿寂静,甚至比朱厚照的纸镇,金瓜武士的虎视眈眈都有效。
李青继续质问:“武备废弛,军队战力下滑有目共睹,你们如此反对意欲何为?”
他指了指上面的龙椅,道:“若太祖坐在这把椅子上,你们可敢今日这般?”
“口口声声忠君爱国,你们忠的哪门子君?爱的什么国?”李青愈发言辞激烈,都开始骂人了,“皇上有除弊革新的抱负,你们却一再推三阻四,这与奸臣何异?
你们口中的骄兵悍将,不是别人,就是你们自己!
内阁,六部,都察院……”
李青一一点名,点名骂,他不是针对谁。
“大胆,放肆,狂妄……”文官集团炸了锅。
这一次,朱厚照把纸镇摔碎都没用了。
一群人红了眼,竟不顾朝堂礼节,开始朝李青聚拢。
全武行,即将上演。
场面彻底失控。
不开玩笑的说,他们真要杀了李青。
当朝杀人这样的事,文官并非没做过,结果……也没啥大事。
这次,他们同样认为不会出事。
国家需要他们治理,皇帝还能把他们全罢黜了不成?
杀了这混账,万事大吉!
兴许连募兵制也能废除。
站班太监失惊当场,尖锐道:“护驾,快护驾……”
刘健、谢迁也骇然变色,二人同样没想到局势会演变成这样,同时,亦是心头震怒。
好消息,他们配合演的戏李青接住了。
坏消息,这个戏霸演太过了!
他,他,他疯了吗……
第39章
谁是小人?
朱厚照被惊到了。
到底也才十六岁,还是虚岁十六,古人没有周岁之说,生下来就一岁。
说到底,也就是个半大孩子,哪里见过这么大的阵仗?
愣神儿功夫,李青就被淹没了。
“护驾,快护驾啊……”站班太监哭喊。
朱厚照一个激灵,人也缓过神来了,倏地怒从心头起,便要冲下去……
“我的爷……”站班太监肝胆欲裂,忙一把抱住朱厚照,任凭朱厚照如何抗争,他都纹丝不动,好似长在了朱厚照身上。
扭头尖叫:“护驾啊……”
金瓜武士也是魂飞天外,可人太密集,太拥挤了,他们根本上不得前。
能站在奉天殿上朝的官员,哪个不是有头有脸?且大多都上了岁数,莫说动手,便是推搡都有可能致人死亡。
尤其是他们确定,这些人不敢对皇帝动手,便也更加忌惮了,唯恐拿捏不好分寸,事后遭到清算。
然,惊了圣驾也是天大的罪过。
还好,很快他们就清醒下来,退出人潮,绕了个圈儿,一字排开挡在皇帝身前。
至于李太师……是死是活不关他们的事。
加害的是文官,受害的又不是皇帝,无论结局如何,都怪罪不到他们。
“都住手,统统住手……!”朱厚照咆哮。
奈何,群臣恨李青恨到失去理智,根本就听进不去一点。事实上,在人潮汹涌下,许多人都控制不住自己,被人潮裹挟着上前。
‘砰砰砰……’
人潮如水面砸下一块石头,涟漪荡漾开来,被淹没的李青重新显露身形。
首当其冲的几个大佬被掀飞,撞倒一大片,接着,倒下的人便被后来人踩踏而过。
乱了,彻底乱了……
“快去请太上皇……”长在朱厚照身上的肉喇叭尖声输出。
“叫什么太上皇?”朱厚照厉喝,他现在仍是心惊肉跳,思维却不再僵化,立时道,“你们,给朕分开他们,不听话就打,快去……”
“保护皇上是臣等的责任,还请皇上避一避。”金瓜武士哪敢接这烫手山芋,且他们更怕皇帝有个闪失。
肉喇叭……站班太监也吵吵道:“皇上,咱还是快走吧,您是万金之躯,不容有半点闪失啊……!”
震的朱厚照耳朵疼。
这么大一个人长在身上,朱厚照别说为李青上前,连走道都费劲儿,他恼怒极了,双手掰着太监脑袋,吼道:
“你他娘从朕身上下去!!!”
站班太监都应激了,根本不撒手,反而抱得更紧,朱厚照只觉胸闷气短。
还好,不多时大内侍卫便闻讯赶来。
然,等他们看清状况,也不禁傻眼。
略微愣神儿的功夫,他们绕过汹涌人群,与金瓜武士一般无二,结成人墙把群臣和皇帝隔开。
“娘的,气死朕了……”朱厚照哇哇叫,“一群狗日的杀才,快分开他们啊!”
‘扑通~’
一个立足不稳,朱厚照连同站班太监一起跌坐在龙椅上,被这么一砸,他更觉憋闷,连呼吸都不顺畅起来。
“快,快,快从朕身上下来,朕……朕快不行了。”朱厚照眼瞅着出气多,进气少。
这下,站班太监可算醒过神儿来,忙撒开朱厚照,半跪在他跟前,一个劲儿地顺他胸脯,哭喊道:
“皇上,皇上,您可别吓奴婢啊……”
太监吓毁了,凄厉的尖叫声刺耳至极,让人耳膜生疼,“太医,快传太医啊……!”
这叫喊太过尖锐了,竟盖过了沸腾的人潮。
同时,也让陷入暴走的群臣冷静下来,可一时间又停不下来,众人又急又怒。
费了好大劲儿,全武行才总算被终止。
只留下一片哀嚎……
李青掸了掸衣袍,扶了下官帽儿,冲开人墙,快步踏上玉阶,一把扯开站班太监。
“李,李卿你没……没事啊?”
“先别说话。”李青扶他坐起,抬手在其背上猛拍几巴掌。
“哏!”满脸狰狞的朱厚照像是终于吐出满腔愤怒,
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好半晌,青灰的面庞才恢复血色。
他猛地弹跳而起,一把抓到御书案硕果仅存的玉石纸镇,狂力一摔,扶着御书案,吼道:
“都散开,散开!!”
人墙散开,金瓜武士,大内侍卫退向两旁。
朱厚照抬头望去,只见群臣东倒西歪,一地官帽,有的帽翅儿都掉了,大多衣衫不整,好不狼狈。
转头又看了眼李青,却惊奇的发现,这厮好似屁事儿没有,别说受伤了,甚至官袍都没出现褶皱。
来不及惊诧,朱厚照怒道:“都起来,回班站好!”
少顷,乱七八糟的局面逐渐重整,不过,部分官员却起不得身,非李青下了死手,他们是被同僚踩的,好几十岁的人了,平日又缺乏锻炼,好悬没丢了命。
朱厚照骂道:“瞅瞅你们这群熊样儿,哪有半点贤臣的样子,方才参与斗殴之人罚俸半年,官降半级,以观后效!”
顿了下,“京卫武学是太祖定下的,今朕恢复祖制合情合理,谁反对,就是反朕,反太祖,反大明!”
“皇上……!”群臣惊怒。
尤其看到李青跟没事儿人似的,更是怒不可遏,道:“皇上万不可听信小人之言啊!”
李青脸一沉:“小人骂谁?”
“小人骂你!!”群臣异口同声,怒目而视。
李青掸一掸衣袍,咧嘴一乐,赞道:“骂得好!”
群臣呆了下,继而回过味儿来,更是怒火中烧。
杨廷和算是看明白了,当下立即跳出来,叱道:“只会逞口舌之力,敢与我……”
想到自己打不过,忙捎上大家,“敢与我们再次比斗吗?”
李青撇嘴,不屑道:“真要动真格的,我能打死你们全部。”
“皇上你看呐,这样的人怎可入朝参政?”有大臣攻讦。
朱厚照:“……”
“都少废话!”朱厚照冷着脸,“你也下去,都回去好好反省反省,散朝!”
言罢,不给群臣说话机会,当先揉着胸脯往外走。
今儿可着实惊到他了,惊还不算,被老太监死死抱着,他好悬一口气没上来,给憋死过去,心情那叫一个郁闷。
李青走下玉阶,瞥了眼群臣,施施然离去。
这事自然不可能就这么过去了,不过,经此一闹,处理方式也清晰了。
刘健、谢迁这两个出头的被罢黜,这是一定的,必须有人祭旗!
既是震慑,也是表明皇帝坚定不移的态度,当然,还有李青。
今日之所以如此拉仇恨,把满朝官员骂了个遍,也是为了自身入局。
李青清楚,他这个始作俑者若无得到惩罚,这伙人肯定受不了,索性就逼得他们上演全武行,一方面是让他们也理亏,一方面则就是以自己受过,来缓和他们心理。
当然,李青也不算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