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送杨廷和出门,李东阳在门口驻足良久,轻叹道:
“杨介夫才具不凡,亦极具政治天赋,然,胸襟气度终是差了一筹,我走后……唉,如果那李长青肯入阁……抽空再争取一下吧,实在不行,杨一清也是合适人选。”
杨介夫的能力没的说,却不够大气,将来难保不会排除异己,记得当初与那王家公子……李东阳暗暗叹息:还得有人压着他才行啊!
~
杨一清之后,李青就没再操心募兵制的事,该做的都做了,哪能事事冲锋在前?
况且,现在他也没办法光明正大的干预。
除了跟弘治医病,他清闲的一批……
喧嚣蝉鸣逐渐停歇,许是京师入秋就凉的缘故,李青睡眠质量好了不少。
柿子缀满枝头,石榴也泛起浅红,透着凉爽的空气夹杂着细微果香,沁人心脾……
又是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昨日吃多了酒,无宿醉感,却也没什么胃口。
来到果树下,李青仰脸望了阵儿,一跃而起摘下一颗最鲜红的柿子,捏了捏,已经软了,随便擦了擦,李青咬上一大口。
甜中带涩。
不过,也很开胃。
李青没浪费,吃完柿子拍拍手,回屋找来竹筐子,开始摘柿子。
记得当初红袖、怜香、婉灵她们都是提前采摘,然后拿苹果催熟。
柿子这水果,没办法让其完全自然长熟,因为大多都会坠地烂掉,石榴倒是可以等一等。
不多时,就摘了满满一筐,李青拿起一个左手倒右手,寻思着回头向村民取取经,看柿饼子咋个做,这么多他吃不及。
“真快,不知不觉都快中秋了……”李青倚在躺椅上,懒懒自语,“估计募兵制细化条文,拨款,拨粮等事宜也到了尾声,嗯…,小东西大婚也快到了,又快吃席了……”
李青发起呆。
太闲的他总是会不受控制的发呆,有时一呆就是一下午。
朱厚照这段时间忙碌起来,好些日子没来了,话本也看腻了,青楼小曲儿他也听了个遍,无甚意思。
不过,今日他倒没有发呆一下午,被敲门声打断了。
李青起身走到门口开门,待看到来人,不由一奇。
“是你?”
“呵呵……咱家有礼了。”刘瑾行了一礼,笑容可掬。
李青沉吟了下,让开身位,道:“进来吧。”
合上门,来到石桌前邀刘瑾坐下,李青问:“刚从交趾回来?”
“回来有两天了,今儿是带着皇上旨意来的。”刘瑾说。
“交趾那边如何?”
“……呃,还是先传皇上口谕吧。”刘瑾站起身。
“不用客气,你坐着说就成。”
刘瑾满脸黑线,心说:不是爷们儿客气,咱家现在可是钦差,你这态度……
转念想到,就是皇帝亲至,这厮也还是这样,便也不再计较了。
“五日后皇上大婚,让先生做迎亲使。”刘瑾说。
“嗯…,没了?”
刘瑾点头。
“不是…,白用啊?”李青不满,“最起码也得给个红包吧?”
“……这个,刘瑾可以带话给皇上。”刘瑾也是醉了。
“那就麻烦了。”李青点点头,继而道,“皇上让你去交趾,是为了让你考察开荒是吧?”
“是。”
“可以说说吗?”李青道,“以我跟皇上的关系,你完全不用隐瞒,说起来,交趾的事还是我告诉他的呢,当然,你若有顾虑,也可不说。”
刘瑾笑吟吟道:“皇上说了,对先生不必隐瞒,咱家这次来,也是出自皇上的授意。”
李青颔首,道:“那就说说吧。”
“开荒确在大力开展,眼下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刘瑾道,“有些开垦出的荒地,已经在种植宣德薯、永乐米了,收成很不错。那里的天气比咱们大明的江南还要暖和的多,农作物长势极好……”
嗯,可喜可贺……李青欣然。
刘瑾遗憾道:“可惜,交趾那地儿没什么可拿得出手的东西,咱家本想着为大明带回些高产作物什么的,怎料,永乐米,宣德薯这些,都还是从咱大明传过去的呢。”
李青不禁失笑,道:“交趾距离大明这么近,那里若有高产作物,又岂会轮到你带回来?你当昔年三宝太监没考察过交趾?”
刘瑾一滞,悻悻的说不出话。
‘铛铛铛……’
门又被敲响,“李先生在家吗,老夫李东阳。”
今儿是啥日子啊……李青道,“门没锁,李大学士请进。”
李东阳推门进来,见刘瑾也在,不由目光一凝。
刘瑾察言观色能力极强,忙起身行了一礼,道:“皇上大婚在即,派咱家来传个话,让李先生担任迎亲使。”
“这样啊。”李东阳点点头,轻笑道,“刘公公此番代皇上去海外巡视,一路辛苦啊。”
刘瑾一呆,不想文官还有看他顺眼的,尤其这人还是李东阳,内阁首辅大学士,更让他心下感动。
忙也客气回道,“哪里哪里,咱家这做奴婢的,能为皇上分些忧,那是咱家的荣幸,何谈辛苦。”
顿了下,道:“李大人来是为了公事吧,那咱家就不打扰了,你们聊,呵呵……你们聊。”
他的差事办完了,本想着再跟李青套套近乎,不过李东阳一来,他也不好再作深谈。
难得人家看得起他,刘瑾索性也投桃报李,给人方便。
李东阳含笑颔首,道:“刘公公慢走。”
“呵呵……客气客气。”刘瑾咧嘴,头一次享受被文官尊重,只觉浑身轻飘飘的。
李青也没挽留,交趾的发展细节不急这一时,且也可以从朱厚照那儿了解。
他对李东阳的登门更好奇。
“李大学士请坐。”李青邀他落座,问:“这大忙人怎么也有空来我这儿了?”
李东阳笑笑,道:“本官这次来,是想告诉先生募兵制细化条文定下了,款项户部也拨了,杨总督参加过皇上大婚之后,就回去先在延绥推行,呵呵……可喜可贺啊!”
“嗯…,可喜可贺。”李青轻笑点头,这在他预料之内,却仍感到开心。
“李大学士来不光是为这个吧?”李青道,“我现在闲人一个,这些朝中大事,你没必要亲自走一遭。”
李东阳坦然道:“本官这次来,确有其他事要与先生商谈。”
“该不是入阁吧?”
“……”李东阳无奈苦笑,“先生当真睿智,先生……可愿?”
“没兴趣。”
李东阳并不太意外,沉吟道:“介夫的才具、能力,担任内阁首辅倒是足够,不过,他性格方面有些缺陷。若无人压制,未来难保不会搞独裁,先生能力、品性、智慧,犹在介夫之上,你若能担任内阁首辅……。”
叹了口气,李东阳道:“君子不强人所难,先生不愿入阁也没什么,本官希望他日先生能维持一下平衡,如今内阁声望如日中天,未来更进一步也不是不能,老夫老矣,干不了几年了啊!”
李青笑笑,道:“我未必比你干的久。”
第48章
总有办法让人破防
“先生尚且年轻,以你这个年龄进入庙堂中心,未来……可期啊!”李东阳感到吃惊。
他知道李青对权利地位不甚在意,却也没想到他能洒脱到这般境地。
小皇帝有多宠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东阳不信李青看不出来。
以李青的年纪,以小皇帝的年纪,可以说,只要李青愿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指日可待,而且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动辄数十年的执掌大权啊!
李东阳实在想不通李青为何如此。
这李长青到底咋想的……李东阳皱眉,心中很是不悦,不过,态度上依旧温和,不急不躁。
李东阳轻笑道:“呵呵……先生颇有昔日永青侯风采啊。”
“这话是在夸我?”
“当然。”
“可据我所知,那位永青侯的风评,并不太好啊!”
“哎?先生这么理解就错了。”李东阳正色道,“人人心中都有杆秤,永青侯虽也触犯了许多人利益,可没人敢公开说他的主张错了。对永青侯……当然,讨厌的居多,不过,公正来讲,是既恨且敬。”
李青笑笑,不置可否。
他不是不信李东阳的话,而是……他并不奢望有人理解。
记恨也好,敬佩也罢,对他来说这都无足轻重。
他就是他,
无愧己心!
李东阳叹道:“本官也算宦海沉浮数十年了,对官场的了解,自问要比先生深刻一些,不知先生可愿听我唠叨?”
李青微微颔首,“李大学士但讲无妨。”
“世人眼中只分好人,坏人,换之官员亦然。百姓眼中,官员只有好官、坏官之分,皇帝眼中,亦是只有贤臣、奸臣之别。”李东阳道,“可在我看来,这都是片面的,不足够理性的,其实……大善之人极少,大恶之人亦是一样。”
李青点点头,道:“大多数人都在善恶之间摇摆,有时善,有时恶,甚至……善恶有时也由不得他们。”
李东阳微微震惊,好半晌,才苦笑自嘲:“是我班门弄斧了。”
顿了下,奇怪道:“先生既有如此高的见识,何以……对文官抱有这么大的敌意呢?”
“我是个悲观的人,喜欢从最坏的情况看待事情,处理事情。”李青说,“上次闲聊,你们说文官武将,或有私心,或私德有问题,但没人想亡了我大明。这话没有毛病,然,大明却会在他们一次次的善恶摇摆间,逐渐没落,甚至……灭亡。”
李青叹道:“我承认,我是对文官集团抱有敌意,对你们有偏见。其实武将亦多有不法,可……终要讲究一个平衡不是?
常言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话偏激了点,却不无道理。”
李青说道:“我相信十年寒窗苦读圣贤书的士子,起初大多皆有为国为民之心,只是在此过程中,有不少人会把路子走偏,继而忘了初心。”
李东阳无言以对,默了下来。
不说别人,连他自己都没能时刻坚守住本心,虽无失大节,却也并非无瑕无垢。
“先生如此大才,且有一颗赤诚之心,何以……无意庙堂呢?”李东阳不解,“如此,是否过于,过于……”
“假清高是吧?”李青替他说了出来。
李东阳讪讪,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生有能力,有机会,为何不能为国为民?”
他更觉李青不在庙堂是莫大损失。
“我有我要做的事。”李青说。
不待李东阳再劝,他笑道:“李大学士也是内阁成员,且与杨大学士素来交好,何以……如此相劝?难道你不知我真入了阁,于你,于他,于内阁,都不是好事吗?”
李青问:“你就不怕在我一番操作下,搞得你灰头土脸?”
李东阳自嘲笑笑:“以前我或许有此顾虑,可如今……我干不动了,也该退了,姑且算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
顿了顿,“其实我也是为内阁好,接下来,内阁地位会再上层楼,从长远来看,这并不算好事。谦受益,满招损,真若成长为庞然大物,独霸朝纲,怕是皇帝也不容了。”
“李大学士看得通透,不过,也要对后来人有信心。”李青笑道,“你看得到,将来别人也能看到。”
“所以……先生真不愿久居庙堂?”李东阳不甘心。
李青道:“我的路不在这儿。”
“……”李东阳遗憾,“先生怕是不知,张永进了御马监,刘瑾此番回来,也被安排进了司礼监,连同皇上做太子时伺候他的太监,都被安排了要职。”
“这能说明什么?”李青奇怪,“司礼监,御马监,东厂等部门,本就是太监担任,不用太监用什么?
怎么,文官也想入司礼监?”
李青打趣,“其实也不是不行,去了子孙根就是了。”
李东阳满脸黑线。
“本官是怕皇上如此,可能会因私废公。”李东阳叹道,“皇上到底年少,容易感情用事,且又贪玩,那八位宦官阿谀奉承,曲意讨好之下,可能会让皇上误入歧途啊!”
李东阳道:“皇上对先生如此倚重,你若不看着些……”
“李大学士也可以看着啊!”李青说。
“你……”李东阳饶是涵养好,城府深,也被李青给噎的险些破防,全然忘了之前自己还教育杨廷和了。
非是他急躁,实在是……李青太能气人了。
总有办法在不经意间让人破防。
李东阳深吸一口气,道:“我不是歧视太监,这些人的成长环境,注定他们目光短浅,极度自私,皇上不过十六且重情义,此等情况下……”
李青打断,道:“你可以看着啊!”
“李神医!请你端正态度!!”李东阳恼火。
李青失笑:“你的担忧不能说错,不过,你的担忧为何要我来买单?”
“你……”李东阳气结,却无从反驳。
李青笑笑,继续道:
“皇帝用太监,究其原因不过是想掌大权罢了,这并不为错,至于太监会造成隐患……却有可能,可若不提前采取预防手段,他日太上皇龙驭归天,彪悍的文官集体发难,你让皇上如何抗衡?”
李东阳无言。
半晌,道:“我不否认太监并非百害无利,可总要有个度不是?我非己所不欲施于人,而是……皇上对你更亲近,更信任。”
“皇上没你想的那般不成熟,太监也没能力祸乱江山。”李青呵呵道,“真就闹出些乱子,皇帝杀之也就是一句话的事,相较于文官集团,太监简直不要太好拿捏,不是吗?”
李东阳愤懑。
“我还有最后一个请求。”
“我不保证会答应。”李青说。
“……”李东阳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道:“我真干不了几年了,内阁……杨廷和有宰辅之才,却无宰辅雅量,你不愿入阁我不强求,可帮忙推荐个人总行了吧?”
“推荐谁?”
“杨一清。”
“不行。”李青拒绝,“募兵制需要他。”
“我不是说眼下。募兵制顺利推行,并彻底走上正轨后,李先生可愿?”李东阳轻叹道,“我只是想在走之前,看到一个健康的内阁。”
李青沉吟了下,道:“届时如果条件允许,走之前我会谏言皇帝。”
“那便好。”李东阳稍稍松了口气,总算不是没丁点收获。
李东阳缓了口气,心绪平复下来,问:“先生还能待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