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85章

    从小皇帝的性格和表现来看,这种事他是完全做的出来。

    杨廷和府邸。

    众大佬云集,包括杨一清。

    所有人脸上都写满了严肃。

    以目前的局势,皇帝真若强行亲征,他们是拦不住的,当今皇帝可不是弘治,他们就是跪死在宫门口,皇帝也不会有所动摇,这一点,在长达十余年的君臣相处中早已显现。

    在三厂一卫朝廷鹰犬的高强度压制下,皇帝完全可以一意孤行!

    一想到正统年间发生的事,他们就心情沉重,于公于私,这些人都无法接受皇帝亲征。

    沉寂的气氛被杨廷和打破,老杨头叹了口气,道:“都说说吧,能避免尽量避免。”

    杨一清缓缓开口道:“以皇上的性格多半是想出征的,不过,皇上对本官明言过,绝不会御驾亲征,诸位也不用过分忧虑了。”

    顿了顿,“这场仗必须打,否则鞑子必然变本加厉,继而假戏真做,事实上,眼下就是鞑子进犯我大明的试探,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众人无言。

    杨廷和直言道:“杨大学士戍边多年,对兵事的理解自优于我等,本官也表个态,我本人是赞同朝廷出兵打击宵小气焰,然,当下重点并不是出兵,而是皇帝是否会一意孤行的御驾亲征!”

    “昔年正统朝的事……绝不能再次上演。”杨廷和严肃道,“一旦旧事重演,朝廷体面何在?藩属国会如何看?当今局势,万国交流愈发密切,甚至已经在和万里之外的西方诸国做贸易了,这会严重降低大明的威慑力,甚至会让人生出不臣之心。”

    杨廷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其他人也纷纷跟进。

    不可否认,这些人多有私心,可真正遇到重大事情,还是会着重考虑国家利益!

    简而言之,他们没表现出的那般好,可也没那么坏。

    杨一清见他们都同意出兵,心情一下子就轻松起来,缓声道:

    “皇上的性格,想必诸位都明白,我等越是咄咄逼人,他的抵触心理就越强,皇上已经明言过不会亲征,我等若还是频繁上疏,只怕会起反效果。再者,天子金口玉言,皇上还未在重大事情上失信过。”

    “没有失信过不代表不会失信!”杨廷和沉声道,“如此重大之事,不可不预防!”

    兵部尚书王琼沉吟着开口道:

    “本官赞同应宁大学士之言,上疏不可行,当下皇上并未表现出强烈的亲征欲望,且皇上最烦的就是臣下沆瀣一气教他做事,还是不要上疏的好。”

    杨一清轻笑点头,看向杨廷和,道:“本官以为一动不如一静,杨首辅以为如何?”

    在场之中,他是最轻松的一个,因为他有杀手锏,皇帝真若一意孤行,便飞书金陵。

    李神医明确表示过,他从金陵赶赴京师,只需十日功夫。

    即便皇帝亲征挡不住,可亲征准备工作总要的,毕竟……皇帝亲征可不是小事,他这个前三镇总兵,拖延到李神医到来还是轻而易举的。

    杨廷和却道:“若一动不如一静,那今日也没有聚在一起的必要了,不是吗?”

    杨一清眉头微微拧了拧,问道:“杨首辅有何高见?”

    “上疏!”

    杨廷和道:“当然,你的担忧不无道理,我们不能以不能亲征为借口上疏,却可以以其他方式。”

    “比如……?”

    杨廷和迟疑纠结少顷,缓缓道:“皇后娘娘并未诞下龙子。”

    此言一出,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难掩震悚之色。

    要知道,杨慎可是前途无量啊!

    杨一清却是眸光大亮,赞道:“杨首辅高见,战事约莫在春末,只要熬过这两个半月,皇上再想亲征也没机会了,龙嗣乃国之根本,皇上还处于少壮时期,充盈后宫也无碍龙体,且大明也迫切需要一个龙子降生,以稳定朝野。”

    这一次,其他人却没有跟进。

    官做到他们这个地步,子孙辈儿可都享受了朝廷恩荫,未来进入仕途板上钉钉,他们不得不考虑得罪正宫皇后的政治得失。

    再一个,皇后能生公主,就极大概率能生龙子,哪怕不是长子,法理上也一样具有最优先级。

    以此上疏,无异于在含沙射影的隐喻皇后娘娘生不出儿子。

    未来人家生出儿子,继承大统,怕不是要清算今日之辱。

    他们自己倒没什么,都是一把年纪了,可不能不为儿孙考虑。

    须知,养尊处优的正宫娘娘,普遍超级能活,基本上都能熬到儿子登基。

    再者,女人大多记仇……

    谁也没想到,杨廷和竟如此豁得出去。

    见此情况,杨廷和难掩失望,道:“本官上疏,诸位大人署名即可。”

    “都是为了大义,本官愿署名。”王琼率先开口。

    众大佬略一迟疑,便也纷纷附和。

    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有杨廷和在前面挡着,自无需过分担忧。

    “本官也愿。”

    “都是为了大明。”

    …

    正月十六。

    年节刚过,朱厚照本以为这只是个稀松平常的早朝,不料,朝会一开始,就出现群臣汹涌的一面。

    弹劾他工作太过认真,全然不顾宗社!

    皇上你应该广纳嫔妃,为皇室开枝散叶努力,臣民都盼望着龙子降生呢……

    朱厚照挨骂次数多了,可被这么骂的还是头一次,一时间……竟有些小爽。

    “咳咳……,祖宗的江山社稷,朕岂敢懈怠?”朱厚照嘴角难压,却仍是作出一副不怕苦累的明君模样,淡淡道,“身系社稷万民,朕岂能留恋于温柔之乡?”

    杨廷和义正言辞的说:“我大明以孝治天下,民间有句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皇上如此……岂是孝子所为?”

    杨一清出班附和,摇头晃脑道:“暖春将至,再逢燕尔新婚,如胶似漆……龙子指日可待啊!”

    这杨一清是不是刚看完插画啊?怎的如此露骨……杨廷和斜睨了他一眼。

    众文官也是心中鄙夷,暗道:兵痞就是兵痞,入了阁也是兵痞,真的是……羞与他为伍!

    “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列祖列宗,请皇上允准杨首辅之谏言。”群臣附和,却没忘了把杨廷和挡在前面。

    “皇上,您不应该为了公务,不顾宗庙社稷啊。”

    “皇上,您太努力了,您应当适当歇一歇……”

    与其说是弹劾,倒不如说是狂拍马屁……

    朱厚照心情舒爽,心道:你们若都这般谏言,那朕不介意多给你们一些好脸色。

    “那就……准奏?”

    “皇上圣明!”群臣纳头便拜,立即表示:择日不如撞日,即日起便开始选妃吧!

    朱厚照颇感诧异,略一思忖便明悟了这些人的用意。

    敢情是用女色来困住朕,以防朕御驾亲征啊!

    拿这个考验朕?

    呵呵,幼稚!

    你们让朕觉得恶心……

    …

    第123章

    坏了,他真御驾亲征了

    朱厚照眼中闪过一丝鄙夷之色。

    不过,对群臣的奏请,他还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给他们一颗定心丸吃吃也好……朱厚照心里想着。

    …

    朝会在一片喜庆中结束。

    有人欢喜有人忧,皇后夏氏却是气得咬碎了牙,想想之前那会儿,这些个朝廷大员有几个不巴结夏家?

    因为自己生的是公主,就立马翻脸不认人,简直……岂有此理!

    难不成自己就生不出儿子了?

    想想婆婆,再看看自己……她心里就更不平衡了。

    大明深情这么好的基因咋就没继承下来呢?

    夏氏心里苦,可她不能说。

    历来皇帝后宫都是莺莺燕燕,说起来,大明皇帝的妃嫔都算少的了,再加上宣宗、宪宗可都有废后之举,自己没诞下龙子,若再无理取闹,被废并不是不可能。

    毕竟……当今皇帝可不似先帝,根本没有丁点惧内。

    “唉,这媳妇儿啥时候才能熬成婆啊……”夏氏颓然感叹。

    “怎么,想做太后了?”

    一道声音传来。

    夏氏扭头瞧去,心中一凛,继而小脸煞白,“皇上,臣妾不是那个意思,臣妾是,是……是想早日为皇上诞下龙子,想着儿子快快长大……”

    “进而继承皇位是吧?”

    “不是不是,真的不是……”夏氏急忙跪下,吓得眼泪直流。

    朱厚照哈哈一笑:“跟你开玩笑呢,瞧把你吓的……该不会真有这种心思吧?”

    夏氏有口莫辩,猛摇头。

    “真不经逗……”朱厚照一脸兴致缺缺,“起来吧。”

    夏氏讷讷起身,脸上仍难掩惊惧,“皇上,您冤枉臣妾了。”

    “那朕给你赔个不是?”

    “臣妾不敢。”夏氏低下头,忍着惊惧以及羞意,道,“皇上,这次是臣妾不争气,下次臣妾一定能给皇上诞下龙子。”

    说着,怯怯拉过朱厚照的手。

    朱厚照轻轻挣开,道:“太皇太后年纪大了,选妃事宜你和母后主持。”

    “臣妾遵旨。”夏氏不敢惹着他了,盈盈一礼,“臣妾这就去。”

    朱厚照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叹道:“终是掺杂了太多利益驱动,哪有什么夫妻感情,真不如清姐儿知心得趣儿,唉……只可惜,不能让她们进宫啊。”

    伸了伸懒腰,轻声道:“鞑子若在夏季南下,春末之时,定会大举佯攻一下北方边镇,以吸引朝廷的目光……嗯,得抓紧时间准备了,时间不多了……”

    亲征是肯定要亲征,只是不能以皇帝的名义,也不能光明正大的出征,只能悄悄的……

    …

    次日,选妃就开始了。

    见皇帝如此,群臣那颗提起的心缓缓放下。

    都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深知龙精虎猛年纪的人对女色之热衷有多强,在他们看来,皇帝耕耘后宫可比亲征好太多了。

    他们倒也不全是出于私心,当年正统皇帝搞了那一手之后,他们是真怕了。

    生怕再来一次!

    真要说,还是好色好啊!

    甚至为了麻痹皇帝,以避免他对兵事的过分上心对鞑子的出兵事宜,群臣无比配合,以尽量让他省心。

    同时,为了尽快给皇帝选出妃子,群臣主张从宫女中选取,对此朱厚照无有不允,并表现出一副猴急模样,更是让群臣乐得合不拢嘴。

    到底年轻,精力旺啊!

    看来,往后的策略得改改了。

    接下来,

    选妃搞得如火如荼,群臣笑而不语……

    不到一个月,选妃就落下帷幕,足足选出了六位妃子。

    足够皇帝耕耘一大阵子了。

    事实果如他们所料,妃子选进后宫之后,皇帝对兵事,乃至对政事都没那么上心了,甚至……隔三差五就罢朝。

    这次,群臣意外的宽容,在众大佬的控制下,无一人上疏弹劾!

    许是尝到了甜头,皇帝罢朝次数越来越频繁,有时竟还连着罢朝,着实……过分!

    有言官看不过去,欲上疏骂皇帝,却都被杨廷和等人给拦下了。

    都二月底了,再熬个个把月待战事打响,再骂也不迟。

    这个节骨眼儿……就让他放纵一下吧。

    说起来,这些年皇帝总体来说还是勤政的,偶尔歇歇也好,他们也能轻松一些。

    …

    是夜,

    一君一奴做贼似的在宫中偏僻处碰头。

    “张永,准备好了吗?”

    “准,准备好了。”张永咽了咽唾沫,道,“皇上……要不算了吧,事后……他们怕是会剐了奴婢啊!”

    “怕甚,有朕为你撑腰,谁敢动你一根毫毛?”朱厚照瞪眼,继而呵呵笑道,“刘瑾多有不法,这次回来,朕就要清理一下司礼监了。”

    张永怦然心动,一咬牙,重重点头。

    他张永也是练过的,这话还真不是自吹自擂,只见他解下缠在腰间的绳索,取出准备好的铁钩绑好,荡了两圈用力一甩,固定好后,立即开始攀爬,数丈高的宫墙不到十个呼吸就上去了。

    “皇上,你把绳子系在腰上,可要绑好了,奴婢拉你上来。”

    “哎,好!”

    不多时,朱厚照也上了墙头。

    张永力气很大,几乎没怎么休息,就又把朱厚照一点点放下去,这才顺着绳子荡下去。

    收回绳索之后,张永道:“快马在奴婢的宅院中官村,此地不宜久留,咱们快过去吧。”

    “好好好!”朱厚照如同飞出笼子的鸟,那种天高任鸟飞的愉悦感,让他激动得面孔涨红,“好奴婢!”

    事到如今,张永也豁出去了,匆忙奉承两句,拉着朱厚照就跑。

    到了中官村都四更天了,张永早做了准备,连门房都赶去了二进院,二人牵出快马,换上行头,策马扬鞭……

    赶在天亮时,出了京城。

    ~

    今日的奉天殿,又没见着皇帝。

    不过,他们也习惯了,心里虽有不爽,可一想到御驾亲征,又觉得不是不能接受。

    惯着他一个月又如何?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