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53章

    与其整日挨骂,不如躺平歇歇,这是朱厚熜破防之后的感悟。

    如此,倒也真的切实有效。

    皇帝抱恙在身,还能如何?

    难不成抓着太医脖颈子,去乾清宫当面对峙?

    真要是那样的话……可就跟造反没区别了。

    红线在哪儿,这些人门清,自不会做出找死的事。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治不了皇帝了,比如……请辞。

    这时代,请辞不是真的想辞职,而是逼迫皇帝妥协的手段!

    皇帝自然也明白,可皇帝亦不敢假戏真做,因为这是集体请辞……

    朱厚熜妥协了,罢免了张璁的内阁大学士之职,不过,这也激发了君臣二人的同仇敌忾。

    第40章

    博弈结果

    御书房。

    朱厚熜单独召见张璁。

    “张卿,你可委屈?”

    “臣不委屈,可臣为皇上委屈。”张璁拱了拱手,沉声道,“皇上,杨廷和等一众大臣……唉,今我大明之繁荣堪称历史之最,如此盛世之下,若还保留着历代王朝的守旧思想……不是大明之福啊!”

    张璁痛心疾首:“若我大明的臣子都这般,又何来今日之大明?眼下的大明不再适应中庸那套了,必须要革新……”

    对张璁的肺腑之言,朱厚熜深表赞同,他也隐隐觉得群臣秉承着的治国理念,与时代发展有些脱节。

    “变革……”朱厚熜微微叹息,“朕也想啊,可朕……你也看到了,外有悍臣,内有……唉,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顿了顿,做出保证,“张卿放心,朕不会冷落了你,待此次风波过后,朕还会再行提拔。”

    “谢皇上隆恩,不过……”

    朱厚熜:“直言便是,你我君臣无需忌讳。”

    张璁迟疑少顷,咬牙道:“皇上想真正掌握大局,必须要从皇位继承入手,继统还是继嗣……区别很大。”

    朱厚熜怦然心动,无论是从情感,还是皇权,他都不想承认皇位是继承的弘治。

    这让他非常被动!

    可心动过后,又不禁为之气馁。

    “谈何容易啊……”朱厚熜幽幽道,“那些人什么德性,你当也清楚,他们未必大奸大恶,也未必有祸害大明江山的心思,可他们的私心……谁人不知?”

    朱厚熜嘴角泛起苦涩,“朕就是奉行孝宗皇帝的治国理念,也不会有弘治朝的效果,因为朕终究不是……走常规流程继承的皇位,唉……朕刚硬,他们恼朕,朕温和,他们也不会感激,

    甚至,他们还会觉得朕的底线……还可以再往下降一降!”

    “皇上英明,大抵就是如此了,皇上万不能再退,不过……”张璁沉吟着说道,“今杨廷和此举,怕是有……”

    “皇上,杨廷和求见。”黄锦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轻声禀告,“称是有要事面禀皇上。”

    “宣,你亲自过去。”朱厚熜面无表情的点了下头,继而看向张璁,“你是想说,他有隐退之心是吧?”

    “皇上圣明。”张璁心悦诚服,停顿了下,试探着说道,“臣以为,这是个机会。”

    朱厚熜笑笑,没接话茬。

    哪儿来的机会?

    的确,他培养了一些忠于自己的人,可远远无法掌管大局。

    朝局不能失去杨廷和,至少现阶段不行。

    这时候杨廷和致仕还乡,没有人会认为是他主动辞官,都会以为是自己这个皇帝逼他离开朝廷。

    群情必定激愤……

    朱厚熜自问顶不住,他手上的力量还很薄弱,眼下不能翻脸。

    “张卿且先去忙吧,朕答应你,过不多久朕会再重用你。”朱厚熜鼓励道,“你可以先准备着,到时来个一鸣惊人,朕对你有信心。”

    张璁有些失望,可他也清楚,不是皇帝不帮着他,而是局势不允许皇帝鼎力支持他,暗暗叹了口气,拱手道:

    “臣告退。”

    一刻钟后,杨廷和随黄锦进来。

    “臣杨廷和……”

    “免礼。”朱厚熜笑呵呵道,“赐座。”

    黄锦忙搬来椅子,“杨大学士请。”

    杨廷和略微迟疑了下,致谢坐了,开门见山:“臣今日来是向皇上请罪的!”

    “先生是说早朝之事?无妨,无妨的……”朱厚熜颇为大度的说,“先生直言进谏,何罪之有?”

    “皇上如此……臣汗颜。”杨廷和一脸惭愧,叹道,“老臣老矣,自今年开春起愈发力有不逮……”

    “先生老当益壮,怎可生出退隐之心?”朱厚熜截断他,摆出不悦神态。

    杨廷和无奈,索性把话挑明,道:

    “皇上英明,当也知道臣虽是百官之首,朝堂却不是臣的一言堂,甚至许多时候,臣也会被裹挟着做一些违背自己的事,臣知道皇上有雄心壮志,也清楚有时臣做的过分,唉……终是身不由己啊!”

    朱厚熜默了下,颔首道:“这些朕明白,你的难处朕都知道,君臣摩擦这一年多来,多亏了你两头迁就,不然,情况只会更糟,朕不是昏君,你的付出朕都看在眼里……”

    这话并非是在客气,朱厚熜的确理解杨廷和的难处,也肯定他的付出,

    虽然君臣二人不对付!

    同样的,杨廷和也并非执意跟朱厚熜过不去,只是许多时候情势所迫。

    不过,二人都坚定的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一方。

    待朱厚熜说完,杨廷和无奈道,“谢皇上体谅,无奈臣确实精力不济啊!”

    “先生谦虚了。”

    “……”

    杨廷和知道自己想退,必须要让皇帝满意,于是道:

    “皇上选贤除了个别人外,都还是英明的,中肯的,不知皇上可是有……?”

    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省心……朱厚熜暗赞了句,说道:“杨卿的辛苦朕看在眼里,之前召张卿入阁也是想帮杨卿减轻负担,不料,呵呵……,杨卿以为王守仁此人如何?”

    杨廷和一惊:“皇上欲召王守仁入阁?”

    “朕对王守仁并不算了解。”朱厚熜将决定权送给了杨廷和。

    他确实不了解王守仁,甚至他都不确定,王守仁真入了阁会不会跟他一条心。

    之所以召王守仁入阁,一是因为其长时间不在朝,与京官处于脱节状态,不太可能一上来就跟他对着干,且王守仁有足够耀眼的政绩,有资格入阁;

    二是想要改制革新,必须要对地方时政、民情非常了解,这些可不是派些厂卫下去打探就能填补的,要在当地做过管理才行,而代天巡狩十余年的王守仁是最适合的人选。

    他这个钦差时间之长,涉足之广,无人能出其右!

    基于此,哪怕不确定王守仁是否会忠于自己,朱厚熜还是想启用他。

    当然了,当着杨廷和的面提出来,也是因为朱厚熜知道二人有矛盾。

    如此,杨廷和同意的话,能方便未来改制革新。若杨廷和不同意,也能卖个人情堵他辞官的嘴,自己也能以不确定王守仁是否忠于自己为理由,自我安慰。

    朱厚熜怡然自得的等待杨廷和的答案。

    杨廷和沉吟良久,缓缓道:

    “王守仁个人能力没的说,于大明社稷有大功绩,可封爵!”

    进入勋贵体系,等于入阁无缘,这是不成文的规定。

    内阁成立至今,也就李青一人打破过规矩而已!

    杨廷和表明了态度,朱厚熜也予以尊重,同意了他的看法。

    同时,也化解了杨廷和请辞!

    可杨廷和不打算就此放弃,这个内阁首辅大学士,他现在真是够够的,看似风头无两,实则处处掣肘,

    上有皇帝,下有百官,他心力交瘁!

    “皇上,臣真干不了多久了。”杨廷和认真道,“还请皇上选贤任能。”

    怎么又得了便宜还卖乖,没完了是吧?朱厚熜有些不爽,淡淡道:“朕就中意张卿!”

    “……好!”杨廷和闷声道,“这件事臣不会再反对。”

    朱厚熜神色略微缓和,道:“眼下朝局离不开先生,还请先生再干两年,朕明白你的难处,你也要……就算不体谅朕,也得顾全社稷吧?”

    “就两年!”朱厚熜保证,“两年之后,朕让你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

    杨廷和心累点头,语重心长道:

    “皇上,恕臣斗胆,历史无数次证明一动不如一静,频繁折腾……没什么好处。先帝在位时是做了许多大事,可反噬一样强烈,眼下朝局如此,也是基于正德一朝的因。”

    朱厚熜却不赞同。

    合着我不仅要承受正德一朝的反噬,还不能有自己的主张了是吧?

    “杨大学士忠言朕记下了。”

    “……臣告退。”杨廷和暗暗一叹,起身行礼。

    朱厚熜似是临时起意,补充道:“杨卿若真有了退意,可提携一下后进之士,如此,爱卿他日退养的阻力才会减小,朕也才敢忍痛割爱。”

    ‘后进之士’四个字,朱厚熜咬的很重。

    杨廷和怔了怔,明悟话中意思,默默点头。

    这个小皇帝比之正德,更让他头疼,不过,这样的一个皇帝也让他有种放心的感觉。

    这场政治交易总体而言,杨廷和落了下风,不过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他都要退场了。

    皇帝也同意了,还保证会给他体面。

    这就够了!

    到时候,真就是再起风浪,自己也无需忧心,那位必定会来……杨廷和吁了口气,施了一礼,转身退出大殿。

    相较于杨廷和的低落,朱厚熜则是欢喜不胜。

    这次政治交易他赚大了!

    即日起,他便可以光明正大的执行‘去杨廷和化’了,不用再偷偷摸摸。

    不仅如此,还能让杨廷和这个当事人帮忙,自己去自己化。

    如此这般,压力骤减,事半功倍!

    “嗯,真不错……胜利的曙光更近一步,几乎触手可及了,一两年之后,朝局必定是另一番景象,真让人期待啊……”

    这么久的博弈,终于落下了帷幕。

    朱厚熜心潮澎湃……

    第41章

    再去京师

    满剌加,王宫。

    交趾汉王、满剌加国王,就购买耕地方面展开了友好磋商……

    最终敲定的数额在四百顷耕地!

    当然了,这些耕地并不是来自满剌加王室,而是普通的小地主、百姓,其中,多以百姓为主。

    没办法,历朝历代的兼并都是如此。

    兼并上层人的耕地?别闹!上门剜人家肉,人家不急眼才怪,唯有不涉及对方利益,并给予对方足够好处,才有可能行得通!

    为此,朱祁锦付出肥料配方、额外三成的丝绸数额,才得以达到这么个结果。

    兼并的不是王室以及上层圈子的耕地,可到底是在人家地盘上,如此结果,李青、朱婉清完全能够接受。

    朱祁锦就更能接受了,首先肥料配方他是白嫖得来的,其次,额外三成的丝绸虽是他买单,可李家的回报更多。

    一番交易下来,满剌加国王赚了,朱祁锦也赚了,李家亦达到了目的,只有平民吃了亏,失去了耕地。

    毕竟……这世上没有全赢的事情!

    不过,李家并非暴力兼并,都是真金白银的购买。

    以一亩十二两的高价!

    不过,具体能到本地百姓手中多少……这就没办法保证了。

    你出钱,我办事,钱我收了,事我会给你办好,至于利益如何分配,就不是你能干涉的事了。

    真若强行干涉,极大可能会一拍两散。

    李青不是啥好人,好人也干不出兼并这种事,不过,心里终究是有些愧疚。

    可当他看到那成片成片的肥沃土地,愧疚心理随之淡化了许多。

    这个世界的资源总归是有限的,粮食不会平白生出来,大明未来的气候会不会更严峻,会持续多久,都难以预测,他只能采取掠夺的方式。

    不过,他的这种掠夺方式算是非常温和了,不但给了钱,兼并的土地依旧让原主人种植,不算太丧良心。

    ……

    事情比李青预想的麻烦一些,兼并事宜圆满结束,回到交趾,都快过年了。

    朱厚照回大明之心愈发迫切,可想到‘老朱’还需要调理,便也只好按捺住性子。

    回顾这两年来的相处,朱祁锦对他可不是一般的照拂,何况,人家都快到了人生尽头。

    就这样,一直过了正月十五,吃过元宵之后,李青的调养才落下帷幕。

    港口。

    刘氏带着儿子早早上了船,朱厚照却没急着上船,而是跟朱祁锦话起家常。

    “老朱,你可要好好保重身体啊,我可不想这次是咱们的最后一面。”朱厚照道,“下次,我会随先生再来交趾看你。”

    “……我尽量。”朱祁锦好笑点头,转头看向李青,“我现在感觉好了许多,你若有事不必急着来,真就错过了也没啥,不必耿耿于怀。”

    到了他这个岁数,对生死看得也不是很重了,相识数十载,朱祁锦对李青还是了解的,真若是错过了,李青愧疚之下,必定会补偿给孙子。

    李青笑了笑,说道:“那边也没啥大事,最迟嘉靖三年底,我会再来一趟。”

    朱祁锦现在的情况不允许五年一次了,甚至,情况不乐观的话,下次来他都要长住。

    “哎,好,先生一路顺风。”

    “先生一路顺风。”朱佑材跟着说道,又朝朱婉清颔首示意,“李夫人一路顺风。”

    “嗯,先走了,你们也回去吧。”李青道了句结束语,转身上船……

    ~

    嘉靖二年,三月春。

    一行人回到金陵。

    李青见门楣上的残留春联不是红色的,便知道宫里有大人物没了,略一思忖,觉得大抵是朱见深的邵贵妃。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