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当然了,他们不觉得自己会输。就现阶段而言,皇帝仍是弱势的一方
,外臣之中虽有一部分没骨气的投了诚,可占比并不算大,皇帝拿什么拼?
六部九卿,内阁大学士铁板一块,皇帝又能如何?
难道你有魄力,将俺们全辞了?
实在不行,还可以打孝宗那一张牌,大明以孝治国,你既已认了爹,还能有什么手段?
大过年的不闹腾,这是老传统了,群臣并未说什么打击的话,违心恭维了两句,等着发红包。
只是……今年的红包较之往年少了不少。
对此,朱厚熜的解释是:“嘉靖副本的开展,以及武宗实录的编撰,额外花费太多,内帑也不富裕。”
群臣郁闷至极,几乎要……
(╯‵□′)╯︵┻━┻
这大过年的……真让人闹心。
于是乎,六部九卿再次聚到了杨府,让他拿个主意。
却不料,杨廷和认真表示:“开春本官就向皇帝递交辞呈,致仕还乡。”
这下,众大佬麻了。
不是……马上都要开团了,你要退出游戏?
“杨首辅,皇上年轻气盛,做事冲动,若不加以……辅佐,势必会成为正德第二啊。”
“是啊,杨大学士,我等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皇帝年少,不可任其胡来啊。”
“杨大人,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我们岂可袖手旁观?”
众大佬是真的急了,他们没想到杨廷和会在这关口下野。
主心骨若是没了,战斗力必然直线下滑!
杨廷和叹道:“诸位,非是本官怯懦,这几年本官行事诸位都看在眼里,可是那种遇事退缩之人?”
众人一滞,哑口无言。
确实,这几年杨廷和遇事都是冲在最前面,从不和稀泥,说拼命三郎也不夸张。
可正因如此,他们才更舍不得杨廷和下野。
这么个能扛事的主心骨,换谁也不想失去。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比如……几个内阁大学士。
前面少了个人,他们都能往上提一提,只是这种心思怎能表现出来呢?
所有人都在劝杨廷和。
然,杨廷和却是铁了心,他叹息道:“诸位,杨某真是干不动了,这些年下来,身体透支的厉害,临了临了……想过几天悠闲生活。”
“杨大学士的付出,我等都看在眼里,只是……眼下皇上这个阶段,正是好大喜功之时,还请杨大人勿要爱惜自己。”
“杨大人,本官说句难听话,你好歹也撑过这段时间再说啊。”
“……”杨廷和无语又无奈,正色道:“我多留一日,少留一日影响不到大局,我多留一日,皇上推迟一日,事实上……还是一样,因为皇上不会在我在朝的时候,发起‘进攻’。”
“这……”
众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杨廷和轻笑道:“其实诸位也不必过分担忧,当初先帝溘然长逝,朝局不也一样没出大乱子?如今走了我一个杨廷和,又有何打紧?
相处这么久,诸位当也明白,皇上和先帝总归是不一样的,他不是那种凭喜恶行事的人!”
顿了顿,“我亦相信,走了我一个杨廷和,还会有下一个杨廷和,难道诸位就没有信心?”
诸多大佬面色讪讪,沉默下来。
……
杨廷和去意已决,挽留无用的情况下,众大佬抢先发难。
刚吃过元宵,他们便联名上疏弹劾张璁。
这是唯一一个身居高位要职,却跟他们不是一条心的人,必须得撵走。
朱厚熜自然不肯,但群臣却以杨廷和的去留为要挟——
张璁不走,杨廷和也不能走,不然就是你这个皇帝容不下人才,强逼着人走的!
朱厚熜恼火又无奈,只好如法炮制,让张璁再次出阁,然,同样的招式再耍第二遍,自然没了成效。
六部九卿统一口径:“让张璁卷铺盖走人!”
这下,朱厚熜真恼了,坚决不肯。
见此情况,六部九卿强硬表示:既如此,杨廷和辞官之日,就是臣等还乡之时!
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朱厚熜愤怒非常,然,他暂时还真没有反制的手段,暗暗发誓——
不用你们威胁,他日朕非要把你们这些人全换了!
发狠归发狠,不过现阶段的朱厚熜,还真承受不住六部九卿集体请辞的后果。
诚然,臣子请辞皇帝可以不批,可这些老狐狸太有办法让他难受了。
在没有培养出可替代的人选之前,他不能冲动……
不得已,他只能退一步,让张璁去南直隶任职,并严肃表示:这是朕的底线。
群臣虽没达到预期,却也没有再进一步逼迫,毕竟,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张璁一走,皇帝势必很难再组织有效‘进攻’!
站在理性的角度上,他们如此分析十分正确。
然,他们终是忽略了一点!
皇帝满打满算也才十七岁,再聪明睿智的少年人,都有冲动的时候,何况,皇帝都隐忍数年,并做了自认为很足的准备……
这种时候你让他放弃?
笑话!
无论成功概率大小,他都会强拼一波!
……
第55章
纷争开始了
嘉靖三年,二月春。
杨廷和辞官还乡,朱厚熜给予了他极高的待遇,不仅给了丰厚的赏赐,还去了府上做君臣告别……
这波,着实圈粉。
然,紧接着,自命不凡的少年人便发起了‘进攻’。
以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展开……
甚至,群臣都没意识到纷争已经开始了……
这一日,弹劾寿宁侯、建昌伯的奏疏,摆上了御书案,摆上朝堂。
侵占民田,鱼肉百姓,豢养太监……种种恶劣行径一下子统统曝光!
群臣对张皇后娘家人不爽不是一天两天了,奈何,皇帝为了‘孝道’,一股脑全压了下来,搞得群臣也无法上纲上线,毕竟,是他们逼得人家认娘……
今见皇帝如此,他们不仅不恼,反而觉得挺好。
若皇帝的搞事情只是这般,那也没必要反对,甚至反过来帮帮场子都可以。
群臣对外戚的厌恶,不亚于太监!
尤其寿宁侯、建昌伯这种恶名在外的外戚,对他们动手,不仅可以巩固自己这个群体的利益,还能收获名声……
既然皇帝都不打算客气了,他们自然不会客气。
一时间,对张家兄弟的舆论声讨一下子爆裂开来,一发不可收拾……
朱厚熜趁热打铁,当即下达了一道影响深远的旨意——
外戚非军功不可封世袭爵位!
这一刀,直接斩断了外戚势大的可能。
群臣精神大振!
外戚、太监,素来是群臣的天敌,无他,权力是有限的,太监权力大一些,他们权力便小一些,这点,成化朝的汪直可作典型。
换之外戚,亦然。
皇帝先前砍掉了西厂、内厂,今又斩断外戚势大的可能,他们如何不喜?
想象中的纷争并未随着杨廷和离去展开,反而稳中向好,这让他们放松的同时,也身心愉悦……
不过,朱厚熜却是有着自己的打算……
~
张皇后很快就听说了自家兄弟遭弹劾一事,心下不爽的同时,也有些惴惴不安。
她知道,那群人强迫小皇帝认她做娘,跟她没有丁点关系,完全是出于政治考量,以及基于对孝宗皇帝的推崇。
皇帝对张家动手,群臣是绝对会鼎力支持的,她是正宫皇太后不假,可再尊贵的皇太后,也无法直接插手朝政,更没办法以一己之力,单挑皇帝、大臣。
莫说儿子没给她这个权力,真就是给了,她也没办法做到。
坤宁宫。
朱厚熜、张太后相对而坐。
简单话了会儿家常之后,张氏直入正题:
“熜儿,哀家听说外臣弹劾寿宁侯、建昌伯多有不法,有这回事儿吗?”
“有的!”朱厚熜坦然承认,保证道,“母后放心,朕会详查,还两位国舅一个公道。”
张氏脸上一热,悻悻道:“这有什么好查的?寿宁侯、建昌伯什么品性你当也知道,何须费这个事儿?不过是……欲加之罪罢了,哼,白眼狼。”
说话的同时,她目光灼灼的看着朱厚熜,指桑骂槐之意溢于言表。
朱厚熜神色不变,仿若一点没察觉到,为难道:“母后,这次的事闹得挺大,朕……总得做做样子吧?”
“你……”张氏胸腹起伏,强忍着发飙的冲动,道:“熜儿,莫忘了,咱们才是一家人,便是寿宁侯、建昌伯真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也总归是皇亲国戚,今日他们敢弹劾二人,明日未必不敢弹劾……皇室宗亲。”
“熜儿,你现在也是有皇后的人,母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外戚就算坏一点,那也是忠心的,十分忠心,
他们与皇家捆绑,自然跟皇帝一条心,你现在帮着外臣对付皇亲国戚……终有一天会后悔。”
朱厚熜认真点头:“母后说的是。”
“那你怎么想的?”
“做做样子吧!”朱厚熜说。
“你……”张氏气郁,感情自己说了半天,小皇帝却一句没听进去。
可皇帝若与外臣统一战线,她还真不能如何。
无奈,她只好放下身段打感情牌:
“熜儿啊,你难道真要对你那两个舅舅动手,背上不孝的骂名?”
娘都不是亲的,娘舅又算得了什么?哪怕是亲娘舅,也终究不是朱家人,还背上不孝骂名……朱厚熜险些气笑了。
无奈,眼下还不是摊牌的时候,朱厚熜只得压下不悦,轻笑道:
“怎么会呢,朕是什么人别人不了解,母后你也不了解?”
朱厚熜正色道:“朕就是做做样子,退一万步讲,真就是两位国舅有不法之举,朕也不会治罪!”
闻言,张氏面色稍稍缓和,继而追问道:
“那关于外戚爵位非军功不可世袭……?”
“不包括两位国舅!”朱厚熜说。
这下,张氏终于放了心,同时,也觉得刚才自己过于冷脸相向了,忙缓和语气,轻笑道:
“那群人就见不得咱们好,唉,别说你了,孝宗皇帝多好的一个人啊,都还遭那群混账东西弹劾呢,这几年……苦了你了。”
朱厚熜微微摇头,道:“朕身为朱家儿孙,这是朕的义务,也是朕应当担起的担子。”
张氏面皮抖了抖,心中有不悦,嘴上却不好再说什么。
毕竟,自家兄弟的事儿还没落地呢。
张氏笑笑道:“那就做做样子?”
朱厚熜颔首:“做做样子!”
……
针对寿宁侯、建昌伯的调查只持续了数日,便草草结束,得出结论——
查无实证,不予追究!
当然了,弹劾的言官也并未被治罪,反而在暗地里得到了一些奖赏。
群臣眼睫毛都是空的,一见这架势,立时敏锐意识到被皇帝耍了。
小皇帝这是要搞‘攘外必先安内’那一套,没有矛盾制造矛盾,以便让张太后闭嘴,好全心全力跟他们开战。
好手段,不过,你把我们也想得也太菜了吧?
话你都放出去了,现在想收手?
晚了!
朱厚熜到底小觑了这些沉浸庙堂数十载的大佬,反击不仅很快,而且迅猛……
在他们的造势下,皇帝不顾大明律法,袒护寿宁侯、建昌伯,坐视他们鱼肉百姓的舆..论轰然爆发,同时六部九卿联名上书,以平息民愤为由,促请朱厚熜将案件移交刑部,三司会审!
你不是想安内吗?
直接让你内乱!
朱厚熜顿时处于绝对下风,这种情况下,他所自傲的聪明才智没了半分用处。
少年人为他的冲动买了单!
无计可施的朱厚熜,采取了不作为的下策。
强行不作为。
这不仅让他背上了昏君的名声,还进一步激发了民愤,当然,京师一地百姓再愤怒,也无法翻天,厂卫一出,尽皆闭嘴!
可皇帝能堵住幽幽众口,却堵不住人心,更无法逃避史册……
这种政治灾难,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不愿看到的,朱厚熜不是不清楚这样做的恶果,可他现在不能退,一退只能再退,进而全面崩溃……
他只能补救!
朱厚熜下旨,减免京师一地的百姓五成赋税,持续三年;与此同时,他把刀砍向了另一个外戚——夏家!
没办法了,只能对嫂子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