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91章

    “皇上可以让张公公去查反对的臣子罪证!”李青说。

    “这个……”朱厚熜有些迟疑,“如此,朕担心会再现大礼重议的情形啊……”

    “大礼重议,于他们有害无利,如今却是有害有利,不至于那般。”李青说道,“这项国策很难心平气和推行,只能……半推半就,各退一步。”

    朱厚熜沉思少顷,叹道:“也罢,那就让出一部分利润给他们吧,真的是……唉,朕这个皇帝做的憋屈啊……”

    李青笑了笑,却生不出丁点同情。

    无他,嘉靖是真的不讨喜。

    这时,黄锦闷闷道:“皇上,烤薯好了。”

    “呈上来。”朱厚熜回了句,朝李青笑道,“黄锦这烤薯手艺没的说,偶尔尝一尝这粗粮,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儿呢。”

    话刚落音,一块被烤的稀软的烤薯放至二人中央。

    “怎么就一块?”朱厚熜皱眉。

    黄锦躬身道:“回皇上,奴婢一不留神,将另一块烤成炭了。”

    “你……”朱厚熜有种被打脸的憋闷,却也不好当着李青大发脾气,便拿起烤薯一掰两半,轻笑道,“先生,朕一个人也吃不了这些,你也尝个鲜。”

    黄锦:(⊙o⊙)…

    还能这样?

    小胖子表情丰富,气郁非常,都要抑郁了……

    李青不想吃朱厚熜递上的烤薯,道:“黄公公烤了这么久,还是让他吃吧。”

    “黄锦不乐意吃。”朱厚熜想都没想。

    黄锦心尖儿更酸,

    瓮声道,“奴婢乐意!”

    朱厚熜:“?”

    李青暗暗好笑,匆匆一拱手,道:“望皇上早下决断,告退!”

    第95章

    奢侈

    ……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李青足够低调,还是惹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李百户三个字逐渐被人提及,继而频率越来越高……

    最先觉得事有蹊跷的是杨一清,无他,连家屯儿小院太经典了,得知‘李百户’住所后,他立即敏锐意识到有古怪。

    无奈,这‘李百户’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杨一清索性直接登门。

    “你就是李百户?”

    杨一清一见李青,便没由来的产生一股熟悉感、愤懑感……就好似,对方欠了他的钱没还一般。

    短暂错愕之后,杨一清便想通为何如此了。

    这人长得……跟当初那没品的李神医李长青太像了,只是远比那李长青年轻、英俊。

    哪怕明知不是一个人,甚至都没有丁点关系,可看着这张相似的脸,杨一清就无法遏制的产生了极大不适。

    或许,这就是恨屋及乌吧……

    不是,我不就吃你点果子嘛,这都多少年了,至于吗你……李青见他这模样,心里也挺堵得慌。

    “杨大学士,有礼了。”李青敷衍一拱手,语气淡淡。

    更像了……杨一清忍不住问:“你可有一个叫李长青的长辈?”

    “没有!”李青的回答简洁干脆。

    杨一清一时无言,好一会儿,才道:“你私下参议朝政的事,引得诸多大人都不满,你……”

    “锦衣卫是不是朝廷官员?”李青打断他,问。

    “这……”

    “既然是大明的官员,为何不能?”李青摊了摊手,道,“再说,是皇上邀我参政,难道要我抗旨?”

    “这……”杨一清悻悻道,“你这么说理论上没错,可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儿你懂吗?”

    李青好笑道:“杨大学士说的那些人……恐怕不是看不惯我,而是看不惯皇帝,却又不想开罪皇帝,故才将怨气发在我身上,就是不知,杨大学士是否也是出于这个心理?”

    “你还挺聪明。”杨一清苦笑摇头,叹道:“我这个岁数本该在家乡颐养天年,权力场这地方早就待腻了,若非皇命难违,我岂会给自己找罪受?”

    杨一清自顾自走到树下石桌前坐了,道:“今日老夫来此,并非是要兴师问罪。”

    “关于一条鞭法?”

    “聪明!”杨一清颔首。

    李青在他对面坐下,道:“杨大学士心理上是赞成,还是反对?”

    “是我在问你!”

    “你求人在前,当先回答我的问题。”李青说。

    “你……”杨一清胡子一撅,怒道,“懂不懂规矩?我是内阁首辅大学士,你什么官职!?”

    “若我没记错的话,锦衣卫只对皇帝负责,并不在文官体系中,可对?”李青微笑反问。

    杨一清深吸一口气,缓缓道:“眼下情势不允许我支持!”

    果然跟我想得差不多……李青心下轻松许多,笑道:“若是情势允许,杨大学士可愿积极投身一条鞭法的推行?”

    杨一清还是摇头:“这事儿我做不了,只能让张璁、桂萼他们去做!”

    停顿了下,干脆道:“本官就直说了吧,这一条鞭法的推行之日,便是本官还乡之时,基于此,本官是乐意促成此事的,这话你可以如实转奏皇上。”

    李青颔首,静待下文。

    杨一清轻轻一叹,道:“这确是一条利国利民的好国策,然,牺牲的是官绅阶层的利益,我的存在本就是为了稳定既得利益者的守旧派,我不能在明面上支持……这个道理你能明白吗?”

    “了解!”李青说道,“不然,你又何必来我这,直言皇帝便是。”

    “难怪你能这么快进入皇上视野……”杨一清流露出得见长江后浪的欣慰,“刘谢两位大学士的朝堂争论,如今已然露馅儿,舆..论风向很快就会急转直下,请你禀明皇上。再不有所动作,将会更加不利。”

    李青点点头:“还有吗?”

    “这个给你。”杨一清从袖口取出一个信封,“请你转交给皇上!”

    李青接过。

    杨一清补充:“你最好不要打开看,对你没什么好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个道理我明白。”李青含笑点头,信封里面装的什么,不用想也知道。

    杨一清缓缓起身,咕哝道:“该做的我也做了,但愿这次能顺利还乡吧……”

    望着须发皆白,古稀之年的杨一清,李青也不好再坑他了,道:“这件事,你知我知皇帝知。”

    “那最好不过!”杨一清轻笑点头,“告辞!”

    “慢走!”

    “嗯。”杨一清走了两步,忽又止步,回身道,“权力场没你想得那么简单,年轻人想往上冲很正常,可也要懂得分寸,否则一个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切莫急躁。”

    “多谢杨大学士良言相劝!”李青微笑致意。

    杨一清还想再说两句,可一看到李青的这张脸,他就浑身不痛快,闷闷转过头,道:

    “总之,望你好自珍重,莫看那张桂二人飞黄腾达便眼馋羡慕,太过冒尖不是好事!”

    “嗯。”

    杨一清苦笑笑,没再回头,也没再多言,只长长一叹,佝偻着身体缓步离开……

    ~

    乾清宫。

    李青取出信封阐述详情,问道:“皇上可有了决断?”

    “一条鞭法要贯彻执行,朕可以让利一部分。”朱厚熜难得干脆。他已问询过随朝廷宝船出海的奴婢,证实了李青先前所言不虚。

    留给大明攫取财富的时间不多了,李青主张的先把钱搂进大明的计策,也确实是最划算的办法。

    “嗯,皇上英明。”李青说,“既如此,那便即刻着手推行吧?”

    朱厚熜缓缓点头,道:“若到时他们还死缠烂打,那可就不能怪朕不客气了。”

    李青眸光一凝,微不可察地点点头。

    小皇帝的潜台词是——我已折中让利,他们再得寸进尺,那我只能上廷杖了!

    这次跟大礼议不同,真就上了廷杖,影响也万不会恶劣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见李青赞同,朱厚熜心下更喜,更坚定了李青是自己人。

    “呵呵……朕已下令,让工部加紧修缮国师殿,最迟明年春上,先生便可以去那里办公。”

    李青问:“以国师身份?”

    “自然!”

    “办公内容呢?”

    “监督!”朱厚熜道,“帮朕监督那些个大学士!”

    “嗯。”李青平淡地点点头。

    朱厚熜又道:“过了年朕欲巡边,先生以为如何?”

    “有些心急了。”李青微微摇头,“事要一样一样做,饭要一口一口吃,一条鞭法落实贯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待此事做成了再想别的不迟。”

    “唉,朕这个皇帝……”

    李青不喜欢听他诉苦,打断道:“当下财权皇上已然掌握,人事任免一半一半,基本稳操胜券了,以大明当下的制度,文官无法过度渗透军队,退一步来说,就算要抓军权,也当从京营抓起,巡边……费力不讨好!”

    “嗯…,有道理!”朱厚熜对权力的渴望,不弱于修仙长生多少,立即借着话题展开,“先生可有良策?”

    “有倒是有,只是……”

    “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李青无奈道:“现在当务之急是一条鞭法,这件还没做成就想着下一件……贪多嚼不烂啊!”

    朱厚熜干笑笑:“先讨论讨论嘛。”

    “现在讨论有什么……”李青突然闪过一丝灵光,遂改口道,“既然皇上这么说了,那就说说吧。”

    李青稍微整理了下思绪,道:“皇上可以从京卫武学院入手,我大明不论文举,还是武举,皆是天子门生,成化朝宪宗皇帝重开武举,然,这些年下来却是反响平平,皇上不若加大武举的力度,以此表明态度。”

    “不止京师,地方上亦要如此,在地方多开武学院,广纳人才……”

    起初朱厚熜频频点头,可听着听着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儿,打断道:

    “先生,这样搞是不是太奢侈了?”

    李青却道:“常言说,兵不在多,在精。眼下边军尚好,可卫所战力之低下,尤其是江南……,说难听点,简直不堪入目,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明如今富的流油,自然要大力发展军备,大明开海通商,间接带动了世界诸国相互交流……不排除有朝一日,他们将目光齐齐瞄准大明!”

    这话落在朱厚熜耳中,跟笑话没多大区别,在他的观念中,根本无人敢触真龙逆鳞。

    “先生不会以为,有朝一日蛮夷会打到大明本土吧?”

    “若大明又富又强,他们自然不敢,可若大明只富不强……就未必了。”李青说道,“强兵非是要打仗,也可以威慑四海!”

    朱厚熜还是摇头:“我大明百万雄师……照先生这么整,财政压力太大了。”

    李青笑笑说:“不过是扩建一些武学院,花不了太多钱,何况,县学、府学等文学院那么多……武学院多一些也是应该!”

    朱厚熜沉吟道:“如此怕是文官又要闹腾了。”

    就等着他们闹腾呢,他们一闹就如他们的意,顺势再扩开文学院,以为全民教育做铺垫……

    李青清了清嗓子,道:“皇上,你听我给你分析……”

    ……

    第96章

    天真

    李青的分析很有道理,也经得起推敲,可朱厚熜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又说不上来。

    吭哧半晌,朱厚熜道:“先生,咱们还是说回一条鞭法吧!”

    “哎?既然话赶话赶到这儿了,不妨展开说说……”李青不管,持续输出……

    最终,朱厚熜只得抛出棘手问题:“眼下大明国力鼎盛,如此倒也可以承受,可若有朝一日走下坡路了呢?”

    “届时我大明有精兵良将,有何惧哉?”李青反问。

    朱厚熜悻悻无言。

    平心静气想想,左右不过是建一些武学院,确实花不了太多钱,且一座学院建成可以使用许久许久……

    可朱厚熜就是觉得这其中有猫腻。

    思忖良久,他终于发现了重点,“这样做,兵士可是个个都识文断字了啊!”

    何止是兵士,我要的是全民开智……李青没有避讳这个问题,问道:“皇上以为如此不好?”

    “当然不好!”朱厚熜断然道,“懂得越多,越不安于现状,这是在动摇江山社稷根本。”

    李青并不意外朱厚熜的反应,毕竟,连朱厚照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

    “皇上之前都打算用文官制衡文官了,又何以……不明白这个道理?”

    朱厚熜警惕心已起,不肯再轻易表达态度,谨慎道:“还请先生明言相告。”

    李青索性将话挑明,道:“皇上曾致力于把自己摘出来,让群臣明争暗斗,以确保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是朕欠思量了,先生已言明,朕也不再作此想。”朱厚熜闷闷道,脸上多少有些挂不住。

    “且听我把话说完。”李青吁了口气,道:“其实,大方向上你并没有错,只是格局太小了。”

    “什么意思?”朱厚熜心中一动,来了兴趣。

    “党争误国害民,然,阶级斗争却能促进和谐。”李青说道,“就拿言官来说,哪怕尚书大学士,也怕他们弹劾不是?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些言官都饱读诗书,明辨是非,懂得大明律法,知善知恶……”

    “然,随着权力场的演变,言官已逐渐沦为朝廷大员的喉舌,失去了相当一部分的存在价值,故才使得官场风气愈发不堪……”李青问道,“可若是全天下的百姓,都成‘言官’了呢?”

    李青说:“这一来,贪官污吏还敢肆无忌惮吗?拿眼下一条鞭法举例,还有人敢公开反对吗?”

    朱厚熜沉吟少顷,微微摇头,道:“可若全天下的‘言官’都对付朕,对抗皇权,又该如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皇上何以妄自菲薄?”李青反问,“难道皇上认为自己是失道之君?”

    朱厚熜这会儿已经清醒了,立即给出高智商的反击,道:“权力运转需要成本,换言之,需要钱粮,钱粮多来自赋税,百姓愚昧尚有抗税之举,百姓精明又当如何?”

    “皇上之言看似有道理,实则杞人忧天。”李青说道,“我只问你,世人读书是为了什么?”

    “自然是做官!”朱厚熜想都没想。

    “做官的前提是什么?”

    “这……”朱厚熜迟疑。

    “前提是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权!”李青道,“就拿眼下的朝局来说吧,自你登基做皇帝之后,君臣之间一直矛盾不断,然,群臣可有想过破罐破摔,亡我大明?”

    朱厚熜呆了呆,继而反驳:“官职就那么多,若人人都是读书人,结果却九成九做不了官,又会如何?”

    李青微微一怔,随即道:“可以具体细化开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