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黄公公这是在干嘛啊?”“谁知道呢,瞧着他也没啥病啊,能吃能喝的……咱家都馋了。”
“药炼的不咋地,这烤薯手艺是真的好,比外面摊贩烤的都好,也幸好有这烤薯香气压制,不然,爷们儿都不敢大口呼吸。”
几个秉笔太监聚拢在一起,瞧着那边的黄公公啃得津津有味,馋的直咽口水。
“你们几个说什么呢?”
众秉笔一怔,忙一字排开打躬作揖,讪笑道,“禀公公,聊些家长里短,没打搅到您吧?”
黄锦昂着脸,尽显得意,招手道:“你们几个有口福了,来来来,给你们好吃的。”
“谢公公!”
几人欢天喜地上前,然,等来的却不是软糯香甜的烤薯,而是……黑乎乎,跟泥丸似的丹药。
“这可是好东西,便宜你们几个了。”黄锦一脸‘不用谢’的模样,“吃吧!”
“……”盯着掌心尚有余温的丹药,几人欲哭无泪。
“吃啊,怎么不吃?”黄锦皱起脸。
“公公……这,这是药啊!”一个年纪大、资历老的秉笔太监干巴巴道,“老话说,饭可以乱吃,药…,不能乱吃啊,搞不好会……死人的!”
“啊,你们误会了,这是滋补的丹药,吃不死人的,快尝尝。”黄锦啃着香喷喷的烤薯,催促几人品鉴,“快吃快吃……”
几个秉笔面面相觑。
“嗯?咱家的话不好使了怎地?”
“……”
避无可避之下,几人只得视死如归的丢入口中……接着,菊花在他们脸上绽放。
“味道如何?”
“苦,太苦了。”一秉笔流着哈喇子,苦兮兮道,“公公,奴婢能吐了吗?”
“……吐吧吐吧。”黄锦自尊心再次遭受重创,他不甘心的也拿起一颗丢入口中,然后就多了一朵绽放彻底的菊花。
不过,黄锦并没吐掉,而是一梗脖子强行咽下。
接着,努力感受丹药入腹带来的变化……
然,感受了半天,丁点感觉都没有。
黄锦只得继续暗骂李没品不是东西,一边计划着等他回来算账……
~
“阿嚏,阿嚏……”
李青自己都有些纳闷儿,难道真的生病了?
仔细感受了下,并无什么不适感,李青也只得归结于偶然。
李雪儿掀开车帘,探出脑袋,“我来赶一会儿马车吧?”
“不用,就快到了。”李青回头望了眼车厢,见李浩正在呼呼大睡,不由失笑道,“他倒是在哪儿都睡得着。”
李雪儿扭身帮大哥掖了掖被角,干脆走出车厢与李青并排而坐。
李青目视前方,“回车厢去,也不怕染了风寒。”
“我可不是凡夫俗子,这点凉风算得了什么?”李雪儿道,“我也都好多年没生过病了呢,里面太闷,我想透透气。”
“……行吧!”李青无奈笑笑,轻扬马鞭。
李雪儿找话题道:“我那二侄子还行吧?”
“也就还好。”李青轻叹道,“很聪明,也很有做皇帝的天赋,可缺点也不小……到底是藩王世子出身,没有你那出身太子的大侄子有魄力,有担当。”
顿了下,“好在,还算听话!”
李雪儿笑吟吟道:“这就够了,只要皇帝听劝,大明就能持续兴盛下去,这百余年打下的底子太厚了,轻易出不了问题,你也别有太大压力。”
李青叹道:“话是这样说没错,可好不容易有了今日光景,我又怎敢大意?再说……如今的大明已然迈上了另一条路,不能再拿之前的眼光看待问题了。”
这条路充满了机遇,也伴随着危险。
不至于如履薄冰,却也着实需要小心应对,容不得马虎。
李雪儿在政治大局之道并不擅长,便也不做深谈,转而道:“至少现在稳中向好,皇帝又能听得进去你的劝谏,不会有什么意外,忙过这阵子,你可以四处走走,看一看如今的大明风华。”
“嗯…,很好的提议,不过,眼下还有许多事要忙,待学院、私塾扩张起来,商会趋于良性发展,一条鞭法在各省府州县贯彻落实……”李青笑道,“到时候我定会好好走走看看,看一看,这么多年历代大明皇帝努力的成果。”
“还有你的努力成果!”李雪儿补充。
李青含笑点头,心中期待……
临近傍晚,马车在沈家大院门前停下。
望着门匾上《沈宅》两个鎏金大字,李青有些感慨,遥想当初在金陵时,沈鑫还想给他送小妾呢,一晃,家主都换了好几个……
第138章
我是个好人
李浩被妹子叫醒,打了个哈欠跳下马车,懒洋洋道:“敲门!”
“你让谁敲门?”李雪儿眨了眨眼。
“……我来吧!”李浩无奈上前,扣响门环。
少顷,大门敞开,小厮冒出头,“您是……?”
李浩淡淡道:“金陵李家。”
不待小厮反应,又补充道,“家主!”
小厮悚然一惊,连验证的勇气都没有,忙恭谨道,“老爷稍等……啊不,老爷请进,请进……”
李浩回头得意一笑,“跟上我。”
李雪儿嗔了他一眼,小声咕哝了句“小人得志”,李青却丝毫不介意,本来就是李浩的主角,主角当然要有主角的派头。
爷孙刚进宅院,小厮就让人去通禀,在前院客堂落座还没一盏茶功夫,沈家家主便快步走进来,见果真是李家家主兼永青侯,忙一揖到底,
“沈文见过永青侯!”
沈家自在保定府落户之后,便一直与李家深度合作,沈文继任家主之初,便去了金陵李家拜码头,两家这么大的生意往来,双方家主哪能不认识?
“沈老板客气了,”李浩笑笑道,“咱们都是生意人,不用朝廷那一套。”
李浩可以这么说,但沈文可不敢真这样做,不说朝廷,单就是李家现在的体量就容不得丁点怠慢。
数十年下来,双方的差距越拉越大,虽是合作关系,可过于悬殊的差距,让沈家只能唯李家‘马首是瞻’。
倒不是沈家落寞了,而是李家的发展太迅猛了。
沈文可不敢得罪。
“侯爷千里迢迢而来,可是想在北方做些买卖?”
“你希不希望我抢你生意?”李浩打趣。
沈文脸上一热,悻悻道:“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嘛,在哪里做生意是侯爷的自由,哪轮得到在下指手画脚。”
“呵呵……一路奔波,开个玩笑解解乏,沈老板放心便是,这点利益我还不放在眼里。”
“哎,侯爷仗义!”沈文虽坐在主位,却是身子前倾,只有半个屁股落座,满是铜臭气的市侩恭谨,瞧着有些滑稽,又有些可怜。
越是有钱有势的人,在更有钱有势的人面前越是谦恭,因为他深知后者可以轻易决定自己的命运。
沈家这些年跟着李家混,可没少捞银子,沈文哪能不陪着小心。
真就是李家想在北方开拓商业,沈文也不敢说什么,还得反过来帮忙。
沈文赔笑道:“侯爷能亲自来一趟,就是给沈某天大的面子,侯爷一句话,便是刀山火海,沈某都不带皱眉的。”
“言重了,言重了……”李浩笑呵呵的摆摆手,道,“咱们都是商人,又不是战士,没有刀山火海。”
顿了顿,“实不相瞒,本侯这次北行是去京师,来你这只是顺道。”
沈文释然,沈家虽是一方巨富,可也不至于让永青侯亲自来一趟。
“侯爷既然来了,不妨休息两日再进京,也好让沈某尽一下地主之谊。”
李浩笑道:“京师我去过了,来你这就是为了给你透个口风,咱们两家合作多年,有好事我还能忘了沈家?”
沈文一惊,又一喜,忙起身作揖,“侯爷厚道!”
顿了下,试探着问:“敢问侯爷,朝廷……?”
“朝廷要建立商会!”李浩直言不讳,娓娓道来……
沈文是越听越激动,到了最后,白皙面庞红如石榴,几乎失态。
朝廷要提高商贾的地位,还会予以一定的行政特权,虽说少的可怜,却也着实让他惊喜莫名。
士、农、工、商,商贾一直处于最底层,哪怕腰缠万贯,社会地位也不及一个庄稼汉,至少表面上如此。
沈家与一般的商绅不同,沈家是纯粹的商贾出身,无法用官绅的身份示人,因此,更渴望社会地位的提升。
沈文搓着手,颤声道:“沈某斗胆,敢问侯爷,沈家能捞个什么样的位子啊?”
“这个……”李浩看向李青。
李青微笑道:“以财富排资论辈,以沈家的家资,在北方进前三甲是没有问题的。”
“前三……”沈文幸福的都要晕过去了。
李青说道:“沈老板,进入商会之后,也要肩负相应的责任,比如稳定市场,配合朝廷的国策,当然了,朝廷不会欺压商贾,还会给予一定的方便……具体细节,永青侯知之甚详,你可请教于他。”
有些话,李青说出来不如李浩好使。
沈文点点头,开始向李浩问询详情。
李浩一一解答。
一路上,李青已经将详细事宜全告诉了李浩,见二人相谈甚欢,李青便也不再多嘴,只安静喝茶……
事情比李青预想的顺利太多了。
在沈文这里,李浩的话几乎跟圣旨没差,不是永青侯有多牛逼,而是李家掌管着沈家的财源命脉。
只一顿酒宴下来,便整个敲定下来,都不用一天。
不过,爷孙三人晚上还是住了下来,倒不是因为沈老板的盛情难却,兄妹俩接下来要赶挺长一段时间的路,自然要养好精神。
李浩、李雪儿不想这么快回去,亦或说想与李青多相处一段时间,便以两家商业合作为由,称多住几日再走。
李青自然没意见,两个小辈儿难得来一次,保定府离京师不远,耽搁几天也无妨,正好趁着机会了解一下京师之外的北方民情。
眼下已是正月下旬,年味儿基本消耗光了,百姓又恢复到了常态。
生活质量有了明显下滑。
不过,许是沈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关系,百姓生活不比京师的差,到饭点时总能闻到浓郁的饭菜香气,从百姓做菜舍得放油,就很能说明问题……
期间,李青也去了沈家作坊。
不如李家,可规模却也着实不小,只是工钱远不如李家,只有堪堪一半。
一来,李家的工人待遇本就高于市场,二来,保定府的物价远比不上金陵,经济落后的地方,人工自然也便宜。
李青倒没有行那慷他人之慨的行为,当地百姓都甘之如饴,没必要非得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沈家。
商贾是逐利的,不让商贾赚钱,百姓也会大受影响……
一连滞留了五六日,想了解的基本了解了,兄妹俩也歇足了,李青这才提出离别。
沈府外。
李青笑道:“有沈家提供马车、马夫,小雪儿又有真气傍身,这一路我也放心,回去好好做事,有空多陪陪你们娘亲,我就先回去了。”
兄妹俩面露不舍,却也知道李青时间宝贵,无奈点头。
李雪儿问道:“明年你去交趾,要不要先去金陵一趟,乘自家的商船?”
“乘不乘自家商船也会先去金陵,不为你们,为婉清,我也得去啊!”李青笑笑道,“明年再见,我先走了。”
“青爷(李爷爷)一路顺风。”
李青头也不回的挥挥手,笑道:“我这才两步路,你们才要一路顺风,莫想我……”
不一会儿,便不见了李青踪影。
兄妹相视苦笑,异口同声的感慨道:“他还真的是劳碌命……”
~
李青到了京师,家都没回便直接进了宫。
朱厚熜见他提前回来,自然高兴,一边说着扩建学院、商会事宜,一边暗戳戳的提醒他,仙丹即将告罄,你啥时候开炉炼丹……
李青知道不给个准话,没办法好好聊政治,便说明日开炉,这才让朱厚熜放了心,转而专心谈论政事。
“按计划扩建学院从南方开始,款项朕已经拨了,”朱厚熜道,“朕将此事交给了严嵩,同时也派了厂卫监督,后续,朕还会让陆炳再去核实,先生尽可放心。”
李青白眼道:“你是多怕我再离京啊?”
朱厚熜讪笑笑,忸怩道:“朕这不是不忍先生辛苦嘛。”
太肉麻了,李青连忙岔开话题,问:“商会方面,没什么舆情了吧?”
“嗯,相当一部分人都能沾光,朕又意志坚定,群臣基本消停了。”朱厚熜点点头,随即,又皱眉道,“先生,非是朕小家子气,真若让商贾做的太大,于大明而言,也非好事啊!”
李青笑问道:“你是担心冲击皇权?”
“这是必然!”朱厚熜道,“此外,不排除他们会裹挟百姓,制造舆情来要挟朝廷。当然了,明面上没人敢,可暗地里……难免不会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朱厚熜凝重道:“一如官场,言官不也是舆情的发酵者吗?”
“这的确有可能!”李青微微颔首,沉吟了下,道:“短期内万不会如此,未来……真若这般,我来管!”
“你怎么管?”
“杀人!!”李青直言不讳。
朱厚熜一怔,又一凛,“你杀的过来?”
李青反问:“你觉得呢?”
朱厚熜哑口。
同时,又想起柿子树下的那一幕来。
心中愈发忌惮……
李青也不想吓着他,语气一缓,道:“杀人是不得已而为之,能不杀人我不会杀人,其实……我是个好人。”
朱厚熜:“……”
大明列祖列宗的实录,大明轶闻录他都看过,纵观李青的行为……
怎么都跟好人不沾边!
第139章
路虽难,行则将至
朱厚熜没在商绅做大的话题上深谈,该说的他说了不止一次,然,李青却是铁了心,他也不想再浪费口舌。
“一条鞭法才是重中之重,不过,这项国策的推行难度定然不会小了,在没有严格贯彻各省府州县之前,还请先生不要离开京师!”朱厚熜沉声说。
李青干笑道:“是这样,明年我还要出趟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