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我……”李青哑口,半晌,“愿意相信!”“肯定会的。”李雪儿信心十足,笑嘻嘻道,“我可不是安慰,到时候,你就知道真假了。”
“嗯…,我信。”李青吸了口气,转而一笑,“不废话了,难得有闲,帮助你修行一下。”
…
~
临近腊月中旬,金陵飘起零零散散的雪花。
李青回小院换了身衣服,便再次出门。
大街上摩肩接踵,人山人海,都在忙着采购年货,热情似火,无惧冰寒。
主要是有衣穿,里三层,外三层,厚厚实实,个个臃肿。
李青一边采购,一边感受浓浓年味儿,受气氛感染,忧郁心情一扫而光。
哼着小曲儿回到家,叔侄三人都在等着了。
李浩有小院儿的钥匙。
不然,李青不在的时候,如何让人来打理?
“还都挺积极……”
“当然积极啊,你一回来,俺们就有口福了。”李浩笑嘻嘻道,“还以为你直接去武当,不回来过年了呢。”
李青放下肩上的麻袋,扭了扭脖子,道:“都去屋里等着吧,小半时辰就好。”
言罢,走进东厨开始忙活。
少顷,朱厚照也跟了进来,帮忙择菜。
“一年不见,愈发勤快了。”
“闲着也是闲着嘛。”朱厚照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俏皮话。
李青隐约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试探着问:“张永……?”
“走了。”朱厚照低着头,择着菜,“过完中秋走的,平平淡淡,走的安详。”
李青停下动作,抬手拍了拍他肩膀,叹道:“别太伤心。”
“都好几个月了,不怎么伤心了。”朱厚照默默说,“只是很不习惯。”
李青温声说道:“开始都不习惯,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第245章
朕求长生,只为社稷黎民
“又要过年了啊,真好。”
朱厚熜披着大氅,雪中漫步,一边,黄锦为他撑着伞。
“是呢,奴婢也喜欢过年。”黄锦嘿嘿笑道,“天底下的人,怕是没谁不喜欢过年吧?”
朱厚熜斜睨了他一眼,哼道:“朕跟你们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啊,皇上是天子……”
“还装糊涂是吧?”朱厚熜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闷闷道,“你说,他会守约吗?”
没品之人,还是别抱太大希望为好……黄锦轻咳两下,道:“不过是早晚的事,皇上无需心急。”
“什么话,什么话……”朱厚熜破防,“马上就嘉靖十四年了,朕都二十九,晃三十的人了,如何不急?”
“这不还没过年的嘛,皇上您才二十八……”
“你哪边的?”
黄锦:“……”
又走了一阵儿,朱厚熜再问,“你说,他会守约吗?”
“会!”黄锦只好违心给出主子想听的答案,随即,又忍不住说,“皇上,您是皇帝啊。”
闻听此言,朱厚熜不禁震怒,可黄锦那清澈小眼神中满是浓浓关心,又如何发火。
半晌,终是一叹。
“你是觉得朕为了求长生,什么都不顾了是吧?”
“奴婢不敢。”黄锦点点头。
朱厚熜苦笑一声,喃喃道:“这可是长生啊……唉,朕如此,也是为了社稷黎民啊。”
“历来皇权更迭,都会伴随着群臣反攻,远的不说,就拿本朝来说吧。”朱厚熜叹道,“太祖驾崩之后,文臣势大,导致本来该顺位继承皇位的太宗,吃了大亏。太宗之后,仁宗虽没有如那篡位的建文一般被架空,文官却也得到壮大,宣宗倒是又给巩固了回来,可之后的英宗……”
朱厚熜止住话头,转而道,“宪宗之后,孝宗继位,文官达到了所能达到的顶点,武宗倒是有些手段,奈何……性格太过儿戏。”
“再之后,你都知道了。”朱厚熜愤愤道,“杨廷和那厮怎么欺负人的,你最是清楚,对了,还有杨慎……时至今日,文臣还对杨廷和父子津津乐道,还幻想恢复弘治朝的气象,说狼子野心都不为过。”
杨廷和父子对朱厚熜的伤害太大了,哪怕过去了这么久,再提及仍是气郁难消。
喘了好一阵儿,朱厚熜才道:“这便是皇权更迭带来的恶果!哪怕现在朕已掌权,也不得不为此买单。”
黄锦挠挠头,安慰道:“如今皇上,已将皇权恢复到了宪宗时期,未来,向太祖爷,太宗爷看齐也只是时间问题。”
朱厚熜苦笑摇头:“现在的朕,权柄比之宪宗还差着一些,未来倒是可以超越,不过想恢复到太祖、太宗时期……没可能了。”
“皇上雄才大略……”
“少拍马屁了!”朱厚熜无力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让文官回到太祖、太宗时期的地位,非炸锅不可,可要比杨慎逼宫还要严重数倍。再者,政治土壤也不同了,今天下大定,确实离不开文官,真若强行让武将牢牢把控话语权,反而更不利于江山稳固……”
黄锦听不懂这些,只是觉得自己冤枉了主子,主子想长生,都是为了大明社稷黎民,不禁满心愧疚。
“是奴婢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知道就好!”朱厚熜冷哼,“李青那厮恶意揣测朕也罢了,你也如此……真让朕寒心。”
“皇上……”黄锦自责到想哭。
“行了,下不为例。”朱厚熜不忍过于苛责,只是道,“真要有心,到时候多劝劝李青。”
“嗯,好!”黄锦认真点头,一副‘包在奴婢身上’的姿态。
然,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李没品虽没品,可心肠却是真正的菩萨心肠,能力、手腕更是比之皇上您还要强上一线,皇权更迭的坏处您明白,他自然也明白,可为何太祖没有长生,太宗没有长生……如果可以,都轮不到皇上您啊……黄锦黯然神伤。
偏偏这些话不能说,一旦说了,主子会崩溃掉……黄锦只好一个人难受。
朱厚熜不明就里,还当是方才说话重了,于是说道:“走,回殿中,咱们烤薯吃。”
“哎,好。”黄锦吸了吸鼻子,心情稍稍好了些。
~
乾清宫。
黄锦红薯刚烤上,陆炳就走了进来。
“微臣参见皇上……”
“免了。”朱厚熜摆了摆手,“如何?”
“有资格入阁的大人都想入阁。”陆炳恭声道,“一众尚书、侍郎私下议论,称皇上当恢复仁宣时期的内阁成员人数云云。”
朱厚熜都气笑了,“仁宣时期,内阁成员都快满十人了,呵呵,六部尚书齐入阁都填不满,他们可真敢想……”
如今的内阁,跟仁宣时期的内阁完全不是一码事。
那时的内阁成员,虽也有票拟之权,可身份地位比尚书差远了,一直持续到孝宗之前,自孝宗朝开始,内阁才真正意义上凌驾于六部尚书。
因此,自孝宗朝开始,内阁成员都维持在三人。
再多……就失衡了。
陆炳不敢点评,只是问:“皇上,可还需要继续暗中关注?”
“不用了。”朱厚熜懒懒道,“张璁都走半年多了,朕也趁着他们相互内卷,进一步巩固了实权,年前就给定了吧,也让他们过个好年,省得患得患失……”
顿了下,“对了,夏言表现如何?”
“没什么特殊的,他也迫切想入阁。”陆炳说。想了想,又补了句,“南直隶礼部尚书严嵩,也有点意思,只是表现的不够明显。”
朱厚熜突然笑了,呵呵道:“嗯,好,好啊。不想入阁的官员不是好臣子。”
正想再说什么,瞥见站殿小黄门缓步走进来,朱厚熜止住话头,问:“谁求见?”
“皇上真是明察秋毫呢。”小黄门拍了记马屁,恭声回道,“桂大学士请求面圣。”
“桂萼……”朱厚熜诧异了下,“宣。”
小黄门称是,转而去了。
陆炳迟疑了下,恭声道:“皇上,桂大学士许是要递交辞呈。”
如今他负责的是监察百官,对大员的动向乃至日常琐碎都了如指掌,几乎快赶上洪武时期了。
能在短短时日做到这般,固然有‘关系户’的缘故,可陆炳自身的努力,也不容忽视。
“这时候请辞……”朱厚熜颇觉诧异,“首辅之位还没热乎呢,当真舍得?”
陆炳拱手道:“据微臣了解,自张大学士致仕还乡之后,他就生了致仕之心,入冬后,他身体也不太好了。”
“这样啊……”朱厚熜轻轻点头,缓缓靠回椅背,陷入沉思……
不多时,
桂萼随小黄门走进殿来,还未行礼,朱厚熜便体贴得免了,还赐了锦墩。
“爱卿大雪的天儿进宫,所为何事啊?”
“禀皇上,自入冬以来,臣的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已无法再为国效力,为君分忧……”桂萼说了一番场面话,“望请皇上施恩,准许臣致仕还乡。”
“哎呀,爱卿有恙怎不与朕说呢。”朱厚熜忙体恤臣子,“来人,传太医来。”
“皇上,臣也不是病了,只是到了岁数……”
“哎?有病治病,没病预防嘛。”朱厚熜笑道,“爱卿于社稷居功至伟,朕岂可怠慢了?”
对张璁、桂萼,朱厚熜还是充满好感的,尽管二人内阁秉政期间,也与他起了摩擦,尽管当初大礼议没圆满成功,可朱厚熜还是念着情分。
至少,在二人的帮助下,将张皇后的气焰给打消掉了,为他收拢皇权做了巨大贡献。
同时,亲爹的‘本生’前缀也给去掉了。
朱厚熜富有感情的说:“张卿已然离朕而去,朕可不能再失去桂卿了。”
桂萼苦笑:“为解君忧,敢辞其劳?无奈,臣的身子骨太不争气,已不能再为皇上分忧了。”
顿了顿,“皇上,臣如今已是内阁首辅,提出请辞,真没有别的心思,只希望,皇上能恩准臣以残身回乡,落叶归根。”
说罢,他坐起身,深深拜了下去。
黄锦忙上前扶起桂萼。
再看桂萼,几近老泪纵横。
“请皇上施恩。”
朱厚熜沉默下来,好一会儿,道:“还是先让太医给瞧瞧,先把身子骨养一养,如若到时候桂卿还执意致仕,朕不会强求你。”
陆炳心思机敏,忙跟着说:“桂大学士,这马上都过年了,您就是真想还乡,也得等春暖花开不是?”
“这么说……”桂萼激动的看向上方,“皇上是答应了?”
朱厚熜深吸一口气,颔首道:“爱卿为国为民,付出良多,朕岂能不心疼?不过,这会儿朕不能放你走,一来,局势不允许,二来,朕也不放心就这样让爱卿回乡。”
“微臣明白。”桂萼再拜,“谢皇上隆恩。”
顿了下,“关于内阁人选,微臣斗胆举荐一人。”
朱厚熜含笑颔首,“爱卿直言便是。”
“臣以为,时任大明国师李子,可当得内阁首辅。”桂萼说。
朱厚熜:-_-||
第246章
都挺忙,都挺好
桂萼见他一言不发,又是一番谏言。
最后,更是连气运之说都用上了,诸如《三李论》云云。
朱厚熜不是一般的无语,那是相当无语。
黄锦、陆炳也是面色古怪,若非知道没可能,甚至都要以为桂萼也知道了李国师的秘密。
哪来的《三李论》,一直都是李青好不好?
“咳咳……”朱厚熜忍无可忍,哼道,“国师是国师,大学士是大学士,各有分工。总不能自己监视自己吧?”
“皇上……”
“不用说了。”朱厚熜打断他,“朕自有安排。”
“唉……”桂萼遗憾的轻叹了口气,道,“皇上英明,李国师不入阁也没什么,不过,下次他再回朝,万请皇上定要留下他。”
桂萼认真道:“如此人才弃之于野,于国、于民、于君,都是莫大的损失,更是浪费。”
你以为朕不想他入阁吗,你以为朕不想留下他吗,你以为……朱厚熜都要吐血了,可怜他又无法说出口。
朱厚熜连着做了几个深呼吸,硬邦邦道:“桂卿之谏言,朕会酌情采纳,无需忧虑。”
桂萼不再多言。
这会儿,黄锦的烤薯开始散发香甜气味,桂萼不自禁吸了吸鼻子。
朱厚熜察觉到他的微动作,含笑道:“宣德薯虽是粗粮,以炭火烘烤的话,味道却极为不错。尤其是这大冷的天儿,暖身又暖胃,待会儿烤好了,桂卿不妨尝尝看。”
桂萼颇觉尴尬,又不好拒绝,干笑道:“谢皇上赐薯。”
嘉靖朝的太监并不出名,比之正德朝的刘瑾,成化朝的汪直等‘著名’太监,显得‘籍籍无名’。
基于此,时下文官对太监的观感还算可以。
太监不争权的情况下,文官当然不会做出自降身份的事儿。
这一来,黄锦这个混吃等死的司礼监掌印,自然口碑不错。
黄锦的烤薯,桂萼并不排斥。
况且,只闻味道,就知道不错……
~
太医奉召而来,为桂萼一番望闻问切,然后下了诊断书。
——桂大学士,确不宜再操劳了。
朱厚熜倒也爽快,让桂萼回去好好调养,不用再为国事操劳,俸禄照旧,若来年开春仍不见好转,准许他回乡养老,并与张璁享受同样的退休待遇……
桂萼感激涕零,揣着司礼监掌印的烤薯,心头暖烘烘的告退离去。
大殿只剩三剑客,朱厚熜掀开烤薯表皮,咬上一口轻轻嚼着,完全没有品尝美食的享受,皱着眉,不知在想什么。
黄锦是个乐天派,这会儿早就不难受了,哼哧哼哧就是造。
陆炳肃立,苦等皇上接下来的吩咐。
只是左等右等,始终没等来皇上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