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35章

    杨慎快步走进来,瞧见二人,立时加快步伐,甩开小厮,匆匆上前。

    “新建伯,别来无恙。”杨慎简单打了个招呼,而后一脸凝重的看向李青,“先生,借一步说话。”

    “你找的是我?”李青惊讶。

    杨慎重重点头,“此事非同小可,还请先生移步。”

    王守仁见状,轻笑道:“先生随杨知县去吧,我这也诊治过了。”

    李青微微点头,对杨慎道:“出去说。”

    …

    走出新建伯府邸,又走了一阵儿,来到一僻静处,二人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

    “到底生了何事?”

    杨慎深吸一口气,道:“之前慎与先生说过,皇上改庙礼的事,当时我只得悉那么多,可如今……”

    杨慎苦涩道:“如今方知皇帝意欲何为啊!”

    “不就是迁他爹入太庙嘛,还能如何?”李青不解。

    杨慎咬牙道:“皇帝要改太宗的庙号。”

    “啊?”李青大为吃惊,“这关太宗什么事儿啊?”

    “皇帝欲复古礼,恢复堂祭,堂祭对象便是生父,然,群臣以为恢复堂祭也当是太宗配享。”杨慎气郁道,“太宗之丰功伟绩,又岂是一个追封的皇帝比得?群臣之言,皇帝不敢驳,也不能驳,故此……欲为太宗上祖号。”

    “啥?!”

    李青都惊呆了,可一时还是没搞懂这里面的道道儿。

    “为何啊?”

    杨慎也是一呆,“先生不知祭礼?”

    “呃……”李青悻悻道,“活得太久,难免有所遗忘。”

    时间紧迫,杨慎也不再纠结,解释道:“太宗称祖,便可享受更高规格的郊祀,我大明唯有太祖高皇帝配享郊祀,皇帝如此,正是为了让生父配享堂祭!”

    李青瞪大眼,“照你这么说,老四……咳咳,太宗跟太祖平起平坐了?”

    “就是这样!”杨慎还原上谕,“朕惟我国家之兴始,太祖高皇帝也,而中定艰难,则我太宗文皇帝也,二圣共创大业,功德并焉,宜称祖号。”

    “好胆!!”李青暴怒。

    杨慎提前怒过了,此时反倒清醒,“此事坏就坏在,皇帝虽倒行逆施,却并非信口雌黄,百官没有正当理由反对。还请先生速去京师,大明虽大,却唯先生一人可劝得皇帝收回成命!”

    第300章

    朱王观点

    杨慎最注重礼法,不然,当初也不会那般生莽了。

    “太宗非是没资格称祖,而是不能称祖,这于礼不合。祖号,国之开创者可得之,其次,中定艰难,再造祖业者;如汉光武帝。昔者,太祖高皇帝龙驭上宾,建文倒行逆施,致使大明烽烟四起……”

    杨慎呼了口气,“太宗确中定艰难,这是事实,可若称祖,就等于说再创祖业了。可大明并非两汉,若把太宗比作汉光武帝,无异于宣告世人,大明延续中断,太宗……顺位继承,也成了笑话!”

    都知道朱老四并非顺位继承,可谁都可以说,独燕王一脉的子孙不可说。

    如此行径,大逆不道。

    可话又说回来,这并不影响皇权,甚至都不影响当今皇帝的正统性。

    受伤的只有朱棣一人而已。

    李青捏了捏眉心,问道:“多久了?”

    杨慎苦叹:“怕是如今已成了定局啊。”

    “如此之事……”李青恍然,“是了,这件事的确没有正当理由反驳,又是中旨……从京师传到这里……怕是已经盖棺定论了。”

    “话虽如此,还请先生走一遭。”杨慎正色道,“倘若尚可挽回,那是最好,如若覆水难收,也能极力弥补。”

    “如何弥补?”

    杨慎:“二圣共创大业,功德并焉,这是皇帝原话。可这话忒也胡闹,太宗之创业如何比得上太祖?此其一,我大明以孝治国,怎可子与父平起平坐?此其二。”

    “即便太宗称祖,也绝不能与太祖平起平坐,不然,便是礼法崩坏,以孝治国更是会沦为笑柄。”杨慎道,“便是定局已成,也绝不能如此收场。还请先生辛苦一趟。”

    李青缓缓点头。

    沉吟了下,问:“你觉得覆水强收,如何?”

    “这……可以?”

    李青:“硬来的话,可以!”

    杨慎思忖半晌,轻轻摇头:

    “还是算了吧,如此,一来,这次庙礼改动彻底成了儿戏,二来,皇帝反复无常,其恶劣影响更大,不仅皇帝本人,还会大大损害朝廷的公信力。”

    杨慎拱手一揖,道:“还请先生以大局为重,损失最小化才是最优解。”

    李青双眉紧皱,微微颔首,“此事,交由我便是,你无需再忧虑了。”

    …

    再回新建伯府邸,朱厚照正与王守仁侃大山,见他回来,好奇问:

    “杨慎找你做甚?”

    李青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那厮要改太宗庙号!”

    “咋个改?”

    “称祖。”

    “啊?”

    朱厚照一脸呆滞。

    王守仁也颇感惊诧,“太宗称祖?”

    “嗯……”李青将从杨慎那里得知的信息,与二人叙述了一遍。

    听罢,二人皆是一阵无语。

    半晌,

    朱厚照开口道:“称祖就称祖吧,论功绩,摆事实,太宗当得。”

    “皇帝如此,确欠思量,可若事已成定局,也无甚打紧。”王守仁与杨慎不同,对礼法并不过于看重,“皇帝如此虽为私,却也是在标榜自己。这说明他内心深处,也想做出太宗一般的丰功伟绩。”

    顿了顿,“其实,这并不影响皇帝的正统性。”

    朱厚照点点头。

    小云这般说,李青无话可说,朱厚照也这样认为,李青就不爽了。

    “太宗可是你的祖宗啊!”李青骂道。

    朱厚照却是说道:“李世民是太宗,且还是接了李渊的传位诏书,才继承的皇位,之后,又是篡改史书……可到头来,世人还不是一样不承认他合法继承?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甚至霸占弟媳,哪样被掩盖了?”

    “唐太宗霸占弟媳一事,有待商榷。”王守仁说。

    “这不是重点。”朱厚照摆摆手,“我想说的是玄武门之变不过一场政变,都无法掩盖,靖难之役如此大的阵仗,又岂会淹没在历史长河?”

    “唐太宗杀兄逼父强行上位,世人皆知,可又如何?唐太宗的功绩不一样被世人肯定、歌颂?”

    朱厚照说道,“捂是捂不住的,何必自欺欺人?光明磊落未尝不好。世人不会因为唐太宗非法得位,就去否定他的功绩。我朝太宗亦然!”

    李青一时竟无言以对。

    朱厚照笑呵呵道:“这个祖号若是洪熙朝上的,肯定会产生相当大的恶劣影响,可如今都嘉靖朝了,太庙都满员了,根本无关痛痒。”

    李青狂怒,叱道:“你怎么笑得出来?你可知太宗为何一生征伐?你可知太宗为何至死不敢下马?你可知……”

    朱厚照立正挨批,待李青发完火,才道:

    “百余年了啊,太宗龙驭上宾都百余年了,太祖便是打骂,想来也是打也打够了,骂也骂疲了。你是亲历者,难道太祖临终前,就真没想过传位燕王吗?只怕非是不愿,实不能也。”

    李青默然。

    朱厚照轻声说道:“太祖那样的人杰,不会这般小家子气的,便是恼怒太宗,也当是一分恼怒,九分欣慰。”

    “纵观太宗一生,无论做燕王,还是做皇帝,古今又有几人可比?完全有资格称祖!你以为,如此就坐实了太宗非顺位继承的事实,可不如此,世人就承认太宗顺位继承了?不会的……”

    朱厚照摇头道:“可不是顺位继承又如何?太宗之英明神武,之雄才大略,一样会被世人肯定、歌颂。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个祖号……当得!”

    “唐太宗没称祖,就成了合法继承?”

    朱厚照倏地起身,豪情道:“自祖龙六合一统,秦也好,汉也罢,亦或晋隋唐元,今虽名亡,却非实亡。遥远未来,我大明亦然,做了就是做了,敢做何不敢当?

    以我之见,太宗非是不敢,亦非不愿,实不能也。

    一来,建文庸碌无能,却非暴君,虽慷国帑之慨肥于绅,百姓亦得获小利,于民而言,不失为仁政;

    二来,若不强调顺位继承,子孙当如何自处?

    故,太宗如此那般!”

    “今时不同往日,自太宗之后,大明又历经八帝,正统性早已根深蒂固。”朱厚照看向李青,“太宗若真怕世人议论,又岂会靖难?太宗一生劳碌,兢兢业业二十余载,无有一日懈怠,就只是为了不让人议论?

    然也!

    太宗那般,因为他是大明皇帝,因为他是太祖亲子,是责任、是孝道在督促他。”

    朱厚照吁了口气,说道:“真要说怕,太宗也只怕太祖,非是怕了悠悠众口。今太宗龙驭上宾已超百年,太祖便是滔天的怒火,也该消了才是。”

    李青怔怔出神。

    朱厚照:“我以为太宗称祖,可;太宗与太祖平起平坐,不可。无论定局与否,都不宜阻止太宗称祖,只需遵从父子之礼即可。”

    王守仁微微颔首:“小朱说的不错。皇帝此举私心过重,可也不能因皇帝出于私心,就全盘否定此番改动庙礼。”

    “唉!”出神半晌的李青叹息一声,“我不否认你们的论调,不过,如若尚可挽回,我还是不会让太宗称祖。”

    朱厚照无奈又好笑:

    “你说说你,明明不属于这个时代,干嘛这番守旧?礼法从无一始而终过,两汉得获庙号的帝王才多少,帝王谥号本有上谥、平谥、恶谥,如今别说恶谥,平谥都没了,且谥号越来越长……

    基于此,大明为何只能有一个祖号?想开些嘛。”

    王守仁轻轻点头:“太宗当得祖号,只要不与太祖平起平坐,无需介怀。”

    李青没有再辩,只是对王守仁道:“小云你好好吃药,多注意休息,我很快回来。”

    王守仁含笑点头。

    李青又看向朱厚照。

    “你就不用护送我了。”朱厚照抢先说。

    “……你可真敢想。”李青本想嘱咐两句,闻言便也消了念头,骂道,“别死路上了就成。”

    朱厚照:“……”

    …

    李青跟刚到的几个师弟交代了一下,赶赴京师……

    平心而论,朱厚照的论调并不为错,可从内心深处来说,李青还是更希望朱棣的庙号是太宗。

    ~

    乾清宫。

    朱厚熜审视着大臣为太宗拟定的新庙号,陷入沉思……

    ——烈祖!

    这个庙号多用于王朝开创者,亦或王朝复兴者,意在强调其开创、复兴过程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丰功伟绩,且有着‘延续’的寓意。

    单从庙号释义来说,确符合太宗。

    不过,庙号可不能只看释义,也要结合历史上获此庙号的帝王来看。

    纵观历史,获烈祖庙号者并不少,足有两手之数,可真正有名气的却不足两个。

    汉烈祖刘备算一个。

    魏烈祖曹睿勉强算一个。

    前者德行足够,功绩却不够,终是没能真正延续汉之大统。

    后者功绩不够显赫,德行更是不足,甚至就连这个庙号,都是生前自己给定的。

    至于其他获此庙号者……就更不值一提了。

    “不妥,不妥……”朱厚熜缓缓摇头,“太宗之功绩,可不是这些帝王可比拟的,还是朕来吧……”

    说罢,将奏疏丢至一旁,认真思量……

    第301章

    成祖

    黄锦安静地立在一旁,心中却并不平静。

    虽然说不清原由,可他总觉得主子好像变了,跟当初不一样了。

    没有当初纯粹了。

    他有些难过,可又无力改变。

    奈何,李青刚送完丹药,离下次来还早呢。

    “黄锦!”

    黄锦一怔,收回心神,“皇上?”

    “看看这个字如何?”朱厚熜放下朱笔,神情略带自得。

    黄锦上前两步,瞅了眼御案,精美的宣纸之上,赫然是一个大大的《成》字,苍劲有力。

    墨迹未干,更显磅礴大气。

    “皇上书法更好了。”黄锦由衷说。

    朱厚熜白了他一眼,哼道:“谁让你评价书法了?以此字作为太宗新庙号,如何?”

    “庙号?”

    黄锦呆了呆,挠挠头,苦思冥想许久,才道:“奴婢愚钝,历史上……好似没有以成祖做庙号的帝王吧?”

    “不错。”朱厚熜颔首,“可先河总要有人去开不是?抛开这些,你以为如何?”

    “奴婢只是个太监,哪里敢作评?”黄锦讪讪摇头。

    朱厚熜瞪了他一眼,愠怒渐起,继而又渐渐消失,末了,长叹一声:

    “还在为上次之事生朕的气?”

    “不不,不是,奴婢从没有生过皇上的气。”黄锦认真说道。

    朱厚熜唇角泛起苦笑:“没有生朕的气,可也会不开心,是吧?”

    黄锦默然。

    “为何?”

    “奴婢觉得……皇上您变了。”

    朱厚熜诧异,“哪里变了?”

    黄锦迟疑了下,实话实说:“记得当初刚进京那会儿,皇上兢兢业业,日夜不辍,一边应付杨廷和、皇太后,维系君臣和睦,一边刻苦处理政务,时常深夜才休息……”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